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IH-1000全自动血型仪在不规则抗体筛查中的应用。方法:用IH-1000全自动血型仪对2013年01-12月申请输血患者标本进行检测并统计阳性报告;对2013年09-12月IH-1000报告可疑结果进行手工卡式直接抗球蛋白试验(DAT)。结果:33 048例输血申请者中,不规则抗体阳性246例,阳性率为0.74%;9例仪器报告"?"或"+/-",谱细胞鉴定未检出特异性不规则抗体,但其中7例手工卡式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用卡式抗人球法随机选择献血员与受血者配血相合,输注后未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结论:IH-1000全自动血型仪用于不规则抗体筛查检测快速,敏感度高。对于仪器复查后仍报告可疑的结果,可在排除标本质量问题后补充DAT,若DAT阳性而又无法确定原因时,建议用卡式抗人球法配血,保证患者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临床输血患者不规则抗体的分布特点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1—2017-12申请输血的患者标本91 000例,采用微柱凝胶法筛查不规则抗体,并对阳性标本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统计分析不规则抗体的分布特点。结果:检出同种不规则抗体211例,阳性率为0.23%,其中男性患者不规则抗体阳性率明显低于女性患者(P0.01),检出的不规则抗体中比重最大的是Rh血型系统,占59.24%,其次是MNS系统,占13.74%,其余类型分别为自身抗体(12.80%),混合抗体(3.32%)以及Kidd系统(1.42%)。结论: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对于保障临床输血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提供Rh 5种抗原完全相符的血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不规则抗体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临床输血患者不规则抗体的分布特点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1—2017-12申请输血的患者标本91 000例,采用微柱凝胶法筛查不规则抗体,并对阳性标本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统计分析不规则抗体的分布特点。结果:检出同种不规则抗体211例,阳性率为0.23%,其中男性患者不规则抗体阳性率明显低于女性患者(P0.01),检出的不规则抗体中比重最大的是Rh血型系统,占59.24%,其次是MNS系统,占13.74%,其余类型分别为自身抗体(12.80%),混合抗体(3.32%)以及Kidd系统(1.42%)。结论: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对于保障临床输血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提供Rh 5种抗原完全相符的血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不规则抗体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抗体检测的阳性频率及其特异性,探讨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时的临床意义,分析输血前的有效处理方法,以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方法:对2012-02-2014-02输血或手术备血的7 231例患者应用微珠凝胶技术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阳性的标本送烟台市中心血站进行抗体鉴定,分析抗体特异性。结果:检出不规则抗体阳性27例,阳性率为0.37%,其中自身抗体3例,自身抗体和同种抗体同时存在1例,同种抗体23例。结论: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对临床安全输血具有重要意义,应用敏感度高的检测方法进行检测,尽可能检出有临床意义的抗体,以减少输血风险,保证临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患者血清中不规则抗体并探讨其临床意义,评估不规则抗体在不同性别、输血史/妊娠史、不同疾病的发生率。方法:采用盐水法和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法对23086例备血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并对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的患者标本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和特定抗原分型。结果:①检出不规则抗体阳性114例,阳性率为0.49%。女性阳性率(0.72%,78/1 0814)高于男性阳性率(0.29%,36/1 2272)(P0.01)。有输血史或妊娠史者110例,高于无输血史或妊娠史者。②自身抗体12例(10.53%),特异性抗体85例(74.56%),非特异性抗体17例(14.91%),同时存在2种不规则抗体17例(14.91%)。③特异性抗体中Rh系统有67例(58.77%);抗-E 50例(43.86%);MNS系统抗体9例(7.89%);Kidd系统5例(4.39%);Lewis系统2例(1.75%);Duffy、P和Kell系统各1例。④自身免疫病(2.27%)、肝病(1.44%)、实体瘤(0.82%)和血液病(0.78%)备血患者不规则抗体阳性率较高。结论: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和鉴定能有效地发现有意义的不规则抗体,有利于寻找到合适的血液,特别是对于自身免疫病、肝病、血液病、肿瘤等多次输血、自身免疫功能紊乱的患者而言尤为重要。抗-E检出最多,建议将E抗原的检测纳入到输血前检测项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不规则抗体筛查弱阳性患者特异性抗体检出率及特异性抗体分布,探讨其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01—2018-12不规则抗体筛查弱阳性患者标本92例,采用盐水法微柱凝集抗人球蛋白法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和不规则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92例不规则抗体弱阳性标本检出特异性抗体61例,检出率66.0%;其中P血型系统抗体13例,占21.0%;Rh和MNSs血型系统抗体各11例,均占18.0%;自身抗体6例,占9.8%;联合抗体共5例,占8.2%;Duffy和Lewis血型系统各4例,均占6.6%;抗-HI 3例,占4.9%;Kidd血型系统2例,占3.3%;Kell血型系统和药物抗体各1例,均占1.6%。结论:在临床输血治疗过程中,应重视弱阳性抗体的筛查和鉴定,减少不规则抗体的漏检率,降低输血治疗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交叉配血不合原因以及相应的处理方法,以指导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血。方法对2014-01~2016-12在该院收治需行输血治疗的170例交叉配血不合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输血前交叉配血不合原因,归纳处理方法。结果 170例疑难交叉配血标本中,不规则抗体88例(51.76%),自身抗体62例(36.47%),ABO亚型14例(8.24%),蛋白凝集4例(2.35%),药物原因2例(1.18%)。不规则抗体中,Rh系统32例(联合抗体3例),MNSs系统19例,Lewis系统6例,Kidd系统和Diego系统各占1例,多种抗体7例,未能检出抗体特异性16例,抗体阳性未鉴定抗体特异性6例。ABO亚型14例中有稀有血型类孟买3例。采取配合性输注各种血液成分,患者均及时得到有效救治。结论交叉配血不合主要是由同种不规则抗体,其次是自身抗体等原因引起。根据交叉配血不合的具体原因采取相应措施,指导临床确定输血方案,选择合适的血液进行输注,保障输血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WADiana Erytra~全自动血型/配血系统在输血相容性检测中的应用进行评价。方法:分别采用WADiana Erytra~全自动血型/配血系统和手工试管法对55 170例枸橼酸钠抗凝血样本进行血型鉴定试验,不规则抗体筛查试验分别采用仪器法和手工抗球蛋白法,对14 512例枸橼酸钠抗凝血样本分别采用仪器法和聚凝胺法进行交叉配血试验。结果:在血型鉴定中,仪器法和试管法共检出A型17 593例、B型15 022例、O型16 655例、AB型5 900例,一次性判断准确率分别为99.33%、100.00%;共检出Rh(D)阴性273例,阴性率为0.49%,一次性判断准确率分别为99.69%、100.00%,2种方法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规则抗体筛查中,仪器法发现阳性结果372例,用抗球蛋白法复查,168份样本2种方法均为阳性,23例仪器法阳性球蛋白法为阴性。在交叉配血试验中,仪器法的阳性率、假阳性率均高于聚凝胺法。结论:全自动血型配血系统用于血型和不规则抗体筛查检测安全、快速、可靠、灵敏度高,微柱凝胶法进行交叉配血较敏感,但假凝集及不规则抗体的存在会导致配血困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WADiana全自动配血系统在患者不规则抗体筛选中的应用价值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采用WADiana全自动配血系统对11 435例住院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并将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标本送市中心血站进行不规则抗体鉴定。结果:11 435例样本中,仪器共判读出不规则抗体阳性64例,经中心血站鉴定阳性为52例,阳性率为0.45%,假阳性12例。检出的抗体中特异性抗体占76.92%;非特异性抗体阳性占23.08%。影响检测结果的主要因素为纤维蛋白析出(占66.67%)。结论:WADiana全自动配血系统适用于临床患者不规则抗体的批量筛查,使试验过程标准化,检测结果准确、安全。但纤维蛋白析出、乳糜血以及仪器加样系统的携带污染等会导致假阳性结果,在日常检测中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新疆地区住院患者Rh血型系统不规则抗体特异性进行分析,以研究新疆地区不同民族患者Rh血型系统不规则抗体的发生率,为临床安全输血提供依据。方法:应用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筛选试剂盒(固相法)对2011-01-2014-12住院患者血标本进行全自动Rh血型系统不规则抗体筛查试验,分析不规则抗体阳性检出率及人群分布特征。结果:在123 153例患者样本中共检测出Rh血型系统不规则抗体阳性者396例,阳性率为0.32%,其中男性阳性率为0.197%(137/69 466),女性阳性率为0.482%(259/53 68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出的单特异性抗体包括:抗-D 75例,抗-C 36例,抗-c 17例,抗-E 123例,抗-e 12例;检出的多特异性抗体包括:抗cE 43例,抗-Ce 37例,抗-ce 21例,抗-CD 32例。不同民族检出的阳性率:汉族0.20%(94/46 963);维吾尔族0.41%(226/54 732);哈萨克族0.33%(44/13 247);回族0.37%(16/4 325);柯尔克孜族0.39%(8/2 036);蒙古族0.44%(5/1 128);塔吉克族0.42%(3/722)。有输血史/妊娠史患者阳性率为0.916%(378/41 265),显著高于无输血史/妊娠史患者阳性率0.022%(18/81 8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疆地区不同民族患者Rh血型系统不规则抗体的发生频率及特异性抗体的分布具有本民族特点,6个少数民族患者阳性率0.40%(302/76 190),明显高于汉族患者阳性率0.20%(94/46 963),7个民族均以抗-E、抗-D和抗-cE检出率较高。对以RhD阴性频率较高的新疆少数民族患者输血前进行Rh血型系统不规则抗体检测非常有必要,对保障患者输血安全,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和溶血性输血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规则抗体筛选在输血中的重要意义。方法:对2012-07-2013-07我院5 231例输血患者做输血前不规则抗体检测。结果:在5 231例需输血患者中检出不规则抗体28例,阳性检出率0.54%。结论:不规则抗体筛选应作为输血前的常规项目,对预防溶血性输血反应、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发生自然灾害后与平时献血人数的比较,探讨在发生自然灾害后献血人数显著增多的情况下,如何更好的将他们发展为固定献血者。方法:将2次自然灾害后1周内我中心流动采血车的无偿献血者与后1年同期进行对比。结果:灾害发生后献血人数显著增多,尤其以初次献血者增加更为明显,灾害发生后初次献血者分别占献血人数的72.12%与70.19%,而对照组为51.08%与54.97%。结论:在灾害发生后,献血人数成倍增加;建立一个持续性的激励政策,与献血做好沟通工作,有可能将他们发展成为固定献血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天津地区某教学医院职工的血型分布特征,建立血型档案,为日后职工安全供输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应用血清学正反定型、ABO基因分型试验等方法检测该院1 287位职工的ABO血型、使用单克隆IgM抗D血清鉴定Rh(D)血型。结果:ABO血型中A型占28.7%,B型占31.5%,O型占28.6%,AB型占11.2%,血型分布特征为BAOAB。Rh(D)阴性血型11人,阴性率0.85%。3例ABO正反定型不符,其中2例基因分型检测鉴定结果为B(A)型;另外1例为B型,NN,有抗M抗体存在。结论:根据本研究,建立健全了职工血型档案,了解了该院职工的血型分布特征,明确检测ABO正反定型的重要性,防止亚型及有意义不规则抗体对血型鉴定的影响,确保ABO、Rh血型定型结果的准确。  相似文献   

14.
<正>自从1817年英国医生Blundell第1次使用人血输注抢救大出血产妇成功,输血自此成为临床治疗的有效手段。然而随着输血实践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输血在取得临床效果的同时,也可能引起不良反应。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febrile non-haemolytic transfusion reaction,FNHTR)即为最常见的输血反应之一,其发生率在10%~40%〔1〕,指患者在输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河北省血液中心供血辖区内临床对重度创伤患者联合应用血液制品的情况,探讨救治大出血患者联合应用红细胞、血浆、血小板和冷沉淀的比例。方法:通过河北省血液中心与临床用血医院联网系统调取18所医院400例大出血患者输注红细胞、血小板、冷沉淀和血浆的情况,分析各级医院大量输血的平均用血量和用血比例以及病种分布。结果:大量输血患者占总输血人数的0.62%,二级医院大量输血患者比率高于三级医院,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级医院红细胞、血浆、血小板、冷沉淀的比例更接近于1∶1∶1∶1,二级医院红细胞和血小板的比例较高;病种分布创伤原因占得比例最高。结论:三级医院的用血比例更接近于全血中的成分,支持一些文献报道的红细胞、血浆、血小板和冷沉淀的比例,二级医院红细胞和血小板的比例较高,有待探讨各级医院联合应用血液成分的比例、顺序、时机、用量以及与患者存活率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6.
<正>医院输血科行政管理上多半隶属于医院检验科,两者工作性质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输血科是医院储存血源,检测血型、交叉配型、分离急用血细胞和成分输血供血、为亟待营救生命的患者提供血源的重要学科,该学科已占有越来越高的地位,由于输血每个环节的生物安全至关重要,关系到国民的血液健康,因此医院输血科的生物安全管理工作已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经输血方式感染的传染性病毒主要有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丁型肝炎  相似文献   

17.
现阶段我国大肠癌筛查策略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出现明确症状的大肠癌患者,大多已进人中、晚期,治疗效果很不理想。为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生存质量,近年来许多国家开展了自然人群大肠癌筛查。事实证明,这种筛查不仅大大提高了大肠癌的早诊率,提高了患者的长期存活率,而且降低了人群的大肠癌发病率。迄今,很多国家已将大肠癌筛查列入国家公众健康方案,有的国家已将其纳入医疗保险。然而,这种人群筛查在不同国家的可行性却受到质疑。其主要原因是,在这些国家缺乏开展这种筛查的必要条件:人群的高水平健康意识;足够数量的医务人员和国家的财政支持。许多国家和地区限于经济条件和人们的健康意识,很难开展大面积的自然人群筛查。在这些国家和地区,如何开展旨在提高大肠癌早诊水平,改善治疗效果的工作呢?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我院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帮助临床更好地预防监测输血不良反应,指导临床合理用血。方法:回顾性统计2010-01-2013-12的输血不良反应,分析不同血液成分输血不良反应比例及特点。结果:29 684例输血患者中发生36例输血不良反应,发热和过敏是输血不良反应的主要表现形式,分别占41.66%和52.78%。结论:严格掌握输血指证,合理用血,加强预防和监测是保证用血安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阅输血电子病历进行输血病程记录的监控,对临床科室输血病历病程记录的规范性进行汇总和反馈,并对不规范和错误类型进行分析和总结,以促使临床医生能更规范的书写输血病程记录并能够提高输血安全和用血合理性。方法:通过病历质控系统,调阅2013-01-12月输血电子病历查阅病程记录中输血记录描述,主要从输血指证、输血数量和类型,输血后效果评价,有无输血记录这些方面进行统计,其中如有一项缺失视为不合格。结果:调阅1 110份输血病历,其中合格757份,不合格353份,总合格率为68%,其中内一科、内二科、内三科合格率比较高,分别为82%、94%、84%,骨科合格率比较低,骨一科为56%,骨二科为55%,妇产科、泌尿外科、心胸外科、普外科合格率分别为78%、66%、64%、75%。错误类型所占错误总数的比例为,输血数量35%、输血指证11%、输注类型7%,输血后效果评价17%,无输血记录28%、不良反应0.6%、手术输血记录1.4%。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2种梅毒螺旋体抗体胶体金检测方法,选择理想的梅毒螺旋体检测试剂作为血液初筛试剂,降低血液的报废率。方法:用2个不同厂家的梅毒螺旋体抗体胶体金检测试剂对4份低值阳性对照(血筛4项标准物质,抗TP含量为6mIU,S/CO在2~4之间)和16份梅毒螺旋抗体酶联免疫吸咐试验(TP-ELISA)双阳样本(S/CO在1~30之间)共20份阳性样本以及80份TP-ELISA阴性的样本共100份做检测,分析2种试剂的阳性符合率和阴性符合率。结论:2种梅毒螺旋体抗体胶体金检测试剂有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