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杰 《国医论坛》2008,23(1):27-28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女性必经的生理过程,是卵巢功能逐渐衰退的过渡时期.围绝经期综合征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由于妇女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下降,引起身体和心理出现一系列变化,严重影响了妇女的身心健康.笔者经过多年临床观察,认为本病多以肝郁血瘀为主,故试用血府逐瘀汤治疗本病120例,获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1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6例和对照组64例。治疗组采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雌激素水平及症状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88%,对照组为76.5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FSH、E2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E2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因雌激素水平下降所致的以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合并神经心理症状为主的综合征.陈莹教授认为此病以肾虚为主,并与肝脾的功能失调有关,同时因虚至瘀,治疗以补肾为主,同时健脾、养肝、活血化瘀,自拟更年宁方剂,疗效显著.并举典型病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补肾健脾中药治疗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自拟补肾健脾口服方,并与更年康相对照,观察治疗前后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症状评分,同时放免测定了部分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性激素的含量。结果:①补肾健脾中药能明显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各主要症状,痊愈率为28.57%,总有效率达91.42%,较更年康疗效显著(P〈0.05);缓解胸闷心悸、烦燥易怒、倦怠乏力、浮肿症状显著优于更年康对照组(P〈0.05或P〈0.01)。②补肾健脾中药能明显升高50岁以下患者血清雌二醇(E2)水平(P〈0.05)。结论:补肾健脾法治疗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可靠,并对尚未完全衰退的卵巢功能有促进和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5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2008年,我们采用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50例,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50例均为本院中医科门诊女性患者,均参照<妇产科学>、<中医妇科学>确诊为围绝经期综合征[1,2].年龄46~56岁;病程2~3年,平均1.5年;伴随症状:潮热29例,月经紊乱33例,心悸失眠、烦躁易怒21例,耳鸣18例,烘热汗出29例,面目、下肢水肿8例.  相似文献   

6.
王雅琴 《中医研究》2009,22(6):46-47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40岁左右开始至停经后12个月内,由于雌激素水平波动或下降所致的以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精神、心理、内分泌和代谢变化的一组症候群。据统计约1/3的妇女能够通过神经内分泌的自我调节而不出现病理症状,而2/3的妇女则在绝经前后出现一些因人而异的症状,  相似文献   

7.
一般资料本组 1 2 0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 ,为 1 997年1月至 2 0 0 0年 2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病人 ,年龄47~ 5 4岁 ,病程 3个月~ 5年 ,全部患者肝肾功能正常 ,均经子宫内膜活检除外器质性病变如子宫内膜癌、子宫息肉、子宫肌瘤等。治疗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  相似文献   

8.
围绝经期指围绕绝经的一段时期,包括从接近出现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特征起至最后一次月经后1年,即绝经过渡期至最后一次月经后1年。围绝经期综合征指妇女绝经前后由于性激素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最显著的变化是卵巢功能逐渐减退,生育能力丧失,最终卵巢内卵泡耗竭,不能分泌雌激素,导致绝经。生殖道萎缩以及一系列退行性改变,绝经是妇女生命过程中必然发生的生理过程,但部分妇女在围绝经期出现烘热汗出、失眠烦躁、易激动或相继出现心悸、高血压、阴  相似文献   

9.
笔者2000年2月至2005年10月运用自拟更年饮加减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6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女性下尿道感染是妇科常见疾病,特别是围绝经期妇女,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尿道膀胱上皮发生萎缩性变,尿道及膀胱颈周围腺体导管组织黏膜下组织变薄,使尿道感染由围绝经前的3%上升为15%~20%.围绝经期妇女更容易感染,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以中药、艾灸及雌激素治疗,常常收到理想疗效.……  相似文献   

11.
围绝经期综合征,原称更年期综合征,是指处于围绝经期妇女在绝经前后或手术摘除卵巢或其它原因造成卵巢功能低下,在临床学、内分泌学及生物学开始出现绝经趋势的迹象,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延经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围绝经期症状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给予延经丸(生地黄、熟地黄、菟丝子、紫河车、阿胶、枸杞子、白术、山药、巴戟天、鹿角胶),每次10 g,每日2次,温开水或米汤服下.对照组给予替勃龙1.25 mg/d,1次/d.两组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结束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11例,显效27例,有效11例,无效11例,有效率占81.7%;对照组痊愈8例,显效19例,有效24例,无效9例,有效率占85.0%.两组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KuppeRmen评分研究,治疗后治疗组烘热汗出、精神抑郁、睡眠、急躁易怒评分明显下降,治疗前后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经丸能明显改善围绝经期妇女的临床症状,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穴位埋线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6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珊 《江苏中医药》2007,39(6):49-50
目的:优选提高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PMS)的方法.方法:将90例患者按2∶1的比例随机分为穴位埋线组(埋线组)60例和西药组30例,并以Kupperman指数评分的改变评价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埋线组的Kupperman指数与治疗前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其评分改变与西药组相比,同样有显著性差异;同时,埋线组疗效优于西药组.结论:埋线疗法对PMS有较好疗效,应用方便,无不良反应,临床当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14.
二仙汤加减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11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素霞 《河北中医》2005,27(8):620-620
1998-05~2004-05,笔者运用二仙汤加减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11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在自然绝经前后,由于卵巢功能渐进性衰退而引起的一组症候群。如出现月经紊乱、阵发性潮热、头昏、心悸、失眠、心慌、情绪不稳定、易激动等症状。本病属中医学“绝经前后诸证”范畴,妇女绝经前后,肾气渐衰,天癸衰少,以致体内阴阳平衡失调,脏腑气血功能紊乱而发此病。笔者两年来采用腹针疗法治疗本病48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提供一个新的针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方案,包括选穴和手法有异于传统治疗方案。围绝经期综合征以选取任脉、督脉穴位及阳明经在面部的穴位为主穴,并在手法上浅刺及深刺并用,针及灸并用。通过临床和中西医理论研究,作者认为新的针灸治疗方案能够更有效地调整阴阳,补益气血,从而更有效地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建议广泛使用和验证。  相似文献   

17.
傅金英教授认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病位在肾,与肝脾关系密切,其早期表现为肾阴虚,后期阴损及阳,出现肾阴阳皆虚;治疗上以滋补肾阴为主,稍稍扶助肾阳,并注意调理脾胃,此外还特别注重患者日常自身调养。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方法:30例用针灸治疗。结果:治愈18例,好转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7%。结论:针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补肾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绝经前后由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下降,精神、心理、神经、内分泌和代谢失衡而出现的综合症候群,属中医学“绝经前后诸症”范畴。近年来对其病因病机及治疗机制研究甚多,而以补肾为主,兼调心、肝、脾的治法基本成为共识。现将近年来补肾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牛秀伟  龚瑾 《河南中医》2012,32(12):1699-1699
妇女在绝经前后,肾气渐衰,天癸渐竭,月经将断而至绝经,这是女性衰老的自然规律,多数妇女可以顺利渡过,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在社会生活中承担的责任越来越重,致使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应用血府逐瘀汤、自拟更年一号、温胆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