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左侧开胸保留膈肌裂孔的手术方式做进一步研究。方法将180例左侧开胸食管癌手术分为两组,105例采用常规左开胸方式,其余75例采用保留食管裂孔的方式游离下段食管和胃。结果通过比较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排空障碍的发生,两组相差不大,两组病人清扫淋巴结个数无明显差异,复查5年生存率两组无明显差异,呼吸衰竭的发生明显减少。结论保留食管膈肌裂孔的左侧开胸食管癌手术,是可行的,手术不增加手术难度,体型较瘦的患者手术优势较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采用膈肌T形切口在食管中下段癌手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同期随机分组,对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45例食管中下段癌患者采用膈肌T形切口手术后与40例同病种患者采用传统膈肌纵形切口手术治疗后(2013年12月—2015年8月)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两组资料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清扫淋巴结数目、胸液量、术后吸氧时间、肺不张、肺部感染及胸胃排空障碍等情况。结果手术时间:T形切口组(185±19.38)min,纵行切口组(179±17.15)min;清扫淋巴结数目:T形切口组(11.8±2.2)个,纵行切口组(14.1±2.3)个;术后住院时间:T形切口组(15±3.1)d,纵行切口组(16±2.6)d;胸液量:T形切口组(452±36.8)ml,纵行切口组(706±41.5)ml;术后吸氧时间:T形切口组(26±2.38)h,纵行切口组(49±4.38)h;肺部并发症:T形切口组4.4%,纵行切口组22.5%;胸胃排空障碍:T形切口组2.2%,纵行切口组10.0%。手术时间、清扫淋巴结数目及胸胃排空障碍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T形切口组术后住院时间、胸液量、术后吸氧时间及肺部并发症等显著低于纵行切口组(P0.05)。结论膈肌T形切口术式保留了完整的食管裂孔结构,避免切断膈神经及其主要分支,几乎保留了膈肌的完整性,降低了手术对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了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3.
弓上纵隔胸膜完整在减少食管癌术后乳糜胸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食管癌手术中保持主动脉弓上纵隔胸膜完整在减少术后乳糜胸中的作用。在738例食管癌病人的手术过程中,改食管和胃经主动脉弓上左锁骨下动脉旁上颈部为食管和胃在主动脉弓下直接上颈部,不破坏主动脉弓上组织的完整。结果表明,食管癌手术保持主动脉弓上纵隔胸膜完整,能减少术后乳糜胸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贲门失弛缓症外科治疗的理想手术方法。方法总结16例贲门失弛缓症,经胸小切口微创非损伤肌肉开胸手术治疗经验,行改良Heller手术附加胃底覆盖术(简称胃底覆盖术)7例;改良Heller手术附加带蒂膈肌瓣反转术(简称带蒂膈肌瓣反转术)9例。结果术后治愈13例(81.2%),好转2例(12.5%),无效1例(6.2%)。术后反流性食管炎2例(12.5%)。其中胃底覆盖术1例(14.3%),带蒂膈肌瓣反转术1例(11.1%)。结论改良Heller手术附加抗反流术式疗效确切,带蒂膈肌瓣反转术优于胃底覆盖术,经胸小切口微创非损伤肌肉开胸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值得推荐,但远期疗效有待随访结果。  相似文献   

5.
1 病历摘要例1,女性,54岁。因突发性上腹部疼痛伴恶心呕吐36小时,以腹痛待查入院。2年前因胸下段食管癌在外院经左胸行手术治疗。查体:急性病容,左上腹明显压疼,伴轻度反跳疼,未扪及包块。胸透示左胸食管癌术后改变,左胸膜肥厚。腹透示肠胀气,未见液平。B超示腹部正常。经补液解痉对症治疗,腹痛无缓解,呈进行性加重,出现腹膜炎,急症行开腹探查,见部分大网膜和结肠脾曲自胃左后侧胃膈间隙疝入胸腔,嵌入组织已坏死。行部分大网膜及结肠脾曲切除,修补膈疝并胸腔闭式引流,治愈出院。  相似文献   

6.
16例贲门失弛缓症经胸小切口微创手术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贲门失弛缓症外科治疗的理想手术方法。方法 总结16例贲门失弛缓症,经胸小切口微创非损伤肌肉开胸手术治疗经验,行改良Heller手术附加胃底覆盖术(简称胃底覆盖术)7例;改良Heller手术附加带蒂膈肌瓣反转术(简称带蒂膈肌瓣反转术)9例。结果 术后治愈13例(81.2%),好转2例(12.5%),无效1例(6.2%)。术后反流性食管炎2例(12.5%)。其中胃底覆盖术1例(14.3%),带蒂膈肌瓣反转术1例(11.1%)。结论 改良Heller手术附加抗反流术式疗效确切,带蒂膈肌瓣反转术优于胃底覆盖术,经胸小切口微创非损伤肌肉开胸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值得推荐,但远期疗效有待随访结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胸段食管癌根治手术淋巴结清扫范围.方法 总结270例胸段食管癌根治切除手术淋巴结的转移方向和部位.结果 270例胸段食管癌手术共清扫和检出淋巴结1137枚,癌转移淋巴结403枚,转移率35.44%,转移的方向以横向为主,转移的部位以食管旁组和纵隔组为最多.结论 胸段食管癌的淋巴结转移多存在跳跃性,食管旁淋巴结阴性并不能否定无远处转移,胸中上段食管癌应行三野淋巴结清扫术,胸下段食管癌应行胸腹部淋巴结清扫术,胸上段食管癌应重视纵隔淋巴结的清扫.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胸段食管癌根治手术淋巴结清扫范围.方法 总结270例胸段食管癌根治切除手术淋巴结的转移方向和部位.结果 270例胸段食管癌手术共清扫和检出淋巴结1137枚,癌转移淋巴结403枚,转移率35.44%,转移的方向以横向为主,转移的部位以食管旁组和纵隔组为最多.结论 胸段食管癌的淋巴结转移多存在跳跃性,食管旁淋巴结阴性并不能否定无远处转移,胸中上段食管癌应行三野淋巴结清扫术,胸下段食管癌应行胸腹部淋巴结清扫术,胸上段食管癌应重视纵隔淋巴结的清扫.  相似文献   

9.
右胸膜顶食管胃吻合在食管癌根治术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食管中下段癌根治术中,右侧开胸胸内胃食管胸膜顶吻合术式,与传统的左侧开胸胸内胃食管主动脉弓上吻合术式比较,术后吻合口并发症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行食管癌根治术病例,其中行右胸胸膜顶吻合术共109例,行左胸主动脉弓上吻合术103例。术后均进行24 h pH值监测和胃食管钡餐造影检查,比较2组病人术后吻合口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并进行相关的统计学处理。结果2组病人术后吻合口并发症(返流性食管炎、吻合口瘘和狭窄)的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右胸胸膜顶吻合的病人术后吻合口并发症的发生较经左胸弓上吻合的病人明显减少。结论食管中下段癌病人采用经右胸胸膜顶吻合术式较左胸主动脉弓上吻合术式更能减少术后吻合口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杨月华 《职业与健康》2001,17(7):137-138
贲门因其解剖位置紧贴膈肌,与胸腔接近,手术方式多为全麻下经胸根治术,全麻过程中的气管插管及手术需打开胸腔,将胃拉入胸腔内与食道吻合,易引起呼吸系统并发症。因此,呼吸的训练与管理在贲门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中就相当重要了。1 临床资料 我科1999年共做贲门癌根治术56例,其中男48例,女8例,年龄32~78岁。术后出现呼吸道并发症3例,占手术总例数的5.2%。经治疗后均痊愈出院。2 护理  相似文献   

11.
选择性三野淋巴结清扫治疗胸中下段食管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左胸切口选择性三野淋巴结清扫术治疗胸中下段食管癌手术方法及淋巴结清扫效果。方法2005年6月至2009年3月手术治疗胸中下段食管癌213例,采用左胸第6肋间切口,对纵隔左右两侧同时进行淋巴清扫,并切除左右两侧纵隔胸膜,腹野清扫1—5组,7—12a组,16al、19组淋巴结,颈野仅做食管系膜内淋巴结摘除。结果213例共检出淋巴结14197枚,平均(66.65±24.73)枚;淋巴结转移105例,转移率49.29%(105/213),转移淋巴结423枚,转移度2.97%(423/14197),术后病理检查食管标本上下切缘均无癌残留。手术时间2.92~4.67(3.37±0.42)h,术中术后输红细胞0—6^u(1.08±0.93)^u;术中术后输血浆0—1400(103.77±184.89)ml;住院时间14—39(17.64±4.12)d。无喉返神经损伤,无吻合口瘘。1例死于呼吸衰竭,死亡率0.04%(1/213)。结论经左胸第6肋间切1:3,扩大了标准三野清扫术中的胸野淋巴结清扫范围,缩小了颈野淋巴结清扫范围,上腹部和胃周围淋巴结清扫达到选择性队水平,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2.
食管癌手术方式较多 ,合理的手术入路应尽可能满足原发肿瘤的彻底切除、淋巴结的清扫、手术安全系数高及术后并发症少。我院自 1993年至 1997年手术治疗食管癌 153例 ,效果良好 ,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53例食管癌 ,男 148例 ,女 5例 ,年龄 33~ 71岁 ,平均年龄 57岁 ,6 5岁以上者 32例。胸上段食管癌 2 6例 ,胸中段 89例 ,胸下段 38例。病变范围 2cm~ 10cm ,病程 1~ 10个月。1·2 手术方法 ⑴ 2 6例胸上段食管癌 ,采用右胸、上腹、左颈三切口 ,全胸段食管切除 ,胃代食管颈部吻合。5例胸、腹二野淋巴结清扫 …  相似文献   

13.
目的:预防食管胃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及返流性食管炎的发生。方法:在行食管下段癌及贲门肿瘤根治性切除时,多切胃小弯侧组织及将血运较差的胃底切除,常规清扫第二站淋巴结。将食管断端全层与胃切端制作的粘膜下层管行单层宽边吻合后,再将残胃浆肌层切缘与吻合口上方食管周围的筋膜及胸膜作悬套缝合,使食管与胃粘膜下层紧贴套入,吻合口在无张力及隔绝胸腔负压的环境下愈合。结果:选择性15例食管下段癌及50例贲门肿瘤施行食管胃粘膜下层植入吻合悬套术,无手术死亡,术后近期未发生吻合口并发症。结论:作者认为本改良术式既达到根治切除目的,又能有效地预防食管胃吻合口并发症的发生,操作较简便,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Heller肌切开+Dor胃底折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999年5月-2013年5月本院收治的16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施行腹腔镜Heller肌切开联合Dot胃底折叠术,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手术平均时间(105.2±25.6)min,术中平均出血(32.3±12.0)mL。其中术中食管黏膜穿破2例;反流性食管炎2例;l例仍有轻度吞咽困难。手术效果优良率87.5%(14/16)。结论:腹腔镜Heller肌切开联合Dot胃底折叠术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首选治疗方式,术中精细操作,术后严密检查,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本组从1982年3月~1995年12月共收治贲门失弛缓症63例(包括外院会诊6例),男27例,女36例。其中单纯的Heler手术17例,Heler手术附加胃底固定术9例,Heler手术+膈肌瓣成形术32例。3例病人合并贲门癌,2例因粘膜分离时严重破损,无法修补,均行贲门切除,食管胃弓下吻合术。三种术式比较,作者体会到膈肌瓣成形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手术操作较简单,比较安全,并发症少。对32例患者随访1~10年,吞咽困难消失,能进普食,体重增加,能参加体力劳动,恢复正常工作。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6.
颈、胸、腹“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155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颈、胸、腹“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对切除肿瘤的彻底性和防治主要并发症吻合口瘘的有利性。方法采用颈、胸、腹“三切口”行食管癌切除,全胃代食管术共1559例,介绍手术方法的改进,并发症的防治。结果手术切除率97%,手术死亡率为“0”。发生吻合口瘘155例,发生率为9.9%,无手术死亡。结论颈、胸、腹“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比其它术式对肿瘤的切除更彻底,对“三野”淋巴结的清除更容易,对腹腔粘连的处理更方便,减少了术后脓胸、胸胃综合征、乳糜胸、幽门功能不全等并发症的发生,大大降低了食管癌手术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脾切除术后并发胃瘘为一严重并发症,如不及时发现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常危及病者生命。我院1989年至1995年共施脾切除115例,其中3例出现胃瘘。现将临床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例1,男,49岁。因肝硬化门脉高压脾大脾亢行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术。术后5天起发热,腹胀。经抗生素治疗不能控制体温。并渐发现左侧胸膜炎、胸水。经抽胸水等治疗后体温仍不正常。于术后39天行左膈下脓肿切开引流术。第二次手术后3天发现胃瘘。次日第三次手术,加做胃造瘘,空肠造瘘术。术后肠道通气后给予空肠灌注营养液治疗40天瘘口闭合。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中单腔气管插管二氧化碳人工气胸的作用,评价其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食管癌位于上段2例,中段18例,下段12例;术前病理报告均为鳞癌。手术先在单腔气管插管二氧化碳人工气胸下用胸腔镜游离胸段食管并清扫纵隔内淋巴结,再用腹腔镜或开腹游离胃行食管胃颈部吻合。结果32例均顺利在胸腔镜下完成食管癌根治术,无中转开胸病例。胸部手术二氧化碳人工气胸时间50~120(63.0±20.4)min;术中出血量100—310(210.0±30.6)ml;术后住院时间9—14(10.04-3.3)d。共清扫淋巴结401枚,每例患者清扫淋巴结9~20(12.0±6.3)枚。术后吻合口瘘1例(术后第7天),并发肺部感染2例,胸胃排空障碍1例,均经保守治疗后痊愈。结论单腔气管插管二氧化碳气胸在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中是安全、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胃癌手术时两种淋巴结清扫方法对胃瘫的影响。方法将70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清扫第1、2组淋巴结时直接切断迷走神经前后干,伴随淋巴结一同切除。B组:清扫第1、2组淋巴结前,先解剖出迷走神经前后干,仅行淋巴结清扫,到距肿瘤上缘5cm处行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结果 B组患者术后发生胃瘫的机率低于A组患者。结论胃癌患者行淋巴结廓清时,应尽量保留迷走神经主干,行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可减少术后胃瘫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我们收集(1971~1978年)胃手术中(包括胃大部分切除和胃切开探查)上消化道重要病变漏诊10例,其漏诊情况,均经再次手术证实。为了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特将其中有代表性的4例重点介绍,并就漏诊原因作一分析。病例分析例1:男,33岁。因上腹疼痛、反酸、黑便和间或有吞咽梗塞感而剖腹探查,发现胃小弯溃疡即行胃大部切除术。术后疼痛不见缓解,反有加重趋势,经3个月治疗无效。再次手术中发现残胃贲门部大弯侧有2×1.5厘米的溃疡,周围有数个肿大的淋巴结,而行全胃切除,食管空肠吻合术。术后痊愈出院。病理报告:残胃腺癌已浸润肌层,贲门部淋巴结转移腺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