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改良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96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8例,观察组患者行改良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常规肠粘连松解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及气液平面消失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梗阻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改良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较好,且安全性高,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魏娜 《泰山医学院学报》2014,(12):1268-1269
目的探析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进行肠排列术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粘连性肠梗阻患者100例,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进行改良内置管肠排列术疗法,对照组进行常规肠粘连松解术疗法,比较两组的各项临床参数指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0%、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进行改良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促进患者病情迅速康复,术后并发症少,临床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张永旺 《河北医学》2012,18(9):1276-1278
目的:探讨改良内置管小肠排列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根阻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科治疗的27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观察组),实施改良内置管小肠排列术,并回顾2003年5月至2007年12月经小肠排列术治疗的31例肠梗阻患者(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经比较发现,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差异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内置管小肠排列术效果肯定,减少了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郭建伟 《中外医疗》2014,(21):42-43
目的:探讨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严重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临床纳入90例严重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进行内置管肠排列术,对照组进行常规手术。观察两组患者一般手术指标,并对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结果研究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4.1±3.1) h、(6.3±1.7) 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42.8±3.9) h、(11.9±2.6)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2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严重粘连性肠梗阻,临床疗效较好。术后患者恢复较快,且无严重术后并发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改良内置管小肠排列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遴选我院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68例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4)和对照组(n=34),分别行改良内置管小肠排列术、传统内置管小肠排列术。比较两组的术后排气时间等观察指标,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术后排气时间为(6.52±1.08)h,术后排便时间为(11.29±2.24)h,术后通气时间为(1.97±0.64)d,住院时间为(9.82±1.38)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7.64%,对比对照组的相应数据,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内置管小肠排列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5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实施不同的治疗方法,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为(24.8±3.9)h,住院时间为(5.7±2.6)d,1例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无患者再次发生肠梗阻;对照组术后排气时间为(41.2±4.6)h,住院时间为(12.3±3.1)d,4例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3例患者再次发生肠梗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效果肯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肠梗阻复发率低,是理想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AIO)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52例AIO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26例和研究组2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肠粘连松解术治疗,研究组给予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血清白蛋白水平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AIO疗效及安全性确切.  相似文献   

8.
游大行  刘宝 《当代医学》2014,(23):98-99
目的:探讨改良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07年3月~2013年12月广东省阳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3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按照不同手术治疗方式分为试验组(行改良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n=22)和对照组(行常规开腹粘连松解术治疗,n=21),对两种术式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进行综合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25.0±3.1)h、(6.1±1.7) d,对照组为(32.5±3.6)h、(9.5±2.3)d,试验组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再发肠梗阻率为4.55%,显著低于对照组(38.10%)(P〈0.05);2组术后并发切口感染、腹腔脓肿、肠瘘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改良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能促进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同时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常规肠粘连松解术与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的临床效果差异,探讨粘连性肠梗阻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随机选取从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胃肠外科诊治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60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按1:1的比列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前者采用常规常规肠粘连松解术治疗,后者采用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相应治疗方法作出评价。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47.89±10.37)小时、(75.67±9.15)小时,观察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术后共计住院(11.69±2.06)天,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对照组患者术后共计住院(17.42±1.71)天,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3.33%。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较常规肠粘连松解术疗效更加显著,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平均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小,在临床上可积极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粘连性肠梗阻行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的意义。方法:选取粘连性肠梗阻患者65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排列术组和传统术组。传统术组行传统手术;排列术组行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就两组患者排气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日和早期、远期并发症率进行比较。结果:排列术组早期、远期并发症率低于传统术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排列术组患者排气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日均少于传统术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粘连性肠梗阻行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的效果确切,可有效减少近、远期并发症,加速患者术后康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粘连性肠梗阻采用腹腔镜辅助下粘连松解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本院粘连性肠梗阻患者58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实施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统计两组肠功能、炎症反应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肠功能各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析肠梗阻运用小肠内置管排列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4年7月该院收治的肠梗阻患者109例为研究对象,运用抓阄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传统手术治疗,而观察组则运用小肠内置管排列术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和术后排气时间均较短,并且并发症发生率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运用小肠内置管排列术对肠梗阻进行治疗,不仅具有并发症少、安全性高的特点,还能缩短住院时间,使患者的经济负担减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对于老年粘连性肠根阻患者围术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间收治的80例老年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围术期患者,并将其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综合护理,观察两组患者间的临床疗效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5.00% 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对于治疗老年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围术期具有突出疗效,值得今后在临床工作中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阮颖彦 《吉林医学》2013,34(22):4460-4461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粘连松解微创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8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根据采用的手术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采用腹腔镜下粘连松解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33例采用常规开腹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腹痛消失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57%,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7.27%,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疗效确切,同时,腹腔镜下粘连松解术还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康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作为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7年2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56例,将56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实验组(n=28例)与参照组(n=28例),对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肠粘连松懈术,实验组开展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比对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气液平面消失时间及排气时间。结果实验组术后并发症、气液平面消失时间及排气时间与参照组临床指标数据比对有意义(P0.05)。结论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可以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情况,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对比小肠内排列术与传统肠梗阻手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中随机选取10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采取传统肠梗阻手术治疗的5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另50例接受小肠内排列术治疗的患者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排气情况与并发症等。结果: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0%,与对照组(96.0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显著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6个月随访,观察组间断性腹胀、再发肠梗阻显著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实施小肠内排列术治疗,具有显著的优势,与传统肠梗阻手术比较,操作更加简单,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更少,并且安全可靠,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具有显著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邓正兴 《当代医学》2014,(33):68-69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小肠排列管(M-A管)治疗反复粘连性肠梗的临床疗效及对再梗阻的影响。方法将资溪县例民医院自2010年9月~2013年6月收治的50例反复发作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n=25)。治疗组行肠粘连松解(必要时加行肠切除吻合)后,运用改良M-A管行肠重排列,术后第3天开始经改良M-A氏管行肠内营养支持,不足部分由肠外营养补充;对照组仅行肠粘连松解(必要时加行肠切除吻合),术后常规进行肠外营养支持。比较2组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术后再次出现梗阻例数及平均时间。结果经统计学分析,2组术后为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及肠梗阻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改良M-A管治疗反复粘连性肠梗阻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再梗阻几率可明显下降,易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汪一邨 《河北医学》2010,16(10):1219-1221
目的:观察逆行性小肠内置管排列手术治疗复杂性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至2009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36例复杂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行小肠内置管排列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随访1-5年,早期并发症为切口感染,腹腔脓肿,肺部感染等,其中2例患者死亡;随访中1例患者因复发行再次手术,手术治愈率91.7%。结论:采用逆行性小肠内置管排列手术是治疗复杂粘连性肠梗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小肠内排列术与开腹粘连松解术治疗急性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1年10月该院收治的120例急性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开腹粘连松解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小肠内排列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腹胀消失时间)水平、治疗总有效率和术后1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和腹胀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周并发症发生率为6.67%(4/60),低于对照组的21.67%(1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肠内排列术与开腹粘连松解术治疗急性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相当,但小肠内排列术可降低围术期指标水平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开腹粘连松解术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肠排列术与常规肠粘连松解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7年8月商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与肠排列术组,各40例。常规组接受常规肠粘连松解术治疗,肠排列术组接受肠排列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情况(手术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肛门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统计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肠排列术组手术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肛门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肠粘连松解术比较,肠排列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