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了解北京市海淀区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利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对2005~2012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报告的北京市海淀区流腮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2年北京市海淀区共报告流腮病例3673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6.82/10万。发病主要集中在2~8岁,占全部病例的67.14%,5岁组发病率最高;发病有明显地区聚集性,四季青镇、清河街道、中关村街道、田村路街道等流动人口聚集的城乡结合部发病较高;发病人群以学生和托幼儿童为主,占全部病例的73.72%;病例发病集中在4~7月;15岁以下病例中有免疫史者占64.72%;临床症状中发生发热、体温≥38.5℃、头痛、双侧腮腺肿大以及并发症,不同免疫史病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15岁以下人群仍是流腮防控重点人群,提高免疫覆盖率;腮腺炎疫苗即使不能阻止发病但对减轻流腮临床症状可能有一定作用,同时应针对腮腺炎疫苗效力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了解乌鲁木齐市2012年中小学生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免疫史,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乌鲁木齐市225所学校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的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学校流行性腮腺炎全年均有发病,1-5月发病最多,以6~12岁儿童发病率最高;不同学段、不同民族、不同性别学生流腮发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不同地区腮腺炎发病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 255例流腮病例中,有免疫史者占40.88%.结论 及时接种疫苗是控制流行性腮腺炎暴发、流行的有效而经济的措施.应落实学校查验证工作,将腮腺炎类疫苗免疫覆盖率纳入绩效考核.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广州市流行性腮腺炎突破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含流腮成分疫苗接种对流行性腮腺炎的影响。方法 对2005—2019年广州市流行性腮腺炎突破病例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 2005—2019年广州市流行性腮腺炎突破病例为13180例,占同期总病例数的19.5%且该占比呈现逐年波折向上趋势,从2005年的3.26%到2019年的53.52%。突破病例发病年龄高峰在3~5岁,男女性别比为1.95[DK]∶1, 其中一剂突破病例占83.8%。含流腮成分疫苗初免在0岁完成的,突破间隔和发病年龄均较大,平均发病年龄在7~8岁。5岁完成第二剂含流腮成分疫苗可以较大程度地推迟发病年龄,发病年龄可推迟到9岁。结论 采用一剂次含流腮成分疫苗接种策略的,初始免疫在0岁完成的防病效果最佳,采用两剂次含流腮成分疫苗接种策略的,第二剂疫苗在5岁完成可以较大程度地推迟发病年龄。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淄博市张店区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张店区2008~2013年通过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流行性腮腺炎疫情及山东省网络流腮专报系统报告的病例个案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张店区2008~2013年流行性腮腺炎报告发病率分别为24.91/10万、29.97/10万、9.32/10万、15.27/10万、68.62/10万和41.78/10万,自2012年以来发病率明显上升。每年4~7月为发病高峰期(占病例数50.25%),其次为11月至次年1月(病例数占24.33%)。人口密度大、托幼机构及学校密集的科苑街道办事处及马尚镇病例数较多(分别占36.37%、13.46%)。发病人群集中在4~15岁,占总病例数的80.18%;托幼儿童、小学学校、中学学生分别占病例总数24.33%、49.08%和13.13%。6年间中小学校、托幼机构流行性腮腺炎聚集性暴发疫情共计13起,共发病117例,占总病例数的9.78%。结论建议应积极探索调整腮腺炎疫苗的免疫策略,开展3~6岁腮腺炎疫苗第2针常规接种,提高含腮腺炎成分疫苗两针次接种率,降低张店区腮腺炎发病季节性高峰和降低托幼机构、中小学校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5.
江西省2004~2005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分析江西省2004~2005年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腮腺炎规划提供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江西省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2004~2005年腮腺炎病例进行分析。结果江西省2004~2005年腮腺炎发病率分别为17.62/10万、14.79/10万;4~7月为发病高峰;<15岁儿童病例分别占总病例数的93.88%、92.39%,4~9岁儿童发病分别占67.06%、61.94%;学生、托幼儿童、散居儿童病例分别占95.65%、95.89%。结论要降低腮腺炎发病率,应制定控制腮腺炎规划和免疫策略,重点对儿童采取接种腮腺炎减毒活疫苗等干预措施。建议将腮腺炎减毒活疫苗接种纳入儿童免疫规划。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2009-2018年贵州省流行性腮腺炎(流腮)的流行特征。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09-2018年贵州省流腮病例,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9-2018年贵州省共报告流腮91021例,年均发病率为25.50/10万,发病率从2012年的40.48/10万下降到2018年的27.45/10万;3-7月和10月-次年1月为发病高峰;<15岁儿童病例占90.95%;托幼儿童和学生病例占77.38%;安顺、遵义、贵阳年均发病率较高,分别为40.55/10万、33.37/10万、28.39/10万。结论贵州省2009-2018年流腮发病略呈下降趋势,以儿童发病为主。建议托幼和入学儿童增加接种第2剂含腮腺炎成分疫苗。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2015年一所学校流行性腮腺炎(流腮)暴发疫情的发生原因,评价流腮疫苗(Mu V)的保护效果(VE)。方法通过主动搜索、访谈和问卷调查,收集学校学生流腮发病和Mu V接种信息,对新发病例采集咽拭子标本进行腮腺炎病毒培养和基因型检测。结果全校发生流腮108例,罹患率为2.86%,其中教师1名、学生107名,涉及14个班级;77例(71.96%)为三年级班级学生,班级罹患率最高为54.38%;8-10岁发病数占93.5%;男女性别比为1.49∶1。在采集的9例病例咽拭子标本中,2例腮腺炎病毒阳性,基因型为G2血清型。各班学生Mu V总接种率为64.53%(23.08%-98.11%)。Mu V的VE为77%(RR=0.23,95%CI:0.16-0.35);接种疫苗&gt;5年后VE显著下降。结论本次疫情是一起由G2基因型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暴发疫情,建议全区开展中小学Mu V查漏补种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2005—2016年宁波市海曙区流行性腮腺炎(流腮)流行病学特征,评估扩大免疫规划后流腮防控效果。方法从中国传染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导出海曙区2005—2016年报告的流腮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病例的三间分布和流腮疫苗接种情况。结果 2005—2016年海曙区共报告流腮病例5 427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26.3/10万。2005—2009年发病率有升有降,波动明显;2009—2016年发病率从48.4/10万逐年下降至9.2/10万。流腮发病高峰为4—7月,共报告发病2 680例,占49.38%。流腮病例以男性(62.54%)、15岁以下(84.15%)和学生为主(47.98%),2005—2007年与2008—2016年流腮病例的性别、职业、地区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年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 187例有免疫史,占21.87%,2 831例无免疫史,占52.17%,126例免疫史不详,占2.32%;有免疫史病例占比逐年上升。有免疫史和无免疫史病例的年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免疫史病例发病时间与末次免疫时间间隔最短15 d,最长15年,中位数为5年。结论扩大免疫规划后流腮发病率明显下降,但1剂次接种策略可能无法形成高水平免疫屏障。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宁波市2005年出生儿童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流腮成分疫苗保护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按照流腮成分疫苗接种情况对宁波市2005年出生儿童进行分组,比较各组流腮报告发病情况。结果 2005-2014年观察儿童中流腮病例共400例,年平均发病率为97.76/10万。免疫组平均年发病率为76.47/10万,未免疫组平均年发病率为448.53/10万。接种1剂次组RR=0.18,接种2~3剂次组RR=0.07。结论宁波市2005年出生儿童流腮季节性和周期性分布明显,发病高峰在6~7岁。免疫组与未免疫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接种2~3剂次较接种1剂次保护率更高。  相似文献   

10.
嘉兴市2005-2007年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嘉兴市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嘉兴市2005-2007年腮腺炎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07年嘉兴市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4 351例,年平均发病率71.96/10万;全年每月均有发病,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春末夏初和冬季为2个发病高峰;患者男、女比例为2.34∶1,人群发病主要集中在5-14岁,占全部病例的91.18%;病例主要分布在学生、幼托儿童和散居儿童3个群体中,占97.00%.结论 应对重点人群接种腮腺炎疫苗,加强疫情监测和开展健康教育降低腮腺炎发病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宿州市流行性腮腺炎疫情特征,探讨预防控制措施,为控制其流行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流行病学描述性研究方法,对宿州市2006-2009年网络直报的流行性腮腺炎个案信息进行分析。结果:2006-2009年,宿州市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2 648例,年均发病率11.51/10万,2007年埇桥区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明显上升(499.40%),2008年全市高发,达20.43/10万,出现多起局部暴发疫情。5岁~和10岁~儿童分别占41.65%和40.63%,主要为在校中、小学生,男女性别比例2.02∶1,P〈0.01,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认真实施免疫规划工作,在做好适龄儿童麻疹-腮腺炎二联疫苗和麻疹-腮腺炎-风疹三联疫苗常规免疫的基础上,对15岁以下的儿童免费普种一剂次腮腺炎疫苗。  相似文献   

12.
《Vaccine》2018,36(19):2589-2595
BackgroundSince the introduction of mumps-containing vaccines (MuCV) in 1995 in Beijing, two-dose MuCV vaccination policy has been used, with the 1st and 2nd doses given at 18 months and 6 years of age, respectively.MethodsMumps epidemiology during 2005–2016 was described using surveillance data. Vaccine effectiveness (VE) of MuCV against disease was estimated for cases born during 2002–2009 and reported in 2016. VE against complications was estimated for all cases. MuCV coverage was estimated for children born during 1999–2015 using data from Beijing Immunization Information System.ResultsOverall mumps incidence decreased from 30.38/100,000 persons in 2005 to 10.26/100,000 persons in 2016. Incidence declines in children aged <15 years. No significant incidence change occurred in adults aged ≥20 years. Incidence in persons aged 15–19 years increased by 132.73% in 2012 when compared with in 2005. Rates of meningitis/encephalitis, orchitis, and other complications among cases decreased during 2005–2016. The majority (97%) of outbreaks occurred in schools. Total number of outbreaks and average outbreak size decreased during 2005–2016. Among outbreak-related cases, 69.54%, 29.67% and 0.79% had received 0 dose, 1dose and 2 doses of MuCV, respectively. Coverage of the 1st MuCV dose at 2–5 years of age increased by 42.75% during 2005–2016. Coverage of the 2nd MuCV dose at 6–14 years of age increased by 12.87% during 2013–2016. Overall VE estimates of MuCV against mumps disease were 74.51% (95% CI: 65.57–81.34%) for 1 dose and 83.16% (95% CI: 78.60–86.31%) for 2 doses. Both VE estimates increased by birth cohorts. VE estimate against complications for 2-dose MuCV was higher than for 1 dose.ConclusionsIncreasing MuCV coverage achieved declining mumps incidence and complication rate. Current epidemiology supported 2-dose MuCV vaccination policy. The incidence rise in persons aged 15–19 years in 2012 and waning immunity for the 2nd MuCV dose merited close follow-up.  相似文献   

13.
2005-2008年攀枝花市西区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攀枝花市西区流行性腮腺炎(流腮)流行病学特征及发生原因,为控制流行性腮腺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疫情资料和流腮暴发疫情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资料,分析西区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结果2005-2008年攀枝花市西区报告本地区流腮病例672例,年平均发病率99.74/10万;发病年龄以5~14岁最多,占74.40%(500/672);职业以学生最多,占64.14%(431/672);发病月份以3~7月居多,占67.71%(455/672),各街办均有发病。共发生暴发疫情4起(2005年1起,2008年3起),发病181例;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者发病率高于有免疫史者(P〈0.01),无免疫史者发病率高于免疫史不详者(P〈0.01),免疫史超过5年者发病率高于少于5年者(P〈0.01)。结论攀枝花市西区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较高,有暴发疫情发生;疫苗接种率低,易感人群积累是造成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上海市宝山区2005—2009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腮)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性病学方法对宝山区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流腮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宝山区2005—2009年共报告流腮病例2492例,年平均发病率为37.96/10万。发病有明显季节性,4-7月为流腮发病高峰。患者男女比例为1.57∶1。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15岁以下学生和儿童。职业分布发病以学生和儿童为主。结论流行性腮腺炎发生以学生为主,各学校和托幼机构应建立晨检和疫情报告制度,做好环境卫生和消毒等预防措施,做好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接种麻腮风疫苗,提高人群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掌握郑州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郑州市2004 - 2017年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004 - 2017年流行性腮腺炎平均报告发病率28.25/10 万,2009年最高,达40.79/10万。发病季节表现为春末夏初、冬季2个发病高峰。3~14岁告病例数最多,占总发病数的84.68%,1~14岁各年龄组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城区发病率高于乡镇。结论 2008年,在全国将含流行性腮腺炎疫苗纳入扩大免疫规划前后,郑州市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未表现明显变化。建议继续做好托幼机构、中小学流行性腮腺炎疫情监测的同时,尽早实施2剂次接种策略,对未来提高易感人群免疫力,降低发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北京市大兴区2005~2009年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5~2009年大兴区流行性腮腺炎病例从年份、地区、人群等方面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5~2009年大兴区报告流行性腮腺炎共1511例,发病率逐年下降;每月均有发病,以4~7月份最多,共581例,占38.45%;发病人群年龄以3~15岁组为主,占80.15%;病例集中在流动人口聚集的乡镇/街道;男性发病高于女性.结论 学生、幼托儿童是防控的重点人群,应加强对集体单位儿童的疫情监测,规范流腮疫苗接种,开展疫苗接种后及健康人群抗体水品监测等有效的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辽宁省调兵山市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腮腺炎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调兵山市2004—2012年的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调兵山市2004—2012年共报告腮腺炎591例,年均发病率为27.31/10万,不同年份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58.82,JP〈0.005)。9年间发生2次流行,分别为2004年7月至2005年2月和2009年3~9月,其它年份年发病率极低,季节性不明显。病例主要集中在2—16岁,占84.60%,以5~8岁为最多,占33.16%。职业以学生,占42.98%和幼托儿童,占36.38%为主。幼儿园和学校是发生流行的主要场所。结论调兵山市腮腺炎易在高发季节流行,应尽可能在进入高发季节至少一个月以前为适龄儿童注射腮腺炎疫苗,在高发季节期间加强对幼儿园、学校等重点场所、重点人群的腮腺炎疫情监测和控制管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2009-2013年成都市麻疹流行特征,为制定控制和消除麻疹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成都市麻疹强化免疫后麻疹发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成都市2009-2013年共报告麻疹病例369例,年平均发病率0.55/10万;3~8月是发病高峰,发病304例(82.38%);≤1岁儿童和15岁以上人群296例(80.21%);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的为306例(82.93%)。结论未接种麻疹疫苗是造成麻疹发病的主要原因,应普及麻疹防治知识,提高含麻疹成分疫苗接种率,加强新生入学入托查验接种证工作及适龄儿童含麻疹成分疫苗查漏补种工作,并有计划开展麻疹疫苗补充免疫工作。  相似文献   

19.
杨娜  秦伟  白云  李艳辉  任丽君  吴劲 《中国校医》2021,35(2):91-92,137
目的 分析2015-2019年北京市石景山区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特征,为有效控制流行性腮腺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5-2019年北京市石景山区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15-2019年石景山区累计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352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1.09/10万.发病高峰在5-9月.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