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阳和汤出自《外科证治全生集》,是治疗阴证疮疡的名方,具有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之功效,主治阳虚寒凝痰滞之阴疽,如鹤膝风、脱疽、附骨疽、流注、痰核等病证。本文综述了现代医家临床应用阳和汤治疗寒凝痰滞所致内科、妇科、儿科、皮肤科等多种疾病现状。  相似文献   

2.
阳和汤治疗乳岩之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峰 《四川中医》2008,26(12):30-32
清·王维德所创之阳和汤具有温阳散寒通滞,化阴凝而布阳和之效,被广泛用来治疗“气血寒而毒凝”之阴疽。在《外科证治全生集》中,阳和汤可用来治疗乳岩。而古今医家对此皆有不同看法。乳岩相当于现代医学的乳腺癌,目前临床鲜见阳和汤治疗乳腺癌的报导。本文结合现代医学对乳腺癌治疗,将阳和汤分别应用于乳腺癌术前术后,并就其治疗乳岩之机理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中医古方阳和汤"异病同治"的机理。方法通过文献研究,从阳和汤的来源、组成、方解、现代药理研究和现代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通过探讨阳和汤"异病同治"的临床病证,以分析其临床应用该方的机理。结果阳和汤具有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之功,原方所治疾病为鹤膝风、贴骨疽及其阴疽,现代文献报道阳和汤被广泛应用于治疗临床各科的多种疑难杂病如呼吸系统疾病、妇科疾病、骨科疾病、皮肤科疾病及其他杂病,远远超出其最初的适应症。结论阳和汤所针对的病证的共同特点是缠绵难愈,辨证属于阳虚阴盛,痰瘀内阻。病证特点与阳和汤创立时一致,充分体现了中医学"异病同治"的治疗思想。  相似文献   

4.
<正>补阳还五汤出自清代名医王清任《医林改错》,是用于治疗气虚血瘀之中风后遗症的主方。而阳和汤源于《外科全生集》,是治疗贴骨疽、脱疽、流注、痰核、鹤膝风等阴寒之病的方剂[1]。笔者将补阳还五汤和阳和汤两方化裁合用治疗肢  相似文献   

5.
阳和汤具有温阳补血,宣通血脉,散寒祛痰之功,治疗血虚寒凝、气滞痰阻阴疽;乳岩因肝郁犯脾,冲任失调,气滞血瘀痰阻为病;阴疽与乳腺癌有共性病理机制,本文旨在探讨阳和汤治疗正虚型乳腺癌的方证对应机理。  相似文献   

6.
恶性肿瘤是现代常见的恶性疾病,属于中医“积聚”“癥瘕”等范畴。温阳法是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方法。阳虚寒凝是恶性肿瘤发生发展过程的重要病因病机之一,从“阳非有余”与“阳常有余”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人体真阳不足致正虚,妄动相火致病理产物积聚。应用温阳法治疗恶性肿瘤,一方面重在阴中求阳以补阳,另一方面重视用阳化阴以温阳,使君火充盛,相火以位。阳和汤是温阳法治疗肿瘤的基本方,该方广布阳气,有温阳补血、行气活血、散寒通滞之效。《外科证治全生集》记载阳和汤主治阴疽等,而阴疽与恶性肿瘤关系密切,阴疽与部分恶性肿瘤在病因病机、病程等方面均有着较高的相似性。名老中医应用阳和汤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经验,以及阳和汤治疗恶性肿瘤的相关临床研究,均提示阳和汤治疗恶性肿瘤具有较好的疗效。进一步深入研究阳和汤、认识温阳法,对临床指导恶性肿瘤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阳和汤出自清代名医王洪绪的《外科证治全生集》,由熟地黄、鹿角胶、肉桂、炮姜、麻黄、白芥子、甘草7味药物所组成。是治疗外科阴疮的著名方剂,具有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之功效,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骨疽、脱疽、流注、痰核、鹤膝风等一切阴疽。笔者临床应用阳和汤加减治疗各种病证,效果显著,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8.
阳和汤临床应用举隅广西柳州市中医院(545001)杨海魁关键词阳和汤白淫遗尿不育阴茎痰核阳和汤出自《外科证治全生集》,系王洪绪为治阴疽所设,具有温阳补血、宣通血脉、散寒祛痰之功。笔者在治疗泌尿、男科疾病中辨证应用该方,每显良效,故择其数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蒋燕教授从事中医教学、科研和临床工作30余年,现为北京市朝阳区第2批著名中医药专家下基层工作指导老师。现将其应用阳和汤治疗妇科疾病的经验介绍如下。1阳和汤方解阳和汤出自清代王洪绪著《外科证治全生集》,由熟地黄、肉桂、鹿角胶、麻黄、白芥子、炮姜炭及甘草组成,具有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之功,用于治疗鹤膝风,贴骨疽及其它阴疽。方中熟地黄滋养阴血,填精益髓。鹿角胶温补精血,既可使已亏之阴血速生又可助肾中之微阳。肉桂大辛大热,温阳之余尚可行气血而通经  相似文献   

10.
胡黎生主任医师,吉林省著名中医骨伤科专家。从医四十余载,学验俱丰。胡老善用阳和汤治疗腰腿痛属阴寒证者。阳和汤是《外科证治全生集》中治疗外科阴证的要方,是一首温阳导滞、扶正驱邪相兼的方剂,临床常用以治疗流注、贴骨疽、鹤膝风、脱疽等属阴寒证的疾患。胡老多年来灵活运用加味阳和汤治疗腰间盘脱出症、坐骨神经痛、膝关节滑膜炎等  相似文献   

11.
阳和汤出自清代王维德<外科证治全生集>,有熟地、肉桂、麻黄、鹿角胶、白芥子、姜炭、生甘草等组成.主治"鹤膝风、贴骨疽及一切阴疽".后世根据本方具有温阳养血化痰之功,将本方应用于临床各科.现就阳和汤在骨伤科中的应用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阳和汤化裁治疗骨转移疼痛验案举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阳和汤出自清·王洪绪<外科证治全生集>,是治疗阴疽的名方,有温阳散寒通滞之效,世有"阴疽活命丹"之称.今用其治疗骨转移疼痛,疗效满意.现略举一则示之.  相似文献   

13.
阳和汤配穴位贴敷治疗痛痹96例河南驻马店地区中医院(463000)刘天骥,王桂年阳和汤为外科阴疽症的代表方,具温经通阳、散寒化痰之功,适用于体虚寒痰阻于筋骨之流痰、脱疽等。痛痹为寒邪入侵筋骨、肌肉,致血瘀疾凝而成,和阴疽病机相同。根据中医“异病同治”...  相似文献   

14.
单鸣教授是四川省名中医,从事临床工作近30年,临床经验丰富,其运用阳和汤治疗内科系统疑难杂症有独到之处。阳和汤出自清·王洪绪《外科证治全生集》,由熟地黄、肉桂、麻黄、鹿角胶、白芥子、炮姜炭、生甘草七味药组成,主治一切阴疽、流注、鹤膝风等阴寒之证。  相似文献   

15.
罗平金桂芝阳和汤出自《外科症治全生集》,其功效温阳补血,散寒通滞,治疗阴疽、贴骨疽、流注鹤膝风等一切阴寒之疾.  相似文献   

16.
徐静 《山西中医》2010,26(12):11-11,13
阳和汤出自清·王洪绪所著《外科全生集》,由熟地、肉桂、麻黄、鹿角胶、白芥子、姜炭、生甘草组成,是外科治疗阴疽如贴骨疽、脱疽、流注痰核、鹤膝风等阴寒诸证的代表方。此方对内科病证,凡属阳虚阴寒内盛者,均可移用治之,若用之准确,每收佳效。笔者跟随江苏省名中医韩树人主任学习期间,收集整理韩老临证应用阳和汤治验5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周孜 《中成药》1992,14(6):36-37
阳和汤为外科治疗一切阴疽的著名方剂。该方虽为外科阴疽证而设,然而临床只要抓住“肾阳虚衰、阴寒内盛”这个主要病机、奉理执法,用治内、外、妇、儿等各科多种疾病,也同样取得较好的疗效。本文主要介绍了阳和汤在临床应用的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18.
阳和汤临证举隅郑怀文牟思泽敦煌市中医院(736200)阳和汤出自清代医学家王洪绪编著的《外科证治全生集》,由熟地、鹿角胶、肉桂、炮姜炭、白芥子、麻黄、甘草等七味药组成。用治一切阴疽、贴骨疽、流注等阴寒之证。笔者运用本方治疗阳虚寒凝之顽症,每收良效,兹...  相似文献   

19.
阳和汤出自《外科证治全生集》,为清代外科医家王洪绪经验方。功用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主治阴疽流注等外科阴寒之证。王洪绪用其治疗阳虚寒凝证,犹如仲春温暖和煦之气,普照大地,阴霾四散,而布阳和,故而得名“阳和汤”。方由熟地黄、肉桂、麻黄、白芥子、姜炭、鹿角胶和生甘草组成,主要作为治疗阴疽的重要方剂来使用。  相似文献   

20.
阳和汤出自《外科证治全生集》,具有补肝肾、益精血、散寒凝之功。原方用于治疗阳虚寒凝之阴疽,但对肝肾亏虚型、阳虚寒凝型、气血不足型骨关节疾病也较为对症,因此近年来被广泛用于膝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腰椎间盘突出症、骨质疏松症等多种骨伤科常见疾病的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近期有关的基础研究主要针对阳和汤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展开,探讨了阳和汤对炎症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氧自由基和抗氧化酶及关节软骨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