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动脉的解剖学观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相似文献   

2.
腹腔动脉及其分支血管造影的形态学与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为指导介入治疗观察腹腔动脉及其分支血管造影的自然形态。方法:对500例因原发性肝癌等疾病行介入治疗的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或腹主动脉插管造影的DSA图象进行分析。结果:腹腔动脉开口96.4%位于T12~L1椎体平面,开口朝上占49.6%,水平开口25.6%,开口朝下24.8%。腹腔动脉呈典型分布占89.4%,变异10.6%。肝动脉呈典型分布占72.8%,变异27.2%。肝固有动脉走行与肝总动脉呈钝角62.4%,直角13.0%,锐角24.6%。胃十二指肠动脉与肝总动脉呈钝角82.4%,直角6.0%,锐角11.6%。脾动脉常见形态有上弧型、水平型、横S型、下弧形等,回旋型及波浪型少见占6.7%。结论:熟悉腹腔动脉及其分支血管造影的自然形态与变异,才能确保肝胆胰脾胃疾病介入治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作者在解剖一老年男性尸体时,发现其肝动脉的分支分布变异,现报道如下:腹腔干发出3大分支,即脾动脉、肝总动脉和副左肝动脉。肝总动脉正常,距腹腔干1.85cm处发出肝固有动脉和胃右动脉,肝固有动脉又发出肝左、右地动脉。①副肝右动脉:起自胃右动脉,在距肝总动脉分支处0.24cm处发出,总长为4.6cm,跨过门静脉的前方,走行于胆总管的后方,随后分为两支进入肝右叶。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性,37岁,CT发现肝血管瘤行肝动脉灌注栓塞术,术中造影显示:肝左动脉起自肝总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起自肝右动脉,肝右动脉通过胃十二指肠动脉之侧支支与肠系膜上动脉连接。肝总动脉略细,管壁光滑。吻合支较粗大,管壁光滑。腹腔动脉或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时对方动脉显影清晰。  相似文献   

5.
作者在解剖1具成年男尸时,发现其胆囊动脉起源与分支变异,现报道如下:经防腐固定成年男尸解剖后发现,腹腔干在主动脉裂孔处稍下方起自腹主动脉前壁并发出胃左动脉、脾动脉和肝总动脉,肝总动脉右行距起始处3.2cm分  相似文献   

6.
笔者在解剖学教学过程当中,在一例中年男性尸体标本上发现肝总动脉起始部与腹腔干形态分支变异。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在78具成年尸体上详细观察了髂总动脉的分支。髂总动脉外侧支的出现率为30.76%,多起于髂总动脉远侧1/3段(43.33%),始端外径为2.38±0.06(0.90~4.20)mm.起自髂总动脉的髂腰动脉的出现率为10.26%,也多起于髂总动脉远侧1/3段,其始端外径为3.03±0.14(2.50~3.80)mm。记录了此两支动脉的走行和分布,并讨论了它们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观察变异肝动脉的解剖学特点,为临床相关血管影像学检查、手术及介入治疗等提供形态学资料。 方法 按常规方法解剖25例成人尸体标本,沿肝总动脉追踪、寻找肝固有动脉的分支并观察分布情况。 结果 本组肝固有动脉及其分支变异率为28%。其中有2例属Hitta分型外的变异肝动脉,肝固有动脉右侧壁未见胃右动脉,而是在左侧壁发出1支动脉主干,远端分支分布于肝和胃,本文称为“肝胃动脉(HGA)”;其中标本2从HGA主干后壁发出1分支,远端也分布于肝和胃,本文称为“肝胃副动脉”。 结论 本组2例起于肝固有动脉左侧壁的HGA,是胃小弯右侧的主要动脉来源,并有分支营养肝和胃的其他部位。此种变异补充了变异肝动脉的形态学资料,对临床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变异肝动脉的解剖学特点,为临床相关血管影像学检查、手术及介入治疗等提供形态学资料。 方法 按常规方法解剖25例成人尸体标本,沿肝总动脉追踪、寻找肝固有动脉的分支并观察分布情况。 结果 本组肝固有动脉及其分支变异率为28%。其中有2例属Hitta分型外的变异肝动脉,肝固有动脉右侧壁未见胃右动脉,而是在左侧壁发出1支动脉主干,远端分支分布于肝和胃,本文称为“肝胃动脉(HGA)”;其中标本2从HGA主干后壁发出1分支,远端也分布于肝和胃,本文称为“肝胃副动脉”。 结论 本组2例起于肝固有动脉左侧壁的HGA,是胃小弯右侧的主要动脉来源,并有分支营养肝和胃的其他部位。此种变异补充了变异肝动脉的形态学资料,对临床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1.
作者在局部解剖学教学过程中,在一例老年男性尸体标本上发现其肝总动脉起始部位及腹腔干分支变异,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解剖1具老年男尸时,发现其腹腔干较正常位置偏下并伴多分支变异。查阅文献未见相关报道,为积累国人解剖学资料,现报道如下:该男尸长159 cm,腹腔干在胰后方平第2腰椎上缘水平由腹主动脉前壁发出。该干依次发出膈下动脉干、胃左动脉、脾动  相似文献   

13.
<正>肝总动脉起自腹主动脉的脏支腹腔干,变异较少。作者在解剖1具成年女尸时,发现腹腔干及肝总动脉存在变异,为积累国人体质结构调查资料,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标本为成年女性,身高162 cm,结构保存完整,已经用甲醛溶液充分防腐固定。采用大体解剖方法,自剑突沿正中线向下绕脐至耻骨联合上缘,沿肋弓向外下切至腋中线;自耻骨联合上缘沿腹股沟向外上切至髂前上棘;从正中线上、下两端的皮瓣转  相似文献   

14.
病例标本为成年女性,身高162cm,结构保存完整,已经用甲醛溶液充分防腐固定。采用大体解剖方法,自剑突沿正中线向下绕脐至耻骨联合上缘,沿肋弓向外下切至腋中线:自耻骨联合上缘沿腹股沟向外上切至髂前上棘:从正中线上、下两端的皮瓣转角处向两侧剥离皮肤。  相似文献   

15.
关于腹腔动脉的分型問題,各依不同角度及标本变异情况而多不一致。如Lipshutz将腹腔动脉分为四型;Eaton区分五型;Adachi及郁秉輝皆分六型;Michels及张年甲分为七型;塚本分为九型;胡启仁則分十一型等。并且,即使类型数目相同,但其內容亦各不相符,如郁秉輝的六型不同于Adachi的六型。因而必将影响資料比較上的正确性及統計上的困难。有鑑于此,我們願提出两点討論意見,以供参考。腹腔动脉各型的区分,  相似文献   

16.
笔者在解剖一具60岁男尸时,发现腹腔干的分支和胃左动脉有较大变异(图1),为积累国人血管变异资料,同时为临床提供形态学依据,现报道如下。1.腹腔干:该动脉起自膈肌主动脉裂孔稍下方腹主动脉前壁,长0.5 cm,末端有两个分支:左为脾动脉,右为肝总动脉,直径均为0.5 cm,二者之间成180°,横向相对,分别行向左、右。  相似文献   

17.
肝动脉的解剖学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腋动脉分支形成的动脉干进行分型,为血管造影、外科干预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90例(左侧47例,右侧43例)经10%福尔马林溶液灌注固定的人体上肢标本,解剖腋动脉各段分支及其形成的动脉干;采用游标卡尺,测量各段分支起点管径。结果①经典型腋动脉46例(51.1%),即各段分支均直接从腋动脉分出,未形成动脉干;②肩胛下-旋肱后动脉干28例(31.1%),此干最终分支为旋肩胛动脉、胸背动脉、旋肱后动脉;③有胸外侧动脉参与形成的动脉干10例(11.1%),分别有胸外侧-肩胛下动脉干、胸外侧-胸背动脉干及胸外侧-胸肩峰动脉干;④多分支型(≥4)动脉干6例(6.7%),根据其分支是否含有肱动脉的分支,进一步分为腋-胸动脉干及腋-肱动脉干;⑤右侧胸肩峰动脉起点管径显著高于左侧(P=0.015,t=-2.542)。结论对腋动脉分支所形成的动脉干尝试进行解剖学类型划分,是对既往研究的补充。在腋动脉造影时,有助于识别其变异,减少误诊;掌握这些动脉干的解剖学特征,对于腋血管损伤的外科治疗也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解剖一具成年男尸时发现其胃右动脉起自胰十二指肠上动脉的后支,现报道如下:腹主动脉在距穿膈肌主动脉裂孔1.0cm处由前壁发出腹腔干,腹腔干起始部直径为9.2mm。在距腹腔干起始部1.4cm处发  相似文献   

20.
我们于上肢解剖过程中发现其左侧肱动脉发生罕见变异,此种变异未见文献报道,现将观测结果报道如下。男尸,身长175cm,年龄、死因不详。左侧肱动脉续于腋动脉,起始处外径4·1mm,发出肱深动脉。本干于肱二头肌内侧沟伴正中神经下行,约1cm后发出尺侧上副动脉,于三角肌止点附近发1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