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脑膜瘤术前介入栓塞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脑膜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特点.肿瘤分别位于碟骨脊、矢状窦旁,大脑凸面,最大直径5.4 cm~8.5 cm,均由多支颈内、外动脉分支供血.术前均经选择性血管内途径,应用聚乙烯醇(PVA)颗粒、明胶海绵材料进行栓塞治疗后3 d~7 d行开颅手术切除肿瘤.结果脑膜瘤主要由脑膜中动脉、颌内动脉、咽升动脉、枕动脉供血,肿瘤完全栓塞4例,部分栓塞6例.术中出血量300 mL~1 500 mL.术后复查MR示肿瘤完全消失,临床症状消退,无明显并发症.结论 颅内脑膜瘤供血丰富,手术切除前应栓塞治疗,可减少术中出血,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增加手术全切率,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2.
颅内巨大高血运脑膜瘤是较为罕见以及威胁生命的病变。由于各种类型的脑膜瘤都富于血管结构,尤其前中颅底的肿瘤往往富含血管甚至血窦,肿瘤血供十分丰富,手术切除这个可行治疗方案的效果不理想〔1〕。肿瘤的大体积和术中大量出血使手术视野不清楚,提高了手术难度,增加了手术风险〔2〕。脑膜瘤切除术的主要困难是缺乏安全可行的术中止血方案。本研究旨在探讨颅内巨大高血运脑膜瘤手术中应用无水乙醇进  相似文献   

3.
潘琦  袁绍辉  刘伟 《山东医药》2011,51(40):39-40
目的为减少术中出血及提高手术安全性,探讨术前选择性动脉栓塞在骶骨肿瘤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11例骶骨肿瘤患者,通过动脉插管和血管造影,利用明胶海绵选择性动脉栓塞,并于栓塞后24h内手术切除肿瘤。结果所有动脉栓塞的患者,术中失血量明显减少,平均为400ml左右,术野清晰,手术耗时缩短,肿瘤完整切除,无明显副损伤。结论术前选择性动脉栓塞能够有效减少骶骨肿瘤术中出血量,利于肿瘤完整切除,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老年矢状窦镰旁脑膜瘤的手术效果、方法技巧。方法对该院过去3年内手术治疗的51例老年矢状窦镰旁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法分为显微外科组30例、常规开颅组21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切除效果、手术前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显微外科组手术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野出血率、术中输血量均显著低于常规开颅组(P0.05);两组术后症状改善率、致残率、死亡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Simpson脑膜瘤切除分级分布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微外科组手术并发症率显著低于常规开颅组(P0.05)。结论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老年矢状窦镰旁脑膜瘤具有手术效果可靠、安全性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Onyx胶术前超选择性栓塞供血丰富脑膜瘤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3年5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行术前肿瘤栓塞的供血丰富脑膜瘤患者16例,对肿瘤的栓塞程度、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是否有并发症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16例患者中,完全栓塞1例、大部分栓塞6例、部分栓塞6例、少量栓塞3例。术中出血量(250±65)ml,手术时间中位数为2.6(2.2~3.0)h。肿瘤切除程度:SimpsonⅠ级12例,Ⅱ级4例。无颅内出血、脑梗死及血管夹层并发症。结论使用Onyx胶超选择性栓塞供血丰富脑膜瘤有利肿瘤切除,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血管造影和经供血动脉肿瘤栓塞在脑膜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近4a收治的257例脑膜瘤患者中术前行脑血管造影87例,31例术前经颈外供血血管栓塞,研究这些术前处理方法在手术中的作用。结果术前造影的所有病例能过清晰的显示肿瘤的供血来源、肿瘤与周围重要动脉和相关静脉的关系。术前经颈外供血血管栓塞可以减少手术中出血,降低手术的危险性。但是术前脑血管造影和经颈外供血血管栓塞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和缺陷。结论术前脑血管造影和经颈外供血血管栓塞对脑膜瘤的手术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显微技术及新的手术理念在矢状窦旁脑膜瘤治疗中如何预防复发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方法 总结归纳22 例矢状窦旁脑膜瘤病人显微手术切除治疗过程及效果. 结果 本组Ⅰ级切除9例, Ⅱ级切除13例.行上矢状窦前1/3结扎切除肿瘤2例,无手术死亡. 结论 新技术新理念的应用和术前充分估计是防止术后并发症和脑膜瘤复发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T导向立体定位技术在小型脑膜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1例颅内小型脑膜瘤行显微手术治疗,术中采用CT导向立体定位技术。结果Simpson Ⅰ级切除19例,Ⅱ级切除1例,Ⅲ级切除1例;全部病例无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CT导向立体定位显微手术治疗脑膜瘤,定位准确、创伤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术前血管内栓塞在治疗巨大脑动静脉畸形(AVMs)中的作用,作者从1996年8月至1998年4月对27例巨大AVMs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每个患者于术前均行AVMs血管内栓塞。结果显示先行血管内栓塞后进行手术切除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大大降低术后致残率和死亡率,并可有效地防止正常灌注压突破综合征(NPPB)。本研究提示血管内栓塞与手术切除联合治疗巨大脑AVM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3D-CTA)对颅内巨大脑膜瘤手术的指导作用。方法 27例颅内巨大脑膜瘤患者术前行3D-CTA,观察肿瘤及其相邻血管、血窦、骨性解剖标志,据此制定手术入路、确定肿瘤切除范围及需要保护的毗邻血管神经。结果 3D-CTA清晰显示了肿瘤位置、大小、生长侵袭方向及其与相邻血管、骨性解剖标志的空间关系,据此制定手术方案,肿瘤全切除24例、次全切除2例、部分切除1例,术中出血平均175 ml,3例术后轻偏瘫,1例瘤腔内出血2,3例恢复良好。结论在颅内巨大脑膜瘤切除术前行3D-CTA,可清晰显示肿瘤位置、大小、生长侵袭方向及其与相邻血管、骨性解剖标志的空间关系,有利于手术方案的制定,提高肿瘤的切除率,减少术中出血及医源性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术前血管内栓塞在治疗巨大脑动静脉畸形(AVMs)中的作用,作者从1996年8月至1998年4月对27例巨大AVMs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每个患者于术前均行AVMs血管内栓塞。结果显示先行血管内栓塞后进行手术切除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大大降低术后致残率和死亡率,并可有效地防止正常灌注压突破综合征(NPPB)。本研究提示血管内栓塞与手术切除联合治疗巨大脑AVM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2.
李虎庆  刘玉光 《山东医药》2013,53(29):41-43
目的探讨非典型性脑膜瘤的临床特点及有效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选择经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确诊的46例非典型性脑膜瘤患者,于全麻下行显微手术肿瘤切除术。术中根据受累静脉窦的位置、闭塞程度、周围重要引流静脉的相互关系、侧支循环建立情况,对受累的静脉窦硬膜行电灼保留、切除、修复或重建。结果Simp—son Ⅰ级切除32例,Ⅱ级切除14例,无手术死亡及术后严重并发症。42例随访时间1.5—12年,复发率为28.6%。结论手术切除是治疗非典型性脑膜瘤的主要方法,肿瘤手术切除完整程度是影响术后复发与生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蝶骨嵴脑膜瘤的经验。方法对20例蝶骨嵴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手术作回顾性分析。手术入路均为翼点入路,其中蝾骨嵴内1/3者7例。外1/3者13例,术中采取在硬膜外和在硬膜下先处理蝶骨嵴脑膜瘤基底部,阻断肿瘤基底部的血供,然后再在显微镜下行肿瘤切除。结果全切除16例,大部分切除4例,1例术后死亡,术后轻瘫4例,余恢复良好。结论采用翼点入路,熟练掌握术区显微解剖,先处理好肿瘤基底部,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可提高显微镜下全切除肿瘤的切除率,减少术后神经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进一步提高鼻咽部纤维血管瘤(NFA)的治疗效果。方法对68例NFA患者行颈总动脉及其分支DSA造影、超选择插管行肿瘤供血动脉栓塞治疗,栓塞材料为明胶海绵颗粒、PVA颗粒及金属弹簧圈。栓塞肿瘤供血动脉包括同侧上颌动脉、咽升动脉、对侧上颌动脉等。观察栓塞栓塞效果及手术效果。结果68例肿瘤供血动脉均成功栓塞,无严重并发症,术中平均出血435ml。66例肿瘤均获完整剥离切除。随访12例,术后1~4a无复发。结论超选择动脉栓塞术治疗NFA急性出血效果可靠,可减少术中出血,提高肿瘤完整切除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急诊介入栓塞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15例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破裂出血患者的病例资料,采用急诊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进行治疗。结果本组15例患者均得以有效止血,症状改善,止血成功,无一例复发出血,术后肿瘤内碘化油栓塞剂充盈,肿瘤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1例术后7天死于肝肾功能衰竭,其余术后生存期均在3月以上,4例随访24个月仍存活。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是治疗肝癌破裂出血的有效方法,止血迅速,创伤小,疗效确切,为肝癌患者的后续治疗赢得了机会。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临床医疗技术和弹簧圈设计的提高,应用可脱性弹簧圈介入栓塞颅内动脉瘤的技术已日见成熟。越来越多的颅内动脉瘤的治疗选择弹簧圈栓塞术,甚至有的医院只有在栓塞不能成功的情况下才选择手术夹闭治疗。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与开颅夹闭术的目的都是为了防止动脉瘤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或再出血。但即便是动脉瘤栓塞的比较完全,国内外仍然有栓塞后再出血的病例报道。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岩斜区脑膜瘤采用不同手术入路的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自2013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76例岩斜区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手术效果,同时对不同手术入路的手术效果和并发症进行比较。 结果76例岩斜区脑膜瘤,肿瘤全切除42例(55.3%),次全切除28例(36.8%),部分切除6例(7.9%)。术后病理提示世界卫生组织(WHO)Ⅰ级脑膜瘤71例(93.4%),WHOⅡ级脑膜瘤5例(6.6%)。术后颅神经受损26例,脑干受损2例,脑脊液漏4例,颅内感染5例。术前平均卡氏功能状态(KPS)评分为(73.6±8.7)分,术后6个月平均KPS评分为(79.7±8.8)分,术后6个月平均KPS评分高于术前(P<0.05)。对不同入路而言,颞下组全切率高于乙状窦后组(P<0.05),但术中出血量多于乙状窦后组(P<0.05)。 结论岩斜区脑膜瘤大多为良性肿瘤,且多数岩斜脑膜瘤可以获得全切除或次全切除。颞下入路全切率高,但术中出血多于乙状窦后入路。  相似文献   

18.
经纵裂胼胝体前入路显微全切除鞍膈脑膜瘤(附1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鞍膈脑膜瘤手术全切除率,减少术后复发,有效治疗和预防术后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方法 对13例患者采用改良手术入路,扩大病变部位的暴露范围,减少术中因牵拉所造成的脑损害,利用显微外科技术在分块切除肿瘤的同时.有效保护与病变关系密切的血管、神经、丘脑下部、垂体、垂体柄等重要结构。结果 13例均一次全切除肿瘤,随访1~8年,无肿瘤复发,除1例术前视力已完全丧失外.3例生活自理。9例均恢复正常。结论 经纵裂胼胝体前切除鞍膈脑膜瘤是较理想的手术入路,可一次全切除肿瘤,并能有效保护肿瘤周围的重要结构。微侵袭显微外科技术是其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19.
196例老年人颅内脑膜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报道经手术治疗的196例老年人颅内脑膜瘤,其中3例为多发脑膜瘤,本组137例(69.9%)初诊时被误诊。肿瘤全切除140例,次全切除37例,部分切除19例,本组纤维型脑膜瘤多见,共84例,占42.3%,手术死亡16例,手术死亡率3.2%,存活的180例中有167例恢复正常的工作与生活。为提高手术效果,必须对脑膜瘤患者各个脏器的生理功能有充分的估计,并讨论了老年人脑膜瘤的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20.
采用显微手术治疗中央回区矢状窦旁镰旁脑膜瘤28例。术中注意保护中央沟静脉、代偿回流静脉,妥善处理受累的矢状窦。肿瘤全切除20例,近全切除8例。术后出现偏瘫2例,无手术死亡病例。认为显微手术治疗中央回区矢状窦旁镰旁脑膜瘤,肿瘤全切除率高,提高手术技巧有利于减少脑重要功能区的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