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HIV感染者/AIDS病人及其家属的焦虑、抑郁状况调查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了解HIV感染者/AIDS病人及其家属的焦虑、抑郁状况及其相关因素,从而为建立HIV感染者/AIDS病人社区综合关怀支持模式、改善HIV感染者/AIDS病人及其家属的心理状况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择四川省HIV感染率和AIDS患病率较高的两个县(资中县和凉山州昭觉县)作为目标社区,在目标社区内共计调查了71名HIV感染者/AIDS病人及其162名家属和97名健康人群,选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作为调查评定工具,选用生活质量量表(CQOL-74)、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S)收集相关资料,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HIV感染者/AIDS病人的SAS和SDS评分高于正常对照(分别为t=5.343,t=5.272,P均<0.001),已死亡的HIV感染者/AIDS病人家属的SAS和SDS评分高于正常对照(分别为t=4.873,t=5.133,P均<0.001),HIV感染者/AIDS病人的SAS和SDS评分与疾病状况、物质滥用、社会支持及生活质量存在明显相关性.结论:焦虑和抑郁情绪在HIV感染者/AIDS病人及已死亡HIV感染者/AIDS病人家属中普遍存在,这些负性情绪主要与疾病状况、物质滥用、社会支持及生活质量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以建立HIV感染者/AIDS患者心理支持小组的形式,探讨团体心理干预对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影响效果。方法实施地点为湖南省某地区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自愿参加小组心理辅导和干预的HIV/AIDS患者19人组成2个小组,对小组成员进行为期4次,每次3小时的团体心理干预,采用激惹、抑郁和焦虑自评量表(IDA)、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S)及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干预后小组成员的焦虑、抑郁情绪及由外部环境引起的易激惹状态有所改善;在寻求社会支持和应对问题的方式方面也有显著变化。结论团体心理干预对改善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心理问题、提高其社会支持和同伴支持、改善应对策略有一定效果,值得应用和进一步的推广。  相似文献   

3.
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心理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采用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及自编的调查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家属的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他们存在严重的心理障碍,应针对家属的心理状况,进行家庭干预。  相似文献   

4.
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调查及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扣抑郁自评量表(SDS),对98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进行调查,并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存在严重的,躯体化、焦虑抑郁情绪及偏执等心理问题。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因此,应对家属提供心理帮助,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有利于病人的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理健康教育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心理状态的矫治效果。方法将108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113名家属随机分为研究组(心理健康教育干预组)59例,对照组54例,分别在入院时、干预6周后进行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艾森克人格量表(EPQ)评分。结果研究组干预6周后抑郁、焦虑程度显著降低(P〈0.01),且抑郁、焦虑减轻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具有不稳定性人格特征的家属干预6周后抑郁、焦虑减轻程度明显大于稳定性人格特征的家属(P〈0.01)。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和情绪障碍,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干预能不同程度地减轻患者家属的抑郁、焦虑情绪和具有不稳定性人格特征家属的抑郁、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6.
心理干预对改善抑郁症患者家属心理状况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改善首发住院抑郁症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状况及应对方式的效果.方法 将80例抑郁症患者家属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心理干预前后对两组家属进行测评和对照研究,并与国内常模对比分析.结果 ①干预前两组家属SAS、S...  相似文献   

7.
癌症患者家庭成员心理卫生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了解已确诊癌症患者家庭成员的心理卫生状况。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自编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对63名癌症忠者家庭成员的心理卫生状况进行调查并与国内常模进行比较。结果癌症患者家庭成员心理问题发生率100%,严重心理问题为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中度以上焦虑与抑郁发生率分别为20.36%和14.29%。结论癌症患者家庭成员心理问题严重,需要进行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8.
首发精神病人家属的情绪障碍与心理干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首发精神病人家属的情绪障碍和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对患者家属进行心理干预,并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D),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在心理干预前后对家属进行测查。结果心理干预前家属有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心理干预后家属的焦虑抑郁情绪明显改善。结论心理干预能有效减轻家属的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综合心理干预对癌症晚期患者家属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86例癌症晚期患者家属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不进行干预,干预组进行团体心理治疗,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其情绪状况,观察比较家属在综合心理干预8周前后SAS和SDS评分结果.结果 干预组患者家属焦虑情绪得到明显改善,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4.225,P<0.001);干预组患者家属抑郁情绪得到明显改善,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4.345,P<0.001).结论 综合心理干预可以改善癌症晚期患者家属的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改善抑郁症患者家属心理状况的效果。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36名抑郁症患者家属进行调查,与国内常模相比较,并对其进行为期6周的心理干预。结果抑郁症患者家属的SCL-90各因子、SAS和SDS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t=2.10~2.48,P<0.05),心理干预后,患者家属的SCL-90各因子、SAS和SDS的评分较干预前有显著性降低(t=2.11~2.52,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家属的心理问题状况较为严重,而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山西省某艾滋病比较集中的地区,探讨该区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心理弹性的保护性因素.方法 采用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和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SC).将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筛分为心理弹性组与非弹性组,再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对两组进行调查.结果 ①心理弹性与非弹性组在性别、亲人丧失状况、失学状况以及病...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山西某艾滋病比较集中的地区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情绪状况、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和心理韧性等方面的现状。方法采用中文版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中文版儿童抑郁自评量表(DSR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及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RSCA)进行调查。结果①在焦虑、抑郁情绪得分上,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组即研究组(分别为23.45±11.32、11.37±4.37)与普通儿童组即对照组(分别为22.53±11.08、11.40±4.38)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积极应对得分上,研究组(19.61±6.40)与对照组(22.70±5.28)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在客观支持、主观支持以及社会支持总分上,研究组(分别为9.30±2.92、24.11±3.97、41.83±7.01)与对照组(分别为10.81±2.71、25.75±3.75、45.34±6.44)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在目标专注、积极认知以及心理韧性总分得分上,研究组(分别为3.58±0.80、3.55±0.92、93.97±14.06)与对照组(分别为3.84±0.66、3.79±0.74、97.69±11.64)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普通儿童相比,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在社会支持的获得上存在明显的不足,同时,其积极应对的能力和心理韧性也需要进一步加强,有必要在这些方面对他们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和干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干预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影响和效果。方法将自愿参加小组心理辅导和干预的受艾滋病影响儿童28人分为2个小组,对小组成员进行为期7次,每次2~3小时的团体心理干预辅导,采用中文版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中文版儿童抑郁自评量表(DSR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及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RSCA)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干预后小组成员的焦虑、抑郁情绪有所改善;在寻求社会支持和心理韧性方面也有显著变化。结论团体心理干预对改善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心理问题、增强其社会支持和同伴支持、提高心理韧性方面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改善抑郁症患者家属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将入组90例陪护家属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5例,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心理干预前后对两组家属进行测评和对照研究。结果①两组家属干预前GQOLI-74因子评分比较均无差异;②干预后干预组GQOLI-74因子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以躯体和社会功能差异显著(t=2.38,2.26;P均0.05),心理功能差异尤为显著(t=2.93;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抑郁症患者家属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改善老年期痴呆患者一级亲属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 将入组60例陪护亲属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 74),心理干预前后对两组亲属进行评定.结果 ①干预前两组亲属GQOLI-74维度评分比较均无明显差异(t=-0.63,0.38,0.94,0.98;P均>0....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心理干预对其心理状态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对入组76例陪护家属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8例,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心理干预前后对两组家属进行测评和对照研究,并与国内常模对比分析。结果①干预前两组家属SCL-90、SAS评分均高于国内常模(t=2.43,2.56,2.60,2.58;P均0.01),干预后干预组SCL-90、SAS评分均显著下降(t=2.51,2.63;P均0.01),均低于对照组(t=1.98,1.83;P均0.05),具有统计学意义;②干预后两组家属TCSQ的PC评分比较有差异(t=1.95,P0.05)和NC评分比较(t=2.42,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心理干预能有效提高家属的心理健康水平,也学会了较为积极、正确的心理应对模式,纠正消极应对方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开放式与封闭式管理模式对首发精神分裂症家属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按入组标准选取我院开放式病区和封闭式病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各40例,并配对相应家属。观察期6周。在入组前及6周末分别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各患者家属心理状况进行评定,并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定两组患者的总体疗效。结果在第6周末,两组患者家属的SCL-90各因子分、SAS和SDS的评分均较入组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但开放组各项评分较封闭组有明显差异性(P0.05)。且开放组BPRS评分较封闭组有明显的改善(t=3.757,P0.05)。结论开放式管理模式能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尤其表现在人际关系、抑郁、焦虑、躯体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