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提高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1997年1月至2000年4月我院收治原发性闭合性脑外伤710例,诊断DAI64例,总结诊治经验。结果 死亡15例,植物生存5例,重残20例,轻残18例,痊愈6例,结论 提高DAI的认识,临床结合影像学表现,可早期诊断DAI,抓住治疗窗时机积极治疗,可提高DAI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赵灵  兰蒙  招建华  林小华 《广东医学》2001,22(7):622-623
目的 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点及其诊断标准和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DAI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特点及DAI的诊断。结果 本组48例DAI伤者中8%为车祸伤。昏迷时间≤6h者4例(8%),>24h者37例(77%),CT/MRI发现蛛网膜下腔出血者40例(83.3)%,有8例(17%)伤后24h内CT未见但临床体征明显。结论 DAI的诊断临床判断和影像学表现同时并重,在两者表现不相符时,更应注重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3.
毛峰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10):346-347
目的探讨弥散性轴索损伤(DAI)的发病情况、影像学表现、临床诊断及处理,以及提高疗效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最近6年来我科收治的52例DA1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52例DAI患者,死亡12例,病死率为23.1%,其中23例高颅压型DAI患者死亡9例,病死率为39.1%,颅内压高的DAI患者预后差。结论DAI的诊断主要根据其临床表现结合CT/MRI资料,早期诊断与治疗能够提高疗效,需重视DAI的早期影像学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DAD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DAI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50例患者手术治疗9例,保守治疗41例;按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价预后,良好11例,中残10例,重残14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12例,病死率为24%。结论DAI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及CT/MRI等影像学技术,采用综合治疗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临床特点、诊断标准、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总结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36例DAI患者的致病原因、临床特点、CT征象和治疗体会。结果36例DAI患者痊愈7例(19.4%),轻残10例(27.8%),重残6例(16.7%),植物生存5例(13.9%),死亡8例(22.2%)。结论DAI原因多为车祸伤及坠落伤,根据伤后表现及颅脑CT影像及时明确诊断、早期气管切开、呼吸机支持呼吸、亚低温冬眠及对脑水肿、肺部感染、应激性溃疡的防治,对于DAI的患者的救治及预后恢复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黄永辉 《海南医学》2010,21(10):66-68
目的通过分析52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探讨其临床诊断标准、临床分级以及全面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将本科2003年12月至2008年12月收治DAI患者52例按不同的方法进行诊断、分级,对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死亡率及致残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死亡25例(48.1%),植物生存6例(11.5%),严重残废11例(21.2%),中度残废5例(9.6%),恢复良好5例(9.6%)。结论结合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的诊断方法实用、有效,Adams分级法对判断病情及预后均有较好的临床实用价值,以亚低温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是DAI有效的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发生机制、病理特征、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归纳、分析和总结42例DAI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2例患者交通事故32例(72.2%),坠落伤6例(14.3%),跌伤4例(13.5%)。死亡18例(42.9%),植物生存6例(143%),重残6例(14.3%),恢复良好12例(28.5%)。结论DAI是较重的颅脑外伤,常由外力使颅脑产生旋转加速度和/或角加速度所致,重型DAI诊断较易,轻中型表现不典型,治疗多采用综合治疗措施,预后总体不佳。  相似文献   

8.
顾强 《海南医学》2008,19(2):29-31
目的 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65例DAI病人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特点.结果 治疗结果死亡28例(43.1%),植物生存10例(15.4%),重度残疾17例(26.2%),轻度残疾5例(10.8%),恢复良好3例(4.6%),伴随挫裂伤者43例(66.2%),cr发现出血灶者42例(64.6%).结论 DAI的临床表现与影像学表现不相符,两者结合可以诊断DAI;治疗采用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9.
17例误诊为肺癌的肺曲霉菌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曲霉菌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调查对我院自2000年1月-2007年7月确诊的肺曲霉菌病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肺曲霉菌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16例(94.17%);咯白粘痰12例(70.58%);发热12例(70.58%);胸闷气短6例(35.29%);咯血痰5例(29.41%),干咳2例(11.76%)。影像学改变主要表现为结节样病灶(6例,占35.29%),空洞样病灶(3例,占17.65%),块样球型病灶(2例,占11.76%);CT增强扫描明显强化者6例,占35.29%。确诊方法:外科手术后病理检查16例,纤维支气管镜下活检1例。结论肺曲霉菌病的症状不典型,影像学改变不典型。病理组织活检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分析52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车祸伤41例(78.8%),坠落伤8例(15.4%),打击伤3例(5.8%)。原发性昏迷50例,无原发性昏迷2例,有中间清醒期3例,瞳孔改变21例。Levi DAI临床分级1级4例,2级11例,3级24例,4级13例。经综合治疗DAI患者死亡18例,植物状态3例,重残12例,中残9例,良好10例。认为Levi DAI临床分级与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法,提高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0例DA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3~5分23例,占46%;6-8分19例,占38%;9~12分7例,占14%。本组患者死亡18例,占36%。结论DAI的诊断应采用综合疗法。早期综合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病死率、减少病残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弥散性轴索损伤34例临床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弥散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对34例DA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4例DAI患者中为交通事故致伤21例,坠落伤10例,其他类型伤3例。伤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良好16例,中残10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2例。结论:DAI受伤机制复杂,以车祸伤、高处坠落伤为主,意识障碍为其典型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MRI优于CT,临床上采取综合治疗的方法,GCS、昏迷时间越长,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3.
高压氧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高压氧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DA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DAI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尽早给予高压氧治疗。高压氧治疗采用国产中型高压氧舱,治疗压力为0.2MPa(2.0ATA),加压20min,吸纯氧60min,中间休息20min,减压20min,1次/d,10次为一疗程,分别做2-5个疗程并持续观察疗效。结果出院时按GOS评分,治愈13例(43.3%),显效8例(26.7%),有效3例(10.0%),无效6例(20.0%)。结论高压氧是临床治疗中独特而有效的治疗方式之一,特别是对治疗DAI患者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25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伤后6个月根据格拉斯哥预后分级:恢复良好28例(22.4%)、中残32例(25.6%)、重残30例(24%)、植物生存11例(8.8%)、死亡24例(19.2%)。结论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敛残率高;意识障碍是其典型临床表现。其诊断MRI检查优于CT;大部分采取非手术治疗。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越低,患者昏迷持续时间越长,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5.
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iniary,DAI),是在特殊的外力作用下,脑内发生的以神经轴索断裂为特征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意识障碍是其典型的临床表现。本文对DAI近年来的诊断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有效治疗措施和预后,提高临床治疗成功率及临床生存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DAI患者的受伤方式、格拉斯哥昏迷(glasgow come scale,GCS)评分、影像学特征、并发症及治疗方法和预后。结果伤后6个月根据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lasgow outcomescale,GOS)进行预后评分:死亡7例,植物生存5例,重残8例,中残5例,轻残4例,良好6例。结论人院时GCS评分越低,患者昏迷持续时间越长,预后越差,病死率、致残率和植物生存率越高;早期综合治疗结合高压氧及尽早康复功能介入等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tensorimaging,DTI)在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axonaIin—jury,DAI)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临床证实DAI患者40例及正常对照组40例,DAI组于外伤后12、24h及72h常规进行DTI扫描,正常对照组行DTI扫描,测量并记录患者大脑额叶皮质下、胼胝体及脑干处各个时间点的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anistrophy,FA)及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的变化,比较FA、ADC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的相关性。结果:DAI患者各个部位、各个时间点的FA值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并随时间延长呈逐渐降低趋势;ADC值随时间延长有逐渐降低趋势,但各个部位、各个时间点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AI患者各个部位FA值与GCS呈明显负相关(r=-0.729),各个部位ADC值与GCS评分相关性不大(r=0.480)。结论:相对于ADC值,DAI患者FA值更能准确反映轴索损伤程度,与患者GCS评分具有良好相关,能及时反映病情严重程度,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刘兴隆 《中外医疗》2011,30(23):23-24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临床表现及治疗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4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治疗6个月后GOS评分为良好12例(18.75%)、中残13例(20.31%)、重残9例(14.06%)、植物生存7例(10.93%)、死亡23例(35.93%)。结论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病死率高;意识障碍是其典型临床表现。其诊断MRI检查优于CT;积极合理的治疗能提高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小儿纵隔肿瘤的临床特征,探讨外科诊治效果.方法 选择2009年3月~2012年9月上海市儿童医院手术治疗及病理诊断的小儿纵隔肿瘤43例,分析其病理学类型、发病部位、诊疗方法、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和预后转归情况.结果 43例患儿中恶性肿瘤19例(44.2%),良性肿瘤24例(55.8%).以节细胞神经肿瘤最多9例(20.9%),其次为成熟畸胎瘤5例(11.6%)和神经母细胞瘤4例(9.3%);以后纵隔为最多15例(34.9%),其次为前纵隔12例(27.9%)和上纵隔11例(25.6%),中纵隔5例(11.5%)最少.完整切除肿瘤22例(51.1%),未完整切除肿瘤20例(46.5%),行活检术1例(2.3%).临床首发症状为咳嗽8例(18.6%),发热8例(18.6%),胸痛、胸闷8例(18.6%),无临床症状9例(20.9%),外院术后复发2例(4.7%),其他症状8例(18.6%).胸部X平片可以初步确定肿瘤的部位、形状和大小,胸部CT对本病具有准确的定位和一定的定性作用.术后随访2个月~3.5年,24例良性肿瘤术后恢复较好,1例淋巴管瘤复发.15例恶性肿瘤转入血液科化疗,病情控制较好;1例放弃治疗,出院3个月后死亡;2例放弃化疗后失访.结论 小儿纵隔肿瘤临床可无特异性症状,胸部X片及CT检查是诊断的主要依据,确诊依赖病理诊断.外科手术为主要治疗方法,术前应评估患儿临床症状、肿瘤形状、大小、部位及全身情况,制定相应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