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患者男性,48岁,因“间断腹胀、恶心、呕吐,伴消瘦3个月”入院。患者3个月前无诱因出现腹胀、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呕吐后或进食后膝胸卧位或左侧卧位时可缓解,有口苦感,多出现在餐后4~5h。发作时自己偶可扪及上腹部包块,可自行消失。大便5~6d1次,干结。无腹痛、腹泻及便血。3月来体重下降13kg。查体:体型偏瘦,无力型。皮肤、黏膜、淋巴结无异常。头、颈、胸、心、肺无异常。上腹部剑突下有压痛,叩鼓音,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无血管杂音,无气过水音。辅助检查:血、尿、便常规及心电图、血尿淀粉酶无异常。肿瘤标记物:CEA、AF…  相似文献   

2.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15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SMAS)指十二指肠水平段或升段受到肠系膜上动脉的过度压迫,引起受压肠管近端内容物通过障碍、肠管扩张,而产生上腹部或脐周疼痛、腹胀、呕吐等症状。SMAS多间歇发作,轻症及反复发作并出现并发症如胃、十二指肠炎症及溃疡、胆囊炎、胰腺炎等,很容易误诊。我院近二年确诊的22例病人中,有15例在确诊前曾在本院或外院误诊,误诊率达67.3%,误诊时间最长达14年。误诊疾病为胃炎、十二指肠球炎5例,胃、十二指肠溃疡4例,其它为术后粘连性不全性肠梗阻、胆囊炎、胰腺炎、早孕反应、急性肝炎、胃神经官能症各1例。以下对该组病人误诊原因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3.
4.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SMAS)是指肠系膜上动脉压迫十二指肠水平段引起的餐后恶心、呕吐、腹胀和腹痛等临床症状.最常见的病因包括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导致肠系膜上动脉和腹主动脉之间夹角变小,从而导致SMAS.X线钡餐造影和腹部CT是主要的检查方法,内科营养支持等保守治疗仍是首选治疗方法,保守治疗失败者可首选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此文主要从病因、诊断及治疗方面综述SMAS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所致的脑栓塞是缺血性卒中最为常见的类型之一,且短期内栓塞复发风险较高,病情容易进展,尤其是抗凝药物应用不当时。复发性栓塞多以脑栓塞为主,肠系膜上动脉栓塞(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embolism, SMAE)少见。SMAE是严重的急腹症,病情凶险,当其进展为严重的缺...  相似文献   

6.
周平  王华 《山东医药》1993,33(10):1-2
作者通过对实时超声显象诊断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研究证明,实时超声能够直接显示血管及其周邻结构,动态观察十二指肠蠕动时肠腔内径的变化、肠系膜上动脉(SMA)与腹主动脉(AO)的方位变化及SMA压迫综合征的特征性超声图象。  相似文献   

7.
门静脉高压症脾动脉灌注48例临床分析聊城地区人民医院(252000)隋永领,王银龙,姚玉民,池金风,孙桂珍1990~1995年,我们对48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于脾切除前行脾动脉灌注,将脾脏内储存的血液回输入体循环,收到了良好效果。1资料与方法本组男21...  相似文献   

8.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系指由于肠系膜上动脉压迫十二指肠的水平部所引起的十二指肠部分或完全梗阻而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属良性十二指肠淤滞症。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病,因其发病率低,临床症状与其他消化道疾病多有交叉,所以漏诊或误诊现象文献中屡有报道。  相似文献   

9.
10.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embolism,SAME)是指栓子进入肠系膜上动脉,发生急性完全性血管闭塞,导致小肠急性缺血、功能障碍、坏死,约占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的50%,年发病率约为816/10万。其发病急骤,病情凶险,致残率及死亡率极高,有文献报道,病死率可高达68%~100%,  相似文献   

11.
正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症若不能及时诊治,会导致肠管缺血、坏死,预后极为不佳。肠管坏死者以开腹切除肠管为主;若无肠管坏死则考虑开腹行肠系膜上动脉切开取栓或肠系膜上动脉置管溶栓。肠管坏死通常在发病12 h内发生,所以早期诊断和治疗尤为重要。溶栓疗法由来已久,组因病情复杂难以判断  相似文献   

12.
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60岁,因“体检发现胰腺占位3 d”于2018年6月18日入本院。入院后查肿瘤指标:CA19-9403.90 U/ml;增强CT提示:胰腺尾部萎缩,体部见结节影,大小约19 mm×28 mm,考虑胰腺癌,侵犯腹腔干(celiac axis,CA)、脾动脉可能(图1)。  相似文献   

13.
门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往往引起门脉高压,有的可导致肝硬化或节段性萎缩甚至可急性致死。以剧烈腹痛为主要症状,而无门脉高压及肝脏改变者少见,笔者在临床工作中遇到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经导管溶栓治疗肠系膜动脉栓塞症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导管溶栓治疗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对肠系膜动脉栓塞手术病人10例进行术前进行心理护理及做好充分术前准备,加强术后护理和并发症的观察。结果病人术后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继续配合小剂量溶栓及抗凝治疗,其中9例痊愈,1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合理、有效的围术期护理有助于经导管溶栓肠系膜动脉栓塞症的成功治疗。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acute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embolism,ASMAE)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要点,避免误诊,降低致残及致死率。方法 对2004-01~2011-01该院收治的46例ASMA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病程1 h~10 d,46例均经上腹CT及腹部计算机断层X线血管造影(CTA)检查确诊为ASMAE。手术切除肠管28例,经皮介入肠系膜上动脉置管溶栓10例,肠系膜上动脉切开取栓血管再成型8例。围手术期死亡5例,短肠综合征8例,随访3年死亡,其余33例随访3年,恢复良好。结论 如出现突发剧烈腹痛和不典型的腹部体征,应警惕是ASMAE,尽早行腹部CTA检查,早期确诊、早期治疗是降低致残及致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的诊断、不同术式治疗和预后。方法获得随访的38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患者,多表现为急性腹痛,术前均经CT血管造影诊断为肠系膜上动脉闭塞。综合分析患者病因、病情和辅助检查,采用置管溶栓、导管取栓、自体静脉或人工血管旁路转流术、球囊扩张支架植入等个体化的外科治疗方案进行肠系膜上动脉的血运重建术。伴肠坏死的患者行肠切除术。结果术后患者均随访半年。30例患者术后血运重建良好,彩超复查见肠系膜上动脉血流通畅。术后出现短肠综合征4例,3例死亡;肠瘘2例,1例死亡;多器官衰竭/脓毒症3例,2例死亡;再灌注损伤6例;原伴发疾病加重6例,2例死于急性心功能衰竭。术后并发症总出现率为55.2%,术后总死亡率为21.1%。结论术前选择合适手段及早明确诊断,并尽快应用个体化的血运重建术能显著改善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 23例不同原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行PSE治疗,PSE术前及术后1周、1、3、6个月彩色多普勒分别检测患者门静脉和脾静脉的内径、血流速度,计算血流量,并与PSE术前配对分析。结果术后各期患者脾静脉、门静脉血流速度及血流量较术前降低(P〈0.05);脾静脉内径术后各期与术前相比明显缩小(P〈0.05);而门静脉主干内径术后6个月内缩小不明显(P〉0.05)。结论 PSE能有效的降低门静脉压力。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58岁。因腹部不适3小时,伴呕吐1次于2003年4月7日20:10入院。患者4月7日下午开始出现全腹不适,以闷、胀感为主,伴全身大汗,畏寒,呕吐1次,非喷射状,为胃内容物,无伴咖啡样液,拟“腹痛查因”收入消化内科。当天中午曾饮1~2两“白兰地”酒。有多年“脂肪肝”病史,否认心脏病史。有40余年饮酒、吸烟史,平均每天吸25~40支香烟和饮1~2  相似文献   

19.
陈黎  陈泓  蔡敏  钱建美 《国际呼吸杂志》2014,34(12):942-945
目的 提高临床医师对“临床不典型”及“来源不明”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的诊断意识.方法 对1例肝硬化脾切除术后门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合并PTE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征等方面进行病例分析及文献复习.结果 肝硬化脾肿大患者脾切除术后易合并栓塞,如门静脉血栓、肠系膜静脉血栓、PTE等,因虑及肝硬化、肝功能不全,凝血功能异常,并发血栓栓塞时抗凝治疗需严密监测.结论 肝硬化患者脾切除术后,免疫功能低下,除易并发感染外,PTE也易发生,尤其在临床征象不典型时,易漏诊和误诊,除原位血栓外,发生“来源不明”的PTE,需注意排查肠系膜静脉血栓.  相似文献   

20.
梁建勇  张朝阳  刘芹 《山东医药》2005,45(32):72-72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SMAS)是由于肠系膜上动脉压迫十二指肠横部引起梗阻而出现的一组临床症状,儿童少见。自1990年以来,我院共收治6例SMAS患儿,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