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初发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 I)出现病理性Q波反映了梗死进程的恶化。抬高的ST段恢复提示心肌再灌注成功,此过程可能因为梗死程度不同而异。SelvesterQRS评分可以测量梗死范围。本研究旨在评估Selvester QRS评分水平对急性STEM I后施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患者ST段恢复和30d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112例初发STEM I且发病<12h的连续患者被成功施行直接PCI(TIM I血流3级),对这些患者(平均年龄57±11岁,94例男性,18例女性)进行了前瞻性队列研究。Selvester QRS评分依据入院后首次心电图(ECG)计算。…  相似文献   

2.
目的:确定作为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辅助手段,流变溶栓式血栓清除术(RT)能否减小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 I)患者的梗死面积并改善心肌血流灌注。背景:STEM I的直接PCI治疗在大部分患者中能迅速恢复心外膜血流,但心肌的灌注常常欠佳。治疗期间血栓造成的远端栓塞可能是一个重要因素。方法:该前瞻性、多中心试验入选480例症状出现12h内的患者,随机分为PCI辅以RT治疗组(n=240)和单一PCI治疗组(n=240)。并不要求有肉眼可见的血栓。主要终点为第14至第28天时sestam ibi心肌显像测定的梗死面积;次要终点包括最终的TIM I血…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测定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在不同时间行择期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后的梗死相关血管(IRA)的TIMI血流分级及校正TIMI帧数(CTCF),来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择期PCI时间对心肌再灌注的影响.方法 60例急性心肌梗死,但已错急诊PCI手术时机病例60例,按发病后12 h~7 d(20例)、8~30 d(40例)期间行PCI治疗分为2组,测定各组内AMI患者PCI术后梗死相关动脉TIMI血流分级及校正TIMI帧数.结果 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择期PCI治疗后无死亡病例,12 h~7 d组中TIMI血流<3级的患者较多(40% vs 12.5%,P<0.05);CTFC大于等于30帧的患者较多(45% vs 17.5%,P<0.05);CTFC较高(30.1±4.99 vs 19.2±4.1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8~30 d内行择期PCI能使心肌得到更好的灌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及梗死相关血管的血流及梗死区心肌灌注的影响。方法将160例发病〈12h急诊行PCI的急性STEMI患者分为PCI前早期应用组及PCI前即刻应用组,各80例。观察两组PCI前后心肌梗死溶栓(TIMI)分级及梗死区心肌灌注(TMP)分级,观察PCI后30d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及术后出血发生情况。结果早期应用组PCI前TIMI 3级及TMP 3级的获得率分别为31.3%、33.8%;PCI后TIMI 3级及TMP 3级分别为92.5%、75.0%;两组PCI前TIMI 3级与TMP 3级及PCI后TMP 3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STEMI急诊行PCI的患者,早期应用替罗非班能改善梗死相关血管的血流及心肌灌注。  相似文献   

5.
<正>急性心肌梗死(AMI,简称心梗)后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是血运重建的首选治疗方案。通过PCI可使患者的梗死相关动脉(IRA)恢复正常血流,大部分患者的心肌得到有效的灌注,但仍有部分患者即使开通了IRA,但心肌仍无法获得正常的血流灌注,从而出现无复流的现象。其可导致心肌彻底坏死、梗死范围增大、心室扩张和重构,导致心衰和恶性心律失常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1]。因此,AMI患者PCI术后心肌是否得到有效的灌注是PCI成功的首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手术期的病情特点,发生电风暴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116例急诊PCI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将发生电风暴的患者纳入电风暴组,未发生电风暴的患者为对照组。电风暴定义为24h内自发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2次,需要紧急治疗者(包括抗心律失常药物和电复律或电除颤)。结果116例急诊PCI患者围手术期发生电风暴20例,发生率17.2%。梗死相关动脉为左主干、右冠状动脉、前降支和回旋支的患者在围手术期电风暴发生率分别为60%、23.9%、12.5%和0。电风暴组的年龄、梗死相关动脉直径、心肌坏死标志物、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和病死率均高于对照组,梗死相关动脉开通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越高,电风暴发生率越低。结论急诊PCI围手术期发生电风暴最常见于梗死相关动脉为左主干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动脉直径、梗死相关动脉开通后TIMI血流分级以及再灌注心律失常是围手术期发生电风暴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马列  贾绍斌  仇玉民  魏宁  沙勇 《重庆医学》2012,41(2):185-188
目的探讨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对改善心肌组织灌注和临床预后的作用。方法 192例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后,分为抽吸组(A组)和常规PCI组(B组),比较观察术中TIMI血流恢复情况、心肌染色(MBG)分级、术后心电图改变、30d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心源性死亡、再发心肌梗死和再次血运重建治疗)。结果抽吸组从Killip分级、临时起搏器和气囊反搏(IABP)的使用方面来看,病情明显较常规组严重,抽吸组TIMI 0-1、2级血流比例、MBG 0-1、2级比例较常规组低,30d内心源性死亡率、30d内再梗死率、30d内TVR、30d内MACE较B组有降低趋势;抽吸组TIMI 3级血流和MBG 3级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急诊PCI中应用抽吸导管可改善梗死相关血管前向血流情况,改善心肌再灌注,减少无复流现象。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技术的日益成熟,极大地挽救了濒死心肌,降低了恶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从而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直接PCI治疗在急诊胸痛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临床疗效的评价已引起越来越多介入心脏医师的重视。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中由于较多患者存在多支血管病变,使其成为高病死率的危险亚群。直接PCI可以改善梗死相关动脉(IRA)的血流灌注,最大程度地缩小心肌梗死面积。但直接PCI术干预IRA后可能加速非IRA病变进展,而非IRA病变进展可能对急性STEMI患者直接PCI术后预后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无复流现象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治疗包括溶栓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目前普遍应用于临床,主要是开通梗死相关动脉,使缺血心肌得到充分再灌注,保护心脏功能.但临床上却发现,有些病例虽然冠脉造影显示心外膜血管已开通,但前向血流无或缓慢,使心肌组织无灌注或灌注不良,即为"无复流"(non-reflow).目前PCI广泛应用于冠心病(CHD)的临床治疗,尽管取得很好的临床疗效,仍有一部分发生"无复流",是PCI的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陕西医学杂志》2017,(10):1421-1423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血栓抽吸术(PT)结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患者随机分为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CI)组(对照组)和PT+PCI联合应用替罗非班组(试验组)。比较两组2h ST段回落率、急性期心脏事件发生率、病死率、梗死部位血管的TIMI血流分级、出血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急性期试验组和对照组心脏事件发生率(MACE)分别为20.0%和37.5%,病死率分别为4.0%和8.33%,试验组TIMI3级发生率和ST段回落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PCI联合注射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冠状动脉血栓,能明显改善患者心肌再灌注,减少心脏事件和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在急性心肌梗死(A M I)再灌注2d后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保留是否与更少的微血管功能障碍(无复流现象)相关,是否能预测心肌的生存能力。设计:24例前壁AM I患者在行左前降支(LAD)直接血管成形术48h后利用经胸超声心动图及心肌声学造影(M CE)进行了LA D的CFR评估(分别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小板糖蛋白(glycoprotein,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急诊人院AMI患者82例,分为替罗非班组(盐酸替罗非班 PCI)42例和对照组(直接PCI)40例,收集所有病例的临床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资料,观察PCI术后冠脉的血流和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替罗非班组于术前应用盐酸替罗非班使PCI前梗死相关血管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ha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血流分级提高,替罗非班组达1级、2级血流者比例分别高于对照组(均P<0.01),对照组完全闭塞比率明显高于替罗非班组(P<0.01);替罗非班组急诊PCI术后无慢流,无复流现象发生,TIMl3级血流发生率lOO%,对照组急诊PCI术后TI-MI 0~2级,即无复流及慢血流发生率为15%,TIMl3级血流发生率为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观察住院期间盐酸替罗非班组无再梗死及死亡,对照组梗死及死亡发生率为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MI急诊PCI术前应用盐酸替罗非班既可开通冠状动脉,又可改善梗死相关冠状动脉血管的TIMI血流,减少术后再梗死,挽救心肌,可能成为更安全和有效的再灌注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心内科于2015年4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92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48)与对照组(n=44),所有患者均接受急诊PCI治疗,其中观察组术前应用替罗非班,对照组则不予应用.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情况以及TIMI心肌灌注(TMPG)分级的变化,同时比较出血发生率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PCI术后TIMI血流分级2~3级比例为95.83%,与对照组的93.1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TMPG2~3级的比例为89.5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1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PCI术前应用替罗非班可有效改善STEMI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及心肌灌注,从而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改善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的心肌灌注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我院心内科接受直接PCI治疗的116例资料完整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BMI分为2组:A组(n=35)BMI〈25kg/m^2,B组(n=81)BMI≥25kg/m^2。评估PCI术后TIMI血流分级及TMPG心肌灌注分级;发病后1周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评价心脏收缩功能。【结果】(1)冠脉造影结果中两支及以上血管病变:两组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2)PCI术后梗死相关血管TIMI血流分级3级: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3)PCI术后心肌灌注分级(TMPG)0-2级:A组低于B组(P〈0.05)。(4)PCI术后1周内超声心动图左室射血分数(EF值):A组高于B组(P〈0.05)。【结论】BMI高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在介入治疗后的心肌灌注差、心功能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AngioJet血栓抽吸导管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58例急诊行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内合并大量血栓(血栓负荷分级≥3级),均应用AngioJet血栓抽吸导管。记录患者的基本资料、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PCI情况、PCI中用药情况、住院期间及出院后转归情况。结果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梗死相关血管: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8例(65.5%),右冠状动脉18例(31.1%),左冠状动脉回旋支2例(3.4%)。PCI前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0级53例(91.4%),1级4例(6.9%),2级1例(1.7%)。PCI后TIMI血流分级1级1例(1.7%),2级2例(3.5%),3级55例(94.8%);1例(1.7%)出现无复流,2例(3.5%)出现慢血流;术后校正的TIMI帧数(cTFC)(16.4±10.4);抽吸后血栓负荷分级0~2级。PCI中均使用替罗非班、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肝素钠。住院期间死亡3例,出院后随访期间2例患者出现心绞痛再次入院,1例患者出现心力衰竭住院治疗,其余患者无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结论 高血栓负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中应用AngioJet血栓抽吸导管,PCI后无复流发生率、血栓负荷分级、住院期间及出院后MACE发生率较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Tirofiban)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术后无复流的临床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35例急性心肌梗死行经皮冠脉支架植入术(PCI)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80例患者发生慢血流或无复流现象,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冠状动脉入维拉帕米治疗,治疗组患者冠状动脉内注入替罗非班,比较两组患者注射药物后及PCI结束前末次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评估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比较两组患者TIMI3级血流比例。结果:冠状动脉注射药物后及PCI结束前末次冠状动脉造影图像均显示治疗组患者TIMI3级血流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可促进微血管灌注,明显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无复流,增加心肌组织灌注,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刘明江  蔡力  程标  陶剑虹  李杰  唐英蓉 《四川医学》2009,30(9):1381-1383
目的比较慢性冠状动脉闭塞病变(CTO)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ASTE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疗效。方法59例冠心病患者,根据WHO标准分成慢性冠状动脉闭塞病变组30例和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组29例。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对梗死相关动脉TIMI血流、心电图、心功能、心肌损伤标志物等资料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结果PCI对慢性冠状动脉闭塞病变梗死相关动脉TIMI血流提高到3级可达93.33%,但对心电图ST-T改变、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峰值和达峰时间、心功能(EF值)、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舒张末期内径(LVEDD)以及短轴缩短率(FS)均无影响(P〉0.05)。而PCI对ASTEMI手术前后的梗死相关动脉TIMI血流3级、心电图ST-T回落、心肌损伤标志物术后峰值、心功能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I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临床益处已被公认,但对慢性冠状动脉闭塞病变的临床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8.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成功率.方法:符合WHO诊断标准的青年人(≤40岁)AMI患者25例,年龄25~40岁,其中8例术前曾接受早期(≤3 h)静脉溶栓治疗.全部患者均在发病8 h内行冠状动脉造影明确梗死相关动脉(IRA),示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0~1级或虽达到2级但残余狭窄重,仍表现胸痛者(IRA未再通),立即给予直接或补救性PCI.术后随访6~12个月,若有心绞痛复发者,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IRA有无再狭窄.结果:25例AMI患者中IRA 27支,PCI使24例患者的26支IRA获得完全再通,血流达TIMI 3级,成功率96.3%(26/27),住院期间无死亡发生.随访PCI成功的患者6~12个月,未发生心肌缺血,其中2例发生再狭窄(8.0%),10例未接受及1例未成功PCI患者再梗死率27.3%.结论:青年人AMI患者PCI成功率高,再狭窄率低,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心肌微循环灌注及安全性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心内科住院拟行PCI患者110例,年龄28~60岁,平均(46.2±8.1)岁;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CI早期应用组(A组,在获取PCI知情同意后立即开始使用替罗非班者)和PCI即刻使用组(B组,在导丝通过冠状动脉病变后应用替罗非班),每组均55例。观察两组患者在常规使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基础上,PCI前后心肌梗死溶栓(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分级和梗死区心肌灌注(TIMI myocardial perfusion grade,TMPG)分级、血小板聚集以及出血等不良反应。结果:A组PCI前TIMI 3级和TMPG3级获得率分别为30.9%和34.5%,B组分别为12.7%和12.7%;PCI后A组分别为94.5%和80%,B组分别为84.7%和52.7%,两组PCI前TIMI 3级、TMPG3级及PCI后TMP3、TIMI3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相比,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降低(P<0.05)。轻度出血并发症明显增多(P<0.05),重度出血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基础上,对≤60岁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早期应用替罗非班能尽早抑制血小板聚集功能,明显改善梗死相关血管(infarction related artery,IRA)的血流及心肌微循环灌注,且未增加术后30d重度出血的概率。  相似文献   

20.
夏彬  廖伟民  曾美群  欧阳玉珍  李芳  徐华 《西部医学》2019,31(12):1911-1914
目的 探讨ST段抬高心肌梗死高血栓负荷患者(STEMI)应用血栓抽吸联合PCI术的临床疗效。〖HTH〗方法〖HTK〗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6月住院并行PCI术的高血栓负荷STEMI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PCI术前是否行血栓抽吸分为对照组(n=72)和观察组(n=78),对照组行PCI治疗,观察组行血栓抽吸联合PCI治疗。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梗死相关动脉(IRA)、病变血管数量、术前血流TIMI和血栓负荷分级。收集术后患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峰值、2h心电图ST段回落百分比(sum STR%)、心肌灌注分级、5~7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及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 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梗死相关动脉、病变血管数量、术前血流TIMI及血栓负荷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两组肌酸激酶同一酶的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sum-STR≥70%比例、心肌灌注呈色(TMP)≥3级的比例及左室射血分数均高于对照组,住院期间总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 高血栓负荷的STEMI患者采用血栓抽吸联合PCI治疗,有助于患者心功能恢复和改善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