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通过提高临床输血病历的书写质量,不断完善和细化医院临床用血的管理制度,从而达到提高临床输血安全和节约临床用血的目的。方法:严格按照医院对临床输血病历的标准对本院近一年内输血病历中的书写质量问题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输血病历进行评估后,其存在显著性差异的病历质量问题有五点:"申请单项目缺项"占总输血病历数的15.6%;"申请血液种类或数量不规范"占21.3%;"大量输血审批单欠缺或缺项"占24.1%;"输血前未对相应的输血指征进行评估"占27.1%;"输血后效果无评估"占29.4%。结论:有效提高输血病历的书写质量,制定和完善临床科室合理用血管理制度,建立行之有效的临床病历评估体系及管理模式,规范临床用血行为,真正提高临床输血安全和输血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临床资料统计分析,了解临床输血及血液成分的使用现状。方法:收集我院2000—2007年临床输血资料并进行统计。结果:我院临床用血总量呈逐年上升趋势,成分输血比例近几年来几乎为100%,外科手术平均每例用血呈逐年下降趋势,各种血液成分使用构成比中,全血占2%,红细胞占24%,血浆占52%,血小板占9%,冷沉淀占13%。结论:临床输血日趋规范,但在成分输血中,要降低血浆应用比例,严格掌握临床输血适应证,合理、科学用血。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我院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帮助临床更好地预防监测输血不良反应,指导临床合理用血。方法:回顾性统计2010-01-2013-12的输血不良反应,分析不同血液成分输血不良反应比例及特点。结果:29 684例输血患者中发生36例输血不良反应,发热和过敏是输血不良反应的主要表现形式,分别占41.66%和52.78%。结论:严格掌握输血指证,合理用血,加强预防和监测是保证用血安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提高临床合理用血的有效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与2009年成分输血的资料,比较临床成分输血比率及输血适应证符合率。结果 2005年和2009年临床输血适应证符合率分别为81.2%和97.1%。成分输血比率分别为77.4%和100%。结论加强成分输血,杜绝不合理输血现象可有效提高输血适应证符合率,提高了临床科学、合理用血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临床输注红细胞的现状,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水平。方法:查阅1488次输注红细胞的输血病历,了解过度输注和少量血输注情况,分析临床输血的合理性。结果:合理输血比例为89.25%,其中ICU科为98.39%,内科为93.13%,妇产科为82.21%,外科为81.90%;不合理输血比例为10.75%,其中过度输注和少量血输注分别占19.38%和52.50%。结论:妇科和外科系统对输血指征掌握欠佳,需加强临床用血培训,定期监督检查,提高临床输血的科学、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医院临床合理用血情况,分析不合理原因,提出相应改进措施和建议。方法抽取湖北省麻城市人民医院2012年8月至2013年6月间输血病历3855份、输血次数4913次进行合理性评估。结果血浆合理输血比率最低(占63%);红细胞用量最大,合理输血比率为71.7%;冷沉淀合理输血比率为92%,血小板合理输血比率为100%。结论临床用血不合理现象存在,建议采取加强医院输血相关知识的培训、加强医院输血管理和输血审批制度、将输血不合理现象与科室和个人考核挂钩等措施,促进临床规范、科学、合理用血。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泰安地区二级以上医院输血科(血库)的现状和临床用血的情况,为提高临床输血技术水平,促进临床有效安全的输血提供依据。方法:依据2010年县级医院输血科督导检查表和《输血技术规范》编制检查表,对27家医院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输血科设置、贮血设备、开展围手术期血液保护和输血不良反应管理不合格的达77%以上,临床合理用血率仅为37.87%,手术不合理用血的现象高于非手术科室。结论:本地区二级以上的输血科(血库)和临床输血确实存在许多问题,临床输血治疗方面仍然存在许多盲点和误区,亟待医院加强输血科人员和临床医生的输血知识培训,提高安全用血的意识。  相似文献   

8.
<正>输血科肩负临床输血工作,是临床参与临床急救及危重患者救治的重点科室。为了进一步规范临床用血,提高血液使用效能,本文就如何科学、合理、安全用血进行剖析,特别是通过对临床输血流程科学合理的管理,加强输血科与临床用血科室沟通,把握临床用血指征,规范临床用血疗效评估,持续改进临床输血工作,提高临床用血质量,把安全输血提高到重要地位。1输血科要对临床医护人员进行输血相关知识的针对性培训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法律法规先后颁发,我国输血医学的不断发展,科学、合理、安全用血水平已取得长足进步。成分输血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普遍认可,医院临床科学、合理、安全用血方面仍然普遍存在认识不足、观念陈旧、重视不够、不合理用血和过度用血等情况〔1〕。本文通过对石家庄地区医疗机构专业人员进行临床用血问卷调查,旨在了解各级用血机构专业人员对输血法律法规、成分血使用  相似文献   

10.
陆祝选  周敬文 《内科》2010,5(5):505-506
目的了解南宁市农村医疗机构临床用血合理性情况。方法选择南宁市辖区六个县6所县人民医院、7所乡镇卫生院,每所县医院调阅45~50份、乡镇卫生院15份有输血治疗的病历(共394份),依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和"内科输血指南"对输血合理性进行评估,分析各临床科室用血特点、"少量血"和"搭配血"输注状况。结果 394份病历中,"合理用血"占50.51%,"部分合理"占4.31%,"不合理"占45.18%;手术科室"部分合理"和"不合理"用血比例(72.11%)显著高于非手术科室(28.43%)(P〈0.01)。不同血液成分"不合理"输血的比例为:血浆82.3%、冷沉淀66.7%、红细胞38.2%、血小板27.7%。"不合理"输血中,"少量血"和"搭配血"比例分别为36.42%和25.28%。结论不合理输血现象在基层医院中普遍存在,以手术科室尤为突出;血液成分不合理输注现象以血浆最为突出。不合理输注的类型主要有血浆与红细胞搭配输注、输注血浆补充白蛋白以及红细胞输血没有严格依据适应证。  相似文献   

11.
输血科在科学合理用血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输血科在科学合理用血中发挥的作用。方法:2007年上半年用血完全按照临床医生要求给予。2008年上半年用血严格执行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临床医师和输血医技人员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2007年上半年与2008年上半年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临床不合理用血有所下降,输血趋于科学合理,临床医师和输血工作者科学用血知识得到了提高。结论:输血科在科学合理用血中的作用明显,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2006—2009年我院血浆临床应用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临床血浆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输注血浆提供依据。方法:对十堰市太和医院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2006—2009年临床输注血浆情况进行统计,根据临床表现、输血记录和实验室检查,参照国家相关技术规范进行分析。结果:4年来,血浆用量逐年增加,2009年与2006年相比,血浆用量上涨了136.07%,而同期红细胞用量上涨了69.31%;在红细胞和血浆2种成分的使用构成比中,血浆所占比例从2006年的54.69%上升到2009年的62.72%;血浆用量前5名科室的平均血浆使用量占血浆总量的68.56%;血浆的不合理使用达59.58%,以纠正低蛋白血症、扩容、搭配用血等为主要表现。结论:临床输血中血浆的输注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地方,需进一步提高医生的认识,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合理使用血浆,提高临床输血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量用血患者中合理科学用血来节约血液资源。方法:利用发血记录本和军字一号网络信息中心及用血申请单和病例资料,查阅2011-01-2013-05大量输血(红细胞8U)患者32例,分析探讨合理用血情况。结果:32例患者中24例使用血浆,3例使用全血,成分输血观念欠缺。5例使用冷沉淀,2例使用血小板,32例无术前自体回输血的使用。结论:血浆使用于扩容比较多,红细胞和血浆的使用比例不合理,全血使用率还是占一定比例,成分输血观念以及自体回输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分析临床输血不合格标本产生的原因,保证临床用血安全。方法:选取2012年1―12月期间西安市红会医院输血科接收临床输血样本9 211例,对不合格标本进行原因分析,并指定出改进方案。结果:统计分析2012年上半年和下半年拒收例数分别为107例和24例,同比下降63.34%。样本不合格因素包括:申请单信息有误、血型填写错误、医师未签字、血样信息有误、血量不足、样本溶血、血样无标识。各指标下半年较上半年下降率分别为:28.25%、8.16%、4.58%、14.50%、2.29%、2.29%、4.01%。结论:严格执行输血前样本审核制度,保证临床输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临床资料统计分析,了解临床输血现状与趋势,探讨提高临床输血质量。方法:对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2006—2010年临床输血总量、全血和成分用血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成分输血比例逐年上升,全血用量逐年明显减少,血小板、冷沉淀用量逐步增加,人均用血量无明显变化,血浆用量逐年增加,但所占比例逐年下降。结论:临床成分输血比例逐年上升,临床输血日趋规范,但仍有一些不合理现象,需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提高临床输血质量。  相似文献   

16.
红细胞输注效果及影响因素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红细胞输注的临床疗效,倡导制定个体化输血的策略。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0月-2007年12月我院患者红细胞输注效果与其年龄、性别、输血前血红蛋白浓度、输血次数、既往输血史、原发疾病的关系。结果:7277例患者中,出现红细胞输注不佳有894例(12.3%);而在7277例患者实行了11264次输血治疗中发生1387次红细胞输注不佳(12.3%)。红细胞输注不佳与患者年龄、性别、输血前Hb浓度无关,与疾病、输血次数和既往输血史有着密切的关系。肿瘤和血液病患者、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输血次数越多、既往输血总量越多,则发生红细胞输注不佳概率越高。结论:临床红纽胞输注效果与患者体内免疫状况密切相关,应当对不同的输血患者,制定独立、安全、有效的个体化输血策略。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回收式自体输血在非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择期行OPCABG ASAⅡ~Ⅲ,心功能Ⅱ~Ⅲ(NYHA),且自愿接受自体血回输患者120例。监测患者术前及术中HR、平均动脉压(MAP)、氧分压(PaO2)、血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计数(PLT)、活化凝血时间(ACT)及凝血酶原时间(PT)等的变化。同时分别于术前和回输后采外周静脉血2 mL,自体血回输前,即刻采集同体积洗涤红细胞涂片,显微镜下观察红细胞形态,且留取回输前即刻至回输后3h内的尿样行尿血红蛋白定性检测。结果:自体血回输前MAP较术前下降,HR略有升高,回输后二者已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而Hb,Hct和PLT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T延长;而自体血回输后,HB、HCT显著回升,机体低血红蛋白状态得到改善;自体血回输后,PLT和PT在正常范围内,较回输前无明显变化;ACT值略有下降,但同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洗涤红细胞涂片可见红细胞棘状变形,约4~6个/高倍视野,占总数的15%~25%,偶见红细胞碎片,而自体血回输后涂片,红细胞形态大致正常,少见变形红细胞,未见红细胞碎片。尿血红蛋白定性检测结果:血红蛋白尿弱阳性3例,血红蛋白尿比例为2.5%。结论:回收式自体输血可节约血源,纠正失血及贫血,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对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作为一种血液保护措施,可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输血前血型和抗体筛检工作的重要性及其与医疗风险的相关性。方法:对2814例备血患者,特别是外科患者ABO血型、Rh血型、不规则抗体检查结果和用血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814例备血患者中A型895例(31.81%),B型736例(26.15%),O型881例(31.31%),AB型302例(10.73%);Rh阴性17例(0.60%),其中2例因手术前未备血而引发了医疗纠纷,5例患者因备血不及时而延期手术;检出不规则抗阳性者6例(0.21%),其中2例患者未能及时找到相合的血液,不能及时进行输血治疗而引起患者不满;外科备血2092例,有1097例(52.44%)只进行了检查而没有输血。结论:对外科手术患者术前常规进行血型鉴定和抗体筛检是安全输血的重要保证,它关系到能否及时为患者提供合适的血液制品进行输血治疗,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避免潜在的医疗风险和由此引发的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9.
目的:回顾性分析本院输血患者血型不规则抗体的检出情况,探讨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的重要性和高危科室。方法:微柱凝胶法和聚凝胺法对需要输血的2500例患者血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检。结果:2500例申请输血的患者不规则抗体总阳性率为1.0%;微柱凝胶检出的敏感度为100%,聚凝胺法敏感度为88.0%,2种方法的敏感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病科、肛肠科以及肾病科不规则抗体检出阳性率占了总阳性率的80.0%。结论:微柱凝胶法进行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的筛检敏感度高,更有利于保证临床上的输血安全;对于肝病科、肛肠科以及肾病科等出现反复输血的科室,在输血前更应该进行不规则抗体的筛查,以减少输血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输血前开展A2/A2B 亚型和 Rh 弱 D 血型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对2009年1-12月献血者中初筛Rh(D)阴性324人次、A型15123人次、AB型6049人次为基数,计算A2/A2B亚型和Rh弱D血型的检出比率;χ2检验比较2008年与2009年A型和AB型输血患者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无效输血发生率。结果:本地区Rh(D)阴性中Rh弱D比率为11.11%;A2亚型比率为2.06%;A2B亚型比率为2.13%;2008-2009年A型、AB型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率分别由0.098%、0.136%降为0.037%、0.039%;无效输血的发生率分别由12.37%、17.35%降为7.67%、8.04%。结论:输血前开展A2/A2B亚型检测,为患者提供更相合的血液,可以大幅度降低临床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降低临床无效输血发生率,确保患者输血安全,提高临床输血效果;Rh弱D血型检测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稀有血型患者的输血安全,节约宝贵的血液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