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腓血管蒂比目鱼肌皮瓣逆行转位修复术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以腓血管为蒂比目鱼肌皮瓣逆行转位修复小腿中、下段组织缺损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3侧经动脉灌注乳胶的下肢标本及6侧动脉铸型下肢标本上,解剖观测比目鱼肌形态,腓动脉比目鱼肌支的分布及腓动脉与胫前、后动脉之间的吻合。结果:腓动脉发出1~4条比目鱼肌支,外径2.0±0.5(1.0~3.8)mm,由其发出至皮肤的血管在比目鱼肌内或沿肌间隔穿行,穿出点在腓骨头下9.9±3.0cm,分布范围16cm×9cm。腓动脉下端与胫前、后动脉间有丰富的吻合支和粗大的交通支,最近端交通支距内、外踝连线5.5±0.8(3.6~7.4)cm,外径1.2±0.3mm。结论:以腓血管为蒂可以形成比目鱼肌皮瓣;该瓣逆行转位可修复小腿中下段缺损,具有血供可靠、损伤小、操作简单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以第1或第2穿动脉为蒂骨瓣转位重建股骨距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为带血管蒂骨瓣转位重建股骨距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30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标本,对第1、2穿动脉起始、走行、分支分布和骨膜支进行详细的解剖学观察。结果:股深动脉在小转子尖下4.5±1.3cm、9.3±2.7cm处分别发出第1、2穿动脉,外径分别为2.8±0.7mm、2.4±0.6mm。穿动脉发出1~3支外径在1.0mm以上的肌骨膜支,分布于股骨后部中上段骨膜。结论:可以第1或第2穿动脉为蒂设计股骨瓣,可转位重建股骨距或修复股骨颈。  相似文献   

3.
腓肠内外侧血管解剖特点及其在小腿创伤修复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小腿创伤皮瓣移植修复与腓肠内、外侧血管吻合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70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解剖观测了腓肠内、外侧血管的长度、外径、血管神经的毗邻关系及其形态特点。结果:①腓肠内、外侧动脉起于动脉,伴行静脉注入静脉;②动脉起点至入肌段的长度内、外侧分别为4.1±0.7(1.8~6.4)cm、3.7±0.5(2.0~6.5)cm;③肌门处内、外侧动脉的外径分别为2.2±0.1(1.1~3.4)mm、2.0±0.1(0.9~3.1)mm;④肌门处伴行静脉有1~2条,内、外侧静脉外径为2.5±0.3(1.8~4.5)mm,2.3±0.3(1.5~4.1)mm。结论:腓肠内、外侧血管恒定、径粗、较长,是小腿创伤皮瓣移植修复受区可供应用的吻合血管  相似文献   

4.
腓浅血管蒂胫腓骨膜瓣的解剖和临床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在50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观测了腓动脉穿支的骨支及其与腓浅动脉间的吻合,穿支发2-6支外径在0.5mm以下的骨膜支,分布至胫腓骨远端前面。穿支的升支与腓浅动脉吻事恒定,设计以腓浅血管为蒂的胫腓骨远端骨膜瓣移位,为胫骨骨折、骨不连的修复增加了一种新的手术方案。经临床1例应用,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带腓浅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筋膜皮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22  
目的:提供带腓浅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筋膜皮瓣的形态学依据。方法:在32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观测了腓浅神经及其营养血管、周围皮肤的血供情况。结果:腓浅神经(皮下段)近侧的血供为腓浅动脉深支的皮动脉、第1支肌间隔动脉,起始处外径分别为0.8mm、1.1mm;第1支肌间隔动脉穿出深筋膜前长为1.8cm。远侧则为腓动脉穿支之升支、降支的皮支和足背动脉皮支,起始处外径分别为0.9mm、0.7mm和0.8mm,穿出深筋膜前长分别为1.2cm、0.7cm和0.8cm。其神经支在神经干内或旁彼此吻合,构成纵向链式血管网,并借分支与皮肤、皮下及筋膜血管网沟通。结论:可设计带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筋膜皮瓣,顺行或逆行转位修复邻近部位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6.
股部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5,自引:9,他引:6  
目的:为股部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8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新鲜下肢标本,解剖观测股部主要皮神经血供及其筋膜皮支的分布范围;2侧成人新鲜下肢标本经墨汁灌注,皮肤脱水透明后观测各皮神经营养血管的分支分布及吻合。结果:①股外侧皮神经有营养动脉2~6支,超始外径1.0±0.4mm,其筋膜皮支分布达神经内侧4.1cm,外侧5.9cm;②股前皮神经有营养动脉1~5支,外径1.0±0.3mm,其筋膜皮支分布达神经内侧2.4cm,外侧3.4cm;③股后皮神经有营养动脉1~3支,外径0.9±0.3mm,其筋膜皮支分布达神经内侧3.9cm,外侧3.2cm。结论:以股部各主要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为蒂可沿其皮神经走行设计切取顺行或逆行岛状皮瓣  相似文献   

7.
前锯肌下部肌皮瓣移植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前锯肌下部肌皮瓣移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25具(50侧)成人尸体标本上,对前锯肌下部的形态、血供和神经支配进行了应用解剖学观测。结果:前锯肌下部的血供主要来自胸背动脉的前锯肌支,外径1.3±0.2mm,伴行静脉外径1.5±0.2mm,长4.9±1.1cm;由胸长神经支配,其横径为1.7±0.4mm,神经干长7.7±1.4cm。结论:以胸背血管及前锯肌支为血管蒂和胸长神经为蒂可切取前锯肌下部12.0cm×9.0cm的肌皮瓣,修复较大创面或重建肌动力  相似文献   

8.
活体肾上腺血管的解剖观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活体肾上腺血管的应用解剖。方法:对18例24侧肾上腺手术时分离出血管,测量血管外径及长度,对6个完整肾上腺灌注染色。结果:右膈下动脉从下腔静脉右缘至末支肾上腺上动脉长8.5(7.5~11.0)cm,外径2.5~3.0mm;左膈下动脉从腹主动脉左缘至末支肾上腺上动脉长8.0(7.0~9.0)cm,外径2.5~3.1mm;肾上腺上动脉1~6支,均源于膈下动脉。肾上腺中动脉右侧长1.7~2.2cm,外径1.0~1.5mm;左侧长1.5~2.0cm,外径1.0~1.5mm。肾上腺下动脉两侧基本相同,长1.5~2.0cm,外径1.0~2.0mm。肾上腺中心静脉右侧长0.4~0.8cm,左侧长3.0~4.0cm,外径3.0~4.0mm。结论:肾上腺血管加部分膈下血管的长度可供带血管蒂肾上腺转位治疗柯兴氏病;活体切取供移植的肾上腺;选择性肾上腺血管造影等。  相似文献   

9.
比目鱼肌带腓骨肌骨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30例成人下肢标本上对比目鱼肌附着于腓骨、胫骨的部位、与腓肠肌合并部位进行了观察。对比目鱼肌的血管供应、神经支配进行了测量分析和研究。比目鱼肌的供血动脉来自胫后动脉和腓动脉,肌瓣最大支动脉起始部外径男2.10mm;女1.62mm,肌瓣最大支动脉蒂长男2.52cm;女1.93cm。同时为选用比目鱼肌带腓骨复合瓣提供了形态学资料。  相似文献   

10.
足内侧逆行皮瓣的解剖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50侧成人下肢标本,解剖了足内侧区的动脉及吻合情况。足底内侧动脉深支、浅支、内踝前动脉、跗内侧动脉,平均有4.8支、8.1支、6.0支、3.0支外径在0.2~0.8mm之间的皮支分布足内侧区。上述动脉循第1跖骨内侧至其中段,穿入与跖底动脉或足底深支吻合,出现率分别为52%、24%、16%、8%,吻合支外径0.7±0.2mm。设计以吻合支为蒂的足内侧逆行皮瓣,可修复趾背、趾底、足背、足底远侧区的皮肤缺损。临床应用1例,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以颈横动脉浅支为蒂肩胛冈骨瓣枕颈融合术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为枕颈融合术提供带血管蒂骨瓣转位术的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0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尸体标本上,解剖观测颈横动脉浅支的走行、分支及分布;另在1侧标本上摹拟手术设计。结果:颈横动脉浅支主要分支有肩胛冈支和斜方肌支。肩胛冈支外径1.6±0.3mm,长度4.9±0.6cm;斜方肌支可分为升支和降支,其中升支水平横向正中线,在第7颈椎棘突附近与颈深动脉后支及邻近皮支相吻合,斜方肌支—升支长达6.7cm,起始外径1.5±0.3mm。结论:在颈横动脉肩胛冈支和斜方肌支分支前结扎动脉干,可以斜方肌支—肩胛冈支为蒂设计肩胛冈骨瓣转位行枕颈融合的术式。  相似文献   

12.
颞浅动脉额支的定位观测及其对眉再造的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为颞浅动脉额支岛状头皮瓣再造眉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解剖63侧成人头面部标本,建立坐标定点测量颞浅血管额支的位置。结果:①颞浅动脉额支E点的x值与C点的x值呈直线相关,^y=-2.82+0.88x。②颞浅动脉额支在AB、DE、EF段的倾斜角分别为47.1°±18.9°、84.4°±33.7°、76.9°±12.8°。③颞浅动脉额支在A、D、E、H点与同名静脉间的距离分别为6.1±3.6mm、8.6±5.2mm、10.4±7.3mm、19.8±8.9mm。结论:①颞浅动脉额支E点可作为血管蒂旋转轴点;②选择扇形血管蒂有利于血运。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股骨干骨缺损、骨折骨不连修复提供新的手术方法,方法:在40侧标本上对旋股外侧动脉横支进行解剖学观察,设计了以该血管为蒂大转子骨瓣转位修复股骨干中、上段及股骨头颈部骨折、骨缺损。结果:该动脉外径2.5mm,长度5.1cm,在股外侧肌深面和外缘发出2~4支外径在0.4~1.1mm的骨膜支到大转子前外侧,供应范围3.5cm×2.0cm×3.5cm。结论:以旋股外侧动脉横支为蒂大转子骨瓣移位修复股骨中段或上段骨缺损具有可行性,临床应用15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腓骨长肌腱转位修复膝关节不稳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带血供腓骨长肌腱转位修复膝关节不稳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在120侧成人下肢标本对腓骨长肌外踝以上段的形态,血供及神经支配进行解剖观测。并在标本上进行模拟术式设计。结果:腓骨长肌腱平均长男6.9±1.3cm,女6.5±1.6cm,宽度男0.9±0.3cm,女0.8±0.31cm;营养血管来自胫动脉的占57.8%,来自腓动脉的占36.4%;腓浅神经分支入肌处距腓骨头下方,男1.5±0.5cm,女1.5±0.4cm。结论:可以上述血管之一为蒂设计腓骨长肌腱转位修复膝关节交叉韧带及侧副韧带损伤的术式,术式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第1穿动脉升支大转子骨瓣在股骨颈(距)重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报道应用第1穿血管升支大转子骨瓣转位重建股骨颈(距)手术方法。方法:在40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解剖观察了第1穿动脉的分支分布情况。结果:股深动脉于小转子尖下方4.5±1.7cm处发出第1穿动脉,外径为2.8±0.7mm,第1穿动脉分为升支和降支,升支走向大转子方向,发出外径1.0mm以上的肌骨膜支,分布于臀大肌下部和大转子等处,并参与十字吻合。自1991年始,以第1穿动脉为蒂切取大转子骨瓣转位修复股骨颈和股骨距缺损8例,疗效满意。结论:以第1穿血管为蒂的大转子骨瓣,可用于股骨颈及股骨距缺损的修复与重建  相似文献   

16.
在30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观察了旋股外侧动脉升支的二,三级分支。升支通常在阔筋膜张肌肌门处分为上,下(一级)肌支,上,下肌支肌内均分出2-4支外径0.5-1.8mm的浅,深(二级)支,浅,深支在肌内分出7-9支外径0.5mm以下的三级分支。一,二级分支长为4.0-5.8cm。以升支带其各级分支可增加血管束的长度,植入的血管细小有利于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17.
带血管蒂下颌骨瓣转位上颈椎融合术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上颈椎植骨融合术提供带血供骨瓣转位的应用解剖基础。方法:在30侧成人头颈标本上,对颏下动脉的走行、分支及分布进行观测,并在标本上进行摹拟术式设计;②测量30块成年干燥下颌骨有关数据。结果:①颊下动脉恒定由面动脉在下颌骨下级附近发出,起始外径为1.8±0.4mm、长度2.5±0.5cm,沿下颌骨下缘前行,在正中线处与对侧同名动脉吻合,沿途发出皮支、肌支、腺支及骨膜支等。其中下颌骨膜支2~5支,外径0.3±0.1mm,供骨面积为2.6cm×5.4cm。结论:可以面动脉为蒂带颏下动脉设计下颌骨瓣转位行上颈椎植骨融合的术式。  相似文献   

18.
带血供肱骨下段内侧骨(膜)瓣移位术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为带血供肱骨下段骨瓣移位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40侧成人上肢标本,观测尺侧下副动脉、尺侧返动脉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骨膜支和吻合。结果:尺侧下副动脉距髁间连线上3.7±1.7cm始于肱动脉,外径1.8±0.4mm,长1.8±0.7cm,骨膜支1~3支,外径0.8±0.4mm分布肱骨下段内侧半骨膜。尺侧返动脉前干外径1.1±0.2mm。尺侧上副动脉、尺侧下副动脉、尺侧返动脉在肱骨内上髁附近互相吻合。结论:利用上述血管吻合关系,设计带血供的肱骨(膜)瓣或骨皮瓣,可移位修复肱骨中上段、尺、桡骨中段骨折骨不连。临床应用已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全肝血流阻断切肝术的应用解剖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给临床提供肝血流阻断切肝术的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7具成人尸体上解剖并观测了与肝血流阻断部位有关的结构。结果:①肝裸区深度46.6±6.1mm,下腔静脉的膈上段长11.7±2.4mm,外径26.3±3.0mm,肝上段长11.4±2.1mm,外径27.4±5.2mm,肝下段长27.7±6.7mm,外径为28.1±3.8mm;②肝十二指肠韧带长40.6±4.7mm,门静脉外径14.0±3.4mm,肝固有动脉长21.3±5.1mm,外径4.6±1.0mm;③膈与腹腔动脉起点间腹主动脉长24.7±5.2mm,外径24.5±3.1mm。结论:下腔静脉的膈上段、肝上段、肝下段、肝十二指肠韧带内结构、膈与腹腔动脉起点间腹主动脉段作为肝血流阻断的部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以桡动脉鼻烟窝段为蒂岛状皮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为桡动脉鼻烟窝段为蒂的岛状皮瓣提供解剖基础。方法:在43例成人手标本上,观察了桡动脉鼻烟窝段的形态及其发出的筋膜皮支。结果:桡动脉鼻烟窝段的长度为2.5±0.1cm,其近侧端和远侧端外径分别为2.6±0.1mm和2.2±0.1mm;发自该段桡动脉的筋膜皮支有5.4(2~11)支,外径为0.5~1.0mm;皮瓣的面积为4cm×6cm左右。结论:可设计以桡动脉鼻烟窝段为蒂的岛状筋膜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对手部的血供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