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男尸 ,身高 1.72 m,年龄 52岁左右。其两侧额窦很小一部分位于额骨鳞部 ,大部分位于眶部。额窦眶部呈尖向后内侧的扁锥形 ,窦的前内侧向上伸入额骨鳞部 ,构成额窦的额部。两侧额窦眶部各有一不完全的骨性小隔 ,并于鸡冠根部的左、右侧各有两个小口通鼻腔。此外 ,鸡冠及筛骨垂直板前部向右扭曲偏移 ,上方偏移长度为 8mm,向右偏移 4 mm;下部偏移长度为 15.5mm,向右偏移 9mm,颅前窝未见骨折及血凝块。1 左侧额窦眶部前界自前正中线向左后外侧至 71mm处 ;窦腔前中部深 2 2 mm,前外侧深 7mm。窦腔后部尖端距左视神经管 2 1.5mm,距鸡冠后缘止点处…  相似文献   

2.
额窦筛窦向眶顶气化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额窦、筛窦气房向眶顶气化情况。方法:对60具成人尸体头部标本额窦、筛窦向眶顶气化进行解剖观察,并结合全部标本的鼻窦冠状位CT扫描了解气化情况。结果:120侧标本气化眶顶骨板的有36.7%(44侧),其中气化整个眶顶者36.4%(16侧),气化部分眶顶者63.6%(28侧),气化眶顶的前颅底骨质内侧缘及外侧缘骨壁厚度分别为(0.3±0.1)mm(0.1-0.4mm)和(0.2±0.1)mm(0.1-0.3mm),无气化的前颅底骨质骨壁厚度为(0.9±0.3)mm(0.4-1.8 mm);CT扫描显示额窦、筛窦向眶顶气化结果与解剖观察一致。结论:了解额窦、筛窦气房向眶顶气化情况对预防鼻微创手术颅内及眶内并发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筛窦顶壁的形态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通过100具尸体标本筛顶壁的观察,筛顶壁为一前窄后宽,向内向后倾斜的骨板,长28.2mm前端宽7.5mm,后端宽9.6mm,厚为0.9mm筛顶壁与筛板的连接方式分为两种,水平式上中17.3%,高台式占82.7%,筛前,后动脉在筛窦内均靠筛顶下方并与筛板同水平走行,文中讨论了内窥镜鼻窦手术时确定顶壁的方法,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4.
蝶筛窦外侧壁应用解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范静平  吴建 《解剖学杂志》1997,20(2):107-110
观察57具成人尸头标本蝶、筛窦外侧壁,以及同视神经管和颈内动脉的毗邻关系。眶板前下宽,后上窄,平均厚度为0.2mm。93.86%的视神经管内壁与蝶、筛窦外侧壁毗邻,且视神经管内蝶、筛窦内突出形成隆起的找率和程度同蝶、筛窦气代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经上颌窦筛窦手术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60个尸头(男34,女26)上观察与测量了经上颌窦筛窦手术时有关的形态结构。眶下孔至眶下缘的距离平均6.8±3.4mm;眶下孔至梨状孔缘距离13.1±4.1mm;筛上颌板长9.1±3.0mm;宽5.4±1.5mm;筛上颌板上缘至后筛板顶的高度为 22. 3±3. 7 mm。筛顶板内缘与筛板间的高度差为 0~4 mm者有 59侧(占 49.2%);4~7mm者有 52侧(占43. 3%);7 mm以上者有9侧(占7.5%)。  相似文献   

6.
筛窦外侧壁显微外科解剖学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石献忠  韩卉  赵靖 《解剖学杂志》2005,28(3):347-348
目的:研究筛窦外侧壁显微外科解剖,为临床处理筛窦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采用显微解剖学技术,对24例成人头颅标本筛窦外侧壁进行观察和测量。结果:Dacryon(泪点,上颌骨、额骨、泪骨的交汇点)至筛前、后孔及视神经管眶口间的距离分别为(21.45±2.54)mm、(34.23±2.90)mm、(39.25±1.53)mm。筛前动脉眶内段长度为(4.98±1.17)mm,筛后动脉眶内段长度为(8.72±2.24)mm。结论:在筛窦手术或视神经管减压术时,Dacryon与筛前孔、筛后孔及视神经管眶口距离,可为正确寻找和处理筛动脉及视神经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小儿视神经管解剖特点 ,为小儿颅底外科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 :35例无颅眶疾病、经福尔马林固定的尸头 ,成人组 2 0例 ,小儿组 1 5例。在手术显微镜下测量视神经管的颅口、眶口、顶、底、内、外侧壁等参数。结果 :小儿颅口宽 4 35± 0 .5 8mm ,管顶长 6 95± 1 .2 4mm ,管底长 4 6 3± 0 .2 6mm ,内侧壁长 6 5 2± 1 .0 8mm ,外侧壁长 6 4 5± 0 .97mm。眶口宽 4 6 1± 0 .6 7mm ,高 4 93± 0 .2 9mm。小儿视神经管为实质型 ;成人视神经管依蝶窦、筛窦气化程度分为三型 :倒U型 ;C型 ;D型。结论 :小儿视神经颅内段较管腔内段相对较长 ;管壁厚 ,呈实质型 ,无狭部存在 ;至成人管顶伸长是管底的 3倍 ;颅口硬膜返折部短且边缘圆钝。  相似文献   

8.
<正> 翼管神经切除治疗过敏性鼻炎,血管运动性鼻炎及鼻息肉具有良效,若结合筛前神经切除后治疗效果更佳,因此研究了筛前神经解剖及切除入路。经取10具本地区的成年颅骨20侧和5具成年颅标本10侧解剖测量观察,得出在眶内侧壁上颌骨、额骨及泪骨交汇点(Dacryon点)至筛前孔的最小距离为13.5mm,最大距离为26.6mm。皮肤切口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为筛窦区新型手术的开展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在大体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应用改进的火棉胶包埋技术对前颅底区域进行连续的三维薄切片,通过两者的有机结合,深入研究筛窦区域精细的解剖结构与复杂的毗邻关系。 结果 对筛窦区域解剖结构与毗邻关系显示良好精确:眶内侧壁(纸样壁)厚度左侧为(0.35±0.089)mm,右侧为(0.36±0.086)mm;鼻小柱到上颌窦开口距离左侧为(39.1±2.4)mm,右侧为(40.0±2.5)mm;筛窦中鼻道开口到筛顶壁距离左侧为(12.0±1.0)mm,右侧为(11.8± 1.1)mm。 结论 经筛窦区自然腔道行筛内、颅前窝、眶内及视神经管手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上颌窦区域的解剖特点,为经上颌入路至颅底中央区提供相关解剖学资料.方法 8例10%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头部标本,显微镜下解剖上颌窦,观察上颌窦各壁有关解剖结构的毗邻关系.结果 上颌窦有5个壁,重要解剖标志有眶下孔、尖牙窝、颧上颌点、眶下血管神经束、上颌窦窦口和筛上颌板等,上颌窦后外壁呈三角形,打开其内侧部是翼腭窝,眶下血管神经束走行于外侧壁与上壁交界处.筛上颌板位于上颌窦内上壁的后部与后筛窦之间.结论 熟悉上颌窦区域的解剖特点,在颅底手术入路中可以减少有关解剖结构的损伤.  相似文献   

11.
骨性眶腔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进一步探讨骨性眶腔的构成特点 ,为相关开眶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取 30例国人成人头颅骨性标本 ,观察眶腔的构成、分部 ,并测量各部的有关参数。结果 :(1)由前向后 ,可将骨性眶腔按形态及结构的不同分为球周部、球后部和眶尖部三部分。 (2 )Dacryon点距筛前孔、筛前孔距筛后孔、筛后孔距视神经管眶口及筛后孔距眶尖的距离分别为 (2 0 .13± 2 .79)mm、(13.38± 2 .6 6 )mm、(7.4 0± 2 .0 3)mm、(13.4 1± 2 .35 )mm。 (3)Mac Carty关键孔位于翼点正前方 (2 5 .74± 4 .12 )mm及颧额蝶缝交汇点正上方 (15 .2 0± 2 .4 5 )mm处。结论 :(1)骨性眶腔各部的构成及内容不同 ,手术入路各异。 (2 )DaCryon点、筛前孔、筛后孔是眶内侧手术入路的重要标志性结构 ,(3)Mac -Carty关键孔是临床经眶颅部手术常用的钻孔部位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经鼻蝶海绵窦下壁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基础。方法:对10例成人头颅湿标本,采用扩大经鼻蝶手术入路,在手术显微镜下观测相关解剖结构。结果:⑴通过扩大入路可建立直视海绵窦下壁的通路。⑵可视的海绵窦下壁范围为不规则四边形,前界长(11.95±2.01)mm(8.66~15.15mm),内侧界长(14.02±1.68)mm(11.47~17.66mm)。⑶可完整显示海绵窦的前下腔和内侧腔及外侧腔和海绵窦外侧壁的大部。结论:切除中、上鼻甲及后组筛窦的扩大手术入路,可以较好的显露海绵窦的下壁,具有直视、微创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在一具男性成人尸体的右侧眶标本上发现眼动脉的少见变异。眼动脉起自颈内动脉硬膜下段,动脉发育较差,外径仅0.8 mm(对侧2.0 mm)。在视神经的外下侧入眶。至总睫环下方分为内、外二支。外侧支分为二小支睫状动脉,与睫状神经件行,围绕视神经的下、外侧穿巩膜筛板进入眼球;内侧支在总腱环前8.0 mm处向外发出视网膜中央动脉,自视神经下方入视神经。主干继续前行,分为上、下二支。上支与来自硬膜中动脉的副眼动脉吻合;下支与睫状神经伴行,在视神经内侧向前穿巩膜筛板进入眼球,亦为睫状动脉。硬膜中动脉前支的眶支与泪腺动脉的硬膜返支的吻合支,形成粗大的副眼动脉,入眶处外径达2.5mm,经眶上裂的最外侧处的上角部入眶,向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解剖观察膝关节冠状韧带的结构特点,为解除半月板滑动障碍松解膝冠状韧带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解剖观察成尸膝关节标本32侧,观测胫骨髁与半月板及膝冠状韧带的形态、长宽和厚度.结果:(1)外侧半月板向前滑动(5.6±1.3)mm,向后滑动(8.7±1.7)mm;内侧半月板向前滑动(5.5±1.4)mm,向后滑动(7.4±1.8)mm.(2)外侧膝冠状韧带周长(87.2±9.6)mm,上下宽(15.4±3.0)mm,韧带厚(0.9±0.3)mm.(3)内侧膝冠状韧带周长(91.9±7.9)mm,上下宽(15.9±3.2)mm,韧带厚(0.8±0.2)mm.(4)外侧膝冠状韧带前外侧微创进刀点,在膝关节外侧中点向前(26.4±3.7)mm范围内,膝关节前正中点向外(20.2±5.8)mm范围内不宜进刀,两者之间为前外侧进刀点.(5)内侧膝冠状韧带前内侧微创进刀点,在膝关节内侧中点处宽(7.0±2.0)mm范围内不宜进刀,由此处向前至髌韧带间为前内侧进刀点.另在膝关节内侧中点之后(29.1±4.5)mm,与半膜肌、半腱肌腱止点间为后内侧微创进刀点.结论:膝冠状韧带位于半月板外周缘连于胫骨内、外侧髁外周缘,从膝关节上述三个点进刀是微创切断松解膝冠状韧带的理想部位.  相似文献   

15.
胎儿筛骨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组织学角度,研究胎儿筛骨的形态学变化以及水平板、纸板和筛凹的发育特点。结果表明:筛骨整体(在冠状位)呈等腰梯形,即纸板为梯形的两边;胎儿期的纸板在水平切面上呈向外凹的骨板,至出生时呈轻微的“S”形弯曲;胚胎第24周后,水平板的外侧部分逐渐形成筛凹,并随筛窦的气化而变薄,形成筛窦的顶部。上述结果提示:出生时其眶内侧壁(主要为纸板)结构不呈矢状平面,且与水平板间的角度(斜度)随胎龄增长而增大(P<0.01);筛骨水平板则由内侧部分的筛板和外侧部分的筛凹组成。  相似文献   

16.
扩大经蝶窦入路的显微解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为扩大经蝶窦入路提供显微解剖基础.方法取经10%福尔马林固定、红色乳胶灌注的成年头颅标本20例,显微镜下模拟扩大经蝶窦入路手术,对相关结构进行解剖、观察、测量及照相.结果经蝶骨平板及鞍结节向鞍上扩展,两侧为视神经管,前方有筛后神经血管丛.鞍结节隐窝邻近蝶鞍前壁其下为前海绵间窦.斜坡拓展的下限距鞍底中点距离为(43.6±4.5)mm,咽鼓管圆枕及硬腭阻碍向下扩展;骨性后鼻孔下界为腭骨水平板后缘,外界为翼突内侧板,两者间距(25.9±1.76)mm,颈内动脉鞍底问距(13.8±0.67)mm,向内移动颈内动脉必须松解床突段的远近硬膜环及破裂孔的纤维环,方可显露海绵窦外侧壁的颅神经.结论扩大经蝶窦入路提供了从前方处理累及鞍上、海绵窦及斜坡病变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测膝关节半月板的断面形态特征和变化规律,为诊断膝部病变提供更为详尽的形态学资料。  方法    正常成人尸体膝关节片厚5 mm的连续断面标本27例,其中矢状断面标本9例,冠状断面标本12例,横断面标本6例。通过三维断面标本,观察膝关节半月板的断面形态特征。  结果    内侧半月板矢径(40.36±4.73)mm,横径(33.99±3.77)mm;外侧半月板矢径(34.51±2.18)mm,横径(34.51± 3.25)mm。内、外侧半月板前、后角厚度分别为(4.98±1.83)mm和(4.45±1.44)mm、(3.54±1.24)mm和(6.15±1.43)mm。半月板后角高度外侧大于内侧,外侧半月板后角高度大于前角。内侧半月板后角宽度大于前角。板股韧带出现率为75%。  结论    ①半月板前、后角部在矢状面上,体部在冠状面上显示最好,横断面可见半月板全貌。②由于内侧半月板与关节囊紧密相连,且后角宽度大于前角,致使其易受损伤。③外侧半月板后角高度大于内侧半月板后角及同侧前角,可能是导致外侧半月板后角较易受损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经颅开眶球后入路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给眶内手术入路提供详细的形态学依据和显微解剖参数,分析经颅手术入路的优势及其易损伤结构。方法:用32例(64侧)成人头颅湿性标本,通过模拟额颞眶颧手术入路,在放大5—25倍手术显微镜下,运用显微解剖方法,通过颅前窝眶板开眶,观测开眶后球后结构在不同手术视野下的位置、毗邻、走行、变异、分支、分布等关系。结果:上内侧入路是经上斜肌与上睑提肌之间的问隙入路,暴露从球后到视神经管之让的视神经。上中央入路是经上直肌与上睑提肌之间的间隙入路,根据不同情况向内侧或外侧牵开额神经,暴露视神经眶内段的中部。上外侧入路是通过上直肌与外直肌之让的肌间膜入路,对眶尖深部上外侧区的暴露效果与经眼眶外侧壁的外上方入路基本相同,但前者能兼顾眶上裂与海绵窦,而后者则不能。经外下方入路可暴露肌锥间隙的下外侧区。结论:对于眶内肿瘤应根据病变在眶内的具体位置选择相应的最佳手术入路,有助于克服盲目的破坏性手术。  相似文献   

19.
视神经管显微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为视神经管减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利用解剖学方法对 10 0个颅骨和 6 7个尸头视神经管口及四壁的结构与毗邻进行了观察和测量。结果 视神经管由蝶骨小翼两根与喋骨体构成 ,管自后内向前外斜行 ,分内、外、上、下四壁和颅、眶两口。其上壁、下壁、内侧壁、外侧壁的长度分别为 10 70±0 2 3mm ,6 2 5± 0 18mm ,9 6 7± 0 18mm ,7 91± 0 17mm。内侧壁向筛窦、蝶窦内突入形成视神经管隆凸。视神经在颅口处有硬脑膜压迹 ,视神经腹侧有眼动脉形成的压迹。结论 视神经管隆凸可作为确定视神经管位置的解剖标志。视神经管下壁和内侧壁与视神经、眼动脉、颈内动脉等结构毗邻 ,切除管壁时应注意保护邻近结构。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人骨性外鼻的解剖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150例中国成年颅骨标本上,对组成骨性外鼻的各个部分作了观测:1.鼻根部:由额骨鼻部及鼻骨上端组成,为额鼻管的前壁,厚度平均为8.08±0.11 mm。2.鼻骨:左、右多不对称,144例(96.00%)两侧鼻骨均为长方形;4例(2.67%)两侧均为三角形;2例(1.33%)左侧为三角形,右侧为长方形。测量了鼻骨的长、宽及厚度。3.上颌骨额突:分上、中、下三段观测。(1)上段位于筛前窦的前方,为筛窦手术鼻腔外入路的通道,其宽度平均为8.45±0.06mm;厚度平均为5.72±0.09mm。(2)中段为泪囊鼻腔造孔术需要凿通的部位。此段鼻部宽平均为6.77±0.05mm;泪囊窝部宽平均为4.97±0.04mm;厚度平均为4.68±0.08mm。(3)下段的前外侧面有鼻面沟,沟底为骨性外鼻与面部的分界,亦为在骨性外鼻上作外侧骨切除的重要标志。从沟底到梨状孔缘鼻颌缝下端间的宽度,平均为8.16±0.04mm;厚度平均为1.70±0.02mm。4.梨状孔缘:上部为鼻骨下缘,与上外侧鼻软骨的上缘相接;侧部为上颌骨鼻切迹的游离缘,其与鼻腔侧壁的分界为下鼻甲骨的前端。此缘到下鼻甲骨前端的宽度平均为2.62±0.07mm。对梨状孔下缘及前鼻棘,依照人类学分型原则作了观察,并讨论了它们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