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与肥胖、胰岛素抵抗的关联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探讨在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中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变化。方法 试验分3组:2型糖尿病组(22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31例)、健康对照组(26例)。空腹检测各组静脉同型半胱氨酸、血糖、胰岛素、维生素B12、瘦素、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等指标,测量血压、同时测量并计算各组的腰围/臀围、体重指数和胰岛素敏感指数。结果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的同型半胱氨酸、瘦素、收缩压、舒张压、BMI均高于其他两组,ISI、叶酸、维生素B12均低于其他两组。多元线性相关分析显示,同型半胱氨酸与收缩压、舒张压、瘦素、BMI呈正相关、与叶酸、维生素B12、ISI呈负相关,以上比较皆达到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中,更易发生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增高,这种关系可能与肥胖和胰岛素抵抗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apelin-13水平与胰岛素抵抗、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 2012年11月至2013年1月期间,将诊治的30例单纯2型糖尿病作为观察I组,30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II组,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3组血浆apelin-13、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IR),以及血压水平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I组apelin-13水平明显升高,观察II组apelin-13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观察I组相比,观察II组apelin-13水平显著降低(P<0.05);血浆apelin-13水平与FINS、IR及收缩压(SBP)呈负相关性。结论血浆apelin-13水平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明显升高,在合并高血压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显著降低,并与FINS、IR、SBP呈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加之高血压、肥胖因素血清脂联素水平与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及正常人群的差异,分析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选择2004-11/2005-12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糖尿病防治中心住院及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240例,以是否合并有高血压为标准分为两组,即高血压组120例,肥胖者(体质量指数≥25kg/m^2)68例,非肥胖者(体质量指数〈25kg/m^2)52例;非高血压组120例,肥胖者62例,非肥胖者58例;另纳入健康者50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以上3组患者的空腹脂联素、瘦素、肿瘤坏死因子、胰岛素、空腹和馒头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质量指数、血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比较脂联素水平变化,并与其他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及逐步回归分析,观察其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结果:参与观察的2型糖尿病患者240例及健康者50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空腹血糖、胰岛素、C肽及餐后2h血糖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体质量指数、瘦素、肿瘤坏死因子、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敏感指数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和单纯2型糖尿病组血清脂联素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血清脂联素水平低于单纯2型糖尿病组(P〈0.01);肥胖者均低于非肥胖者(P〈0.05~0.01)。③多元线性相关分析显示,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中,脂联素与体质量指数、收缩压、空愎血糖、胰岛素、三酰甘油、瘦素、肿瘤坏死因子α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与胰岛素敏感指数呈独立正相关,进入回归方程的因素为脂联素、瘦素、肿瘤坏死因子α、体质量指数,三酰甘油、收缩压;2型糖尿病非高血压组中,脂联素与空愎血糖、胰岛素、三酰甘油,瘦素、肿瘤坏死因子α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与胰岛素敏感指数呈独立正相关,进入回归方程的因素为脂联素、瘦素、肿瘤坏死因子α,三酰甘油。结论: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降低,合并高血压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更低,与胰岛素敏感指数呈独立正相关,脂联素水平与高血压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和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胰岛素水平测定及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DM)与原发性高血压(EH)密切相关,但两者间内在联系仍未明了,Reaven等认为高血压、糖尿病常合并存在,其共同病因可能是高胰岛素血症及胰岛素抵抗,称之X综合征。本文测定了30例DM并高血压(HT)患者,46例DM患者和48例EH患者血清胰岛素含量,并与38例正常人对照,初步探讨血清胰岛素含量在DM和HT间的内在联系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肥胖与高血压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目的 探讨肥胖和高血压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及在肥胖和高血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合并肥胖或非肥胖的高血压患者和正常血压者,测定血糖、胰岛素、血脂、尿酸(Ur)、胰 岛素敏感性指数(ISI)、24h尿蛋白定量和血清素浓度,分析瘦素水平与IR的相关性及与体重指数(BMI)、血压和其它各项指标的关系。结果 血清瘦素水平在高血压组高于正常血压组,肥胖者高于非肥胖者,ISI则为正常血压组的非肥胖者高于肥胖者,而无论肥胖与否,正常血压组均高于高血压组。在高血压组中,ISI降低程度肥胖与非肥胖者无显著差异。在合并肥胖的高血压和正常血压组中,血清瘦素水平与ISI呈显著负相关(r=-0.51,P&;lt;0.01)和(r=-0.38,P&;lt;0.05)。BMI、腰臀比、ISI是影响两组瘦素水平的最显著因素,影响ISI的因素依次为BMI、SBP、DBP、TG、Ur和瘦素。BMI是影响瘦素水平和ISI的共同因素。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BMI与瘦素、ISI、TG密切相关。结论 肥胖者血清瘦素水平升高与IR高度相关,并与脂代谢有关。瘦素抵抗在高血压的发生中可能起间接促进作用,但与IR的联尚待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加之高血压、肥胖因素血清脂联素水平与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及正常人群的差异,分析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选择2004-11/2005-12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糖尿病防治中心住院及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240例,以是否合并有高血压为标准分为两组,即高血压组120例,肥胖者(体质量指数≥25kg/m2)68例,非肥胖者(体质量指数<25kg/m2)52例;非高血压组120例,肥胖者62例,非肥胖者58例;另纳入健康者50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以上3组患者的空腹脂联素、瘦素、肿瘤坏死因子、胰岛素、空腹和馒头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质量指数、血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比较脂联素水平变化,并与其他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及逐步回归分析,观察其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结果:参与观察的2型糖尿病患者240例及健康者50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空腹血糖、胰岛素、C肽及餐后2h血糖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体质量指数、瘦素、肿瘤坏死因子、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敏感指数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和单纯2型糖尿病组血清脂联素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血清脂联素水平低于单纯2型糖尿病组(P<0.01);肥胖者均低于非肥胖者(P<0.05~0.01)。③多元线性相关分析显示,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中,脂联素与体质量指数、收缩压、空腹血糖、胰岛素、三酰甘油、瘦素、肿瘤坏死因子α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与胰岛素敏感指数呈独立正相关,进入回归方程的因素为脂联素、瘦素、肿瘤坏死因子α、体质量指数、三酰甘油、收缩压;2型糖尿病非高血压组中,脂联素与空腹血糖、胰岛素、三酰甘油、瘦素、肿瘤坏死因子α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与胰岛素敏感指数呈独立正相关,进入回归方程的因素为脂联素、瘦素、肿瘤坏死因子α、三酰甘油。结论: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降低,合并高血压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更低,与胰岛素敏感指数呈独立正相关,脂联素水平与高血压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瘦素与胰岛素抵抗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关系。方法以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作为评估胰岛素抵抗程度的指标。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74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结果女性瘦素水平比男性高,肥胖者比非肥胖者高(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提示性别、脂肪百分比、胰岛素抵抗指数是影响瘦素水平的独立预测因素(β分别为-1.572、0.128、1.179,均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有明显的关系,且瘦素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8.
2型糖尿病患者瘦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瘦素与性别、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胰岛素、胰岛素抵抗、血糖、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56例2型糖尿病患者与22例非糖尿病者,分别测定体质指数、腰臀比、空腹瘦素、空腹和餐后2 h血糖、空腹和餐后2 h胰岛素、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结果 血清瘦素平均水平男性(8.5±0.9)μg/L,女性(17.2±1.1)μg/L,女性高于男性(P<0.01);血清瘦素与体质指数呈显著正相关(r=0.64,P<0.01),与男性腰臀比显著正相关(r=0.05,P<0.01),与胰岛素显著正相关(空腹:r=0.36,P<0.01;餐后2 h:r=0.36,P<0.01),与2型糖尿病组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呈负相关(r=-0.31,P<0.05),与血糖、血脂无相关性.结论 血清瘦素水平与体质指数、男性腰臀比显著正相关,与胰岛素显著正相关,与2型糖尿病组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及代谢紊乱综合征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77例。(1)将患者分为高血压组和正常血压组,比较两组间瘦素水平。(2)将血清瘦素水平作为因变量,其他参数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1)高血压组与正常血压组间除高血压组年龄较大外,其余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2)血清瘦素水平与体重指数呈显著正相关(P<0.001),与胰岛素敏感指数呈负相关(P<0.01)。结论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高瘦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老年人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时胰岛素抵抗 (IR)的情况。方法 4 1例单纯脑梗死患者 (组 1) ,2 1例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 (组 2 )、19例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 (组 3)及 2 6例正常对照组 ,分别测定收缩压 (SBP)、舒张压 (DBP)、空腹血糖 (FBG)、空腹胰岛素 (FINS)、C肽、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载脂蛋白 (Apo)A1及ApoB。 结果 3组患者的SBP、DBP、FBG、FINS、TG、ApoB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则明显下降(P <0 .0 5或P <0 .0 1)。组 1、组 2的C肽显著高于对照组 ,组 2、组 3的TC及LDL C显著高于对照组 ,而HDL C、ApoA1仅在组 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 (P <0 .0 5 )。组 2与组 1比较 ,SBP、DBP、FINS及C肽有所升高 ,但仅SBP、DBP有统计学意义。组 3与组 1比较 ,TG、TC、LDL C差异显著。结论 老年脑梗死患者存在明显的IR ;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时 ,IR、代谢紊乱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1.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脂联素(APN)水平与肥胖、胰岛素及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T2DM伴有肥胖组(DO)42例,T2DM不伴肥胖组(NDO)42例,正常对照组(NC)28名。检测三组对象血脂、血糖、空腹胰岛素(Fins)、APN水平。用HOMA模型公式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JDO组和NDO组的血清APN水平均明显低于NC组[DO组(8.02±3.57)mg/L,NDO组(8.35±2.68)mg/L比NC组(14.04±4.75)mg/L,均P〈O.01],DO组与NDO组APN水平差异无显著性。APN与体质指数(BMI)、腰围(w)、腰臀比(WHR)、空腹血糖(FBG)、甘油三脂(TG)、Fins、HO—MAIR呈显著负相关(P〈0.01),APN与高密度脂蛋白(HDL-C)呈显著正相关(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HOMAIR和WHR是血清APN浓度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脂联素参与了胰岛素抵抗的发生,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目的:探讨黄芪葛根汤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选择82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黄芪葛根汤,治疗8周后比较2组治疗前后FPG、2hPBG、HbA1c、HOMA-IR及血脂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FPG、2hPBG、HbA1c及HOMA-IR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TC、TG、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黄芪葛根汤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可以有效改善T2DM患者的胰岛素抵抗程度及血糖控制水平,并且对改善脂代谢紊乱有利。 相似文献
16.
2型糖尿病血清中游离脂肪酸与血糖及胰岛素抵抗关系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继中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2005,6(4):13-1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2DM)患者血清中游离脂肪酸(FFA)浓度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胰岛素浓度,已糖激酶法测定GLU,酶产色法测定空腹FFA浓度、2 hFFA浓度(PFFA)及其他生化指标。86例2 DM患者,50例健康对照组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和胰岛素释放试验,计算30 min后胰岛素和GLU浓度变化的比值(△I30/△G30)、葡萄糖曲线下面积(AUCG)和胰岛素曲线下面积(AUCIN)。根据Cederholm公式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①与正常对照比较,2DM空腹和2 h FFA、AUCG、AUCIN、TG浓度显著升高(P<0.01);ISI、△I30/△G30显著降低(P<0.01)。②2DM患者FFA与AUCG、AUCIN呈显著正相关,与△I30/△G30、ISI呈显著负相关。结论:2DM患者空腹血清FFA、胰岛素浓度升高;高浓度FFA使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GSIS)受损,血糖浓度升高;并且间接反映IR的程度。 相似文献
17.
18.
19.
Allison B. Goldfine Robert Silver Waleed Aldhahi Dongsheng Cai Elizabeth Tatro Jongsoon Lee Steven E. Shoelson 《CTS 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Science》2008,1(1):36-43
Objectives: Chronic subacute inflammation is implicated in the pathogenesis of insulin resistance and type 2 diabetes. Salicylates were shown years ago to lower glucose and more recently to inhibit NF‐κB activity. Salsalate, a prodrug form of salicylate, has seen extensive clinical use and has a favorable safety profile. We studied the efficacy of salsalate in reducing glycemia and insulin resistance and potential mechanisms of action to validate NF‐κB as a potential pharmacologic target in diabetes.
Methods and Results: In open label studies, both high (4.5 g/d) and standard (3.0 g/d) doses of salsalate reduced fasting and postchallenge glucose levels after 2 weeks of treatment. Salsalate increased glucose utilization during euglycemic hyperinsulinemic clamps, by approximately 50% and 15% at the high and standard doses, respectively, and insulin clearance was decreased. Dose‐limiting tinnitus occurred only at the higher dose. In a third, double‐maske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1 month of salsalate at maximum tolerable dose (no tinnitus) improved fasting and postchallenge glucose levels. Circulating free fatty acids were reduced and adiponectin increased in all treated subjects.
Conclusions: These data demonstrate that salsalate improves in vivo glucose and lipid homeostasis, and support targeting of inflammation and NF‐κB as a therapeutic approach in type 2 diabetes.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胰岛素泵在2型糖尿病病人中的治疗效果.[方法]68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组32例,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MSII)组36例.[结果]两组达到目标血糖时,CSII组所需的治疗时间,胰岛素量以及低血糖发生率明显比MSII减少(P<0.01或P<0.05).[结论]CSII比MSII可以更快、更有效地控制高血糖,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