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PBL结合临床路径教学模式在子宫肌瘤实习教学中的效果和可行性。方法:随机选取90名实习生,随机均分为新教学组和传统教学组,新教学组接受PBL结合临床路径教学模式教学,传统教学组接受纯粹住院医师带教模式教学,教学一月结束后对比两组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和教师对两种教学模式的反馈。结果:两组实习生和教师对教学模式的反馈,均认为PBL结合临床路径教学模式更好,两组调查的全部内容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实习生经过教学后进行考核,PBL结合临床路径教学组的理论成绩(94.47±4.32;86.21±3.55)、临床操作成绩(95.11±3.18;88.46±2.10)、病例分析成绩(92.84±2.14;83.47±3.89)、总平均成绩(94.16±2.86;84.57±3.27)均显著好于传统教学组成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BL结合临床路径教学模式在子宫肌瘤实习教学中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导向的(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法对医学本科教学在消毒隔离知识培训中应用的效果,加强学生对医院感染消毒隔离知识认知,减少职业暴露发生。方法对2009级和2010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40名学生,分别采用PBL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培训结束后采用调查问卷表和临床技能综合考试成绩评价教学效果。结果 PBL教学组和传统教学组各20名学生的调查问卷表总分,分别为(126.25±18.16)分和(115.76±15.01)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BL教学组技能操作中手卫生、无菌技术、穿脱手术衣、针刺伤处理的考试成绩均高于传统教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理论知识考试PBL教学组平均考试成绩略高于传统教学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BL教学组的总分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组。结论 PBL教学法能显著改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的教学效果在《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将四年制、五年制的护理专业本科生分别随机分为PBL教学组(实验组)和传统教学组(对照组),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结果:PBL教学组对PBL教学法评价较好;理论考试成绩和实验操作考核与传统教学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BL教学优于传统教学,PBL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对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PBL教学增加了《急危重症护理学》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基于高校网络教学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卫生法》课程中的实践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牡丹江医学院2016级临床医学专业254名学生,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混合式教学和传统教学,采用期末理论考核、法律知识竞赛、学生认可度调查等方法评价教学效果。结果:混合式教学组期末理论考试平均得分(90.14±7.28)高于传统教学组平均得分(80.20±8.81)(P<0.01)。混合式教学组学生法律知识竞赛成绩(88.23±8.26)高于传统教学组成绩(79.84±8.43)(P<0.001)。分析问卷调查的8个项目,混合式教学组认可度均高于传统教学组(P<0.001)。结论:通过与传统教学效果进行比较,混合式教学模式学生成绩均高于传统教学的成绩。混合式教学能够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拓视野,培养团队精神和法律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5.
高职护理专业《预防医学》课程PBL教学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BL教学法在《预防医学》教学中应用及其教学效果。[方法]将高职护理专业四个班级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予以PBL和传统教学法,PBL教学组有109名学生,传统教学组有106名学生,两组均完成《预防医学》课程全部课堂教学。学期结束比较两组学生考试成绩和学生对教学评价。[结果]PBL教学组学生分析理解题(19.5±9.5)、实践应用题(23.3±10.2)成绩均高于传统教学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学生自我认为学习兴趣增加、学习、语言及检索资料等能力提高的人数比例,PBL教学组高于传统教学组(P﹤0.01)。[结论]PBL教学法应用于《预防医学》教学中,有利于培养高职护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俞捷  李岩  范瑞明  胡斌丽  张镖  许洁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4):5091-5092
[目的]探讨对医学生施行营养学课程PBL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方法]将87名医学生分为实验组45名与对照组42名,实验组采用PBL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结果]多数实验组医学生对PBL教学评价较高,PBL教学组国家公共营养师资格考试总分为(72.60±7.35)分,及格率是95.55%;传统教学组为(64.38±5.27)分,及格率是73.8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PBL教学组学生认为教学效果、查阅文献的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明显增强,对营养学课程的学习有帮助,而传统教学组学生认为这4种教学效果变化不大(P<0.05).[结论] PBL教学法优于传统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其应用于营养学课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Seminar结合案例教学法在预防医学专业流行病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为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尝试开展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以案例情景引入教学讨论的教学模式,选取预防医学专业2013级(65人)和2014级(62人)本科学生分别作为传统教学组与Seminar结合案例教学组,通过综合考核成绩及问卷调查评价其教学效果。结果 Seminar结合案例教学组学生综合成绩优秀率(72.58%)高于传统教学组(53.85%),P = 0.036;学生认为Seminar结合案例教学对学习流行病学很重要且很满意这种教学模式(98.40%);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所提高(83.87%),知识掌握(98.40%)与技能(100%)得以提升;课堂整体学习情况改善。结论 Seminar结合案例教学法能够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思考、探索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体教学效果提高,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小切口举宫器辅助下与传统开腹及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手术效果,探讨小切口举宫器辅助下子宫肌瘤切除术的适应证、并发症及微创性。方法分析38例小切口举宫器辅助下子宫肌瘤切除术(观察组)与40例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术(开腹组)及25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腹腔镜组)的临床资料,对三组术中、术后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43.00±13.62)min]与腹腔镜组[(139.00±43.56)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5.12±1.53)d]短于开腹组[(6.32±2.48)d](P〈0.05);观察组术后镇痛剂使用率及术后病率明显低于开腹组(P〈0.05)。结论小切口举宫器辅助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治疗时间短及安全的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教学效果有何不同。[方法]对某医学院2003级~2006级临床医学本科学生及医疗系学生在儿科学教学中分别应用案例引入式多媒体教学及传统教学,通过问卷调查和学生期末考试成绩评价两种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结果]在以案例引入式多媒体教学方法教学的学生中,746(91.0%)人认为对激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帮助;759(92.6%)人认为对提高学习效益有帮助;720(87.8%)人认为对提高临床思维能力有帮助;752(90.7%)人认为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有帮助:814(99.3%)人对授课教师比较满意;学生期末理论考试成绩为(88.4±12.2)分。学生对课堂内容、学习效果的评价、对教师满意度及儿科学期末考试成绩均优于传统教学方法(P〈0.01)。[结论]在儿科学教学中引入案例式多媒体教学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及早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护理实训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甘肃省卫生学校2012级普通护理班中的2个班级的66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2个班级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实训教学方式,试验组则在传统实训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将思维导图应用于护理实训教学中。教学结束后,通过技能考核和问卷调查评价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对思维导图的态度及评价。结果试验组学生的无菌操作技术及静脉输液操作技术考核成绩为(87.97±5.8)、(83.21±7.4),对照组学生的无菌操作技术及静脉输液操作技术考核成绩为(84.94±6.9)、(77.4±8.5),两组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生对思维导图教学活动实施效果的评价和态度得分最低为(4.65±1.23)分,最高为(5.61±0.42)分。结论护理实训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胆囊切除对机体短期影响.方法 选择行胆囊切除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传统手术组和腹腔镜手术组,每组20例.比较两组临床指标,检测术前、术后4d免疫球蛋白G(IgG)以及降钙素原(PCT)水平.结果 传统手术组术中出血量为(135.80±26.74) ml,多于腹腔镜手术组的(63.41±15.06) ml;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1.6±0.9)h、(6.7±3.2)d,均长于腹腔镜手术组的(0.4±0.3)h、(2.8±1.9)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手术组术后发热率为15%(3/20),明显高于腹腔镜手术组的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外周血IgG、P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手术组术后4d外周血IgG、PCT水平分别为(13.93±1.98) g/L、(2 153.2±1 452.1) mg/L,均高于腹腔镜手术组的(9.23±2.87)g/L、(768.0±237.0)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对机体的短期影响较小,同时对机体的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功能影响轻微,利于机体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观察腹腔镜手术及药物保守治疗异位妊娠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妇产科同期未破裂异位妊娠患者100例,分为腹腔镜保守手术50例(腹腔镜组),药物保守治疗50例(药物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治愈率、术后β-HCG降至正常时间、包块消失时间、月经恢复时间。结果行腹腔镜组住院时间为(6±3)d,治愈率为100%,术后β-HCG降至正常时间为(16.5±7.5)d,包块消失时间为(13.8±7.1)d,月经恢复时间为术后1个月;药物组分别为(13±5)d、84%、(18.8±7.5)d、(21.2±6.5)d和(2±1)个月;两组相比,P〈0.05。结论对未破裂的异位妊娠患者,腹腔镜手术治疗具有明显的优势,应为其首选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脐单切口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右半结肠癌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经脐单切口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单切口组)与20例开腹右半结肠切除术(开腹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单切口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开腹组[(5.5±0.6)cm比(17.6±2.2) cm、(84.0±31.1) ml比(155.5±43.1) ml、(2.00±0.76)d比(3.75±0.63)d、(5.3±0.6)d比(6.5±0.6)d、(9.3±1.4)d比(13.5±1.5)d],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238.4±19.3) min比(165.3±25.8)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淋巴结清除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切口组术后发生并发症2例,开腹组发生并发症3例,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55个月,中位随访28个月,单切口组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2例,开腹组4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切口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右半结肠癌是安全、可行的,具有微创、美观、出血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势,可在有一定腹腔镜手术基础的医院施行.  相似文献   

14.
李新国 《工企医刊》2014,27(6):1080-108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12年4月~2013年12月于本院行结直肠癌手术的95例患者,其中行开腹手术的有50例设为对照组,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的有45例设为观察组,然后对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124.6±68.8ml,肠功能恢复时间(d):2.6±0.5,住院时间(d):11.2±4.5,术后并发症:吻合口瘘2例、尿潴留1例、肠梗阻3例、切口种植2例,占17.78%,与对照组相比(均P〈0.05)。结论在腹腔镜下行结直肠癌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优于开腹手术,且术后并发症少,患者能够早日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切除术的近期临床疗效,探讨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行直肠癌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腹腔镜组31例和开腹组37例。结果两组在淋巴结清扫数目和术后并发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开腹组[(162.03±39.78)min比(142.70±30.29)min],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腹组[(153.23±58.94)ml比(247.46±92.51)m1],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开腹组[(51.39±7.28)h比(77.81±11.68)h、(12.65±2.24)d比(15.29±3.1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可达到与传统开腹手术相似的近期临床疗效,而且在安全性及术后恢复方面更具优势,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分别在腹腔镜下及经腹手术治疗宫角妊娠的方法。方法我院2003年1月~2008年1月确诊宫角妊娠36例.据病情分为A组:未破裂型16例,破裂型(出血量〈800ml)4例行腹腔镜下宫角楔形切除术及同时常规下在腹腔镜监护下行吸宫术:B组:破裂型(出血800~2500ml)16例行经腹宫角楔形切除术。结果A组20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无1例中转开腹,恢复顺利,无1例持续性异位妊娠.B组16例患者及时手术,经输血治疗后均如期恢复,存在2例持续性异位妊娠。A组术中出血(40.2±15.3)ml,B组术中出血(75.2±28.6)ml,A组出血量少于B组(P〈0.01);手术时间A组(68.2±21.6)min,B组(80.9±20.2)min(P〈0.05)。结论术前诊断明确,排除手术禁忌,腹腔镜下宫角楔形切除术治疗宫角妊娠是一种有效、安全、经济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腹子宫全切除术(TAH),阴式子宫全切除术(TVH)、经腹腔镜辅助的阴式子宫全切术(LAVH)和经腹腔镜子宫全切术(TLH)4种术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2004年1月~2010年9月在本院因子宫疾病分别采用4种手术方式切除子宫1000例,比较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情况。结果:手术时间TLH组(127.50±28.76min)显著长于TAH组(80.56±25.21min)、TVH组(74.28±10.45min)和LAVH组(68.12±18.34min);术中出血量TAH组(156.25±54.82ml)多于TVH组(63.20±13.25ml)、LAVH组(76.30±18.46ml)和TLH组(126.94±21.35ml);术后排气时间TAH组(38.56±8.46h)显著晚于TVH组(23.12±7.36h)、LAVH组(20.45±5.68h)和TLH组(23.45±5.68h);术后住院时间TAH组(7.24±1.02d)长于TVH组(5.25±0.25d)、LAVH组(4.02±0.32d)和TLH组(4.50±0.82d);术后镇痛使用率TAH组(99.4%)高于TVH组(28.3%)、LAVH组(22%)和TLH组(30%)。术后病率TAH组最高,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4种术式均为子宫切除的有效术式,TVH、LAVH及TLH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应根据患者病情,医生掌握手术方式熟练程度、手术设备综合考虑选择术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联合折刀位低位直肠癌Miles术与四孔截石位的疗效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TNM分期Ⅱ~Ⅲ期的低位直肠癌患者36例,其中19例行截石位下四孔腹腔镜下切除(截石位组),17例行单孔腹腔镜联合折刀位低位直肠癌Miles术(折刀位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失血量、术后恢复情况和术后并发症,术后复发率和生存率。结果折刀位组的会阴部操作失血量明显少于截石位组[(31.5±22.4)ml比(53.5±25.6)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会阴部引流管拔除时间明显早于截石位组[(6.7±1.9)d比(9.8±1.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折刀位组和截石位组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腹部操作失血量、手术失血量、术后下床时间、术后排气排便时间、拆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2年肿瘤复发率和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孔腹腔镜联合折刀位低位直肠癌Miles术是安全有效的,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微创和美容效果,较四孔截石位Miles术还能减少会阴部术中出血和术后渗液。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机及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112例老年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病72 h内入院者60例(早期手术组),发病72 h以后入院者52例(晚期手术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腹腔引流量、中转开腹率、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 晚期手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腹腔引流量、住院时间均高于早期手术组[(76.7±7.8) min比(54.3±4.8) min,(41.2±5.9) ml比(25.2±6.5)ml,(2.2±0.7)d比(1.4±0.6)d,(49.6±7.2)ml比(48.7±6.9)ml,(6.4±0.7)d比(3.9±0.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转开腹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5%(6/52)比3.3%(2/60),P>0.05].结论 老年急性胆囊炎病情进展快,治疗难度大,风险高,早期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经十二指肠镜括约肌切开术(EST)后选择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手术时机.方法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2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均行EST联合LC,每组80例,分别于EST术后3d(A组),7d(B组),30d(C组)行LC,并对比各组术中和术后相关临床资料情况.结果 B组LC手术时间(52.5±6.4) min,明显较A组(35.8±5.7) min、C组(34.6±2.6) min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中转开腹率10.0%(8/80),较A组1.3%(1/80)、C组1.3%(1/80)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中出血量(51.7土4.8)ml,较A组(27.9±6.4) ml、C组(28.2±3.6) ml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的住院总费用(15 361.2±1007.8)元,较A组(10 085.1±695.4)元、B组(10632.4±855.9)元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EST术后3d行LC可降低手术难度与中转开腹率,缩短手术时间,手术安全有效,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