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对比间苯三酚和米索前列醇对宫腔镜手术前患者宫颈扩张的效果。方法将96例宫腔镜电切术病人随机分成两组:I组47例,术前30 min肌肉注射间苯三酚80 mg;II组49例,为对照组,术前晚阴道用米索前列醇0.4 mg。观察宫颈扩张情况、术者对手术操作的满意率、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结果Ⅰ组病人89.36%可无阻力通过9号Hegar氏扩张棒,术者操作的满意率为89.39%,Ⅱ组81.63%的病人可无阻力通过9号Hegar氏扩张棒,术者操作的满意率为71.43%,术者操作满意率Ⅰ、Ⅱ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组无1例并发症发生,术中血量较II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间苯三酚80 mg术前肌肉注射可有效地扩张宫颈,降低宫腔镜手术操作的难度和并发症的危险。  相似文献   

2.
周萍  张凌  冉崇兰  陈红  李萍 《四川医学》2010,31(4):420-423
目的探讨间苯三酚注射液在宫腔镜手术前应用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行宫腔镜手术治疗患者198例,随机分为用药组(间苯三酚注射液组)97例,术前30 min肌肉注射间苯三酚注射液80mg;对照组(米索前列醇组)101例,术前3h阴道后穹窿放置米索前列醇400μg。观察两组患者用药起效时间、用药后的宫颈松弛软化程度、手术效果、不良反应等。结果①用药起效时间,用药组较对照组短;②宫颈松弛软化程度用药组较对照组好;③手术效果,用药组较对照组好;④不良反应,用药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有用药后手术前出血、血压升高等反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苯三酚注射液在促宫颈松弛软化中起效快、松弛度好、手术效果好、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特别适用于宫腔镜手术治疗,临床应用价值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间苯三酚在宫腔镜黏膜下肌瘤切除术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一铃  赵虎  赖繁  代倩苓  张凌 《医学综述》2013,(22):4199-4200
目的探讨间苯三酚在官腔镜黏膜下肌瘤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行官腔镜手术的患者84例,按照入院先后单双号顺序分为两组,观察组49例,在行宫腔镜手术前15rain肌内注射间苯三酚80mg;对照组35例,在行官腔镜检查术前12h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0.4mg,观察两组用药起效时间、腹痛情况、宫颈软化状况、手术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并采用统计学t检验和x2检验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用药起效时间为(34.6±6.5)min,显著少于对照组的(50.2±8.9)rain(P〈0.05);观察组腹痛缓解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宫颈充分软化例数多于对照组,软化不良的患者少于对照组(P〈0.05);而宫颈软化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而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间苯三酚在官腔镜手术中的宫颈松弛软化效果好、镇痛效果好、无显著不良反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间苯三酚及卡孕栓联合用于人工流产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自愿要求终止妊娠的妇女24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分为间苯三酚组、卡孕栓组和间苯三酚及卡孕栓联合应用组(以下简称"联合组"),每组80例。间苯三酚组:术前15 min肌内注射40 mg;卡孕栓组:术前30 min消毒阴道后将卡孕栓0.5 mg置于阴道后穹隆部;联合组:两药联用。观察三组患者宫口扩张情况、阴道出血量、手术时间、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例数、不良反应情况和术中镇痛效果。结果联合组宫颈扩张效果和镇痛效果明显高于其他单纯用药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间苯三酚组与卡孕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三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其他两组,仅与卡孕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苯三酚与卡孕栓联合应用于人工流产,宫颈扩张效果好,手术时间短,能明显减轻受术者的疼痛,不良反应少,手术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间苯三酚配伍利多卡因在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2009年8月~2010年8月要求行人流术患者分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术前10min静脉注射间苯三酚40mg;对照组直接行人流术。结果观察组在手术完全镇痛效果、术中出血量等方面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人流综合征、手术时间、宫颈扩张程度等方面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静脉注射间苯三酚+术中宫颈注射利多卡因对人流镇痛有显著疗效,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间苯三酚用于绝经后妇女宫腔镜检查前促宫颈成熟的效果。[方法]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将90例绝经后行宫腔镜检查的患者分为3组,间苯三酚组30例,宫腔镜检查前15 min静脉推注间苯三酚60 mg;米索前列醇组30例,宫腔镜检查前4 h舌下含化米索前列醇片400μg;对照组宫腔镜检查前不给予任何药物。以检查术中需要进行宫颈扩张的患者数作为主要指标,检查前宫颈宽度比较作为次要指标,其他指标包括宫颈扩张时间比较、宫颈扩张难易度、用药后副作用比较。[结果]对照组23名患者需要宫颈扩张,米索前列醇组17名患者需要宫颈扩张,间苯三酚组9名患者需要宫颈扩张。对照组、米索前列醇和间苯三酚组的患者检查前平均宫颈宽度为(4.23±0.43)mm、(5.43±0.52)mm、(5.83±0.64)mm。[结论]间苯三酚用于绝经后妇女宫腔镜检查前促宫颈成熟比米索前列醇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间苯三酚对宫腔镜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方法:将80例妇科静脉麻醉下行宫腔镜手术患者按照抛硬币方法随机分为两组,标记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80例患者均接受丙泊酚进行全身麻醉。治疗组患者在手术前15~20min内缓缓静脉滴注间苯三酚40mg,对照组患者在同一时间段内给予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丙泊酚追加例数及追加剂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口述镇痛评分,两组患者在苏醒后5min、10minV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苏醒后患者对于麻醉效果的满意度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及术后两组患者在呼吸及循环抑制等副反应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术后恶心呕吐、头痛头晕发生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间苯三酚应用于静脉麻醉宫腔镜手术患者,可明显减少麻醉药的使用量,减少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间苯三酚注射液用于宫腔镜术前宫颈软化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8月在本院行宫腔镜手术患者14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76例,宫腔镜手术前15~20 min静脉注射间苯三酚注射液80 mg;对照组70例,宫腔镜手术前10 h阴道后穹窿放置米索前列醇400μg.观察用药后两组患者的宫颈松弛软化度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用药起效时间为15~30 min,对照组为8~10 h,两组起效时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软化总有效率分别为96.05%和65.7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的宫颈充分软化率为63.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8.57%,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用药后无明显不适.结论 静脉注射间苯三酚注射液是宫腔镜术前宫颈预处理的一种简便、有效和不良反应少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万晨东 《当代医学》2013,(36):135-135
目的:探讨间苯三酚促进产程进展、减少宫颈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月正常初产80例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第一产程中宫口扩张3~4 cm给予80 mg间苯三酚静推助产;对照组患者产程中不予任何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产程进展及宫颈水肿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阴道分娩率(97.5%)显著高于对照组(82.5%),观察组产妇的第一产程时间为(142±16)min,第二产程时间为(48±7)min;对照组产妇的第一产程时间为(214±20)min,第二产程时间为(52±6)min。观察组第一产程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水肿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产后2 h出血量、新生儿评分、新生儿体重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苯三酚可以缩短产妇的第一产程时间,加快宫口扩张速度,宫颈水肿的发生率低,产妇和胎儿的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间苯三酚在人工流产术中扩张宫颈的疗效.方法 将2011年7月-10月于我院行人工流产术的妊娠妇女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对照组20例.观察组术前15-20分钟静推间苯三酚80mg.对照组20例,术前15-20分钟静推生理盐水20ml.比较两组患者施术时宫颈软化扩张程度、手术时间、术后腹痛程度.结果 间苯三酚在扩张宫颈、减轻腹痛、缩短手术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间苯三酚用于人工流产术中扩张宫颈效果显著,镇痛效果好,手术时间短,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丁伟 《中外医疗》2014,(16):29-31
目的探讨采用推拿、牵引、静点天麻素注射液的方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1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80例/组。对对照组进行丹参注射液撇和颈椎牵引治疗,对观察组给予天麻素注射液配合颈椎牵引、推拿手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TCD变化以及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眩晕、头痛、旋颈试验记分分别为(2.5±0.3)分、(2.6±0.4)分、(2.4±0.5)分,对照组分别为(2.0±0.5)分、(2.1±0.5)分、(1.9±0.6)分,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椎动脉、椎-基底动脉平均流速分别为(31.91±2.59),(28.11±1.95)均明显优于对照组(27.61±2.52),(25.72±1.92),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临床应用,采用推拿、牵引、静点天麻素注射液的方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较好,起效迅速,疗效确切,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间苯三酚在ERCP中应用的优越性。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2—10月需要做ERCP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组(右美托咪定+芬太尼+间苯三酚)、B组(右美托咪定+芬太尼)、C组(间苯三酚),每组40人,年龄35∽75岁。A组:右美托咪定1μg/kg 10~15 min于术前泵注,同时在术前15~20 min静脉快速滴入间苯三酚80 mg+0.9%生理盐水100m L;手术开始时静脉给予芬太尼0.05 mg;B组右美托咪定1μg/kg 10~15 min于术前泵注,手术开始时静脉给予芬太尼0.05mg;C组10~15 min术前静脉滴入间苯三酚80 mg+0.9%生理盐水100 m L。常规监测患者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生命指标,手术时间长短、术中胃肠痉挛次数,追加其他药物有无、手术后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术中C组患者的血压和心率较高,与A、B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整个手术期间,A组患者的胃蠕动次数最少,手术操作时间最短,远低于B组和C组,均为P〈0.05;C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最多,特别是在恶心、呕吐、高血压、躁动方面,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A、B两组,均为P〈0.05,而A组患者不良发应发生情况最少,与B、C组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常规方案相比,在ERCP中使用右美托咪定复合间苯三酚,患者血流动力学平稳,胃蠕动更弱,术者操控性好,手术时间亦缩短,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曲马多、双氯芬酸钠联合间苯三酚治疗急性肾绞痛的疗效。方法:160例肾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80例患者,曲马多组采用曲马多肌注和间苯三酚静脉滴注治疗,双氯芬酸钠组采用双氯芬酸钠肌注和间苯三酚静脉滴注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疼痛开始缓解时间、完全缓解时间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双氯芬酸钠组显效率为92.5%(58/80),明显高于曲马多组(P<0.05)。双氯芬酸钠组疼痛开始缓解时间、疼痛完全缓解时间明显短于曲马多组(P<0.05)。双氯芬酸钠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曲马多组(P<0.05)。结论:双氯芬酸钠联合间苯三酚治疗急性肾绞痛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间苯三酚联合地西泮在产程进展中作用。方法选择正常初产妇,宫口开大2~3era、伴宫颈水肿80例。随机分为间苯三酚联合地西泮组(实验组40例),待宫口开大2~3em后给予间苯三酚40rag静脉推注,地西泮lOmg静脉推注。间苯酚组(对照组40例),待宫口开大2~3cm后,给予间苯三酚40mg静脉推注。观察两组产妇用药后的产程变化及围产儿结局。结果①用药至宫口开全的时间,实验组平均为(3.2±0-31)h,对照组平均为(4.5±0.4)h,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7.54,P〈0.01)。②用药后2h的宫颈水肿消失率,实验组为97.5%,对照组为9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8.04,P〈0.01);用药后2h较用药前平均宫口开大,实验组(4.5±0.2)am,对照组平均为(2.5±0.4)cm,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7.63,P〈0.01)。③实验组用药后30min,4例孕妇胎心率基线下降至(110~120)次/min,约60min后恢复。对照组无胎心率异常。④阴道分娩率,实验组为92.5%,对照组为9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X^2=O.67,P〉0.05)。⑤产时羊水情况、新生儿窒息情况及新生儿体重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⑥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μ=0.65,19〈0.05)。结论间苯三酚联合地西泮对促进孕妇宫口扩张,缓解宫颈水肿,加速产程进展有更明显的作用,且对母儿无明显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间苯三酚静脉滴注联合坦索罗辛口服辅助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以结石直径<0.6cm并行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后24h内的上尿路结石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B组及C组.所有患者给予常规治疗.A组给予间苯三酚注射液40mg溶于5%葡萄糖250ml注射液中静脉滴注,1次/日;B组给予坦索罗辛0.2mg,口服,1次/日;C组给予坦索罗辛联合间苯三酚注射液,其中坦索罗辛用法用量与B相同;间苯三酚注射液用法用量与A相同.治疗2周后比较3组患者的结石排出率、结石清除率、;平均结石排出时间、石街形成率、肾绞痛发作次数、镇痛药使用人次及治疗期间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组间比较:治疗2周后,3组的结石排出率、结石清除率、平均结石清除时间、石街形成率、肾绞痛发作率及镇痛药使用率之间具有明显区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组之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组内两两比较:C组的结石排出率及结石清除率显著高于另外两组,平均结石排出时间、肾绞痛发作率及镇痛药使用率显著低于另外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C组的石街形成率显著低于A组,B组的平均结石排出时间明显短于A组.结论:间苯三酚静脉滴注联合坦索罗辛口服辅助ESWL可增加结石排出率,缩短结石排出时间,降低肾绞痛发作率及镇痛药使用率且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单用坦索罗辛或间苯三酚无明显区别,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上尿路结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静脉注射安定与阿托品处理宫颈水肿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静脉注射安定和阿托品对分娩活跃期宫颈水肿的疗效。方法:2008年1月~2009年9月我院分娩活跃期出现宫颈水肿产妇106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试验组静脉注射阿托品0.5 mg,对照组静脉注射安定10 mg。比较用药后宫颈水肿消退、宫口扩张及新生儿的情况。结果:用药1 h后试验组水肿消退率(92.5%),明显低于对照组(77.4%)(P<0.05),宫口开全时间试验组[(2.87±0.89)h]明显短于对照组[(4.51±0.56)h](P<0.05)。结论:阿托品治疗宫颈水肿的效果优于对照组,且能缩短产程,避免安定可能对母婴产生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7.
吴敏君  祝佳  李文佼  金皖玲 《医学综述》2012,18(10):1593-1595
目的观察间苯三酚在第一产程中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选择正常初产妇伴宫颈水肿、痉挛者177例,其中分为:潜伏期90例,随机分为间苯三酚组45例和东莨菪碱组45例;活跃期87例,随机分为间苯三酚组45例和地西泮组42例。观察产程进展、分娩方式、产后出血、新生儿评分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潜伏期组和活跃期组间苯三酚组的宫口扩张速度均高于东莨菪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阴道顺产分娩率和产后出血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间苯三酚组新生儿轻度窒息占2.2%,地西泮组新生儿轻度窒息占1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间苯三酚组产妇心率血压平稳,无不适主诉。结论间苯三酚对加速宫颈扩张、缩短产程具有明显作用,且对母儿无明显不良影响,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8.
徐青  陈艳  叶宁荷 《中国现代医生》2012,(32):136-137,139
目的探讨间苯三酚应用于人工流产术中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400例行人工流产术妇女,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0例,对照组按常规行人工流产术,观察组在人工流产前15 min静脉或肌注间苯三酚80 mg。观察两组受术者在手术中宫颈松弛度、人流综合征的发生率、术中出血量、术后宫缩痛的发生率和手术医师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受术者的宫颈扩张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人工流产综合征和术后宫缩痛的发生率比对照组降低,手术医师的满意度较对照组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间苯三酚用于人工流产疗效确切,镇痛效果较好,人流综合征发生率低,操作简便安全,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静脉滴注地尔硫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地尔硫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滴注地尔硫能有效改善患者心率及血压,降低心绞痛发作次数,不良反应少,可在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中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20.
彭春晖 《中外医疗》2014,(29):49-50
目的探讨心脏骤停患者实施静注大剂量肾上腺素抢救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2014年4月入该院利用静脉注射肾上腺素抢救的心脏骤停患者146例的临床资料,依据肾上腺素使用剂量分组,大剂量79例纳入实验组,常规剂量67例纳入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心肺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心脏骤停患者实施静注大剂量肾上腺素抢救具有较高的心肺复苏成功率,值得在临床使用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