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春桃 《北京中医药》2009,28(5):371-373
有毒中药附片的<药典>规定剂量为3~15 g,以作为法定的安全使用范围.然而在临床上,其剂量显著超过药典标准,一般剂量在30~350 g,最高达到700 g.在疗效与安全性上提出了值得探究的问题.研究可见,制附片剂量与疗效有关,与毒性无关.引起中毒的原因在于炮制和煎煮不规范,在饮片合格与使用规范前提下与附片的剂量无直接关系,而大剂量附片在难治性疼痛性疾病治疗中疗效明显.避免中毒现象发生的关键在于规范的炮制和煎煮方法 .  相似文献   

2.
郭丽丽  唐雪春 《新中医》2011,(11):108-109
附子,首载于《神农本草经》,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加工品,经加后可制成黑顺片、白附片、盐附子、淡附片、炮附片等。其性味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生附子主要功效为散寒、回阳救逆,而经炮制后的制附子主要用于温阳散寒、补虚。附子的临床应用古代文献中已有大量的记载,但附子使用的适应证、炮制、剂量范围、煎煮方法、煎煮时间、配伍规律、应用后可能出现的不适症状以及中毒后的解毒方法等尚未形成较为公认的应用规范。  相似文献   

3.
附子是历代医家极为重视的补火要药,急危重病用之得当疗效甚佳。但其性味峻烈,毒副反应也不容小视。在2005年中国药典中,附子的用量是3—15g。本文回顾了经方对附子的论述,包括病机和使用指征、配伍炮制、煎煮法、服法,分析中毒案例报导,中毒的主要原因是煎服法不当,超量所致的比例较低。临床常超出药典使用,多安全有效。建议药典对中药部分剂量的制订,要充分考虑到中药的理论特点和实际情况。应对附子的毒性和有效性进行权衡,确为危重、疑难、或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较大时谨慎使用,而不应随意滥用。3—15g为常用量,配伍用量建议允许谨慎地适当增加放宽。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附子不同炮制品中6个生物碱的含量,研究《中国药典》炮制法、蒸制法、炒制法之间的差异。方法:采用《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子含量测定项下方法检测;运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各成分分离良好;蒸附片、炒附片、黑顺片、白附片、淡附片、炮附片中双酯型生物碱的量都得到有效降低,但蒸附片和炒附片中单酯型生物碱的含量明显增加。结论:蒸制法、炒制法与《中国药典》炮制法一样,具有相同的炮制减毒能力,但蒸制法和炒制法又能增加毒性小、疗效好的单酯型生物碱类的量,优于《中国药典》炮制法。  相似文献   

5.
由于附片的毒性,中国药典(2005年版)规定附片使用剂量为3g~15 g,但是在临床使用上普遍超过这一限量.据统计,一般用量在30 g~600 g之间,与规定剂量非常悬殊.通过对本院风湿免疫科搜集相关病例观察发现:用量与毒性无直接对应关系(有关论文已公开发表);而对以疼痛为主要特征的寒湿型风湿性疾病疗效肯定,并且附片使用量与治疗效果呈正性相关,病势愈重,病情愈复杂,用量愈大.附片的主要药理成分为乌头碱,能抗寒冷,镇痛,镇静,局部麻醉,抗炎等[1].笔者随机搜集本院风湿免疫专科门诊病例21例,所使用制附片及配伍中药(均为成都中医药大学惠康饮片厂生产,入库均经检验合格)治疗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白附片煎煮时间、给药剂量与温肾补脾功效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白附片煎煮时间、给药剂量与温肾补脾功效的相关性,确定药物发挥温肾阳和脾阳功效的最佳煎煮时间和给药剂量.方法:根据附子补火助阳的功效,选择肾阳虚模型、阳虚便秘模型等,运用均匀设计和回归分析方法,确定药物不同功效的最佳煎煮时间和给药剂量.结果:白附片能明显改善肾阳虚小鼠一般状态,显著延长低温游泳衰竭时间和爬杆时间;显著缩短阳虚便秘小鼠排便潜伏期,增加排便颗粒数,能明显促进胃肠蠕动,提高胃肠推进率.白附片发挥温肾阳作用的最佳煎煮时间为6h,最佳给药剂量为12g/kg;温阳通便药物的最佳煎煮时间为6h,最佳给药剂量为12g/kg.结论:白附片具有显著的温补脾肾阳气作用,煎煮时间、给药剂量与温阳功效显著相关.发挥温肾补脾功效的最佳煎煮时间和给药剂量为6h12g/kg.  相似文献   

7.
薄层层离检查附片中乌头碱限量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附片是由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子根(即附子)加工炮制而成,如加工炮制不当,乌头碱含量过高,服用时就会引起中毒。中国药典1985,1990年版均用薄层层析法检查附片中乌头碱的限量,即将供试液6μl和含乌头碱10μg的对照液分别点样于碱性氧化铝板上,正己烷-醋酸乙酯(1:1)展开,碘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和煎煮时间的附子煎剂对小鼠非特异性免疫和急性毒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环磷酰胺诱导免疫低下模型,选用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作为评价指标。采用Bliss法测定其半数致死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附片30g煎0.5h、1.0h、1.5h、2.0h、2.5h、3.0h组及附片60g煎0.5h组均可明显提高碳粒廓清指数(K)和吞噬指数(a)(P0.01);附片30g煎3.0h组可明显提高胸腺指数(P0.05);附片60g煎1.5h、2.0h、2.5h、3.0h组,附片100g煎0.5h、1.0h、1.5h、2.0h、2.5h组及附片60g高压1.0h组可明显提高脾指数(P0.05)。结论随着药物剂量增大和煎煮时间减少,LD_(50)值逐渐减小,药物的安全范围变小,毒性增大。30g煎煮各时间点和60g煎煮1.0h的免疫调节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9.
本文查阅2020年版《中国药典》《全国中药饮片炮制规范辑要.2016》、药智数据库的附子炮制品种收载情况,通过电子问卷方式调查国内医疗机构附子不同炮制品的使用情况,探讨附子不同炮制品功效区别,并综述其研究进展。结果发现,附子炮制品种繁多,目前多数医疗机构选用黑顺片或白附片,以黑顺片为主,未见选用淡附片、炮附片。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黑顺片抗炎作用优于白附片,提高免疫力作用优于淡附片;白附片的强心、耐缺氧作用较强,炮附片的镇痛效果优于黑顺片,并具有抗血栓作用;黑顺片、炮附片偏于温补肾阳,白附片、淡附片适用于回阳救逆,但未见黑顺片和白附片的功效区别描述。目前,黑顺片、白附片使用较多,其功效和药理作用存在差异,建议临床合理选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和煎煮时间附子的镇痛抗炎作用差异。方法通过醋酸扭体法,以小鼠扭体反应次数为考察指标,观察不同剂量和煎煮时间附子的镇痛作用;通过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法,以小鼠耳肿胀度为考察指标,观察不同剂量和煎煮时间附子的抗炎作用。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附片30g煎0. 5h、1. 5h、2. 0h、2. 5h组,附片60g煎0. 5h、1. 5h、2. 0h、2. 5、3. 0h组及附片100g煎3. 0h组均可明显抑制冰醋酸所致小鼠的扭体反应次数(P 0. 05);附片30g煎0. 5h、1. 5h、2. 0h、2. 5h、3. 0h组及附片60g煎1. 5h、2. 0h、2. 5h、3. 0h组均可明显降低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度(P 0. 05)。结论不同剂量和煎煮时间对附子的镇痛抗炎作用不尽相同,30g和60g煎煮的镇痛抗炎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临江片与淡附片、盐附片的疗效差异,为江西"樟帮"特色炮制饮片在中医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对小白鼠进行抗寒、耐缺氧、镇痛、毒性实验,和对肾阳虚模型大鼠垂体-性腺轴功能影响实验,观察临江片与淡附片、盐附片的疗效差异。结果与淡附片、盐附片相比,临江片明显提高小白鼠的抗寒冷能力(P0.05)和耐缺氧能力(P0.05);与盐附片相比,临江片中剂量组能显著提高肾阳虚模型大鼠体内睾酮含量(P0.01)。结论经特殊炮制的附子临江片,在毒性、抗寒、耐缺氧、提高大鼠体内睾酮水平等方面均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2.
附子、附片及煎煮液化学成分比较实验及毒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附子、附片及制品化学成分比较研究,以评价其质量.方法: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总生物碱,异羟基肟酸铁法测定双酯生物碱含量,并对附子煎煮液进行小鼠急性毒性实验.结果:附子总生物碱含量12.71mg/g,附片总生物碱含量2.649mg/g,同样煎煮条件附子煎煮液经醇沉后,测定其总生物碱含量5.537mg/g,附片煎煮液(未经醇沉)0.3962mg/g,附子煎煮液双酯生物碱含量0.2289mg/g,附片煎煮液双酯生物碱含量0.0153mg/g.附子煎煮液急性毒性实验未显示出急毒作用.未能测出LD50.结论:附子及附子煎煮液生物碱含量远大于附片及煎煮液.且具有临床安全.  相似文献   

13.
<正> 茯苓为常用中药,其粉末由无色不规则团块及末端钝圆的分枝状团块组成,团块内含有菌丝,水很难浸入内部。关于其片型,有关文献如《中国药典》、《全国中药炮制规范》等多规定切厚片或块。在实际应用中,有的茯苓块厚达1cm 以上。而实验发现,茯苓块煎煮1小时后,取出打碎仍有干芯,茯苓厚片煎煮30分钟也不易煎透。因此,有效成分不能充分煎出,从而影响疗效.我们以正交实验法,选取饮片片型、浸泡时间、煎煮时间三个因素,每个因素各选三个水平(表1),以水溶性煎出物含量为标准,探讨茯苓饮片的最佳片型及煎煮条件。  相似文献   

14.
板蓝根饮片片型对其水溶性浸出物及还原糖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 板蓝根饮片的切制规格,中国药典和各地中药炮制规范规格不一,如中国药典1985年版规定切厚片,《全国中药炮制规范》1988年版规定切薄片,《湖南省中药材炮制规范》1983年版规定切段片,影响了饮片的质量。为选择  相似文献   

15.
乌头、附子的中毒原因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玉华 《四川中医》2007,25(12):51-52
目的:通过对1例乌头碱类药物中毒患者的用药分析,探索乌头碱类成分引起中毒的原因,促进合理用药、安全用药。方法:从辨证、配伍、剂量、炮制、煎煮等方面分析引起中毒的原因。结果:乌头碱类药物中毒主要由乌头碱类生物碱引起,与配伍、剂量、炮制、煎煮、时间、药材产地、患者体质等因素密切相关。中毒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和消化系统症状,可注射阿托品以对抗迷走神经的兴奋,经对症处理后可使症状消失。结论:乌头碱类生物碱的中毒反应是由多种因素引起,临床应用中只要认真考虑各种因素,乌头碱类药物引起的中毒反应可防可控。  相似文献   

16.
《中药材》2019,(2)
目的:分析含附子饮片处方的临床使用情况,评价其临床用药安全性,为附子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广东省中医院2016年1~3月含附子饮片的门诊处方26 174张,通过分析含附子饮片处方的患者基本情况、诊断、科室以及附子饮片的品种、煎煮方法、剂量和配伍等方面,分析附子的临床应用状况。结果:广东省中医院使用附子处方的女性患者是男性患者的1.76倍;年龄方面,分布在41~60岁的患者占比最多;科室方面,内科患者人数居多;中西医诊断方面,中医诊断为痹证(病)的患者最多,西医诊断为乳腺恶性肿瘤的患者最多;附子处方中以黑顺片使用频率最高,达74.37%,生附片仅为7.16%;剂量和煎煮方面,88.21%黑顺片处方中剂量在15 g以下,生附片则有90.03%处方超出15 g范围,其最大单剂量达500 g,而先煎的比例仅为0.96%;配伍方面,约77.20%附子处方配伍了甘草或炙甘草,且随着附子用量增多,配伍剂量也增多。结论:广东省中医院处方中附子用量较大,常配伍使用,生附子毒性虽大,但经过合理煎煮及配伍后能达到"减毒存效"目的。  相似文献   

17.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9,(1):103-107
目的:评价不同炮制工艺的附片在功效以及毒性方面的异同。方法:选用黑顺片、炒附片、蒸附片3个附子炮制品种,采用急性毒性评价其毒性作用的差异;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法、小鼠冰醋酸扭体致痛法和角叉菜胶致小鼠尾部血栓试验,比较附子不同炮制品的抗炎、镇痛、抗血栓的作用。结果:测得小鼠口服,炒附片的最大耐受量为170g原生药/kg、蒸附片的最大耐受量为268g原生药/kg、黑顺片LD_(50)为138.13g原生药/kg;药效学研究结果显示炒附片40g原生药/kg、蒸附片10g原生药/kg和40g原生药/kg可显著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炒附片10g原生药/kg和蒸附片40g原生药/kg可显著抑制角叉菜胶致小鼠尾部血栓形成数量以及尾部血栓黑尾长度,但三种附子炮制品均对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无明显影响。结论:三种不同炮制工艺可显著影响附子的急性毒性作用和药效学作用,其中炒附片、蒸附片的减毒、存性作用最好,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8.
白附子是常用中药,《中国药典》90年版规定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Typhonium gigan-teum Engl.的干燥块茎。制白附子是白附子炮制加工后的切片。白附片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子根加工品,作附子药用。笔者在检查中发现个别药材供应部门将制白附子错写成白附片,使一些药材使用单位辨不清真假,出现了将制白附子当附子用,或将白附片当白附子用的现象。现将制白附子与白附片的性状特征鉴别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 党参饮片的切制规格,药典和各地炮制规范都有明确规定,但其标准不一。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77年版规定切段,1985年版规定切厚片;福建《闽东中药加工炮制规范》规定切斜片或段等等。本实验将党参切制  相似文献   

20.
伍彧 《河南中医》2020,40(5):677-680
毒性中药的使用要按照传统的中医理论,辨证论治,恰当地辨体用药,合理配伍,用药剂量控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的安全范围内,规范炮制,同时把握好药物的煎煮方法与煎煮时间,充分考虑患者服药时间的长短,服用方法是否正确,如此,中药的毒性可降低或避免。"十八反"中的中药,要尽量避免使用,中药"十八反"配伍,并不是绝对的配伍禁忌,使用时一定要谨慎,确保安全用药。单纯两种相反中药配伍会产生不良反应,但多种中药配伍,药物之间会相互影响,可使药物毒性降低,疗效提高。在患者特定的病理生理条件下,医师应结合临床经验,充分考虑患者的证型、体质,准确辨证。对于特殊人群,使用中药要谨慎合理,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患者安全用药。同时,要做好临床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并且有相应的急救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