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3 毫秒
1.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对不同类型青光眼50例67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20眼进行原因分析及治疗效果观察统计。结果本组67眼小梁切除术后发生浅前房20眼,占29.85%。浅前房的主要原因是术前高眼压和眼部炎症反应。经过非手术综合治疗,均在术后7~15天前房逐渐形成,随访3~30月,眼压控制理想,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小梁切除术降压效果肯定,但浅前房发生率高,注意术前降眼压,减轻炎症反应,术中操作准确,可减少浅前房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对不同类型青光眼43例65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15眼进行原因分析及治疗效果观察。结果:本组43例65眼小梁切除术后发生浅前房15眼,占23%。浅前房的主要原因是术前高眼压和眼部炎症反应。经过保守或手术综合治疗,均在术后7~15d内前房逐渐形成,随访3~30mo,眼压控制良好,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小梁切除术降压效果肯定,但浅前房发生率较高,应术前注意控制眼压,减轻炎症反应,手术操作准确,可减轻浅前房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201例(243只眼)青光眼患者行小梁切除术,术后观察浅前房的发生并及时给予相应处理。结果 在243只眼中,术后有19只眼发生浅前房(7.82%)。造瘘口过大、引流过畅,缝线松脱、房水渗漏,脉络膜脱离及恶性青光眼是术后浅前房发生的主要原因。经对症处理后,除一眼前房由浅Ⅲ变为浅Ⅰ外,其余18只眼前房均恢复正常。结论 术前、术中有效控制眼压,细心操作,可减少浅前房的发生;术后密切观察前房及眼压变化,及时对症处理,有利于前房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发生原因、治疗和预防。方法 对26例(36眼)青光眼行上梁切除术后密切观察前房深度。结果 12例(15眼)发生浅前房,针对不同发生原因进行综合保守治疗或采取手术治疗,36眼均于术后10天内基本恢复正常前房。结论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虽然不能安全预防,但如果能处理好术前、术中及术后每一个环节,可以减少其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形成的原因、治疗及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总结65例(68眼)抗青光眼手术病例术后发生浅前房的程度及原因。结果本组发生浅前房为14眼,占20.58%。其中,结膜渗漏1眼,房水滤过引流过强11眼,脉络膜脱离1眼,葡萄膜炎1眼。结论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原因复杂,但术中操作精细、切口准确、术终重建前房等处理是减少这一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低眼压浅前房的原因和处理。方法回顾性总结2006年1月至2010年4月在我院住院的行小梁切除术闭角型青光眼患者94例110眼发生低眼压浅前房的常见原因和处理探讨。结果 94例110眼小梁切除术后发生浅前房21眼,发生率为19.09%,眼压8mmHg至测不出,时间术后1-5天。其中滤过过畅9眼,42.86%,结膜瓣渗漏6眼,28.57%,脉络膜脱离6眼,28.57%。通过保守治疗19眼,手术治疗2眼。结论闭角型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术后浅前房的发生率高,常见原因滤过过畅,脉络膜脱离和结膜瓣渗漏。大部分患者通过保守治疗治愈。  相似文献   

7.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是较常见的并发症,如不及时有效地处理,可导致角膜水肿、虹膜前、后粘连、房角闭塞、白内障、脉络膜脱离及角膜病变等不良后果,致手术失败。我院1998年至2005年共进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312例(369只眼),其中发生术后浅前房32例(32只眼),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芳 《临床眼科杂志》1998,6(2):119-120
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可导致角膜内皮损伤,虹膜周边前后粘连,并发白内障等。为了正确掌握与处理浅前房的临床问题,本文对术后浅前房作回顾性分析与探讨。临床资料我院眼科自1995年5月至1996年10月行青光眼滤过性手术28例42只眼。男性12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59.8±13.0岁。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8只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24只眼。42只眼均行小梁切除术,均由同一个高年资主治医师施行显微手术。术前眼压在药物控制下达正常的36只眼,眼压不能降至正常的8只眼,因眼压在30mmHg左右,故术前亦未作前房穿刺。42只眼…  相似文献   

9.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总结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形成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常规局部枣核形棉球加压包扎,扩瞳抗炎。结果 在小梁切除术240眼中发生浅前房13眼,发生率为5.42%,浅前房程度按Spaeth分类,I度7眼,Ⅱ度5眼,Ⅲ度1眼,其中滤过性强6眼,葡萄膜炎3眼,结膜瓣渗漏2眼,脉络膜脱离与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各1眼。结论 浅前房的原因是复杂的,但术中操作精细、切口准确、术终重建前房及术后局部常规用枣核形棉球加压包扎等处理是减少这一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出现浅前房的原因、处理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23例(23只眼)的原因及处理。结果 23例(23只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原因主要为滤过过盛(56.5%)、结膜切口渗漏(26.1%)、脉络膜脱离(8.7%)、恶性青光眼(8.7%),采用保守治疗和/或手术治疗后前房均形成。结论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原因主要为滤过过盛、结膜切口渗漏、脉络膜脱离、恶性青光眼,应针对不同病因作出相应处理以形成前房。  相似文献   

11.
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的预防和处理   总被引:14,自引:11,他引:3  
目的:探讨青光眼滤过性手术浅前房的发生、发展和预防处理。方法:回顾性研究了我院过去102例(112眼),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64例(67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7例(11眼),开角型青光眼26例(29眼),继发性青光眼5例(5眼)的治疗经过。结果:112眼中术后24h有77眼前房形成,占68.8%,发生I型浅前房23眼,II型9眼,III型3眼,共占32.2%,其中5眼分别于术后2~4d变浅。荧光素试验发现结膜切口渗漏者3眼,有较明显睫状体脉络膜脱离5眼,小眼球并发晶状体膨胀2眼,恶性青光眼1眼,均经相应处理后前房恢复。结论:青光眼滤过性手术浅前房的发生率是较高的,但只要加强手术前后的治疗处理,术中仔细操作,多数浅前房是可以预防的,即使发生了浅前房只要处理及时和恰当,预后也是良好的。  相似文献   

12.
高原地区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9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青光眼滤过手术后发生浅前房的原因与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总结620例(820眼)青光眼滤过手术治疗情况。结果:620例(820眼)青光眼滤过手术后,发生浅前房的98例(112眼)。其中滤过过强的102眼,结膜渗漏2眼,睫状体脉络膜脱离6眼,恶性青光眼2眼。浅Ⅰ度和部分浅Ⅱ度的病例可以通过散瞳、滤过区加压包扎及合理用药等保守治疗得以康复。对所有浅Ⅲ度的浅前房和部分前房炎症重的浅Ⅱ度浅前房应在保守治疗的同时严密观察,5d后不见好转的,针对性地采取手术治疗。结论:高海拔地区青光眼滤过手术后浅前房的发生率高,绝大部分是滤过过强所致。首选保守治疗。严重病例保守治疗无效,应尽早采取针对性手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的前房重建手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的前房重建手术时机及手术方法。方法34例(36眼)浅前房(包括无前房)者中23眼行脉络膜上腔放液联合前房注气;8眼行玻璃体水囊抽液联合前房注气;2眼行玻璃体水囊抽液联合白内障囊外摘出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3眼行前房角分离、前房形成、小梁切除联合囊外摘出或人工晶状体植入。结果36眼中33眼在浅前房发生2周内手术,2月、4月、9月手术各1眼。其中30眼一次手术成功;3眼脉络膜上腔放液联合前房注气者经原角膜穿刺口进行了二次注气成功;2眼行玻璃体水囊抽液联合前房注气后前房仍不能形成改行其它手术方式成功;1眼前房角分离、前房形成、小粱切除联合囊外摘出术者手术失败。结论青光眼滤过术后Ⅱ度浅前房保守治疗最长不要超过2周,无效时须考虑前房重建手术;Ⅲ度浅前房一旦发生应立即手术。根据浅前房原凶要选择不同的手术或进行多手术联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讨论青光眼术后浅前房形成的常见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甘肃省庆阳市人民医院1990-01/2009-06期间连续收治住院的358例501眼青光眼住院患者行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发生前房的原因、类型及处理方法。结果:共行青光眼滤过性手术501眼,其中118眼发生浅前房,发生率为23.6%。小梁切除术21.2%,小梁切除+MMC35.2%、青光眼联合白内障的三联手术10.9%。浅前房发生时间在术后1~7d,其中房水滤过过强47眼(39.8%),睫状体脉络膜脱离33眼(28.0%),结膜瓣渗漏27眼(22.9%),恶性青光眼8眼(6.8%),恶性青光眼合并睫状体脉络膜脱离1眼(0.8%),脉络膜上腔出血2眼(1.7%),除恶性青光眼外其余均伴有术后低眼压。需要手术治疗才能恢复前房37眼,其余81眼仅通过保守治疗均恢复前房。结论:青光眼术后浅前房发生率高,其常见的原因是房水滤过过强、睫状体脉络膜脱离及结膜瓣渗漏。通常发生在术后1~2d。以小梁切除+MMC术后浅前房发生率高,MMC不但阻止滤过泡的纤维化,而且能使房水分泌减少。大多数浅前房可通过保守治疗治愈,必要时须采取手术干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98例462眼青光眼行滤过手术后发生浅前房的原因、类型及处理方法。结果:患者298例462眼中,浅前房99眼,浅前房发生率21.4%。小梁切除术358眼,浅前房77眼,发生率21.5%;小梁切除+MMC(丝裂霉素C)85眼,浅前房20眼,发生率23.5%;青光眼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19眼,浅前房2眼,发生率10.53%。浅前房发生的时间多在术后1~5d,其中滤过过强42眼,占42.4%,脉络膜睫状体脱离29眼,占29.3%;结膜瓣渗漏20眼,占20.2%,恶性青光眼6眼,占6.1%,恶性青光眼并睫状体脉络膜脱离2眼,占2.0%。79眼通过保守治疗恢复前房、20眼经手术治疗恢复前房。结论:浅前房的发生主要与术前高眼压、眼部炎症反应以及术后滤过强、结膜瓣渗透、脉络膜脱离有关,大多数浅前房通过保守治疗可治愈,必要时需手术干预。  相似文献   

16.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6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分析青光眼小梁术后浅前房的常见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对69例(81眼)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发生浅前房25眼进行原因分析及治疗效果观察统计。结果:本组81眼小梁切除术后发生浅前房25眼(31%),其原因有:房水滤过过强9眼(36%),睫状体脉络膜脱离8眼(32%),结膜瓣渗漏5眼(20%),恶性青光眼3眼(12%)。保守治疗21眼,手术治疗4眼。结论: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较常见,大多数浅前房可通过保守治疗治愈。  相似文献   

17.
青光眼小梁切除后浅前房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目的:分析青光眼小梁切除后浅前房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106例(116眼)青光眼患者行小梁切除术,术后观察浅前房的发生并予相应处理。结果:116眼中,术后10眼发生浅前房,占8.6%,滤过道引流过畅,缝线松脱、房水渗漏,恶性青光眼是术后浅前房发生的主要原因。术后对并发症相应处理后,10眼发生浅前房均恢复正常。结论:小梁切除术对术前、术后有效地控制眼压,术中保持前房深度,注意伤口缝线的松紧,术后观察眼压及前房的变化,及时对症处理,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发生原因和处理方法。方法:对1556例1556眼施行小梁切除术的青光眼病例术后浅前房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治疗方案。结果:术后发生浅前房148眼(9.51%)。滤过过强,结膜瓣渗漏,睫状体脉络膜脱离,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是术后浅前房发生的主要原因。术后相应处理后,147眼浅前房均恢复正常,1眼未恢复最终施行眼球摘除术。结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术前、术后有效地控制眼压,术中保持前房深度,小梁切除大小适宜,巩膜瓣厚度均匀勿太薄,注意伤口缝线的松紧,术后观察眼压及前房的变化,及时对症处理并发症能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手术后浅前房发发生原因及处理原则。方法:分析小梁切除术手术患者182例308眼发生浅前房的比率及处理方法。结果:小梁切除术术后浅前房38例42眼(13.6%),其中引流过畅21眼、脉络膜脱离17眼,结膜瓣渗漏2眼,恶性青光眼2眼,33眼行保守治疗(78.6%),7眼行前房重建术,1眼行结膜瓣修复,1眼行晶状体摘除术及玻璃体抽吸术。结论:小梁切除术术后浅前房发生率较高,其最常见原因为脉络膜脱离及房水引流过畅,大多数浅前房通过非手术治疗,在前房重建中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