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6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回顾1994年~2006年我院收治的63例患儿的病例资料,对其诊断、手术方式及手术后近、远期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本组入院前后均经B超、CT、MRCP等检查,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8.9%、80.0%、90.0%。其中46例行囊肿切除 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6例行囊肿切除 肝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6例行囊肿内引流术。术后近期并发症:伤口出血5例,胆汁漏7例,胆系感染2例,吻合口梗阻1例。远期并发症:返流性胆管炎8例.肠梗阻4例,胆系结石2例。结论B超检查是诊断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首选方法,囊肿切除 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47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诊疗的回顾性分析提出理想的手术方法。方法 全部病例采用囊肿切除加胆肠吻合术重建胆道。结果 随访46例,其中24例采用短段空肠间置,同时加抗返流术式者20例;22例行Roux—Y肝总管空肠吻合术,同时加抗返流术式17例,均疗效满意,而加抗返流术式者疗效更优。结论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诊疗,应明确囊肿的分型及胆胰解剖,采用囊肿彻底切除,再行胆肠重建时应加抗返流术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治疗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手术方法。方法本组15例,男6例,女9例,年龄1个月~3岁,均采用改良式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治疗。结果15例均痊愈出院,其中小肠应激性溃疡穿孔1例,经再次进腹并行插关切除吻合后痊愈。随访3个月~2年,未出现腹痛、黄疸、发热等症状。B超检查,未见胆管狭窄;6例消化道造影无返流。结论改良式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胆总管囊肿合并胆道穿孔的外科治疗经验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6月~2006年1月我院收治的8例胆总管囊肿合并胆道穿孔患儿的病历资料。结果10例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3个月~2年,疗效满意,无明显并发症。结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合并胆道穿孔容易误诊,应根据患儿手术耐受情况,选择胆道引流术或Ⅰ期根治术。  相似文献   

5.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64例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外科治疗进行讨论。 方法 回顾性分析先天性胆总管囊肿64例,均经手术治疗。其中囊肿切除48例(Group I),总肝管空肠端端Roux—en—y式吻合16例(Group Ia),端侧吻合、胆道置管引流32例(Group Ib),囊肿同空肠Roux—en—y式吻合16例(GroupII)。结果Group II死亡1例,并发症率Group II 68.75%、Group Ia 25%、Group Ib 3.13%,本组总并发症率是20.31%,死亡率1.56%,远期治愈率为98.44%。 结论外科手术是本病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为防止癌变、逆行感染、出血等,宜行囊肿切除,总肝管-空肠Roux—en—y式吻合胆道重建,总肝管-空肠端-侧吻合,置管胆道引流术式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并发症少,宜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是儿童期常见胆道疾病,其发病机制仍在探索中。我院于1999年~2005年共收治34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儿,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诊治52例报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02年1月~2007年1月收治的52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2例均经B超、CT、MRCP等检查诊断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并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为胆总管囊肿切除、肝门空肠Roux-Y型吻合术。全组无死亡病例,无重大并发症,预后良好。结论B超是诊断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首选方法,胆总管囊肿切除、肝门空肠Roux-Y型吻合术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婴幼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4例婴幼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儿的临床表现、手术前后肝功能测定、手术情况及肝脏活组织检查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14例儿童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儿比较。结果婴幼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临床表现以黄疸、腹部包块、白陶土大便为主,大多数患儿术前肝功能损害严重。24例胆总管扩张均为囊性扩张,其中21例囊肿远端明显狭窄、闭锁;21例行一期囊肿切除、肝总管一空肠Roux—Y吻合,囊肿外引流术,3例行二期囊肿切除、胆肠吻合术。肝脏活检12例存在肝硬化改变,9例存在肝硬化前期改变,3例肝脏组织正常。结论婴幼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有各自的临床及病理特点,胆道梗阻、胆汁淤积是肝脏损害的病理基础,应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治疗,胆道梗阻解除后肝脏损害可恢复。  相似文献   

9.
患儿,女,3岁。因腹部不适,逐渐膨大伴腹痛、黄疸二年入院。门诊以“腹部肿物性质待查”入院。家庭史无类似及遗传病患。  相似文献   

10.
囊肿切除、胆道重建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12例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术式选择对预后有重大影响,任何保留囊肿的手术均被视为姑息治疗方法。我院自1989~2001年手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12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本组12例中男4例,女8例;年龄3个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并异位胰腺的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小儿外科诊治的5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并异位胰腺患儿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分型特点、治疗方法和转归等.结果 5例患儿中,表现为黄疸2例,黄疸伴呕吐、黄疸伴腹痛、腹痛伴呕吐各1例;发热1例,肝大1例.5例磁共振胆胰管造影检查均提示为Ⅳa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均行腹腔镜下胆总管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 - en -Y吻合术,术中发现1例异位胰腺位于胆管壁,4例异位胰腺位于距Treitz韧带15 ~30 cm的空肠壁;其中3例距Treitz韧带20 cm以内的患儿离断空肠时一并切除异位胰腺,1例距Treitz韧带30 cm的患儿切除部分肠管并行吻合术.术后随访0.5a以上,均恢复良好.结论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可并异位胰腺,其临床表现无特殊性,术前诊断困难.该病多发生于IVa型胆总管囊肿,异位胰腺多位于近端空肠壁.一旦术中发现异位胰腺应同时手术切除,术后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进一步提高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成功率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先天性心脏病病例术后ICU监护治疗情况。结果所:有病人均在ICU使用呼吸机度过最初的危险期,虽有并发症的出现,经监护手术病例均获成功。结论木后在ICU监护,及时处理各种术后并发症,是进一步提高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成功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3.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上皮细胞增殖与囊肿形成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发生及恶变机制。方法将Ⅰ型胆总管囊肿分为囊型高淀粉酶组、囊型低淀粉酶组和梭型组,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检测iNOS、P53、PCNA、TUNEL在胆总管囊肿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iNOS、PCNA、TUNEL在囊型高淀粉酶组和梭型组中均存在高表达,而在囊型低淀粉酶组中呈低表达;三组中未检测到P53表达。结论 胰液逆流人胆道系统可以造成胆道上皮细胞的增生及凋亡增加,促进囊肿的形成;上皮细胞的过度增生且高表达NO有可能是胆总管囊肿发生恶变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64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术后随访及中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9~1992年共手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并随访64例,男19例,女45例,年龄5天~12岁,随访时间10个月~14年,平均4年3个月。未发现癌变患儿。经临床体检、血肝功能测定、血透明质酸测定、B超及GI检查,碱性磷酸酶增高60例,透明质酸增高6例,钡剂返流7例,胆道积气2l例,胆道蛔虫4例,胆道结石5例。发现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x-Y吻合加矩形瓣手术可预防返流的发生,且其术后并发症最少。根据患儿随访情况,采用中药“胆康1号”治疗各种并发症,总有效率达95%。  相似文献   

15.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病因及治疗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病因新进展近年来人们普遍认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CongenitalBiliaryDilitation,CBD)由以下两个因素所致:胆总管壁薄弱和远端胆总管梗阻。Spitz犤1犦作了如下实验:结扎新生羊的胆总管远端,该动物模型发生胆总管囊形扩张改变,而结扎成年绵羊的胆总管远端却无扩张,表明:胆总管发育早期胆道薄弱时如果发生梗阻会致使囊肿形成,另有学者用其它动物进行研究,也得到了类似的结果。对CBD患儿进行影像学及组织学研究证明:胆总管囊形扩张与胆总管远端狭窄关系密切犤2犦。Babbit犤3犦于1969年首次提出胰胆管合流异常学说,即胆总管与胰管汇合于十二…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探讨先天性肠系膜淋巴囊肿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总结5例先天性肠系膜淋巴囊肿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均行手术治疗,4例恢复良好,1例于空肠内置管,术后出现慢性肠梗症状。结论 该病预后良好。B超和CT是该病的最佳检查手段,单纯囊肿剥除或包括囊肿在内的肠切除肠吻合术是最佳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CCC)并肝脏损害的病理基础及临床意义.方法 CCC患儿38例按年龄分为A、B二组,A组(6个月~3岁)24例,8组(4~14岁)14例.对二组临床特点、手术前后肝功能、术中情况及肝脏活组织病理检查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临床表现:A组以黄疸、白陶土大便及腹部包块为主,B组以腹痛为主;A组肝功能损害、碱性磷酸酶增高、胆红素增高及凝血功能异常较B组严重 (Pа<0.05);胆总管囊形扩张29例,A组24例,8组5例;梭形扩张9例,均为8组.术中发现:囊肿内有结石、蛋白栓11例,A组8例,8组3例;囊肿远端明显狭窄闭锁32例(84.2%),A组27例,B组5例;远端有明显开口6例,均为B组;肝大、胆汁淤积明显20例,A组15例,B组5例;术中胆总管下端狭窄及梗阻A组较B组明显.肝脏活检结果:肝硬化改变17例,A组12例,B组5例,主要表现为汇管区小胆管及间质纤维组织明显增生,小叶中央胆汁淤积,有大量胆色素沉积,肝细胞变性,正常肝小叶结构被破坏,部分肝细胞萎缩.肝脏活检肝硬化改变A组发生率较B组高.结论 不同年龄组CCC有各自的临床特点,年龄越小,梗阻越重,肝脏损害越重,肝硬变机会越大;胆道梗阻胆汁淤积是肝脏损害的病理基础,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治疗,胆道梗阻解除后肝脏损害可恢复.  相似文献   

19.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合并门脉高压症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先天性胆总管囊肿(CC)合并门脉高压的原因、类型及转归。方法 将17例CC合并门脉高压与13例CC不合并门脉高压者进行比较,项目包括病程、胆源性发热、胆总管囊肿的最大前后径、胆道压力、肝组织病理变化、病理图像分析,对门脉高压患儿进行随访。结果 门脉高压组(PH)胆源性发热发生率高,胆道压力高于非门脉高压组(NPH),门脉高压组肝组织病理观察发现:14例肝小叶完整,门静脉及肝静脉分支走行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