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鉴于脾切除后可出现凶险感染(OPSI),从而认识脾脏的抗感染免疫功能。脾切除后脾组织自体移植作为一种保留脾功能的方法受到外科界重视。但移植脾的免疫功能如何,仍不清楚。我们用兔进行脾组织自体移植,探讨再生脾在抗感染免疫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免疫学的进展,脾脏抗感染免疫功能日臻重要。脾切除患者对病原易感性增加,有可能发生凶险性感染(OPSI)。据统计其中半数以上是由肺炎球菌通过呼吸道引起的,而脾脏的去留对肺脏抗感染能力的影响怎样,文献上研究得很少,尤其外伤性脾切除后自体移植脾组织能否维持肺的正常防卫能力,从而起到保留脾的作用,国内未见报道。本文就脾切除和自体脾组织移植对肺吞噬功能的影响进行动态观察,以确定其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不同自体脾组织移植量抗肺炎球菌感染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们对脾脏各种功能的认识以及脾切除后严重感染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脾损伤后采用各种保脾术越来越多。当严重脾损伤无法保留脾脏时,很多学者仍主张将自体脾组织再移植,但移植后再生的脾组织结构及功能怎样?能否防止发生“OPSI”?尤其是对脾组织的临界移植量问题,无论在临床或是动物实验方面都存在较大争议。本实验采用大鼠进行不同量脾组织网膜内移植,然后进行抗感染能力和实验研究,试图阐明移植脾组织的抗感染作用。移植多少脾组织才是抗感染的理想量,从而为临床处理严重脾损伤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4.
自体脾组织移植后再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自体脾组织移植后的形态学变化规律,为临床及实验研究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采用100只小鼠进行自体脾组织网膜内移植,于术后不同时相点切取移植脾组织,通过光镜和电镜技术,观察自体移植脾组织的生长特点及规律。结果 自体移植脾组织经过坏死再生过程,于移植术后6月移植脾组织与正常脾组织结构相近。结论 自体脾组织网膜内移植有正常脾组织的基本结构,有发挥脾功能的结构基础,并具有一定的脾功能。  相似文献   

5.
创伤性脾破裂非手术保脾治疗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脾脏是腹部内脏中最容易受损伤的器官,在腹部闭合性损伤中,脾破裂占20%~40%,在腹部开放性损伤中占10%左右[1],而脾脏具有造血、贮血、毁血功能及免疫作用[2]。随着对脾脏重要功能及解剖认识的提高,脾破裂的外科治疗也发生了变化,既能控制受伤脾出血,又能维持脾脏功能的保脾治疗  相似文献   

6.
脾脏有一个独特的脉管系统,能使有免疫活性的细胞暴露血液循环中。脾脏的清除功能主要是排列在髓索和边缘窦中的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当活性不强的细胞通过红髓时而被清除。当脾脏切除或失去功能时,这种独特、有效的抗原捕捉功能便消失。自体脾组织移植后血供及其功能恢复如何呢? 本文作者对自体脾组织移植的血供进行了观察。自体脾移植术后,将大鼠麻醉,开胸经胸主动  相似文献   

7.
蒋登金 《局解手术学杂志》2006,15(4):F0002-F0002
随着对脾脏功能研究的不断深入,脾脏不仅具有重要的免疫功能,而且具有内分泌、调节周围血循环量等多种功能,是维持患者高质量生存的重要器官。因此,脾修补、脾部分切除、脾切除后脾组织自体移植、脾动脉缩扎、结扎等保脾手术广泛应用于临床。近年来,由于微创外科手术的兴起及影  相似文献   

8.
脾血管及脾叶、段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脾脏作为人体最大的周围淋巴器官 ,其对人体具有重要的免疫功能 ,故现代外科的观点是 :正常脾因外伤破裂或脾的良性病变 (如囊肿、脓肿、血管瘤等 ) ,应进行保留性脾切除术。随着外科学的发展 ,脾叶、脾段的相对独立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为了更好地开展此类手术 ,我们对 61例国人标本进行观测 ,调查了脾动脉的叶、段性分布 ,为保留性脾切除提供了良好的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   

9.
脾脏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脾脏损伤或切除后导致机体免疫力降低,容易引发凶险性爆发性感染(overwhelmign postsplentctonry infection,OPSI)及AIDS。当脾脏严重创伤时自体脾组织移植能够部分地恢复其结构特点和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0.
脾切除和自体脾组织移植对肺吞噬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脾切除和自体脾组织移植对肺吞噬功能的影响陈维佩,候会池第三军医大学重庆630038临床及实验研究证实脾切除患者对病原易感性增加,有可能发生凶险性感染,据统计其中半数以上是由肺真球菌通过呼吸道引起的,而脾脏的去留对肺脏抗感染能力的影响怎样?研究得很少,...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自体移植脾组织内GAP-43神经的再生机制,将Wistar大鼠42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切除脾脏以后,切取1/2脾脏,切成1 mm×1 mm×1 mm大小的组织块植入大网膜内,术后7、14、30、60、90、120、180 d取脾组织标本通过原位杂交检测GAP-43 mRNA、NGF mRNA和TrkA mRNA,同时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GAP-43神经。对照组手术松动脾脏,在术后相同时间点取脾组织作对照观察。结果显示:术后30 d检测到移植脾组织内有GAP-43 mRNA、NGF mRNA和TrkA mRNA表达,90 d达高峰后开始下降;术后60 d明显可见GAP~43染色阳性神经纤维,90 d密度最大,主要存在于血管周围,以后无明显改变。结果提示:自体移植脾组织内GAP-43神经再生与内源性NGF和TrkA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脾脏是腹部内脏中最容易受损的器官。在腹部闭合性损伤中,脾破裂可高达40%。在腹部开放性伤中,脾破裂也达10%[1]。近年来,脾破裂保脾手术取得了新进展,随之保脾手术也逐渐推广到各级医院临床外科。选择我院及教学医院从2000年1月到2013年1月治疗的脾破裂保脾手术112例的完  相似文献   

13.
小肠浆肌膜腔内自体脾组织移植动物模型的建立与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增加自体脾组织移植量的方法,提高自体移植脾组织的功能。方法贵州小型香猪3头,经肌注麻醉后剖腹切除脾脏,取脾脏的1/2约150g,切成1mm×1mm×1mm小块备用。在距Treitz韧带50cm处,切取保留肠系膜血管的空肠30cm旷置,再吻合肠管恢复肠腔通道,缝闭肠系膜裂口。旷置空肠等分2段,去除肠粘膜,缝闭一端,将约50g脾组织块分别植于2段肠浆肌膜腔内,缝闭另一端口,妥善固定于肠系膜上。大网膜内移植30g脾组织作为对照观察。结果4个月饲养期间内无肠梗阻发。3段肠浆肌膜腔内脾组织再生良好,组织结构与大网膜内移植脾组织无明显差别,2段再生较差,1段形成脓肿。结论肠浆肌膜腔内移植脾组织的量较大,可作为自体脾组织的移植术式。  相似文献   

14.
背景:肝移植已成为治疗脾亢相关终末期肝病最理想的方法,行肝移植过程中保留脾脏,是否会出现移植后脾功能亢进相关问题,目前尚无统一的认识。 目的:观察肝移植治疗脾功能亢进相关终末期肝病移植后脾功能的恢复过程。 方法:纳入肝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患者63例,按有无脾功能亢进分为脾亢组和非脾亢组。比较两组移植后血小板计数、彩超测定脾脏上下径、厚度、门静脉直径及随访15个月的结果。 结果与结论:纳入患者63例,死亡8例,55例进入结果分析。其中,肝移植并行切脾者4例,仅1例存活。脾亢组移植手术结束时血小板较移植前明显降低,移植后3 d降至最低,而后逐渐上升,移植后7 d明显增加(P < 0.05),稳定至15个月;非脾亢组血小板移植后5 d降至最低,17 d达到移植前水平,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5)。移植后7 d脾脏上下径及厚度开始明显减小(P < 0.05),3个月脾静脉直径明显减小(P < 0.05),至15个月稳定,患者均无门静脉高压曲张静脉破裂出血史。说明肝移植过程中若无绝对切除脾脏的适应症,应尽量保留脾脏。 关键词:脾功能亢进;肝移植;终末期肝病;门静脉;临床观察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05.003  相似文献   

15.
自体脾组织移植血供变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自体移植脾组织再血管化的形态构筑特点及其变化规律,同时阐明其血供与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健康Wistar大鼠,行脾切除半脾大网膜内移植术,定期采用微血管铸型扫描电镜,观察微血管构筑;通过碳素墨水混悬液灌注后脾组织切片,观察再血管化的演变过程;借助MAS图像分析测定微血管的面积分数(Aa)。结果:自体脾移植术后180d,微血管构筑的主要特征是:中央动脉不够清楚,白髓减少,边缘窦微血管网形态不规则,呈球囊状扩张,红髓内静脉窦扩张尤为显著,形成大的“血管湖”。组织学和图像分析Aa观察到移植脾组织呈动态变化,经历一个坏死再生、再血管化的过程。结论:自体移植脾组织的再生及再血管化在术后180d基本完成,符合形态与功能相一致的规律。  相似文献   

16.
大鼠自体移植脾组织再生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大鼠自体移植脾组织血管神经再生过程、VEGF及KDR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Wistar大鼠105只,行脾切除自体脾组织大网膜内移植术,分别于术后7、14、30、60、90、120、180d,采用免疫组化VEGF、KDR、NPY^ 神经纤维抗体染色方法,应用光镜、透射电镜、图像分析观测自体移植脾组织。结果:自体脾组织移植术后7d即有血管长入移植脾组织,180d再生血管接近正常;术后30d神经开始再生,180d趋于正常;术后7、14dVEGF、KDR阳性染色细胞密度迅速升高,60d达高峰,180d趋于正常;术后30d出现:NPY^ 神经纤维,120、180d NPY^ 神经纤维广泛分布。结论:移植脾组织再生血管神经来源于大网膜;移植脾组织内VEGF、KDR表达量早期升高,血管再生完成时恢复正常水平;移植脾组织血管再生早于神经再生。  相似文献   

17.
脾脏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之一。严重创伤后脾破裂导致多处炎症 ,患者通过手术治疗 (切脾 +植脾与保脾 ,以下简称脾手术组 )后 ,脾脏是否在体内继续发挥其原有的免疫功能 ,从而使机体早日康复 ,国内尚未见报道。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 ,测定了切脾 +植脾与保脾手术患者外周血 T、B淋巴细胞数目 ,PHA刺激的淋巴细胞 IL - 2受体的表达 ,IL - 2诱生水平 ,并进行了动态观察 ,旨在探讨脾手术患者的术后细胞免疫功能状态。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对象 严重创伤脾破裂患者 16例 ,其中车祸伤 12例 ,坠落伤 4例 ,男 9例 ,女 7例 ,平均年龄 3 9± 5…  相似文献   

18.
脾切除的不良后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脾脏是体内最大的周围淋巴器官,占人体1/3淋巴组织和1/24网状内皮系统。它的生理功能有:①造血功能;②储血功能;③破坏衰老的红细胞;④免疫功能。一旦脾脏切除,上述的各种脾功能也就从此丧失,随之而来会出现诸多不良后果。 一、脾切除后暴发性感染(OPSI):该病于1952年King和Schumaker首先发现5例儿童先天性溶血性疾病切脾后,由于抗感染能力下降,在2年内发生而被认识的,造成2例死亡,引起了广泛的注意。1973年Singer收集24篇文献中儿童切脾688例,10例发生OPSI,4例死亡。1981年Oakes报告成人切脾后18例OPSI,15例死亡,Seifert收集1973~1985年4家文献中成人切脾3378例,因严重感染平均死亡率为2.5%。1986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脾动脉栓塞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 方法穿刺股动脉,行脾动脉造影后行脾动脉栓塞,治疗外伤性脾破裂6例。 结果6例患者术后均出现左上腹不同程度胀痛,术后均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8.5 ℃,5例患者出现少量胸腔积液。6例患者术后均未再出现出血,保脾成功,顺利出院。 结论在病情允许情况下,脾动脉栓塞治疗外伤性脾破裂止血效果确切,有效保留脾脏免疫功能,且患者创伤小,恢复快。  相似文献   

20.
大网膜内植入自体脾组织与原位脾组织的结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临床应用自体脾组织植入术提供实验研究资料。方法 :大鼠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前者切取 1 /2脾脏去包膜后切成 1mm× 1mm× 1mm大小均匀组织块 ,植入大网膜囊袋内。饲养 6个月后取 2组脾组织制片 ,光镜和电镜定性观察组织结构变化 ,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比较血管、红髓、白髓及胶原纤维的面密度 ;免疫组化法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测定神经肽 (NPY)阳性神经纤维密度。结果 :神经和边缘窦内皮细胞结构恢复较好 ,血管 ,白髓的面密度值较对照组减少 ,红髓与对照组相当 ,胶原纤维面密度增加。结论 :大网膜内植入的自体脾组织通过再生能恢复脾脏的主要组织结构 ,但不能完全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