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5 毫秒
1.
目的 总结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电切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患者125例,比较B超和宫腔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结果 所有患者治疗后均无异常子宫出血,复发率为0.8% (1/125),无严重并发症发生.B超的诊断符合率为70.4% (88/125),宫腔镜的诊断符合率为94.4%(11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符合率高,出血少,并发症少,治疗效果好,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2.
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od polyp,EP)是子宫内膜受雌激素持续作用发生局灶性增生的良性病变。EP可引起子宫异常出血(AUB)、腹痛、不孕等症状。传统的诊断方法足B超、诊断性刮宫或子宫全切术后病理诊断,但漏诊率很高。随着宫腔镜(HS)的应用,宫腔内病变成为直视、清晰的图像,EP的诊断率大大提高,现将我院对128例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治情况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宫腔镜技术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疗作用。方法:分析172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进行宫腔镜检查与治疗的过程。结果:宫腔镜手术时间为16-20 min,平均(18±0.23)min,术中出血量8-19ml,平均住院天数为3-5 d,术后随访无复发病例。结论:宫腔镜电切术具有直视下准确切除病灶、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出血少等优点,是诊断和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探讨宫腔镜在子宫内膜息肉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行宫腔镜检查及宫腔镜下息肉电切术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0例患者行宫腔镜检查,检查成功率为100.00%,其中行单纯宫腔镜检查时,病理符合率为84.00%,超声联合宫腔镜检查的病理符合率为96.00%.65例患者行宫腔镜下息肉电切术后月经改善率为96.96%,术后6~12个月内复发率为0.00%.结论 给予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宫腔镜检查能够有效、快速、安全的完成疾病诊断,而行宫腔镜下电切术则能够快速、有效消除患者的临床症状,且手术并发症较低,复发率低,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适宜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子宫内膜息肉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宫腔镜下刮宫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术后月经情况、息肉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8.82±0.67)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9.47±0.71)min(P〈0.01);术中出血量为(1.87±1.25)mL,显著少于对照组的(6.58±1.32)mL(P〈0.01)。经随访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月经减少58例(72.5%),息肉复发7例(8.8%),与对照组的22例(27.5%)、19例(23.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电切术来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分为行电切治疗的电切组(80例)与行刮宫治疗的刮宫组(22例),在不同的治疗方案下对比两组患者各自的疗效。结果:电切组治疗后平均月经量为(35.9±15.1)ml,治疗后6个月随访共复发3例,复发率为3.75%;刮宫组患者治疗后平均月经量为(76.4±29.6)ml,治疗后6个月随访共复发5例,复发率为22.73%,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子宫内膜息肉的患者采取宫腔镜下电切术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症状,减少月经量和复发率,是目前治疗子宫内膜息肉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宫腔镜治疗子宫内膜息肉(EMP)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3月至2010年12月在该院经门诊宫腔镜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的患者108例,均行宫腔镜电切息肉术,术后予以孕激素治疗且均行术后随访。结果 10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0~50min,平均(17.31±4.18)min;出血量15~50mL,平均(30.53±9.82)mL,手术一次成功率为100%,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3~24个月,经宫腔镜治疗后,月经增多者有效率为86.6%,阴道不规则出血者有效率为100%,不孕患者妊娠成功率的87.5%,月经异常者术后月经基本恢复正常,贫血患者术后1~3个月血红蛋白恢复正常。所有患者至随访结束时,均无复发情况出现。结论宫腔镜治疗子宫内膜息肉避免了传统方法的局限性,且治疗彻底、复发率低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采用宫腔镜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及治疗效果. 方法:2002年1月至 2004年12月对宫腔镜下确诊子宫内膜息肉者施行宫腔镜电切除术54例,且行术后定期随访.结果:采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手术时间19.39±0.48min,出血量33.57±0.68ml.术后月经量明显减少者33例(61.19%),无术中、术后并发症,降低了手术的风险系数,随访无复发.结论:宫腔镜是确诊子宫内膜息肉的首选检查方法,宫腔镜电切术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一种较好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依据手术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宫腔镜下刮宫术治疗,观察组接受宫腔镜电切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治疗有效率、月经量、术后随访期间复发率及受孕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100.00%(30/30)]高于对照组[80.00%(2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6个月月经失血图(PBAC)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术后复发率[3.33%(1/30)]低于[对照组26.67%(8/30)],受孕率[73.33%(22/30)]高于对照组[46.67%(1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能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患者月经恢复正常,术后复发率低,受孕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子宫内膜息肉诊断的准确率,给予患者正确的治疗;方法对2013年1—12月份该院收治的64例超声提示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宫腔镜检查结果与术前超声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生育期妇女术后病理与超声诊断符合者27例,占73%;不符者10例,占27%,分别为增殖期宫内膜5例,分泌期宫内膜4例,单纯性增生1例。绝经期妇女27例,术前超声提示子宫内膜增厚的18例中,有10例发现子宫内膜病变,其中子宫内膜息肉8例。术前超声提示子宫内占位的9例,术后病理100%提示子宫内膜病变,其中子宫内膜息肉4例;结论生育期妇女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有一定的误诊率,超声诊断应在卵泡期进行,根据子宫内膜息肉的大小采取个体化治疗。绝经期妇女,超声提示异常者应高度怀疑子宫内膜病变,需进行进一步的检查确诊。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治疗方法对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效果及减少其复发的有效措施。方法:选择107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35例行宫腔镜定位息肉摘除术,B组36例行单纯宫腔镜电切术,C组36例行宫腔镜电切术加术后短期服用小剂量米非司酮,观察各组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三组术后3、6、12个月月经量均较术前明显减少,组间同时间月经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后6个月、12个月的月经量均小于A、B两组。复发率则A组最高,C组最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电切术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最有效的方法,术后加用米非司酮可抑制子宫内膜的增生及子宫内膜息肉的形成,降低子宫内膜息肉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后联合妈富隆及生化汤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行的患者81例,术后根据患者意愿分成两组,观察组41例,口服妈富隆及生化汤3个周期;对照组40例,口服妈富隆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不规则阴道出血症状改善情况、再次出现异常子宫出血的时间及例数,息肉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不规则阴道出血症状改善(有效)41例,对照组(有效)39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术后复发率为0,对照组术后复发率7.5%(3/4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电切术后联合妈富隆及生化汤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在改善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不规则阴道出血等症状,减少息肉复发等方面有一定疗效,尤其在减少息肉复发方面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与子宫粘膜下肌瘤的声像图表现及鉴别要点。方法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探头及彩色多普勒血流经阴道观察子宫腔内的形态、回声情况、血流状态;回顾性分析和总结78例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息肉及粘膜下子宫肌瘤的声像图特征。结果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30例,粘膜下肌瘤27例,诊断率分别为68.2%和79.4%。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内膜息肉及粘膜下肌瘤的鉴别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并为临床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和研究宫腔镜对于子宫内膜息肉合并不孕症的主要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138例子宫内膜息肉合并不孕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随机原则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患者运用传统的方法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则采用宫腔镜下的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进行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和妊娠率。结果在治疗后3个月随访,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1%,明显地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6.9%,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32,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术后的妊娠率为65.2%(45/69),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44.9%,(31/69),两组患者的妊娠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71,P〈0.05)。结论针对子宫内膜息肉合并有不孕症患者,运用宫腔镜下的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有着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非常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和运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息肉术后复发与息肉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8例行宫腔镜诊治并取得随访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术后石蜡标本VEGF和血小板一内皮细胞私附因子一1(CD31),用全自动图像分析系统检测息肉组织的CD31微血管计数(MVQ),对参数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子宫内膜息肉术后复发与VEGF表达、CD31微血管计数均呈正相关关系(2相关系数分别为0.422,0.446,P<0.05)。结论:子宫内膜息肉VEGF表达、息肉血管生成可能对子宫内膜息肉术后复发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在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s,EP)手术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本院行宫腔镜电切术EP患者85例作为治疗组;选择同期在我院行宫腔镜下刮宫术的EP患者73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术中并发症、术中出血、手术时间及疗效.[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8~20 min,平均(13.6±3.0)min,出血量10~30mL,平均(19.7±4.9)mL.对照组:手术时间:9~35min,平均(20.0±6.4)min,出血量30~50mL,平均(37.4±4.8)mL.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两组均无子宫穿孔、低钠血症、气栓、术中术后大出血、电热损伤等并发症发生.随访时间:9个月~4年,两组在复发率、月经量改变、贫血症状改善等情况差异显著(P<0.05).[结论]宫腔镜电切术用于治疗EP的效果较好.可明显减少EP术后复发.并且术后能明显纠正贫血,改善月经量,恢复子宫正常形态,且副反应小,治疗彻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宫腔镜在子宫内膜息肉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宫腔镜下确诊子宫内膜息肉并行宫腔镜电切除术72例进行分析.结果 72例宫腔镜诊断的子宫内膜息肉均与病理结果 相符,符合率100%,无并发症.术后随访12个月,无复发.结论 宫腔镜可直观病灶,是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最佳方法 ;宫腔镜电切术是治疗该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宫腔镜诊断100例子宫内膜息肉的回顾性分析,探讨子宫内膜息肉的病因,诊断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05年12月我院通过宫腔镜检查诊断的100例子宫内膜息肉病历。结果:患者平均年龄在45(25~65)岁。1例有激素替代史;2例为乳腺癌术后服用三苯氧胺(TAM)。5例绝经后患者中,3例有不规则出血症状,2例无症状,仅通过超声或宫腔镜检查后发现。95例未绝经患者中,62例有不规则出血症状;25例周期正常但经量增多;8例月经正常。经超声诊断率为62.5%,刮宫诊断率为10%。结论:子宫内膜息肉是一种常见的宫腔内良性病变,常表现为异常出血,也可无症状。宫腔镜是诊断内膜息肉的金标准,处理首选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摘除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