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腹腔镜结肠镜诊治直肠癌合并结直肠息肉22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直肠癌合并结直肠息肉的发生率及腹腔镜结合结肠镜处理直肠癌合并结直肠息肉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腹腔镜、结肠镜处理直肠癌合并结直肠息肉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直肠癌患者结肠镜检查结直肠息肉检出率为24.10%,显著高于同期结肠镜检查结直肠息肉的总检出率12.19%(P<0.01)。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术前、术中行结肠镜息肉切除术14例;术前结肠镜下注射亚甲蓝标记或术中结肠镜引导下,腹腔镜行直肠癌根治术的同时行含息肉结肠部分切除术5例;直肠癌合并升结肠息肉恶变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同时行右半结肠切除术1例;息肉靠近直肠癌一并行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2例。结直肠息肉切除率为100%,无并发症发生。22例术后随访0.5~4年,2例死于肿瘤转移,20例存活,无肿瘤或息肉复发。结论:直肠癌患者合并结直肠息肉的发生率较高。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的术前或术中有必要行结肠镜检查,根据息肉情况选择结肠镜息肉切除或腹腔镜下息肉切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结肠镜、腹腔镜及双镜联合治疗结直肠息肉的适应证和疗效。方法2004年1月~2006年12月,全结肠镜愉奄发现直径〉1cm的结直肠息肉共378例。结肠镜圈套器摘除319例,结肠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11例,腹腔镜辅助结肠镜下治疗7例,结肠镜辅助腹腔镜楔形切除术6例,结肠镜辅助腹腔镜肠段切除术3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32例。结果腹腔镜辅助结肠镜治疗组与结肠镜辅助腹腔镜局部切除术组均未出现一例并发症,结肠镜圈套器摘除组中1.6%(5/319)出现并发症。结肠镜组肿瘤残留11例,追加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8例。随访中,EMR术1例肿瘤残留,追加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结肠镜辅助腹腔镜楔形切除术中2例为浸润性结直肠癌,追加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结论大部分结直肠良性息肉可以通过单纯结肠镜的方法得到治疗;双镜联合的治疗方式对于结肠镜治疗困难的结直肠息肉是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全结直肠切除术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2008年10月-2011年10月行腹腔镜辅助下全结肠切除术10例,其中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4例,息肉癌变2例,结直肠多发癌1例,慢性溃疡性结直肠炎3例。建立气腹后,超声刀游离病变肠管系膜,并用可吸收夹夹闭主要血管后,Endo—GIA离断直肠下端,辅助切口4~6cm,取出切除标本,用管形吻合器行直肠-回肠吻合。结果10例腹腔镜辅助下全结直肠切除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364±37)min,术中出血量(200±59)ml,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68±18)h,住院时间14~20d。术后无腹腔出血、内脏器官损伤等并发症。10例随访6~36个月,大便3~13次/d,3例结、直肠癌无肿瘤复发、转移。结论在熟练掌握腹腔镜结直肠部分切除术前提下,腹腔镜辅助下全结直肠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为评估“腹腔镜-内镜联合切除术”在结直肠息肉病治疗中的价值,研究者对146例(154个病灶)实施了腹腔镜内镜联合切除术的结直肠息肉患者的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其中120例(82%)患者实施了局部切除术(腹腔镜辅助的内镜切除术、内镜辅助的楔形切除术以及内镜辅助的经腔切除术),26例(18%)患者接受了内镜辅助节段结肠切除术,中转开腹率是5%。  相似文献   

5.
腹腔镜辅助下结直肠癌切除手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下结直肠癌切除手术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1例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手术的临床资料.腹腔镜下完成结直肠手术48例,中转开腹3例.其中右半结肠切除术9例,左半结肠切除术8例,乙状结肠切除术14例,直肠前切除术11例,腹会阴联合根治术6例.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腹腔镜手术时间150~320(平均195)min,术中出血40~300(平均120)Ml,手术清除淋巴结2~26(平均8)枚.术后20~72h均恢复胃肠功能,术后疼痛轻,无术中大出血、术后无特殊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时间(不包括化疗)7~10(平均8)d.随访45例(88.2%),随访时间3~54个月,2例死亡,均为Dukes C期直肠癌患者,1例术后17个月死于肝转移,另1例术后19个月死于腹腔广泛转移并衰竭.未发现套管穿刺部位及辅助小切口处肿瘤种植和局部复发.结论 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在应用技术上可行,且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等特点,是治疗结直肠癌的一种微创、安全而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6.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手术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手术技术,包括手术的整体配合、手术路径等.方法:回顾分析为60例结直肠癌患者施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全过程.结果:60例均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无一例中转开腹.其中直肠癌根治术35例,包括Miles术式5例,直肠癌晚期姑息性乙状结肠造瘘2例,直肠腺瘤局部肠管切除1例,结肠癌根治术20例,...  相似文献   

7.
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临床分析(附4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5月至2007年5月45例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右半结肠癌8例,左半结肠癌5例,乙状结肠癌20例,直肠癌12例。按传统根治术的要求术中使用超声刀或同时用结扎束游离结肠或直肠及其相应的肠系膜和淋巴、脂肪等组织。结肠癌根治术:在腹部左侧或右侧做5cm的辅助切口,腹腔外行肠切除和肠吻合。低位直肠癌行Miles手术者在充分游离乙状结肠和直肠后,在左下腹做辅助性小切口(乙状结肠造口处),切断乙状结肠后,腹部手术组行乙状结肠造口,会阴手术组经会阴行直肠切除术。结果:手助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6例,左半结肠癌根治术3例,乙状结肠癌、直肠中上段癌根治术20例,腹会阴联合直肠切除术6例。腹腔镜手术35例,中转开腹10例,中转率22.2%。无死亡病例。手术时间120~280min,平均180min;出血50~100ml,平均80ml。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18个月。8例肿瘤复发、转移死亡,复发率22.9%。未发现腹壁小切口和穿刺孔转移。结论:依据结直肠肿瘤分期和部位选择合适的病例,用腹腔镜完成微创手术安全可行,可以达到根治目的。  相似文献   

8.
由于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患者结直肠恶变的风险大.保留直肠或部分结肠二期手术切除率高.临床上倾向于行全结直肠切除术,并在防止息肉复发、癌变上体现出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较低,术后水电解紊乱、排粪失禁、反复腹泻或肛门湿疹等并发症时有发生。而且FAP也可表现为结肠外病变.结直肠全切除并不能防止结肠外病变的发生。因此.部分学者认为。保留直肠或部分结肠手术(结直肠次全切除)对轻中度病例也是可以选择的术式.在严密随访下.能改善术后排粪情况,提高生活质量.如有癌变再二期行残留结直肠切除术。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自2006年9月起.对轻中度FAP患者实施腹腔镜结直肠次全切除术,至2010年7月.成功实施4例,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纤维结肠镜联合治疗结直肠良恶性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为21例结直肠良恶性肿瘤患者应用多种双镜联合治疗方法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一例中转开腹.其中内镜辅助腹腔镜治疗12例,腹腔镜辅助内镜治疗4例,内镜腹腔镜同步切除2例,腹腔镜追加根治术3例.术后无吻合口漏、吻合口出血等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结直肠切除术的手术方法、适应证及其安全性和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4月至2008年11月我院为20例患者行完全腹腔镜结直肠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行完全腹腔镜全结肠部分直肠切除术2例,次全结肠切除术1例,乙状结肠癌根治性切除术6例,乙状结肠癌姑息性切除术1例,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10例。术中平均出血116.5ml,平均手术时间183.5min,术后平均住院8d,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1~19个月无复发。结论:完全腹腔镜结直肠切除术切口小,应用于全结肠部分直肠切除、乙状结肠癌、直肠癌根治术,近期疗效良好,远期疗效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11.
In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ncers synchronous neoplastic lesions are an increasingly frequent finding at preoperative staging; 3% of the cases are other cancers while 33-35% of the synchronous lesions are villous adenomas. The treatment of most colorectal adenomas can be performed by endoscopic poplypectomy. In 5% of cases there are synchronous colorectal lesions also requiring surgical treatment. From January 1995 to June 2007 we treated 5 patients with rectal lesions by transanal endoscopic microsurgery (TEM) together with a laparoscopic colectomy for the presence of synchronous lesions at the "Clinica Chirurgica Generale e d'Urgenza" of the University of Perugia,. Surgical timing involved performing a sequential exeresis characterised by a cancer resection, followed by resection of the voluminous adenoma: TEM for rectal cancer followed by a laparoscopic right hemicolectomy with an extracorporeal anastomosis for a voluminous villous adenoma (1 patient) and laparoscopic right hemicolectomy with an extracorporeal anastomosis for cancer followed by TEM for a voluminous villous adenoma (2 patients). One patient with left colon cancer associated with a voluminous villous rectal adenoma first underwent TEM for the rectal adenoma and then a left laparoscopic hemicolectomy with an extracorporeal anastomosis in order to ease the transit of the circular mechanical stapler. Another patient with rectal and right colon adenomas first underwent TEM for a voluminous rectal sessile adenoma and later a right hemicolectomy. The use of this minimally invasive approach allowed rectum preservation and less invasive surgery.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肠镜联合治疗结直肠息肉的手术方式、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分别采用腹腔镜辅助结肠镜下电凝切除、结肠镜辅助腹腔镜下部分肠壁切除、部分肠段切除及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等方法,对36例结直肠息肉患者进行治疗。结果:3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5例在腹腔镜辅助下行结肠镜下息肉切除。22例行结肠镜辅助腹腔镜下部分肠壁切除,其中1例在结肠镜操作过程中发生难于控制的出血,另1例造成穿孔且息肉未完全切除,也行结肠镜辅助的腹腔镜下部分肠壁切除。22例中有18例用Endo-GIA完成。6例行腹腔镜下肠段切除,其中4例因息肉基部广,游离肠段后发现血供差;2例息肉位于直肠上段,且息肉稍大。3例行结肠癌根治术。手术时间70~240 min;手术出血量在20~150 mL;肠功能恢复时间20~48 h。所有患者术后均无肠瘘、肠腔狭窄、术后肠道大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结肠镜、腹腔镜联合治疗结直肠息肉,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彻底性,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微创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一期切除的穿孔性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5年1月收治的32例行一期切除的穿孔性结直肠癌患者(穿孔组)的临床资料,其中TNM分期Ⅱ期21例,Ⅲ期11例。以同期择期手术切除结直肠癌患者556例(TNM分期Ⅱ期412例,Ⅲ期144例)作为对照组。结果:穿孔组17例行Hartmann手术,15例一期吻合;5年总存活率为21.9%,Ⅱ期患者5年存活率为28.6%,Ⅲ期患者5年存活率为9.1%;复发主要为腹膜种植(69%)。对照组5年总存活率为52.7%,Ⅱ期患者5年存活率为70.1%,Ⅲ期患者5年存活率为12.5%。对照组Ⅱ期患者5年存活率明显高于穿孔组(P〈0.05),而Ⅲ期患者5年存活率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穿孔性结直肠癌复发形式主要为腹膜种植,且5年存活率低。术后辅助化疗很重要,尤其是腹腔内灌注化疗可能提高其存活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在行腹腔镜下根治性切除术后采取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全身化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两组在我院收治的78例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一组为联合化疗组(39例),在行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首先行腹腔热灌注化疗(IHIPC)3次,然后再采用全身化疗,方案为(XELOX);另一组为单一化疗组(39例),在行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单纯采用全身化疗,方案为(XELOX)。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联合化疗组患者在化疗后,其KPS评分升高率为53.85%,单一化疗组在化疗后,其KPS评分升高率为25.64%,两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对两组患者术后随访5年,联合化疗组的患者在第1、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4.87%、84.62%、69.23%,单一化疗组分别为92.31%、64.10%、46.15%,两组患者在第3、5年的生存率进行比较,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在行腹腔镜下根治性切除术后采取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全身化疗,可能提高了患者的术后生存质量及生存率,且不良反应也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梗阻性结直肠癌导管减压后行3D腹腔镜与开腹根治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2013年6月96例行手术治疗的梗阻性结直肠癌患者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肠梗阻导管置入减压,然后50例行3D腹腔镜下行结直肠癌根治术3D(腹腔镜手术组),46例行传统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手术(开腹手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资料具有可比性;腹腔镜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长于开腹手术组(5.9 h vs.5.2 h,P0.05),平均总住院费用高于开腹手术组(3.3万元vs.2.7万元,P0.05),但平均术后排气时间(2.4 d vs.3.0 d,P0.05)、留置尿管时间(2.7 d vs.3.9 d,P0.05)、住院时间(15.2 d vs.23.8 d,P0.05)均明显短于开腹手术组;两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切口感染、腹腔脓肿和肠梗阻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两组患者3年无瘤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80.0%vs.82.6%,P=0.744)。结论:3D腹腔镜手术治疗导管减压后梗阻性结直肠癌术后恢复快,且围手术期并发症与预后方面与开腹手术相似,可作为梗阻性结直肠癌治疗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中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IHPC)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将120例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组术中行IHPC联合术后m FOLFOX6方案静脉化疗;对照组单纯行术后m FOLFOX6方案静脉化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不良反应、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相关指标、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术后低蛋白血症和低钠血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0.0%vs.6.7%;15.0%vs.3.3%,均P<0.05);腹腔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7%vs.18.3%;8.3%vs.23.3%,均P<0.05);两组短期总生存率相当(P>0.05)。结论: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中IHPC联合术后静脉化疗安全可靠,对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7.
同时性结直肠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Wang H  Zhang ZG  Song C  Wang B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21):1498-1500
目的探讨同时性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及诊治特殊性。方法对326例资料完整的初诊结直肠癌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分为单发癌、同时性癌两组,并对两组临床、组织病理学差别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第一癌病灶分布与单发癌无差异,分化程度、分期优于单发癌;第二癌与单发癌在病灶分布、分化程度及分期有差异。单发癌患者中有11.6%合并腺瘤、合并多发息肉者42.2%;同时性癌患者中合并腺瘤者34.8%,合并多发息肉者78.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癌灶行根治性切除,56.9%多发息肉于术后2~3个月内行电灼术;79.1%腺瘤行一期局部切除或肠段切除术,39.1%行二期电灼术。结论同时性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学具有特殊性,术前病灶的全面判断、系统的外科治疗策略以及术后及时、严格随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伴有同时性不可切除肝转移灶的腹腔镜治疗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31例结直肠癌伴不可切除的同时性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按原发灶手术切除方式分为两组,A组行开腹手术切除结直肠癌原发灶(n=18),B组行腹腔镜手术(n=13)。术后均采取mFOLFOX6方案化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接受首次化疗时间及治疗效果。结果:31例均成功施行结直肠癌切除术,腹腔镜组无一例中转开腹及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患者行mFOLFOX6方案化疗至少2个周期。经统计学分析发现,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P<0.01),术后排气时间明显缩短(P<0.05),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减少(P<0.05),术后接受首次化疗的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对于不可切除的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行腹腔镜原发肿瘤切除是安全、可行的;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伴不可切除的同时性肝转移,在切除原发灶的手术中具有出血量少、创伤小、术后肠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并促进术后早期化疗等优势。腹腔镜手术对原发肿瘤及转移灶的治疗效果与开腹手术无明显差别,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广基的结直肠息肉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总结2010年7月—2011年5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结肠镜检查发现的15例直径〉2 cm广基结直肠息肉ESD治疗的方法及临床效果。结果:1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内镜粘膜下剥离术,手术时间85.8±25.26 min,息肉直径3.29±0.75 cm。术中出血3例,1例术后出现延迟性出血,均经电凝、氩离子血浆凝固或金属夹成功止血。穿孔1例,行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治愈。癌变3例,2例残基部见有癌细胞,追加外科行根治性手术,1例黏膜原位癌予随访。术后随访13例,随访时间5.77±2.20月,无病变残留和复发病例。结论:ESD治疗广基结直肠息肉在临床上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