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良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3,21(10):1732-1733
1 从肝为论治消渴的生理病理基础肝为风木之脏 ,性喜条达 ,藏血 ,主疏泄 ,调畅全身气机与情志活动。肝在结构上与他脏相连 ,肝脉上肺 ,挟胃连心 ,肝与肾同源 ,为肾之子 ,依赖于肾水之滋养。肝又为心之母 ,所以肝介于水火之间 ,心火之下降与肾水之上升 ,均以肝为枢纽。此外《血证论》说 :“木之性主于疏泄 ,食气入胃 ,全赖肝气以疏泄之 ,则水谷乃化。”说明肝气之疏泄以助脾之运化胃之升降 ,肝的余气溢于胆而为胆汁 ,胆汁助脾胃运化。并且肝还助肺以治节。疏泄是维持脾升胃降 ,消化水谷精微而化生成阴血津液的保证。血液的生成分布调节也依…  相似文献   

2.
<正> 肝主疏泄,以字义而言:疏是疏通、畅达;泄是宣泄。肝主疏泄是对肝性柔和、喜条达、不郁不亢的疏泄气机这一生理功能的概括。这种特异的气机运动形式,体现在使人体气机升降出入调畅。人体脏腑气血,处于不断的升降出入运动之中。脾升胃降,肝升肺降,肾水宜升而心火宜降,肝气宜升而胆火宜降等等。其中脾升胃降,为脏腑气血升降的枢纽。但是脾胃上下升降运动有序,运化健旺,必须得到肝的疏泄。唐容川谓:“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水之气以疏泄,而水谷乃化,设肝之清阳不升,则不能疏泄水谷。”肝气疏泄正常,气机调畅则气血充盛,精神焕发,心情舒畅,善于谋虑,思维与动作敏捷。这是由于肝藏血,以血为体,以气为用,血属阴,气属阳,故谓肝体阴而用阳。肝的阳气是肝气升发和疏泄的一种能力。肝的阴血  相似文献   

3.
胃食管反流属"反酸""呕吐""呃逆"等范畴,为气机升降失调,病在胃,与五脏关系密切,五脏气机升降异常均可致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应和胃降逆,辅以疏肝、健脾、宣肺、补肾、养心之法,标本同治。肝失疏泄,胃失和降:肝胃同居中焦,升降相依,相互为用,肝气疏泄升发之性可促进胃气之和降,情绪畅达,则不易发病,治疗疏肝气以降胃气之柴胡疏肝散。脾不升清,胃不降浊:脾胃互为表里,一升一降,关系密切,脾气虚弱,无力布散水谷精微时易导致病理产物瘀滞中焦,加重胃气阻滞导致胃失和降,治以健脾益气和胃降逆,六君子汤或香砂六君子汤化裁。肺气不宣,胃气不降:全身气机通过肺的运动维持动态平衡,调节肺气的宣发肃降功能对于通降胃气可起到提壶揭盖之功。肾失摄纳,胃失和降:胃为水谷之海,肾为气之根,肾火不暖胃土则致胃气虚寒,治疗以和胃降逆,酌加枸杞、山药、杜仲等补肾之品,以达到补先天以养后天的功效。火不暖土,心胃同病:心胃毗邻,心为气血之大主,脾胃乃气血化生之源,心气亢盛,心火上炎而不能下降以暖胃土,水谷不化,胃气失于和降临床上可借鉴"调心以治胃"的辨证思路。  相似文献   

4.
<正>胃痛为临床常见疾病,以胃脘部疼痛反复发作为主症,常伴有嗳气、泛酸、恶心、呕吐,大便干结或溏,多由于胃气阻滞,胃络瘀阻,胃失所养,不通则痛所导致,又称胃脘痛~([1])。本病病位在胃,其病因病机均与肝密切相关。脾胃相为表里,同居中焦,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联通上下,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肝为刚脏,主疏泄,其气升发,喜条达而恶抑郁,关系到五脏六腑气机之疏畅条达。肝的疏泄功能  相似文献   

5.
脾胃居中焦,是气机升降枢纽,但其生理功能的正常与否,取决于肝升发和肺肃降的调节作用。《素问·宝命全形论》云:“土得木而达。”《血证论》曰:“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设肝之清阳不升,则不能疏泄水谷,渗泄中满之证,在所不免。”临床以升降理论指导肝胃疾病的临床实践,诸如疏肝理气、和胃降逆、行气化瘀、升举阳气、化湿利水等法均离不开升降法则的应用。 1 条达气机,调节情志 肝气升发,协调人的情志活动,使人体气机调畅,精神愉快。《类证治裁》云:“凡上升之气自肝而出,肝木性升散,不受遏郁。”…  相似文献   

6.
金铃子散加味治疗肝胃气滞型胃脘痛10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肝胃气滞型胃脘痛,病因为情志抑郁不畅,郁怒伤肝,肝失疏泄,气机郁滞。肝气横逆犯胃,导致胃气失于和降。治宜疏肝泄热,行气止痛。方用金铃子散加味,气行血畅,疼痛自止。  相似文献   

7.
慢性腹泻多因肠道不能吸收水谷精微、清浊不分、气机升降失常所致。肝主疏泄,助脾运化水谷精微,肺主肃降,协肠道下行糟粕;肝合春生之气,性喜条达而升发,肺合秋收之气,性善敛降而下达。故肝与肺,一疏一宣,一升一降,构成人体气机升降运动的枢纽。或曰:脾主运化升清,胃主受纳降浊,脾胃为升降之枢。岂不知脾胃所升降者,精气也,肝肺所升降者,气机也,精气为体,气机为用,精气的运化有赖运动的气机为动力,气机的运行又需化生的精气为能源。脾胃化生气血,供养肝肺气机的运行,正如《素问·经脉别论》所说:“食气入胃,散精于肝”、“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肝肺得  相似文献   

8.
肝主疏泄琐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疏世是肝的主要功能,它主要表现为肝对人体生理活动的推动和鼓舞,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1 鼓舞脏腑气化 气化是脏腑功能的高度概括。肝为风木之脏,内舍少阳春生之气,肝气舒达,犹春气之降临,可以发生万物,在人体则主要体现为对名脏腑功能的推动和鼓舞作用。《塘医话》曰:“不知肝木属春,生生之气,如无此气,人何以生?”知肝气疏泄,则脾气能升,而胃气始降,纳化正常;肝主气,心主血,肝为心母,  相似文献   

9.
胃病从肝论治,历代医家多有论述,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胃脘痛案共计49案,其中有16案是从肝论治或肝胃同治的病例.叶天士说:"肝为起病之源,胃为传变之所""肝脏厥气乘胃入膈""厥阴顺乘阳明,胃土久伤,肝木愈横","厥阴之气上干,阳明之气失降".现代医家刘渡舟也指出:"肝胃之气,本又相通,一脏不和,则两脏皆病",说明肝胃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病理联系.现代医家黄一峰治疗胃脘痛,以通调气机为纲,他认为胃气失于通降是本病的主要病机,气滞又可以导致食积、痰湿、郁火、瘀血、伤阴等病理变化,使之久痛难愈.而胃气之所以失于通降,首先与肝气郁结,横逆犯胃息息相关,所以治疗胃痛,十分重视疏泄肝气以协助脾胃之气的升降.胃之通降失司,则脾之清气难以升发,故临诊用药常升降并进,常用黄连(或龙胆草)配吴茱萸辛升苦降.  相似文献   

10.
中医学认为,肝在五行六气中属木,主风,为十二经络中足厥阴之脉,主要生理功能为主疏泄和藏血。肝以阴血为体,具有调节一身气血的功能。肝藏一身之血,阴血充足则肝体得养,具备正常的体阴之性;肝主疏泄,调节情志,肝气条达则一身气机疏畅而五脏之气协调。  相似文献   

11.
王亚  李春婷 《吉林中医药》2011,31(12):1151-1152
慢性胃炎患者如因肝气升发无力,肝气下陷于胃,致使胃气不利,当以温养肝木,养肝血、助其升发之品以治之,如桂枝汤合酸枣仁汤等加减;如因肝气升发太过,当以平肝气降肝逆为主,佐以和胃之品,方以旋覆代赭汤、镇肝熄风汤为宜。如因肝经气机郁滞,肝气郁而化火,应以清泄肝火为主,可选左金丸、龙胆泻肝丸等方加减;如因肝寒太过,肝气疏泄不及,则以温肝暖胃为主,可选吴茱萸汤、附子理中丸等方加减;肝阴肝体失养,治疗应以养肝阴、补肝血为主,可选芍药甘草汤、一贯煎、四物汤等随证加减。  相似文献   

12.
论肝失疏泄     
生理上肝主疏泄能保证全身气机通畅,气血津液正常输布,五脏安生。病理上,肝疏泄失常,气机逆乱,气血郁滞、痰阻,五脏皆受其害。1肝失疏泄的病理变化肝藏血,主疏泄,喜条达,恶抑郁,体阴而用阳,这是肝脏的主要生理功能。肝主疏泄的功能决定了人体气机的畅达,血运不徐不疾,流注全身,保证机体正常活动。若肝脏疏泄失职,气机失于调畅,升降出入功能紊乱,必然引起一系列的病理变化。1·1肝气郁结由于思郁、忧郁、怒郁、悲郁、惊恐之郁等情志变化,引起肝的疏泄失职,则出现肝气郁结。1·2肝郁化火肝气久郁不解或情志反复失调,致使肝之疏泄功能递进失职,…  相似文献   

13.
中医治疗脾胃病的一个重要法则是运土疏木,调整好升降关系。脾胃是气机升降之枢,清升浊降是人体气机运动的基本形式。脏腑气化功能必得脾胃的枢转才能发挥作用,其规律是清气注于阴,藏于五脏;浊气注于阳行于六腑。清中有浊,浊中寓清,气机升降有序,正如《四圣心源》中所说:“脾气升则肝肾亦升,故水木不郁;胃气降,则心肺亦降,故金气不滞。”肝体阴而用阳,肝体得脾精的柔润,才不致刚烈。肝用有脾胃升降转枢,才不致遏滞。脾胃同居中州,是气机升降的必经之路。肝胆之气亦通过此而发挥升发疏泄的功能。若中焦壅滞,气机痞塞,肝胆之气亦因之而郁遏,郁…  相似文献   

14.
多娜 《天津中医药》2011,28(6):445-446
1 胃失和降为发病基础王长洪主任认为食管为胃之系,为胃气所主,通过其蠕动功能将食物推进胃中,传化物而不藏,与胃同属六腑的范畴.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食管乃胃之门户,胃土受病,食管亦受影响.反流的形成,首先责之于胃的通降功能失调,气机逆乱,反顺为逆,胃气上逆,《临证指南医案》中述:"胃宜降则和……胃气上逆固病,即不上逆,但不通降亦病矣."脾胃同居中焦,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脾胃升降失调,清者不升,浊者不降,清浊相干,形成反流.《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吐酸》中说:"酸者,肝木之味也……则肝木自甚,故为酸也."若平素性情急躁或抑郁,肝失条达,疏泄不利,气机不畅,横逆犯胃,胃浊上逆,亦成反流.肝升肺降可促进脾运胃纳,使胃的功能得到正常发挥,肝气不升,肺失肃降,也会影响脾升胃降功能,致痰气阻隔,上逆于咽,发为本病.  相似文献   

15.
在脏腑辨证中只有肝脾不和而没有肝胃不和。肝属五脏,藏血,性喜调达,主疏泄;胃居六腑,主受纳和腐熟水谷,曰“水谷之海”,以通为顺。如果肝胃不和必将导致脏腑功能失衡。本文试图从肝气犯胃,木不疏土,肝郁化火乘胃,土壅木郁四个方面论述肝胃不和的不同证候.典型病例,治法与方药,进而更好的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6.
在脏腑辨证中只有肝脾不和而没有肝胃不和。肝属五脏,藏血,性喜调达,主疏泄;胃居六腑,主受纳和腐熟水谷,日“水谷之海”,以通为顺。如果肝胃不和必将导致脏腑功能失衡。笔者试图从肝气犯胃、木不疏土、肝郁化火乘胃、土壅木郁四个方面论述肝胃不和的不同证候、典型病例、治法与方药,进而更好的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7.
<正>肝为五脏之一,主疏泄和藏血,性如风木,喜条达而恶抑郁,故有"刚脏"之称;体阴而用阳,以血为体,以气为用,与五脏六腑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清代医家黄元御在《四圣心源》一书中认为肝属"厥阴风木",并提出:"风木者,五脏之贼,百病之长。凡病之起,无不  相似文献   

18.
沈家骥主任是云南省名中医,笔者曾跟随沈家骥主任学习,老师对治疗消化系疾病采用"专病专方"经验独到,他认为人体正常的消化功能有赖于脾胃、肝胆功能的正常以否,脾主运化,主管消化饮食和运输水谷精微,特点升清,喜燥恶湿;而胃主受纳,腐熟水谷,特点降浊,喜润恶燥以通为用,脾与胃相表里,一脏一腑,一升一降,一清一浊,燥湿相济,共同完成食物的消化、吸收与输布,而脾胃功能的正常还需要肝胆功能的协调,肝主疏泄,调畅气机,协助脾胃之气的升降,协调胆汁的分泌,胆汁来源于肝,受肝之余气而成,疏泄下行,注入肠中有助于消化饮食物,因此肝胆之疏泄实为保持脾胃正常消化功能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9.
试论肝和脾胃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振生 《陕西中医》2002,23(1):89-91
肝和脾胃之关系 ,历代医家均有论述 :早在《素问·玉机真脏论》就说 :“五脏受气于其所生 ,传之于其所胜…… ,肝受气于心 ,传之于脾……。”《金匮要略》进一步指出 :“见肝之病 ,知肝传于脾 ,当先实脾 ,”这一理论是从五行学说推演而来的。再者 :肝和脾同居膈下 ,足厥阴肝经挟胃两旁 ,且肝能制胆汁。所以 ,肝和脾胃之关系比较密切。   1 肝和脾胃生理上相互为用 肝藏血而主疏泄 ,脾主运化 ,主统血 ,为气血生化之源 ;胆贮“精汁”,胃主受纳 ;肝脾宜升 ,胆胃宜降。肝得脾所输布的精微滋养以后 ,疏泄功能才能正常 ;脾得肝之疏泄。运化功…  相似文献   

20.
胃食管反流病与肝脏在经络循行、生理功能、病例变换等方面密切相关,肝失疏泄引起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是主要因素,把握"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围绕治肝可以安胃的原则,以气机通畅为先,以升降平衡为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