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腓骨长肌腱转位修复膝关节不稳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带血供腓骨长肌腱转位修复膝关节不稳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在120侧成人下肢标本对腓骨长肌外踝以上段的形态,血供及神经支配进行解剖观测。并在标本上进行模拟术式设计。结果:腓骨长肌腱平均长男6.9±1.3cm,女6.5±1.6cm,宽度男0.9±0.3cm,女0.8±0.31cm;营养血管来自胫动脉的占57.8%,来自腓动脉的占36.4%;腓浅神经分支入肌处距腓骨头下方,男1.5±0.5cm,女1.5±0.4cm。结论:可以上述血管之一为蒂设计腓骨长肌腱转位修复膝关节交叉韧带及侧副韧带损伤的术式,术式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左心室乳头肌的超声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临床超声检测左室乳头肌提供应用解剖学资料。方法:在经福尔马林固定的48例国人心脏标本上,用卡尺、角度尺等在对应左室乳头肌长轴切面下进行了长度与室壁构筑角度的测量。结果:前乳头肌单主支近腔侧长度30.6±1.3mm、附壁部长度26.8±0.9mm、游离段长度11.6±1.2mm,副支近腔侧长度21.7±0.8mm、附壁部长度20.6±0.9mm、游离段长度19.8±1.1mm;后乳头肌单主支近腔侧长度28.6±2.4mm、附壁部长度18.2±2.1mm、游离段长度9.2±1.3mm,副支近腔侧长度22.3±0.9mm、附壁部长度21.8±1.1mm、游离段长度20.4±0.9mm。它们与左室壁的构筑角度,以前乳头肌主支(14.3±1.7°)比后乳头肌(11.6±1.9°)较大。结论:结果对于左心室乳头肌超声断层长轴切面下检测和临床诊断有明确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中神经掌皮支形态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为腕掌部手术避免损伤掌皮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双目放大镜下对50侧成人上肢正中神经掌皮支的来源、走行及分支进行解剖和观测。结果:50侧均存在掌皮支,距离“O”点即远侧腕横纹46.0mm处自正中神经桡侧发出,穿出前臂筋膜处距O点19.6mm;穿出掌腱膜处距O点8.3mm。掌皮支长48.5mm,起点宽1.2mm,距舟骨结节垂直距离8.2mm。掌皮支有3个分支的28侧(56.0%);只有外侧支和中间支的11侧(22.0%);只有内侧支和外侧支的4侧(8.0%);只有外侧支的4侧(8.0%);只有中间支的3侧(6.0%)。结论:掌皮支的来源、行程较恒定。腕掌部手术应尽量靠近尺侧,采取纵行切口,免伤掌皮支。  相似文献   

4.
掌短肌皮瓣的应用解剖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吻合血管的掌短肌皮瓣移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30侧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上肢标本,观测掌短肌的形态,肌皮瓣的血供、神经分布。结果:掌短肌呈斜方形,其桡侧长2.2±0.8cm,尺侧长2.8±0.9cm,中部宽2.8±0.6cm,中部厚2.8±0.9mm。掌短肌为尺神经浅支支配,其浅面的皮肤为尺神经浅支和尺神经的尺动脉支支配。掌短肌皮瓣的动脉血供来源有4:即尺动脉本干、掌浅支的肌皮支和皮支、掌深支和小指尺侧固有动脉的肌皮支。其静脉回流为上述动脉的伴行静脉,汇入到尺静脉,以及与手掌尺侧皮肤相连的前臂尺侧静脉。结论:以尺动、静脉为血管蒂的掌短肌皮瓣的血供来源较多,可以利用尺神经浅支和尺神经的尺动脉支形成带感觉神经的皮瓣。是修复拇指指腹大面积缺损较好的供区之一。  相似文献   

5.
下颌神经颅外段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为下颌神经手术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解剖观测21例(男13,女8)42侧成人标本。结果:下颌神经(颅外段)主干长(出卵圆孔至分支处的距离)为1.3±0.4cm;宽度4.9±1.3mm,厚度1.9±0.6mm。还测量了下颌神经各分支起始处的长、宽和厚度。结论:本文结果为切断下颌神经后股和颊神经下(长)支的手术提供了形态学资料。  相似文献   

6.
肱二头肌短头肌腱转位修复肩锁关节脱位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为肱二头肌短头肌腱转位修复肩锁关节脱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31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尸体标本,对肱二头肌短头肌腱的形态、血管及喙突的局部结构进行解剖学观察。结果:肱二头肌短头肌腱长8.7±1.5cm,上部宽0.9±0.4cm,中部宽1.2±0.4cm,下部宽1.4±0.4cm,喙突尖至肩峰的距离4.7±0.5cm,喙突尖至锁骨肩峰端4.3±0.4cm。结论:设计肱二头肌短头肌腱移位重建喙锁韧带及肩锁上韧带修复肩锁关节脱位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带血管蒂大收肌腱转位修复胫侧副韧带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为带血管蒂大收肌腱转位修复胫侧副韧带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70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解剖观测了大收肌腱和胫侧副韧带的形态、毗邻关系以及前者的血管分布等。结果:①大收肌腱的肌腱部长6.75±1.22cm,平均宽度为9.6±2.0mm,平均厚度2.2±0.6mm;②胫侧副韧带长约5.8±1.1cm,平均宽11.2±2.0mm,平均厚度1.2±0.2mm;③大收肌腱的血供源于膝降动脉的关节支,该动脉参与形成膝关节动脉网。结论:大收肌腱血供丰富,肌腱长,位置靠近,可作为胫侧副韧带损伤修复的供体。  相似文献   

8.
带血供肱骨下段内侧骨(膜)瓣移位术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为带血供肱骨下段骨瓣移位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40侧成人上肢标本,观测尺侧下副动脉、尺侧返动脉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骨膜支和吻合。结果:尺侧下副动脉距髁间连线上3.7±1.7cm始于肱动脉,外径1.8±0.4mm,长1.8±0.7cm,骨膜支1~3支,外径0.8±0.4mm分布肱骨下段内侧半骨膜。尺侧返动脉前干外径1.1±0.2mm。尺侧上副动脉、尺侧下副动脉、尺侧返动脉在肱骨内上髁附近互相吻合。结论:利用上述血管吻合关系,设计带血供的肱骨(膜)瓣或骨皮瓣,可移位修复肱骨中上段、尺、桡骨中段骨折骨不连。临床应用已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第2跖趾关节、肌腱及皮瓣复合移植的显微外科解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第2跖趾关节、肌腱及皮瓣复合组织移植修复掌指关节、肌腱及皮肤缺损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在20侧灌注红色乳胶的新鲜足标本上,对第2跖趾关节、肌腱及邻近皮肤的血供进行了观测;2侧标本摹拟术式设计。结果:第2跖趾关节、肌腱及皮肤由第1、2跖背及跖底动脉供给,其分支间在关节周围和深浅筋膜间形成丰富吻合。其中第1跖背动脉沿途发4~9支、外径0.1~0.3mm(混合支0.5~0.8mm)的分支,至关节面以近0.8~1.5cm与以远0.3~0.8cm之间的跖趾关节及背侧肌腱和皮肤。结论:以足背动脉→第1跖背动脉为蒂,第2跖趾关节、肌腱及皮瓣复合组织移植,其皮瓣可依据受区需要,设计四种形式。  相似文献   

10.
第2跖趾关节,肌腱及皮瓣复合植物的显微外科解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第2跖趾关节、肌腱及皮瓣复合组织移植修复掌指关节、肌腱及皮肤缺损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在20侧灌注红色乳胶的新鲜足标本上,对第2跖趾关节、肌腱及邻近皮肤的血供进行了观测;2侧标本摹拟术式设计。结果:第2跖趾关节、肌腱及皮肤由第1、2跖背及跖底动脉供给,其分支间在关节周围和深浅筋膜间形成丰富吻合。其中第1跖背动脉沿途发4 ̄9支、外径0.1 ̄0.3mm(混合支0.5 ̄0.8mm)的分支,至  相似文献   

11.
腓肠内外侧血管解剖特点及其在小腿创伤修复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小腿创伤皮瓣移植修复与腓肠内、外侧血管吻合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70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解剖观测了腓肠内、外侧血管的长度、外径、血管神经的毗邻关系及其形态特点。结果:①腓肠内、外侧动脉起于动脉,伴行静脉注入静脉;②动脉起点至入肌段的长度内、外侧分别为4.1±0.7(1.8~6.4)cm、3.7±0.5(2.0~6.5)cm;③肌门处内、外侧动脉的外径分别为2.2±0.1(1.1~3.4)mm、2.0±0.1(0.9~3.1)mm;④肌门处伴行静脉有1~2条,内、外侧静脉外径为2.5±0.3(1.8~4.5)mm,2.3±0.3(1.5~4.1)mm。结论:腓肠内、外侧血管恒定、径粗、较长,是小腿创伤皮瓣移植修复受区可供应用的吻合血管  相似文献   

12.
1273例汉,维族新生儿髋关节超声测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明确汉、维族新生儿髋关节结构有无差异及其正常值范围。方法:采用Engesaeter、Terjesen、Graf、Morin-Harck四种超声方法对1273名汉、维族新生儿髋关节进行检查。结果:正常汉族新生儿髋关节。角59.1°±4.3°,β角48.8°±4.4°,髋臼指数:25.9±3.0,骨缘覆盖率:57.6±5.1%,股骨头覆盖率:46.9±6.8%,髋臼直径:15.6±0.8mm,股骨头直径:15.3±0.8mm;正常维族新生儿髋关节α角59.1°±4.4°,β角48.6°±3.8°,髋臼指数:26.1±3.2,骨缘覆盖率:57.2±4.6%,股骨头覆盖率:46.9±5.2%,髋臼直径:15.3±1.0mm,股骨头直径:15.3±1.1mm。结论:正常汉、维族新生儿髋关节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男女髋关节各值有显著差异(P<0.0005)。  相似文献   

13.
骶1腰5椎体置入螺钉固定术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为骶骨置入螺钉固定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18例(36侧)成尸脊柱标本上,解剖观测骶骨置入螺钉入路的安全区、置钉点、角度和深距。并在尸体上摹拟了术式。结果:骶骨背面有2个置钉安全区域,腰5骶1关节囊下安全区左右径6.0±1.2mm,上下径8.6±1.4mm。外侧安全区左右径9.1±2.1mm,上下径9.7±2.3mm。螺钉向内偏斜15.1°~22.9°,向尾侧偏斜58.4°~64.4°,向头侧偏斜67.8°±9.3°。置钉深距38.2~48.0mm。结论:本文为从骶骨背面安全区域置钉至骶1、第5腰椎体前皮质固定术提供了应用解剖学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腓骨上段转位代股骨、胫骨外侧髁缺损,重建膝关节的功能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解剖观测54侧腓骨上段、股骨和胫骨外侧髁的形态。观测44侧股二头肌腱和比目鱼肌起点的形态及血供。2侧下肢标本腓骨上段带股二头肌腱或比目鱼肌转位摹拟术式。结果:①腓骨关节面中部上下径22.8±7.1mm;前后径23.9±2.1mm;向内下斜61.3°±6.4°;②股骨外侧髁关节面中部前后径38.0±3.3mm;左右径28.0±3.1mm;③胫骨外侧髁关节面中部前后径37.1±2.7mm;左右径24.6±2.8mm。结论:带股二头肌腱腓骨上段转位插入股骨内修复股骨外侧髁缺损,带比目鱼肌蒂腓骨上段转位插入胫骨内修复胫骨外侧髁缺损,术式设计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以第1或第2穿动脉为蒂骨瓣转位重建股骨距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为带血管蒂骨瓣转位重建股骨距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30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标本,对第1、2穿动脉起始、走行、分支分布和骨膜支进行详细的解剖学观察。结果:股深动脉在小转子尖下4.5±1.3cm、9.3±2.7cm处分别发出第1、2穿动脉,外径分别为2.8±0.7mm、2.4±0.6mm。穿动脉发出1~3支外径在1.0mm以上的肌骨膜支,分布于股骨后部中上段骨膜。结论:可以第1或第2穿动脉为蒂设计股骨瓣,可转位重建股骨距或修复股骨颈。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桡尺远侧关节脱位修复提代术式设计的解部学依据。方法:30侧成人上肢标本,对桡侧腕屈肌腱进行形态学侧量。结果:桡侧腕屈肌腱性部分长14.3±1.1cm,肌腱上、中、下段宽分别为9.1±1.4mm,5.5±0.9mm和4.2±0.4mm,肌腱上、中、下段厚分别为2.4±0.6mm、2.2±0.4mm和2.6±0.5mm。结论:桡侧腕屈肌腱部分转位有足够的长度和强度,修复桡尺远侧关节脱位的术式设计具有可行性,是一种新的手术方法,临床广泛应用和9例,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股神经嵌压症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肌腔隙内的股神经嵌压症机理和治疗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解剖40侧成人肌腔隙(男性28侧、女性12侧),对肌腔隙内相关结构进行观察、测量。结果:腹股沟韧带长平均为113.3±1.1mm;肌腔隙浅边长为46.1±0.9mm;深边长为69.2±1.2mm;肌腔隙的深度为17.1±1.1mm;髂耻弓长度为31±0.6mm。肌腔隙内股神经横径为7.1±0.3mm;股神经距腹股沟韧带的深度为11.7±0.4mm;股神经横径中点到髂前上嵴距离为62.0±0.8mm。结论:肌腔隙内压力增高可导致股神经嵌压症,治疗的关键是及时沿腹股沟韧带由内向外切开髂耻弓减压。  相似文献   

18.
与蝶窦冲洗及内窥镜术有关的蝶窦口应用解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为蝶窦冲洗及内窥镜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60侧成人头部正中矢状切面标本上解剖、观测了蝶窦口等结构。结果:蝶窦口内径2.1±0.3mm,距鼻小柱前下缘58.6±3.8mm,距鼻腔底35.1±4.3mm,距颈内动脉海绵体部中段18.9±2.0mm,距视神经15.9±1.8mm。结论:进行蝶窦冲洗时应注意蝶窦口的位置、角度;进行蝶窦内窥镜手术时应注意蝶窦口与周围结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一个新的甲状腺手术麻醉点的解剖学基础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甲状腺手术提供新的麻醉方法。方法:用30侧成人标本,在手术显微镜下观察了颈前部神经的来源、分支分布及其吻合。结果:颈皮神经分单干,上、下干和上、中、下干三种类型。上、中、下干的起始宽度分别为1.6±0.6mm,1.8±0.6mm和1.8±0.7mm;干长17.7±7.8mm,31.7±12.3mm和25.4±9.0mm。锁骨上内侧神经分布至胸锁关节和胸骨柄上方的皮肤。面神经颈支的降支均与颈皮神经吻合。明确了通过胸锁乳突肌前缘,甲状软骨上缘下方1.5cm与颈前正中线外侧4cm的交点处(麻醉点)1cm和2cm半径圆形区的神经来源和分布。结论:经临床100例应用验证新麻醉点具有安全可靠、效果理想、并发症少等特点,有推广前途  相似文献   

20.
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为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0侧成人头部正中矢状剖面标本上,观测了泪囊的形态、毗邻、在鼻腔外侧壁上的投影及泪囊窝内侧壁骨质厚度。以鼻小柱基部为基准,鼻腔底为平面,对泪囊进行了定位。结果:泪囊的长度为13.3±2.2mm,内侧壁宽为6.0±1.1mm,横径为4.9±0.9mm,容积为0.33±0.07ml。从鼻小柱基部至泪囊下部和顶部的距离分别为32.8±3.7mm和43.4±4.3mm,两者与鼻腔底的夹角分别为47.5°±3.6°和65.6°±5.1°。结论:提出了泪囊鼻腔造口术时内窥镜进入深度和角度的安全范围,造口位置的选择及手术并发症的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