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宫腔镜与B超联合诊治宫内嵌顿节育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正> 放置宫内节育器(IUD)是调节生育的长效措施。放置后因症及绝经后取器有时会发生困难,我院对32例IUD嵌顿者应用宫腔镜与B超联合定位、定形与取出,现总结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我院自1995年10月~1998年5月共收治IUD嵌顿者32例,其中28例IUD为不锈钢单环,3例为不锈钢麻花环,l例为TCuIUD。取器者平均年龄36(23~65)岁,平均产次1.8(0~7)次,  相似文献   

2.
<正> 宫内节育器(IUD)异位与嵌顿是放置IUD后较少见的并发症。由于不能及时确诊与反复多次取器失败,不仅给带器者造成身心痛苦,也给医生临床处理造成困难。现将本站从1990~2001年收治的9例剖宫取器临床资料总结如下,旨在今后工作中吸取经验教训。 一、临床资料 1.一般情况 对象为1990~2001年收治的9例剖宫取器者。平均年龄30.5(20~48)岁,均为正常分娩1孩妇女,人工流产次数0~3次。 2.IUD放置时期 1例为哺乳期5个月时早孕人工流产  相似文献   

3.
卢薇  白枫  董武  冉颜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5):5837-5838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治疗宫内节育器嵌顿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辽宁省人民医院妇科门诊2010年11月~2011年4月采用超声引导下取出嵌顿宫内节育器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年龄42~60岁,中位数53岁;未绝经者5例,绝经者13例;15例浅肌层嵌顿,3例深肌层嵌顿;16例(88.9%)经阴道成功取出,2例宫腔镜下取出。结论:经阴道超声引导可提高嵌顿的宫内节育器的取出率。  相似文献   

4.
我站于2 0 0 1年8月16日采用放置吉妮宫内节育器(IUD)进行安全避孕共2 43例,其中满1a者(即2 0 0 2年8月16日前放置) 12 2例,已随访12 2例,经临床观察,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12 0例受术者年龄2 4~40岁,孕次1~4次,身体健康,无放置IUD禁忌证。其中剖腹产的2 3例,经后放置2 8例,哺乳期放置17例,人工流产后即放置5例。首次放环2 6例,过去曾有放环史的2 3例。1 2 材料 我站使用的吉妮IUD是由天津和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它由6个铜套组成,每个铜套长5mm ,直径为2 2mm ,铜套由0 0号非生物降解的聚丙烯手术缝合线串起来,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宫内节育器(IUD)异位、嵌顿的原因。方法:通过对355例宫内节育器取出术中发现的56例IUD异位、嵌顿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从患者年龄、带器时间及节育器种类探讨宫内节育器异位、嵌顿发生的的原因。结果:带器时间超过10年时IUD异位、嵌顿率明显增加(P<0.05);爱母节育器的异位、嵌顿率明显高于金属"O"型节育器、"T"型节育器和宫型节育器,宫型节育器的异位、嵌顿率明显低于其它3种(P<0.05);IUD异位、嵌顿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P<0.05)。结论:宫内节育器异位、嵌顿与带器时间、节育器种类及年龄相关。  相似文献   

6.
B超介导下取出绝经后宫内节育器嵌顿28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 我院对28例绝经后宫内节育器(IUD)嵌顿妇女行B超介导下取器,取得理想效果,再报道如下。 一、临床资料 1.1993年~1998年我院计划生育门诊接收因绝经后要求取出宫内节育器(IUD)者共379例,经B超提示IUD嵌顿28例(7.4%,均为金属单环)。其中哺乳期放置IUD 15例(53.6%),人工流产后放置IUD 10例(35.7%),月经后放置IUD 3例  相似文献   

7.
吉妮宫内节育器是一种全新设计的无支架宫内节育器(IUD)。本站于 2 0 0 2年试用于临床。现将于哺乳期放置吉妮IUD 2 0 4例的临床避孕效果、手术安全性及副反应等情况总结报告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 对象  2 0 4例受术者均为哺乳期健康妇女 ,自愿放置吉妮IUD ,年龄 2 4~ 32岁  相似文献   

8.
宫腔镜联合B超监测下宫内嵌顿节育器取出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宫内节育器(IUD)是我国育龄妇女普遍采用的一种安全、方便、长效避孕工具,占育龄妇女所有避孕措施中的40%左右。但部分妇女因节育器嵌顿而反复取器,加之常规方法取器困难较大使其产生很大的心理负担,对其身心健康有一定的影响。现将我院2001年6月—2003年 1月收治的38例宫内嵌顿节育器患者,术前服用米索前列醇软化宫颈,利用宫腔镜在B超监护下取出宫内嵌顿节育器的临床情况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38例患者,年龄30~63岁,平均48岁。在本院门诊及外院门诊经历1次或 1次以上的常规取器失败情况:取器1次15例,取器2~3次18例,取器4~5次5例。生  相似文献   

9.
微创手术在宫内节育器异位诊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本院采用宫腹腔镜经阴道取出异位宫内节育器(IUD)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2003年1月~2008年1月本院共收治16例IUD异位者,平均年龄30(25~36)岁.顺产后哺乳期放置6例;剖宫产后哺乳期放置2例;宫腔粘连松解术后放置1例;月经干净后3~7天内放置7例.16例异位IUD中T型IUD4例,爱母IUD 3例,金属圆环4例,金属圆宫环5例.  相似文献   

10.
<正> 放置宫内节育器(IUD)是我国育龄妇女使用最广的避孕措施,具有安全、简便、经济及可逆性强等特点,但出血、感染、嵌顿、穿孔等并发症时有报道,宫内放置 IUD 致破伤风的报道则罕见。现将我院收治的4例放置 IUD 术后致破伤风介绍如下。一、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4例患者均为农民,年龄21~26岁,于1996年6月2日由某基层卫生院同时转至我院。转院前9~10天在同一卫生院由同一位医务人员用相同的手术器械、消毒方法和用同一类型不锈钢金属单环  相似文献   

11.
宫内节育器异位相关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宫内节育器(IUD)作为长效节育方法,已广泛用于临床.宫内节育器异位与嵌顿是放置宫内节育器后严重的并发症,给带器者造成严重的身心痛苦和精神创伤.现将我院2000年~2004年收治的14例宫内节育器异位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相关因素,以提高避孕效果、减少副作用和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含铜宫内节育器(IUD)与沙眼衣原体(CT)感染的关系。方法:于2005年8月~2006年9月以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诸城市郊12个自然村5 000名≤49岁的育龄妇女筛查出的放置宫内节育器沙眼衣原体感染者进行观察,3、6个月后复查CT,分析检验结果、检查结果。结果:筛查出52例放置宫内节育器的沙眼衣原体感染者,感染率1.04%;放置含铜宫内节育器28例,自然转阴24例,转阴率85.71%;放置惰性宫内节育器24例,自然转阴2例,转阴率8.33%。结论:含铜宫内节育器可降低沙眼衣原体感染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育龄妇女放置宫内节育器(IUD)引发的不良反应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以2013年9月-2015年6月新昌县人民医院662例放置宫内节育器的育龄妇女为研究对象,统计各时间段放置宫内节育器不良反应发生率,回归分析放置宫内节育器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结果 662例研究对象共发生不良反应186例,不良反应发生率28.10%;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以3月内居多占43.55%,其次为6月内占29.03%。不良反应发生类型以月经间期出血/点滴出血居多占30.65%,其次为宫内节育器移位占16.13%。孕次、T型环、哺乳期、术后劳动强度中重度均为宫内节育器放置不良反应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30岁、休息时间≥3 d、术后同房时间≥15 d均为宫内节育器放置不良反应发生的保护性因素。结论了解宫内节育器放置所引发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对不良反应进行预防干预的前提及依据,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宫内节育器 ( intrauterine contraceptive device,IU D)作为一种有效的避孕措施已被推广使用多年 ,它方法简便 ,安全性高 ,易于接受。但是 ,放置数年后能否顺利取出 ,是 IUD放置者普遍担心的问题。如何避免因放置不当或 IUD位置异常而导致的摘取困难 ,是我们应当重视的问题 ,现对我站接诊 2 0例绝经后取器困难的原因进行分析报道如下。对象与方法1.对象 :2 0 0 1年 3月至 2 0 0 2年 6月间 ,因绝经后来我站要求摘取宫内节育器而发生取出困难患者 2 0例 ,平均年龄 5 1岁 ,平均绝经时间 5 .5年。2 .方法 :在常规消毒下进行 IU D摘取术 ,…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剖宫产史及宫内节育器(IUD)类型对发生宫内节育器嵌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6月—2021年4月收治的IUD嵌顿者56例为病例组,同期未发生IUD嵌顿者48例作为对照组,通过多因素logistic分析探讨剖宫产史及IUD类型对IUD嵌顿的影响。结果:有剖宫产史比无剖宫产史者更容易发生嵌顿(OR=2.374,95%CI 1.118~5.039),圆形IUD比V形更不容易发生嵌顿(OR=0.401,95%CI 0.160~0.981)。结论:IUD放置时需要考虑综合因素,选择合适的IUD类型,以及减少剖宫产率,降低IUD嵌顿发生。  相似文献   

16.
使用宫内节育器 (IUD)避孕具有长效、安全、可逆、经济、方便及不干扰性生活等优点 ,其使用率在我国约占各种避孕措施的 4 6 3% [1] 。近年来 ,随着大批放置IUD的妇女进入绝经期 ,取器手术大量增加 ,取器并发症也相应增加。本院妇科门诊于 1999年 7月~ 2 0 0 4年 2月对绝经后  相似文献   

17.
资料 :某女 ,32岁 ,因放置宫内节育器 (IUD)后 1年余 ,性生活时男方疼痛不适 2月余 ,于 2 0 0 4年 9月就诊。 2 0 0 3年 3月在本所门诊放置GyneFixINIUD ,术时按GyneFixIN放置常规操作 ,术后 1、3、6、12月随访 ,B超复查S~S距离 (第一个铜套上缘与子宫表面的距离 )为 1 2 0cm  相似文献   

18.
宫内节育器(IUD)嵌顿足使用IUD并发症之一,临床上活性γ型IUD宫内嵌顿的报道较少,收集本站1994年10月~2008年9月活性γ型IUD子宫峡部嵌顿12例手术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雷小红 《现代预防医学》2014,(22):4070-4072
目的探讨宫内节育器(IUD)异位发生的原因和及时诊断,以提高其放置的安全性及成功率。方法对120例IUD异位影像进行分析,重点研究其发生部位和表现,结合其年龄、时间、环种类、性生活频率、随访时间等分析其发生原因。结果 120例中,宫内节育器下移为50例(41.7%),嵌顿34例(28.3%),断裂残留20例(16.7%),异位于子宫外16例(13.3%)。结论 IUD宫内异位宫颈最高,宫外异位膀胱最高。放置时的年龄大于40岁、IUD的类型对术后异位率均可造成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宫内节育器(IUD)异位或嵌顿的原因、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3例节育器盆腹腔内异位或嵌顿经腹腔镜取出的临床资料及诊治过程。结果:23例患者中13例通过腹腔镜手术顺利取出异位节育器,2例因节育器部分嵌顿/异位至膀胱、同时行膀胱壁切开及修补术,6例联合宫腔镜取出异位节育器,1例在宫腔镜、膀胱镜联合下取出异位节育器,1例因术中未探查到IUD而取器失败。结论:对于IUD盆腹腔内异位或嵌顿患者应准确诊断,及时取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