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我们对1例嗜伊红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的男性病人进行了病理组织观察。光镜下所见:真皮内有巢状或团块状增生血管,内皮细胞高度增生并呈鞋底钉样突向管腔。在增生血管团之间有大量散在炎性细胞浸润。浸润细胞以淋巴细胞及嗜伊红细胞为主。电镜下所见:(1)真皮内异常血管增生。内皮细胞围成的毛细血管中可见红细胞,周围是疏松结缔组织成分。内皮细胞外有连续基膜环绕,连接处有细长的边缘褶伸入管腔。(2)肿大的内皮细胞核周有多个核切迹,胞质中可见大量α微丝。(3)内皮细胞质中可见致密杆状体,杆状体内可见小管状的结构。周围有嗜酸性细胞浸润,细胞中可见多角形的 Charcot-Leyden 结晶。  相似文献   

2.
3.
孔××,男性,49岁,教师。病理会诊号89.02。患者左耳后肿块一年余,近来肿块渐增大。查左耳后见一个3×2×1cm 肿物,界限清楚,可移动。手术见肿物位於耳后皮下,蚕豆大,淡红色,中等度硬,似淋巴结,但无明显包膜。三年前鼻咽癌普查VcA/IgA(+)。镜下观:①病变位于真  相似文献   

4.
头面部伴嗜酸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二例空军吉林医院冀广生,杨宁江,刘俊礼,李英女伴嗜酸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发生在头面部者较易误诊,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将我院所遇二例结合文献加以讨论。[例1]患者,奚某,男,32岁。腮腺区肿物1年。自述1986...  相似文献   

5.
家族性慢性良性天疱疮和血管淋巴样增生伴嗜酸细胞增多症在临床上并非少见,但二者并发至今未见报道,今有1例报告如下: 患者程某,男性,70岁,主因颈、腋窝和腹股沟处反复起群集性水疱和大疮6年,头及颈部起半球形紫红色肿物1年就诊;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科情况:于颈前、腋窝和腹股沟处,见群集水疱和大疱,部分糜烂、渗出;头皮、颈后可见10余个散在分布、黄豆大小紫红色半球形肿物,质中,破后易出血。辅助检查:肝功能、HBGAG均正常,血K~+Na~+CL~-、血糖、BUN正  相似文献   

6.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是一种少见的疾病,临床上容易误诊,现结合病例并对该病进行分析和解释.  相似文献   

7.
血管淋巴样增生伴嗜酸性细胞增生(Angiolymphoid hyperplasia with cosinophilia简称AHE)是一种少见疾病,活体组织检查以大量淋巴样细胞、嗜伊红细胞浸润、血管增生为特征。本文报告一例表现为头皮多发性肿块,经手术切除后随访良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我科1950-1999年期间所诊治的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的7名患者的病理标本重新切片,进行病理学上的分析。结果: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在病理学上有其特征,形态学上的改变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①真皮内大量毛细血管增生;②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肿大,似“墓碑”状突入血管腔;③病变处有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混合浸润。结论: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是一种良性局限性血管增生,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熟悉这一疾病的组织学改变对避免误诊为其他类拟疾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40岁,工人。1980年偶然发现左后腰部皮下有一蚕豆大包块。近二年,包块增大,边缘发红,局部皮肤发痒。1991年10月来省人民医院诊疗。查:皮下结节状包块,大小1.5×2(cm~2),周围软组织微肿,中等硬度。全身及血常规检查无异常。手术所见,皮下包块呈分叶状,界清。1992年1月术后随访,局部刀口一期愈合,其它检查无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10.
1临床资料 患者,女,40岁。因头皮、耳后大小不等结节15年,于2013年1月5日就诊。15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头皮出现一绿豆大小皮色类圆形结节,表面光滑,质韧,不可活动,不伴瘙痒及疼痛,未引起患者重视未作特殊处理。该结节逐渐长大至胡豆大小,其周及左耳后亦出现多个类似结节,大小不一,散在分布,  相似文献   

11.
例1,患者女,30岁,因左耳后起丘疹及结节伴痒1 年于2007年7月来我科就诊.  相似文献   

12.
伴嗜酸粒细胞增多的血管淋巴样增生(附3例报告)一院皮肤科杨维玲张岩刘丽丽关希丽姜美波嗜酸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angi-olymphoidhyperplasiawitheosinophilia,AL-HE)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血管增生性疾病。...  相似文献   

13.
1 临床资料 患者1,男性,46岁.右颞部无痛性逐渐生长肿块2年余.2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右颞部出现米粒大小硬块,无自觉不适症状.2001年11月起肿块明显逐渐增大.查体,一般情况可,右颞部皮下可触及活动性肿块,类圆形,与周围组织无粘连,直径约3.5 cm,无压痛,可推动,质硬.  相似文献   

14.
耳后血管淋巴样增生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1例报告王德福,胡叶芬,邓良珍,韩飞(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关键词耳;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嗜酸细胞增多症1临床资料女,29岁。因右耳后肿物4+年疑为血管瘤于1993年4月23日入院。4年前发现右耳后一约豆粒大肿物,无红...  相似文献   

15.
血管淋巴组织增生伴嗜酸性细胞增多(A L H E)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血管肿瘤,皮损为暗红色小丘疹或结节,通常发生于耳或耳前区,多为单发,20%患者为多发皮疹。文章报道1例皮损多发、散在的A LH E患者,该患者随后出现淀粉样苔癣。虽然以前已有伴发K im ura病的淀粉样苔癣的文献报道,但是尚无伴发A LH E的淀粉样苔癣的报道。二者的并发提示,A L H E是一种性疾病,因为导致基底层受损的炎证过程是淀粉样苔癣发生所必需的。血管淋巴组织增生伴嗜酸性细胞增多并发淀粉样苔癣1例@Shankar S.$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 Ealing Hospital, Uxbri…  相似文献   

16.
曾燕  戴冽  郑东辉  刘海俊  李晶 《广东医学》2006,27(4):503-504
目的 提高临床对血管淋巴样增生伴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脚)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近8年收治的5例ALI-IE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病理检查特点。结果 5例患者中4例表现为头颈部肿物,1例表现为下肢肿物,病程2—16年,病情反复,2例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升高,病理特点为血管增生明显,内皮细胞呈上皮样,周围有较多嗜酸粒细胞浸润,无嗜酸性脓肿。结论 ALHE的临床表现以头颈部肿物多见,可伴有皮肤表现,诊断主要靠特征性病理学特点,但要注意和木村病鉴别,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随诊注意有无复发。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报道1例血管淋巴样增生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ALHE),并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病理学特点进行探讨.方法 应用常规HE染色方法,分析和观察1例ALHE的临床资料和组织学形态.结果 该病例以枕后包块就诊,组织学主要表现为血管的增生,增生的血管内皮细胞呈特征的上皮样,可内衬血管腔,突入血管腔内生长,或在血管旁间质内呈实性片状或条索状生长.间质伴有大量的嗜酸性粒细胞为主的炎细胞浸润,而淋巴细胞的浸润相对不明显.结论 ALHE主要表现为血管内皮细胞的上皮样增生,以上皮样血管瘤进行命名较为妥当.ALHE与Kimura病应为两种性质不同的疾病.  相似文献   

18.
血管淋巴细胞增生伴嗜酸性细胞增多症一例鲁中冶金矿山公司职工医院(271113)沙连恒患者女,49岁,于1992年10月因左耳廓无痛性肿块六年人院.始为耳后皮肤出现米粒大小结节,肤色红,奇痒,抓破后流出黄血水.后渐向耳轮上前度及,皮肤是高低不平佯隆起....  相似文献   

19.
嗜酸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又称嗜伊红淋巴肉芽肿 ,其发病原因不明 ,发生于皮下组织和淋巴结的肉芽肿性疾病。本病临床上不常见。我们曾遇到 1例 ,报告如下。1 病历报告  患者 ,男 ,2 9岁 ,主因左腮腺区、右颌下区无痛性肿物 13年而就诊。患者于 13年前无意中发现左耳前及右颌下区各长一花生米大小肿物 ,活动 ,无疼痛及其它不适 ,当时未曾诊治 ,以后肿物缓慢生长 ,有时大 ,有时缩小 ,不影响日常生活及劳动。近年来 ,肿物生长较快 ,尤以左耳前区为著 ,伴局部皮肤及全身瘙痒。查体 :T37℃ ,P80次 / min,BP12 0 / 75 mm Hg(16 /10 k Pa)…  相似文献   

20.
嗜酸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易于误诊,其病因可能为过敏或炎症.本文报告8例,均经病理证实,并经1~6年随访.治疗以放疗为首选,复发时再次放疗仍有效.血中嗜酸细胞升高或下降可作为复发或控制的预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