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22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113例,对照组采用脑保护及灯盏花索治疗的方法加用奥扎格雷钠80mg于250ml生理盐水中静点.1次/d,连用14d;治疗组除上述药物外,每日加用阿司匹林0.2g口服,连用14d;治疗前及治疗14d后时对两组患者的血小板、凝血机制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进行评定,比较疗效。结果14d后治疗组较对照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血小板、凝血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应用奥扎格雷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缪桂兰 《中国保健》2010,(10):94-95
笔者对48例采用抗凝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了护理观察,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4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经颅脑CT检查确诊。给予碟脉灵静滴,脱水剂、脑神经保护剂及对症治疗,同时加用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经上述抗凝治疗和精心综合护理后,本组基本痊愈18例,显著进步15例,进步13例,总有效率95.8%。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抗血小板联合抗凝治疗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2例实施抗血小板联合抗凝治疗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组,将同期72例非抗血小板联合抗凝治疗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参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两组患者在幽门螺杆菌感染、性别及贫血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治疗进展性脑梗死采用巴曲酶联合尤瑞克林方式的疗效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7年3月期间诊断治疗的15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为调查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联合组、巴曲酶组与常规组,分别采用巴曲酶联合尤瑞克林、巴曲酶常规进行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联合组显效率与有效率分别为38(76.00%)、48(96.00%),而巴曲酶组与对照组分别为19(38.00%)、36(72.00%),8(16.00%)、27(54.00%),联合组显效率与有效率明显高于另外两组,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14天以及28天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另外两组,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巴曲酶和尤瑞克林联合治疗能提高患者神经功能转归可能,无明显不良反应,在显著提高临床疗效的同时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静脉应用国产尿激酶溶栓和皮下注射国产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182例急性期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3组,即大剂量尿激酶溶栓组11例,小剂量尿激酶溶栓组73例,低分子肝素钙组98例。结果大剂量尿激酶溶栓组14d基本治愈,有效率比较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小剂量尿激酶溶栓组和低分子肝素钙组14d基本治愈率、有效率相近。结论早期大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是治疗急性脑梗死较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桥脑梗死患者不同治疗方法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2008年10月~2010年10月期间某科连续收治的急性桥脑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肝素抗凝治疗组和抗血小板治疗组,记录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mRS评分、BI评分,记录患者既往病史、脑梗死危险因素,患者头颅CT和MRI结果,对所有患者于治疗后6个月时进行随诊并评分,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既往史、引起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等基本情况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治疗前抗凝组NIHSS评分、mRS评分、BI评分分别为(3.36±3.26)、(1.82±1.04)和(75.45±25.99)分,抗血小板组分别为(2.71±3.09)、(1.67±1.02)和(81.28±24.90)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NIHSS评分、mRS评分、BI指数分别为(1.64±2.32)、(1.15±0.83)分、(87.58±16.59)和(1.69±2.81)、(0.94±0.79)分、(89.6±18.20),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两种治疗方法6个月后的得分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抗凝治疗与抗血小板治疗对急性桥脑梗死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尿常规检查在心源性脑梗死诊断中的运用价值;方法将南京市建邺医院收治的86例脑梗死患者根据TOSAT分型分为心源性脑梗死组(46例)、非心源性脑梗死组(40例),对两组患者实施尿常规检查,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肌酐、尿比重以及24小时的尿蛋白;结果心源性脑梗死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14.65±2.8)个/ul、红细胞计数(61.2±24.22)个/ul以及血肌酐水平(108.2±21.4)umol/L均高于非心源性脑梗死组患者(3.22±1.8)个/ul、(7.3±2.7)个/ul、(90.8±18.7)umol/L,且P<0.05,然而心源性脑梗死组患者的尿比重(1.02±0.27)和24小时尿蛋白水平(0.05±0.01)g/24h跟非心源性脑梗死组患者(1.03±0.22)、(0.05±0.02)g/24h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将尿常规运用于脑梗死患者诊断中,能够准确区分心源性脑梗死和非心源性脑梗死,操作简便,值得在临床上作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脑梗死经阿托伐他汀、抗血小板药联合治疗的效果及对血小板参数的影响.方法:于2019年4月-2020年4月选择脑梗死病例12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阿托伐他汀、抗血小板药联合治疗,回顾分析治疗效果,并对比治疗前后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结果:120例患者疗效评估结果中,显效55例,有效58例,无效例7,总有效率为94...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同路径心脏超声在心源性栓塞性脑梗死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60例隐源性脑梗死患者,均给予经胸壁、经食道心脏超声检查,比较两种路径对心源性栓塞性脑梗死的检出率及诊断效能.结果 经食道心脏超声对心源性栓塞性脑梗死的检出率显著高于经胸壁心脏超声(P<0.05).经食道心...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抗凝治疗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60例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患者,将他们随机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n=30)。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进行抗凝治疗,每日2次,每次5000IU皮下注射。治疗1个疗程(10天)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6.7%,(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低分子肝素钙和硫酸镁抗凝治疗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的临床效果极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三高”人群在逐年增多,脑梗死的发生率也在逐渐增加。脑梗死是致残率、致死率很高的疾病,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严重的负担。而大多数病人来院就诊已经在发病3小时~6小时之后,失去了有效的溶栓时机,所以使用巴曲酶降纤和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将巴曲酶和拜阿司匹林联合使用治疗急性脑梗死,观察其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李媛媛 《现代保健》2010,(21):57-58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并发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心房颤动合并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痊愈12例,好转21例,死亡3例。结论心房颤动是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进行预防性抗凝治疗可降低脑梗死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3.
脑梗死病死率在我国死亡顺序中居第二位,致残率更是居高不下,传统的溶栓抗凝和神经保护剂等药物治疗,效果不甚理想。随着高压氧疗法在临床上日益广泛应用,我科应用高压氧治疗脑梗死,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病例为我院2002年6月~2004年6月收治的急性脑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介入血管内治疗后替罗非班维持抗血小板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75例急性脑梗死介入血管内治疗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应用替罗非班治疗将患者分为常规组(30例:未应用替罗非班)与实验组(35例:替罗非班),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1年后神经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15.
《临床医学工程》2015,(8):1067-1068
目的探讨波立维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其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波立维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凝血酶原时间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及凝血酶原时间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采用波立维联合阿司匹林对其进行治疗,临床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及凝血功能,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分析该院脑梗死后痴呆症合并糖尿病高龄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效果,随机抽取2009年1月—2011年12月的10例患者病例资料进行评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穿支动脉疾病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神经功能水平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3月至2021年6月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穿支动脉疾病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阿司匹林与常规降糖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同时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治疗周期均为3个月,随访时间6个月。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与生活质量评分、血小板指标水平,以及复发、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治疗后3、6个月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Barthel指数(BI)评分均显著升高,观察组患者NIHSS、m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小板比率(P-LCR)、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均显著减小,且观察组显著小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组间血小板计数(PLT)水平及恶心呕吐...  相似文献   

18.
林凤仙 《中国保健营养》2012,(14):2806-2807
目的分析华法林抗凝治疗老年心房颤动临床疗效,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我院于2008年4月份到2010年4月份收治的68例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含34例。针对对照组,提供阿司匹林治疗,针对观察组提供华法林抗凝治疗,研究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在年龄、性别、合并疾病、病程等方面的资料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对所有患者进行1年随访,发现,对照组与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疗效终点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老年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方法,能够收到良好的临床疗效,同时很少出现不良反应。在应用这种治疗手段之前,需评估患者病情,筛选可以接受该疗法的患者,并在治疗中需控制华法林的用药剂量,严格防控风险,确保积极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压氧对大面积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2007年11月至2008年11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30例,将30例患者随机分为高压氧治疗组和单纯药物治疗组各15例,高压氧治疗组除给予药物治疗外,再给予高压氧治疗,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结果高压氧治疗组基本痊愈率、显著进步率、总有效率与对照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压氧可减少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后遗症,在预防脑梗死复发中亦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0.
曹小清 《现代保健》2012,(30):137-138
目的:分析依达拉奉联合降纤酶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依达拉奉联合降纤酶治疗43例(治疗组),降纤酶组治疗43例(对照组)。结果:治疗组基本痊愈13例,显著进步21例,进步8例,无变化恶化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7.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与降纤酶联合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脑循环,促进受损神经功能恢复,为脑梗死治疗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