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0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诊科护士在工作中的职业危害因素,以增加急诊科护士的防护意识。方法:分析急诊科护士职业危害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结果:多种因素可造成急诊科的健康危害,护理人员的防护意识相对淡薄。结论:应加强急诊科护士职业防护知识教育,使其学会如何趋利避害,以减少对健康的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诊科护士职业损伤的原因及防护对策。方法: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存在的职业危险因素,并采取预防措施。结果:通过采取针对性的防护措施,该院急诊科护士未发生重大职业危害事件。结论:急诊科护士职业损伤客观存在,但是只要防护措施得当,就能避免职业危害事件的发生,确保护理人员安全。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急诊科护士职业危害因素进行分类汇总分析.探讨急诊科护士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心理社会性职业危害因素的发生情况,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将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危害降到最低点,有利于急诊护士的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方法 通过调查、分析急诊科护士日常护理工作及环境,总结出急诊科护士潜在的职业危害因素,主要包括理化因素、生物因素、心理社会因素等.结果 针对这些职业危害因素,提出了相应的防护对策,指出应树立全面的防护管理理念,规范护理行为,加强个人防护意识,减少职业危害.结论 对各种危害因素,及时地采取相应的防护对策,能够有效地保障急诊科护士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做出相应的防护对策,提高急诊科护士健康水平和护理质量.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对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1年4月~2012年4月急诊科50名护士进行随机抽样调查.调查内容为物理、生物、社会心理、化学等因素对急诊科护士造成的职业危害.结果:50名调查者中,大部分护士认为物理及社会心理因素对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造成了较严重的危害,生物、化学因素有一定的危害,但相对较轻.且大多数护士自我防护意识差,对临床职业危害的发生率有很大影响.结论:造成急诊医护人员职业危害的因素有:物理、生物、社会心理、化学和自我防护因素,其中物理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最为严重,医院及护理管理者应加强对急诊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提高急诊护士的生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急诊科院前急救时护士职业危险因素.方法:对114名急诊科护士采取问卷调查.结果:不同职称护士均有不同程度受到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职业危害.其中主管级护士受到危害最低,士级护士受到危害最高.结论:调查结果表明,院前急救护士职业危害机遇大,要实施有效的防护措施,加强职业防护知识教育,建立职业防护管理系统,制定安全可行的操作程序,降低职业危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仲爱华 《中国民康医学》2013,25(6):F0003-F0004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方法:通过临床观察及查阅资料,回顾分析手术室护士工作环境中芷的职业暴露危险因素,总结手术室护士发生职业危险的因素和防护措施。结果:生物性或感染性危险因素、化学药物损伤、物理性损伤、社心理因素等是手术室护理人员发生职业危害的主要因素,通过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有效减少职业危害的发生。结论:加强手术室护士的自坊护意识、严格操作规程、建立完善的防护措施、加强身心锻炼,可以减少职业暴露危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张则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34):63-64
急诊科处于抢救生命的第一线,接诊患者多,病情复杂多变,由于工作性质及环境因素,急诊科护士面临众多职业危害因素,应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护措施,防止职业危害的发生,降低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诊科护士职业防护意识情况,并分析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选择本市三所综合性医院的急诊科护士86名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自行设计"临床护士职业防护现状"调查表进行职业防护意识调查。结果:三甲医院急诊科护士的"防护措施"、"自身健康危害"、"污物废物处理"三方面得分明显高于二甲和二乙医院(P〈0.05);二甲医院"防护措施"得分明显高于二乙医院(P〈0.05),而二甲医院急诊科护士的"自身健康危害"得分明显低于二乙医院(P〈0.05);二甲医院及二乙医院的"污物废物处理"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劳动关系急诊科护士的职业防护意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护龄、学历、职称、所在医院的急诊科护士职业防护意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甲医院护士的职业防护意识最高,其次是二乙及二甲医院;另外,护士的护龄、学历、职称、所在医院级别不同,职业防护意识也不同。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急诊科护士职业防护的现状,了解对职业性损伤的各种危险因素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社会和心理因素的认知程度,提高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安全意识,探讨更加有效的干预措施,尽量减少职业性损伤的危险,以确保急诊科护士的身心健康。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护士职业性损伤防护能力的调查表"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职业性损伤的定义、职业性损伤的危险因素、职业防护知识等。对急诊科16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由专人发放,采用统一的解释术语,并当场收回问卷。结果:急诊科护士职业性损伤知识知晓率较低,针刺伤的发生率高,发生针刺伤后进行血液检测率低,进行一般操作时戴手套率低,对职业性损伤的防护意识较差。结论:应定期对急诊科护士进行职业性损害的健康教育培训,培养学习职业性损伤防护知识的主动性,加强对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安全教育,加强专业知识及基本操作技能训练,使护士了解职业性损伤的危害及现状,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健康的身体和乐观向上的心态,增强职业防护意识,提高职业防护能力,避免发生职业性损伤。  相似文献   

11.
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其防护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诊科作为临床一线科室,是医院中急、危、重症患者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急诊科护士因为职业的特殊性,经常会接触较多的危险因素,极易造成意外伤害和职业危害。因此,关注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急诊科是抢救急危重症病人及参与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的主要场所,属于高风险科室。由于工作环境及服务对象的复杂与特殊性,不仅使急诊科护士的生活紧张而无规律,而且在工作中还会受到多种职业危害因素的威胁,若不注意个人防护和防护不当,会造成各种不同的职业性损伤。为保障急诊科护士的身体健康,提高工作效率,在此将影响急诊科护士身体健康的多种职业危害因素作一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3.
白春华 《大家健康》2016,(2):287-287
目的: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在医疗界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找出危害护理人员的症结,提出预防和减少职业危害发生的对策。方法:造成危害的主要原因是护士长期从事高传染性、高风险的工作,加上临床防护的措施不太健全、护士对职业危害认知的程度不够、长时间在紧张状态下承受的精神压力、过度超负荷的工作使体力消耗和缺乏与患者有效沟通的技巧等。结果:本综述绕影响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的危险因素和预防的对策进行了综述分析,加强护士对职业危害因素的认识,以及采取的防护措施以和具体执行情况,尽量减少职业性的损伤发生的概率,继而增强了护士这个职业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急诊科护理工作上的职业暴露与防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诊科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的原因,并提出切实有效的防护对策,减少其发生。方法:对我科在2006年和2007年发生的职业暴露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比较。结果:加强防护措施后,2007年发生的职业暴露事件明显少于2006年。结论:强化防护意识,建立健全急诊科的各项规章制度,提升急诊护士的综合素质,是减少职业暴露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5.
急诊科护士职业危害因素与防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急诊科护士常见职业危害因素,加强职业安全教育,提高护理人员自我防护能力和意识,实行预防为主,同时加强心里调节,可减少职业危害因素的伤害,最大限度地保护急诊科护士和患者的安全,真正达到职业安全防护.  相似文献   

16.
孙瑞敏 《中国医药导报》2008,5(1):148-148,155
目的:通过对手术室护士常见职业危害的分析,使手术室护士达到更好的防护。方法:发现危害因素,找出应对措施,积极防护。结果:对手术室常见职业危害因素的防护能力得以提高,减少了危害因素造成的伤害。结论:重视手术室护士在工作环境中所受的伤害是手术室和医疗事业发展的需要,医院责无旁贷。  相似文献   

17.
杨琳  颜丽 《新疆医学》2012,42(11):122-123
急诊科作为临床一线科室,是医院中急、危、重症患者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急诊科护士因为职业的特殊性,经常会接触较多的危险因素,极易造成意外伤害和职业危害。因此,关注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是十分必要的。1危害因素1.1生物因素急诊科护士处于抢救工作的最前线,常在患者未完全明确诊断前即投入对患者的处置和抢救,这其中包括处于潜伏前和诊断前的传染病患者,使护士暴露在危险因素中。护士接触患者的体液、血液  相似文献   

18.
供应室护士的职业危害与自我健康防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莉 《中国医药导报》2010,7(20):101-102
目的:探讨供应室护士常见的职业危害与自我健康防护。方法:综合分析供应室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并指出相应防护措施。结果:供应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有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社会心理因素等专业知识欠缺,防护意识薄弱。结论:加强职业防护意识,规范操作程序,改善硬件条件,完善防范制度,有效保护供应室护士的自身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妇产科门诊护士的职业暴露特点,根据这些特点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减少对护士造成的职业危害。方法:分析我中心妇产科门诊的工作特点及流程,加强各个环节的防护措施,减少职业危害。结果:医院护理人员增强了职业安全意识,使护士所受的危害逐步降低。结论:加强各个环节的监管力度,可以有效地避免发生职业危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供应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制定有效地防护措施.方法 通过观察分析认识到供应室护士在工作中长期存在危害因素,采取了相应的职业防护措施.结果 增强了供应室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提高了健康水平,减少了环境污染.结论 做好自我防护,减少或消除职业危害因素是防止供应室护士职业危害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