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带蒂头状骨移位治疗月骨缺血性坏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腕部月骨缺血性坏死是腕部疼痛的主要病因之一。 184 3年 Peste首先发现 ,1910年 Keinbock详细报道了其临床表现 ,亦称 Keinbock病。因其病因尚未完全清楚 ,所以治疗方法较多 ,但效果大多不能肯定。1996年以来 ,我们应用带蒂头状骨移位替代月骨的方法 ,治疗 、 期月骨缺血性坏死 ,术后随访 3~ 2 4个月 ,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 7例 ,均为男性 ,体力劳动者。年龄 2 5~ 4 7岁。左侧 2例 ,右侧 5例。其中 2例有外伤史 ;病程 3个月~ 3年。临床表现 :均有持续性腕痛 ,主动活动或持重物后疼痛加剧。检查发现腕背…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寻找一种临床治疗晚期月骨无菌性坏死方便有效的方法。方法 作于1985年始,在对50侧新鲜成人上肢标本及100侧长春出土腕骨标本解剖观测的基础上,设计了以骨间前动脉背侧支为血管筋膜蒂的头状骨移位术,用于替代坏死碎裂的月骨,以治疗晚期月骨无菌性坏死。结果 临床应用22例,术后随访1~13年,全部病例均消除了腕痛,腕关节功能和手的握力有了明显改善,均恢复了原有工作。结论 本手术方法既切除了病灶又保持了腕骨的稳定和腕关节功能,对治疗晚期月骨无菌性坏死是一种疗效好、副作用小、功能满意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头状骨的血供分布特点,为带掌侧血管蒂部分头状骨移位替代坏死月骨的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观察100块头状骨标本,将头状骨分成远近两部分,记录各部分掌、背侧滋养血管孔的数量,测量血管孔大小,对所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制作保留骨和骨外周血管的上肢铸型标本2侧,观察头状骨主要滋养血管的管径、数量和位置;制作上肢的血管灌注标本2侧,解剖头状骨掌侧滋养血管.观察显示骨内滋养血管的头状骨标本5侧.结果 100块头状骨标本,掌背侧、掌侧远近端均有丰富的滋养血管孔,背侧滋养血管孔数量略多于掌侧.掌、背侧血管孔径大小方面,掌侧血管孔径大于背侧血管孔(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局部上肢铸型标本和血管灌注标本显示与头状骨标本血管孔的分布和数量相符.结论 头状骨远近端均有丰富的滋养血管孔,掌侧滋养血管孔分布管径上优于背侧.表明保留掌侧血管蒂的头状骨近端部分转移替代坏死月骨是有其解剖学基础的,为月骨坏死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术尝试依据.  相似文献   

4.
头状骨移位治疗月骨无菌性坏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介绍以骨间前动脉背侧支为蒂的头状骨移位治疗晚期月骨无菌性坏死。方法 对18例Lichtman分Ⅲ、Ⅳ期月骨无菌性坏死患者采用坏死月骨摘除,以骨间前动脉背侧支为蒂的头状骨移位替代坏死月骨。结果 术后随访1~5年,平均32个月,移位头状骨有可靠血运,16例腕痛消失,2例仍有轻度腕痛,优良率100%。结论 应用该法替代月骨支撑腕关节,符合腕关节功能解剖,是治疗Ⅲ、Ⅳ期月骨无菌性坏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报道带骨间前动脉背侧支血管蒂的头状骨移位术与以桡动脉茎突返支为蒂的桡骨瓣植入术联合应用治疗月骨晚期缺血性坏死的结果。方法 对46例患者行坏死月骨摘除头状骨带蒂移位后以血管蒂骨瓣植入填塞头状骨空隙。结果 术后随访16~48个月,平均21.5个月,43例腕痛完全消失,3例明显缓解,握力平均达健侧的80%,腕关节活动范围达健侧的75%。结论 两种术式的联合应用对Ⅲ、Ⅳ期月骨缺血性坏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带蒂豌豆骨移位替代月骨治疗月骨缺血性坏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作者从1986年3月~1993年6月采用带血管蒂豌豆骨移位替代月骨治疗月骨缺血性坏死18例。术前按Lichtman分期,Ⅱ期2例,Ⅲ期16例。Ⅲ期16例中有8例同时行腕骨间融合术。随访25~51个月,平均3年1个月。17例腕痛缓解,腕关节活动和握力均有改善。X线片结果:带蒂豌豆骨植入位置正常。腕高比值、McMurtry指数和桡舟角与术前比较没有显著差异。按周连圻介绍的标准进行评定:优12例,良5例,可1例,优良率达94%。我们认为带蒂豌豆骨移位替代月骨是治疗月骨缺血性坏死Ⅲ期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带蒂豌豆骨移位修复月骨缺血性坏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月骨缺血性坏死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 ,对于Lichtman 期的患者早期可试用外固定治疗 , 期以上的治疗目前多主张以手术为主。杨志明等 [1]用带蒂豌豆骨移位替代月骨治疗月骨坏死取得了成功。我们自 1 992年 6月~ 1 998年 5月亦采用带蒂豌豆骨移位替代月骨治疗 1 2例 ,临床上取得满意效果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1 2例均为男性。年龄 2 2~ 34岁。右腕 7例 ,左腕 5例。煤矿风钻工人 8例 ,农民 4例。早期症状主要为腕痛 ,握力减退 ,经对症治疗无好转 ,直至腕关节不能持重物、无力而就诊。检查 :腕背侧轻度肿胀 ,月骨压痛 ,叩击痛明显 …  相似文献   

8.
腕骨间融合联合带蒂豌豆骨移位治疗月骨缺血性坏死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对采用腕骨间融合联合带蒂豌豆骨移位治疗月骨缺血性坏死的疗效作一评估。用此法治疗月骨缺血性坏死(Ⅲ期,Lichtman)8例.月骨切除后用带血管蒂豌豆骨移位替代月骨;腕骨间融合采用舟骨、大多角骨、小多角骨融合5例,舟骨、头状骨融合3例。随访8~44个月,平均29个月。8例腕痛全部缓解,腕关节活动比术前改善:背伸达正常侧的58.8%,屈曲达51.4%。握力比术前增加46.9%。X线片结果:带蒂豌豆骨移位骨位置正常,无骨硬化;1例术后2年发现豌豆骨萎缩。8例病人中有6例恢复原工作,2例因社会原因改换工作。我们认为腕骨间融合联合带蒂豌豆骨移位是治疗月骨缺血性坏死Ⅲ期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治疗晚期月骨无菌性坏死、月骨陈旧性脱位的新术式。方法 对2例晚期月骨无菌性坏死及1例陈旧性月骨脱位行月骨摘除后,自体骨膜联合带血管筋膜蒂骨瓣移植替代月骨术。结果 随访8~36月,2例腕痛消失,1例腕痛缓解,保持了腕高、腕骨间的稳定和腕关节功能。X线照片示替代月骨骨瓣的位置及密度基本正常。结论 应用自体骨膜联合带蒂骨瓣移植作为月骨的替代物,对晚期月骨无菌性坏死及陈旧性脱位的治疗,操作简便、创伤小、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头状骨带蒂移位与血管蒂骨瓣植入治疗月骨无菌坏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道带骨间前动脉背侧支血管蒂的头状骨移位术与以桡动脉茎突返支为蒂的桡骨瓣植入术联合应用治疗月骨晚期缺血性坏死的结果。方法:对46例患者行坏死月骨摘除,头状骨带蒂移位后以血管蒂骨瓣植入填塞头状骨空隙。结果:术后随访16~48个月,平均21.5个月,45例腕痛完全消失,1例明显缓解,握力平均达健侧的80%,腕关节活动范围达健侧的75%。结论:2种术式的联合应用对Ⅲ、Ⅳ期月骨缺血性坏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首次提出带血管骨膜中央包裹与同种脱钙骨基质(DBM)联合植骨修复长段骨缺损的新方法,通过X线片,骨矿质测定及组织学观察等手段研究表明,该方法可较快速地一期修复长段骨缺损。重点介绍了手术方法。认为:带血管骨膜中央包裹与同种DBM联合植骨后,两者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发生“中心爆炸”式的成骨方式,克服了长段骨缺损中间部分难以修复这一棘手问题。该手术方法,可为临床治疗长段及特长段骨缺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Background: Primary bone tumours have traditionally been treated by forequarter amputation. However, recent limb salvage techniques have become available which are comparable for tumour control and preserve a useful distal limb. This report describes the use of the Huckstep ceramic shoulder with ceramic spacers, non-vascularized fibular grafts and Huckstep nail with ceramic spacers. Methods: Three techniques are described for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humerus following primary tumour excision. The seven primary bone tumours in this series included three patients with osteosarcoma, two with chondrosarcoma, one with fibrosarcoma and one with an aneurysmal bone cyst. The mean age of the four males and three females was 27 years (range 18–57). Mean follow up was 8.8 years (range 1–18). The techniques used were the Huckstep ceramic shoulder prosthesis with spacers (three cases), non-vascularized fibular grafts (three cases) and the Huckstep nail with ceramic spacers (one case). Results: One fibular graft required supplementary bone grafting and one patient with a shoulder prosthesis died of metastatic disease. The other five patients are well with a good range of shoulder abduction and external rotation. Conclusions: Limb salvage surgery of the upper limb is possible. Deltoid, rotator cuff and radial nerve functions can be preserved.  相似文献   

13.
吻合血管腓骨与异体骨复合移植修复四肢长段骨缺损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 探讨同期吻合血管的自体腓骨与长段异体骨捆绑或开槽嵌套式复合移植修复四肢长段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1年1月~2003年12月,对19例四肢长段骨缺损患者进行修复。其中男11例,女8例。年龄6~35岁。骨缺损为肱骨1例,股骨9例,胫骨9例。骨缺损长度12~25cm,平均16.6cm。采用自体腓骨15~28cm,平均18.3cm,其中腓骨干l6例,腓骨近段3例,均携带监测皮岛;异体骨11~24cm,平均l6.1cm。捆绑式复合骨移植3例,嵌套式l6例;单用螺钉固定12例,桥式钢板螺钉内固定7例。结果 所有患者经5~36个月,平均18.2个月随访,供、受区创口均Ⅰ期愈合,监测皮岛成活并与周围组织正常愈合,无明显排斥反应,无供区肢体功能障碍。X线片示术后3个月异体骨与自体骨骨愈合15例,术后8个月愈合3例,另1例左股骨下段滑膜肉瘤术后2个半月局部复发而行截肢。术后超过1年拆除内固定者5例,术中均证实异体骨与自体骨间已骨性愈合,无一例出现异体骨吸收或塌陷。结论 吻合血管的自体腓骨与长段异体骨复合移植修复四肢长段骨缺损,能加速异体骨活化,促进骨愈合,是修复四肢长段骨缺损一种较好的方法,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14.
带蒂骨瓣移位术治疗距骨缺血性坏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治疗距骨缺血性坏死的有效方法,采用带蒂骨瓣移位术治疗距骨缺血性坏死24例,9例采用内踝前动脉蒂第1楔骨瓣,4例采用跗内侧动脉蒂第1楔骨瓣,11例采用跗外侧动脉蒂骰骨瓣。术后随访3年~5年6个月,优16例,良4例,差4例,有效率为83.3%。认为,带蒂骨瓣移位术是治疗距骨缺血性坏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带血供自体骨和重组异种骨(reconstitutedbonexenograft,RBX)移植修复骨缺损的疗效,以及受体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cellgrowthfactor,VEGF)的表达状况。方法将1998年1月~2002年12月随机收集入院的骨缺损27例,分为A组:带血供自体骨和RBX移植修复组(n=9);B组:带血供自体骨移植修复组(n=10);C组:RBX移植修复组(n=8)。以术后3、6及12个月随访的X线片判断骨缺损修复情况、骨愈合时间与是否再吸收;3组分别在术前,术后2、4、6和8周,采用免疫定量分析血清VEGF的表达。结果X线片显示:术后3个月A组8例、B组6例和C组3例达临床骨愈合;6个月A组1例、B组与C组各3例骨愈合;12个月B组1例、C组2例发生骨移植区部分再吸收,未愈合。3组术后2、4周血清VEGF值均较术前呈显著性升高,4周A组和B组分别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周和8周3组的血清VEGF值术前、术后及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血供自体骨和RBX移植修复骨缺损,其移植早期受体血清VEGF表达明显增高,且表达水平可作为骨生长、愈合状况的生物分子指标。  相似文献   

16.
带血管蒂跗骨瓣移位术的解剖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为治疗距骨颈骨折,距骨体缺血性坏死和踝,足部其它骨质病损担任系列方式。方法:在30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标本上观测了供养骰骨,内侧楔骨和舟骨的主要血管,设计了上述三种带血管蒂的跗骨瓣移位术,以修复踝,足部骨质病损,并在临床应用了49例。结果:有43例经1-9年随访,平均为4年3个月,40例病损部I期愈合,3例经二期手术治愈,踝,足功能得到极大改善。结论:上述三种附骨瓣均具有血管蒂位置表浅,解剖容易和手术安全可靠等优点,可根据病损不同性质与部位选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吻合血管的腓骨、髂骨联合移植修复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扩大切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1996年10月~2002年11月,收治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25例,其中17例采用肿瘤扩大切除,吻合血管的腓骨、髂骨联合移植术,年龄18~44岁。Enneking分期均为A期;放射影像学Campanicci’s分级级11例,级5例,级1例;病理学Jaffe's分级级9例,级7例,级1例。骨缺损范围为5.0cm×4.0cm~8.0cm×5.5cm,采用胫骨近端肿瘤扩大切除吻合血管的腓骨、髂骨联合移植修复肿瘤切除后骨缺损9例,股骨远端肿瘤扩大切除吻合血管的腓骨、髂骨联合移植修复重建肿瘤切除后骨缺损8例。随访观察术后植骨愈合、肿瘤复发情况、膝关节功能以及死亡情况。结果术后17例移植髂骨4.0cm×4.0cm~5.0cm×5.0cm,移植腓骨长度14~20cm,伤口期愈合。均获随访26~87个月,平均54个月。所有移植骨术后均愈合,愈合时间75~120d,平均93d。术后复发2例,关节腔间隙轻度狭窄3例。所有患者膝关节屈伸功能良好,其中股骨远端重建后屈曲80~105°,平均96°;胫骨近端重建后屈曲90~120°,平均110°。根据Enneking下肢功能评价标准,优11例,良3例,可1例,差2例,优良率为82.4%。结论肿瘤扩大切除,应用吻合血管的腓骨、髂骨联合移植修复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具有肿瘤切除相对彻底、复发率低、骨移植愈合时间短、功能恢复快,能尽量保持和重建膝关节结构和功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吻合血管的跖骨头移植替代月骨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吻合血管的跖骨头移植替代月骨在解剖学上的可行性,寻找治疗Ⅲ期月骨无菌性坏死新的方法。方法:选用正常成人截肢手、足标本各10侧,尸体标本各10侧,用游标卡尺测量跖骨头及月骨的各径,并测量跖骨头关节面及月骨近侧关节面的曲率半径,观察其形状并做比较。结果:跖骨头的各径与月骨的各径基本相同,跖骨头关节面的曲率半径(第二跖骨头为13.6±0.7 mm,第三跖骨头为12.9±0.8mm)与月骨近侧关节面的曲率半径(13.1±0.4mm)极为接近。结论:吻合血管的跖骨头移植替代月骨治疗Ⅲ期月骨无菌性坏死在解剖学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replacement,THR)和带血运骨瓣移位术治疗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和适应证。方法1986年3月~1993年3月,共治疗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81例。将其中59例单侧患者分为两组:一组26例行THR,术前髋关节Harris评分平均48.3分;另一组33例采用带血运骨瓣移位术,术前髋关节Harris评分平均48.7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术后不同时间段和不同年龄段患者Harris评分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术后随访10年3个月~16年5个月,平均15年2个月。Harris评分变化术后初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远期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Harris评分变化THR组不同年龄段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带血运骨瓣移位组不同年龄段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法治疗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疗效均较满意,THR更适合治疗中老年患者,而青壮年患者选择带血运骨瓣移位术治疗更合适。  相似文献   

20.
1965年6月 ̄1994年8月,应用自备库存骨修复较大骨缺损260例。供骨采自外伤性截肢的长骨,手术时摘除的股骨头、髌骨、肋骨等。经0.1%硫柳汞或75%酒精浸泡,4℃冰箱保存。术后早期有2例发生不良反应,但不影响骨愈合。经平均4年5个月随访,均达到骨性愈合。肿瘤病例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