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患者男性 ,72岁。因胸闷不适、头昏2h就诊。体检 :T36.8℃ ,BP21/14kPa(160/110mmHg)。心率70次/min ,心律齐 ,未闻及心脏杂音。两肺无殊。临床诊断 :原发性高血压 ,冠心病。病人呼吸平稳时心电图 (图1)示窦性心律 ,心率68次/min ,P_R间期0.25s ,QRS时间长达0.16s ,QRS波群在V1、V2 导联呈rS型 ,S波深而宽 ,Ⅰ、aVL、V5、6 导联呈宽而顶端粗钝的R型 ,长Ⅱ导联QRS波群呈rs型和单向R型两种形态 ,P_P间期与P_R间期恒定不变。两种不同形态的QRS波… 相似文献
2.
3.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21,37(9):835-839
目的:探讨心电图3种不同标准对合并完全性左束支阻滞(CLBBB)的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142例CLBBB患者的心电图,其中59例确诊为AMI者为心梗组,83例无AMI者为对照组。分别用巴塞罗那标准、Sgarbossa标准及Smith修定标准判读心电图,观察各标准诊断AMI的敏感度(SEN)、特异度(SPE)、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准确度(CP)并作对比分析。结果:巴塞罗那标准诊断SEN为94.91%(95%CI 89.94%~98.68%),SPE为87.95%(95%CI 78.51%~93.75%),其诊断SEN、CP 90.8%(95%CI 86.0%~95.6%)、NPV 96.05%(95%CI 88.12%~98.98%)显著高于Sgarbossa标准(P=0.000)和Smith修定标准(P=0.000)。巴塞罗那标准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0.935,高于其他诊断标准(P0.01)。结论:巴塞罗那标准诊断合并CLBBB的AMI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且简单易记,方便实行,临床应用价值大。 相似文献
4.
5.
郭剑玉 《心电图杂志(电子版)》2020,(2):4-5
目的探讨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诊断。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经检查确诊为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184例,对患者进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血生化、心肌酶谱、心电图检查,采用新诊断标准对合并可疑急性心肌梗死的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的首次心电图进行分析。结果V3、V4、V5三个导联至少两个导联S波出现向上的切迹和V5、V6、I、avL至少两个导联出现病理性Q波,这两项敏感度较低,但具有较高的特异度;两个或多个相邻导联出现原发性ST-T改变特异度较低,但敏感度较高。结论采用新标准诊断法对CLBBB合并AMI患者心电图进行鉴别发现,当CLBBB患者心电图出现V3、V4、V5三个导联至少两个导联S波出现向上的切迹、V5、V6、I、avL至少两个导联出现病理性Q波或两个或多个相邻导联出现原发性ST-T改变时,即拟诊为合并AMI可能,应及时采取相应确诊及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66岁。因憋气13小时急诊入院。查体:神志清,喘憋状,双肺满布干湿性罗音,心率150次/分,律齐,血压68/45mmHg。入院时ECG(图1):各导联P波不清,QRS波宽大畸形,时限0.20秒;RR规整,心室率150次/分;、aVL、V5、V6导联呈宽钝R波,T波倒置;V4导联ST段明显抬高与T波融合成单向曲线。ECG诊断:1室上性心动过速;2完全性左束支阻滞。3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入院后急查心肌酶谱并给予多巴胺维持血压,普罗帕酮静脉推注纠正快速心律失常,以及吸氧等对症处理,1小时后病情无明显作者单位:266011青岛医学院附属青岛市立医院心内科好转,药物纠正… 相似文献
7.
8.
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心电图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患者女性,69岁.因心前区持续问痛向左肩背放射7h于1998年4月25日人院.入院时心电图检查(图1A)示:窦性心律,P-R间期0.13s,QRS时间0.08s.肢体导联R S<0.5mV.I导联呈qr型,r波极小,aVL导联呈QS型,V_1-V_5导联均呈rS型,I波均极小,V_6导联呈qrs型.1、aVL、V_1-V_6导联ST段呈弓背向上抬高并与T波融合成单向曲线.临床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肢体导联QRS低电压.4月30日心电图(图IB)示:窦性心律,P-R间期0.16QRS时间0.16s,电轴左偏-51°I、aVL导联呈qR 相似文献
9.
张力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0,16(2):104-105
急性心肌梗死时常并发心律失常,或在原有心律失常的基础上发生心肌梗死.若急性心肌梗死与影响初始向量或酷似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并存,诊断较困难,易发生误漏诊.提高两者并存时的识别能力,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了解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和右束支阻滞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发生率情况.方法 分析108 610例常规心电图检测结果,分别统计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和右束支阻滞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发生率情况.结果 108 610例门诊及住院患者资料,完全性左束支阻滞19例,占0.18%;右束支阻滞3 794例,占3.49%;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发生率在不同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Х^2=1.707,P=0.191),不同年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209.874,P<0.05);右束支阻滞发生率在不同性别之间、不同年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Х^2=986.046,P<0.05;Х^2=1 483.286,P<0.05).结论 60岁以上老年人的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和右束支阻滞发生率较高,应定期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相似文献
12.
13.
14.
患者男,因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一天来院就诊,无心前区疼痛及憋闷症状。经心电图诊断和心肌酶谱分析,诊断为左前分支阻滞合并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本病例提示左前分支阻滞可掩盖小范围的下壁心肌梗死(即Ⅱ、Ⅲ、aVF 导联不出现 Q 波);反之,下壁心肌梗死也可使合并存在的左前分支阻滞表现不出来,在临床诊断中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 ,5 9岁。临床诊断 :高血压Ⅱ期 ,高心病。心电图示 :窦性心律 ,心率 72次 min ,P -R 0 .18s,QRS 0 .14s,Q -T间期 0 .44s,Ⅰ和aVL呈rS型 ,Ⅱ、Ⅲ、aVF呈qR型 ,V1 呈rS型 ,V5、V6 呈R型 ,R波顶端粗钝 ,电轴 +95 ;心电图诊断 :①窦性心律 ;②完全性左束支伴左后分支阻滞图 1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伴左后分支传导阻滞讨论 通过心电向量图的记录分析得知 ,左束支阻滞时 ,室间隔除极始于右侧下部 ,穿过室间隔自右向左后方进行 ,当左束支传导阻滞时 ,左心室壁的除极并不再通过左束支及浦肯野氏纤维 ,而是…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性,82岁。因活动后胸憋气短两年,加重10余天,于2006年2月22日入院。患者既往曾有高血压史3年,最高达190/90mmHg,出现反复头晕、晕厥2年多。心电图(图1)示:V1QRS波呈rsR′型,V5、V6S波宽钝,aVR R波宽钝,QRS时间为0·12s,系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心电轴左偏-60°。Ⅰ、aVL QRS波呈qRs型,Ⅱ、Ⅲ、aVF呈rS型、SⅢ>SⅡ系左前分支传导阻滞。P-R间期0·25s,当P-P间距为1·11s时呈1∶1传导,当P-P间距为0·86s时,每2个P波后有1个下传的QRS波,系左后分支阻滞程度已超过了此时的一个心动周期,故呈2∶1传导阻滞。心电图诊图1断:①… 相似文献
17.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一过性完全性右束支阻滞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急性心肌梗死 (AMI)时由于心脏传导系统的缺血受损 ,出现各种类型的心脏传导阻滞是影响AMI近期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 ,本文对我院收治的1 49例AMI进行分析 ,探讨AMI并发一过性完全性右束支阻滞的临床意义。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本组病例均为我院 1 996年 7月~ 2 0 0 0年 4月收治的AMI患者 ,共 1 49例。其中住院过程中并发一过性完全性右束支阻滞者 9例 ,男 8例 ,女 1例 ,年龄 5 0~ 6 8(5 7.8± 7.1 )岁 ;未并发右束支阻滞者 1 40例 ,男 1 0 5例 ,女 3 5例 ,年龄 48~ 87(5 1 .8±6 .2 )岁。AMI根据WHO诊断标准 ,排…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死(AMI)并束支阻滞是临床心电图诊断的难点,现结合新指南和专家共识,对诊断中的难点和困惑问题简要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9.
急性心肌梗死 (AMI)系在冠脉粥样硬化基础上 ,形成急性血栓或冠脉痉挛导致某支冠脉中远端阻塞 ,可引起局部心肌梗死。当某支冠脉近段阻塞 ,引起较大范围的AMI,若左侧冠脉主干阻塞或多支冠脉闭塞 ,可以形成广泛性AMI。当心室激动顺序因左束支阻滞 ,心室起搏或心室预激而发生改变时 ,正常情况下 ,最早激动的部位 ,激动的时间将发生改变。然而左束支传导阻滞的情况则不同 ,后者导致左室激动经右束支终端呈放射状传播。正常早期激动的左室各部位其QRS复合波被激动更晚 ,在这些部位要确定缺血或梗塞是困难的。AMI可以并发左束支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右束支阻滞(CRBBB)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比较分析35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伴CRBBB患者和371例同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事件、心电图、多普勒超声、冠状动脉造影和治疗预后情况。结果: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伴CRBBB患者年龄、血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53.7%的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或心脏骤停,冠状动脉造影显示100%有前降支病变,85%为多支病变,溶栓和介入治疗后生存率达68.6%。结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伴CRBBB患者易出现恶性心律失常,血管病变多为伴前降支病变的多支病变,早期溶栓和介入治疗可能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