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杨静 《海南医学》2010,21(21):116-118
核苷(酸)类似物可以有效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但长期治疗过程中易出现耐药。因此加强对核苷(酸)类似物耐药的分子机制和耐药对策的研究很有必要。选择合适的患者,采用联合治疗,加强治疗过程中的监控、预测和管理可减少耐药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应用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后基因耐药变异的病毒学及血清学变化。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北京军区总医院287例CHB患者,按照服用拉米夫定(LAM)、阿德福韦酯(ADV)、替比夫定(LdT)和恩替卡韦(ETV)分为4组。定期检测血清HBV DNA载量与ALT水平,用聚合酶链反应-逆向点杂交法检测血清HBV DNA耐药变异位点。结果 LAM治疗后24个月耐药率为41.9%(31/74);ADV耐药率为7.7%(7/91);LdT耐药率为10.8%(4/37);ETV耐药率较低,为2.3%(2/85)。 CHB患者抗病毒基因耐药变异组ALT异常率(27.3%)明显高于未变异组(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未变异组HBV DNA转阴率(62.6%)明显高于变异组(2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LAM、ADV、LdT和ETV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耐药变异。定期进行基因耐药检测有助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4.
刘颖  朱以军  王月 《浙江医学》2017,39(14):1158-1161
目的分析金华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型分布特征及HBV耐药基因位点突变情况,并探讨两者的关系。方法选取104例经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Sanger双脱氧法测序技术检测患者血清HBV的基因型和10种常见的HBVP区耐药基因位点突变情况,并分析两者关系。结果本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HBVB基因型占46.15%,C基因型占53.85%,未发现其他基因型。检测出发生耐药基因位点突变61例,突变率为58.65%,其中C基因型占65.57%,B基因型占34.43%。HBVP区耐药基因位点突变率最高的为M204V/I(73.85%),其次为L180M(36.92%)和A181V/T(23.08%)。HBVP区耐药基因发生单位点突变的占50.82%,其中M204I突变类型最多(29.51%);发生多位点突变的占49.18%;以M204I和M204V/I+L180M两种突变类型最常见。HBVC基因型的患者耐药基因突变率高于B基因型的患者(71.43%vs43.75%,P<0.05),其中C基因型的患者A181V/T位点突变率高于B基因型的患者(14.29%vs2.08%,P<0.05)。结论金华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型以B、C基因型为主;HBVP区耐药基因位点突变类型以M204I和M204V/I+L180M两种类型最常见;HBVC基因型的患者比B基因型的患者更易发生耐药突变,且更易发生A181V/T位点突变。  相似文献   

5.
恩替卡韦与拉米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比较   总被引:50,自引:0,他引:50  
背景:恩替卡韦是一种强效选择性鸟嘌呤核苷类似物,具有显的抗乙型肝炎病毒(HBV)活性。方法:在该项Ⅲ期双盲临床试验中,作将715例以前未用过核苷类似物且HBVe抗原(HBeAg)阳性的慢性乙肝患随机分组,分别给予恩替卡韦0.5mg,1次/d,或拉米夫定100mg,1次/d,至少治疗52周。主要疗效终点为治疗48周时组织学改善(Knodell坏死炎症评分至少减少2分,无纤维化出现);次要终点包括血清HBV—DNA水平降低、HBeAg消失和血清转换,以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恢复正常。结果:48周后,恩替卡韦组314例患中有226例(72%)组织学获得改善,拉米夫定组314例患中有195例(62%)组织学改善(P=0.009)。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定血清HBV—DNA,恩替卡韦组中HBV—DNA降至不可测水平的患明显多于拉米夫定组(67%vs36%;P〈0.001),ALT水平降至正常也多于拉米夫定组(68%vs60%;P=0.02)。48周时血清HBV—DNA与基线期相比的平均下降值,  相似文献   

6.
蔡大川 《肝博士》2006,(3):13-17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目前,用干扰素治疗至少要6个月,用拉米夫定等核苷类似物则至少要1年。那么,是不是所有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都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呢?在治疗的过程中,患者需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呢?如果不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患者又要注意些什么呢?三  相似文献   

7.
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率很高,拉米夫定作为一种新的抗病毒药物,在体外和体内实验中均显示出明显的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作用山,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方面有较好疗效。1999~ 2000年我科就拉米夫定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对血清HBV标志的影响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病例选择、分组 按1995年第五次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2]:HBeAg阳性、HBVDNA阳性、ALT高于正常。总胆红质低于 50umol/L的我院传染科门诊登记观察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有肾功能不全、拉米夫…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核苷(酸)类似物(NAs)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耐药趋势,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至2009年3年NAs疗程中496例CHB患者HBV基因型、耐药特征及其分布、变化趋势。结果 3年共检出耐药变异株243例(48.99%),第一、二、三年耐药检出率分别为48.33%(58/120)、49.64%(69/139)和48.95%(116/237),拉米夫定耐药株检出率分别为45.0%(54/120)、44.6%(62/139)和36.7%(87/237),阿德福韦耐药株检出率分别为1.67%(2/120)、2.16%(3/139)和7.59%(18/237),恩替卡韦耐药株检出率分别为0.83%(1/120)、0.72%(1/139)和1.69%(4/237),多重耐药株检出率分别为0.83%(1/120)、2.16%(3/139)和2.95%(7/237)。其中阿德福韦耐药株及多重耐药株检出率有明显的逐年增加趋势(P〈0.05)。结论随着NAs疗程的延长,NAs耐药变异株检出率,尤其是阿德福韦耐药株及多重耐药株检出率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9.
核苷(酸)类似物[nucleos (t)ide analogs, NAs]的出现为抗乙型肝炎病毒(HBV)提供了新的手段。但与未发生耐药的患者比较,患者对NAs耐药不仅可导致疾病进展,增加发生肝功能失代偿和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的风险,还会加大后续治疗的难度,增加长期治疗的医疗成本。因此,耐药的预防和管理是提高疗效、缩短疗程、改善预后和减少医疗成本的重要措施。只有充分重视HBV耐药的研究,才能更有效地贯彻长期抗病毒治疗的方针。近年来,亚太、欧洲和美国肝病学会以及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先后对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 CHB)诊治指南或共识进行了更新,对NAs 耐药的预防和管理提出了新的观点和建议[1-3]。本文对2013年发表的《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耐药及其管理》进行相关解读。  相似文献   

10.
慢性乙型肝炎系乙型肝炎病毒(HBV)所感染的一种传染病,病毒的持续复制和免疫功能紊乱是发病的重要因素,抗病毒治疗抑制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复制,目前以干扰素为代表的新一代核苷类似物仍是最有效的药物之一。但干扰素应用中存在许多不良反应,现将笔者应用体会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本地区乙肝病毒拉米夫定耐药基因变异情况。方法对我院临床怀疑服用拉米夫定耐药的乙肝患者进行耐药基因检测,并将检测到的126例耐药基因各变异株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26例样品中,YVDD变异株55例,占43.65%;YIDD变异株57例,占45.24%;YVDD、YIDD共生株14例,占11.11%。结论服用拉米夫定发生YVDD和YIDD的变异频率相似,二种变异共生株也存在11.11%的比例。  相似文献   

12.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停药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拉米夫定 ( Lamivudine)作为一种核苷类似物 ,具有抑制乙肝病毒 ( HBV)复制的作用 ,其疗效得到了公认 ,目前广泛用于治疗乙肝。我们在临床中用其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有文献报道停用拉米夫定后可引起病情加重以及 HBV从新复制 ,为此 ,我们对 62例用拉米夫定治疗 1年后停用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观察 ,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  62例慢性乙型肝炎后患者为 1 999年 1 2月~ 2 0 0 2年 3月在我院住院及门诊用拉米夫定治疗满一年的患者 ,诊断依据 2 0 0 0年西安第 1 0次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核苷类似物对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治疗,分析HBV基因耐药位点情况,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在贵州航天医院接受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5例为研究对象,先给予患者PCR反向点杂交检测,随后对患者的HBV基因分型进行明确,并检测患者的耐药变异位点,此过程分别采用HBV基因分型和耐药相关检测实现,分析检测结果。结果:10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检出HBV-B型基因耐药变异23例(21.90%),HBV-C型基因耐药变异81例(75.24%),HBV-其他型基因耐药变异3例(2.86%)。共检测出HBV基因耐药变异位点9个,分别为rtL80M、rtA181V、rtA181T、rtT194L、rtS204I、rtM204V、rtN236T、rt180M+rt204V/I、rtA181T+rtN236T;其中HBV-B型基因耐药变异位点检出率为91.30%,HBV-C型基因耐药变异位点检出率为94.94%,HBV-其他型基因耐药变异位点检出率为100.00%。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HBV基因耐药变异位点多且复杂,不同...  相似文献   

14.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徐东平  李进  张玲霞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28):2014-2016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我国的高发传染病,全国约有1.2亿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2000~3000万例,目前在我国临床上应用的抗病毒治疗药物主要有两类:一类是α-干扰素,另一类是核苷或核苷酸类似物,主要包括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2005年3月美国FDA批准了新一代抗HBV核苷类似物药物恩替卡韦(entecavir)上市。恩替卡韦具有抗病毒作用强、副作用小、临床耐药发生率低的优点,被认为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该药物在我国也已完成了上市前的临床验证,并于2005年11月被SFDA批准在国内上市应用。现将国内外报道的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周耀霞  杨秀兰  赵聪 《四川医学》2001,22(12):1111-1112
目的研究拉米夫定对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1例患者随机分成拉米夫定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每日口服拉米夫定100mg,疗程1年,对照组采用一般保肝、退黄、降酶治疗.结果治疗组累计75%患者血清HBV-DNA阴转,最终持续阴转率70%.对照组HBV-DNA累计阴转率33.3%,最终阴转率为23.8%,两组疗效比较P<0.05.治疗前丙氨酸转氨酶(ALT)增高的患者,52周时治疗组的复常率83.8%,对照组为25.8%,P<0.05,治疗组累计53.8%患者血清HBeAg阴转,最终持续阴转率53.8%.对照组HBeAg累计阴转率13.3%,最终阴转率为6.0%,两组疗效比较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别无显著性P>0.05.结论拉米夫定能明显降低血清HBV-DNA水平,促使ALT恢复正常,不良反应轻,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6.
董瑞玲 《医学综述》2010,16(17):2590-2593
核苷(酸)类似物是目前临床上治疗乙型肝炎的重要药物,随着其广泛、长期应用,抗病毒药物选择压力下针对不同核苷类药物的耐药病毒基因突变也逐渐成为目前临床医师必须面对的问题。然而,通过耐药管理可以预测并减少耐药的发生,提高抗病毒治疗的有效率。现就核苷(酸)类似物在乙型肝炎治疗方面所出现的病毒耐药的认识及相关应对策略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IL-2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及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疗效。方法4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19例为联合治疗组,接受IL-2应用1个月后继用拉米夫定的治疗;28例患者为单独应用拉米夫定的对照组。21例肝功能正常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中11例接受IL-2联合拉米夫定的治疗;10例同样患者单独接受拉米夫定治疗。疗程均为12个月。结果慢性肝炎联合治疗和单用组,HBV—DNA阴转率于治疗后3、6、12个月,分别为78.9%、84.2%、78.9%和67.9%、67.9%、75.0%。治疗后12个月,两组HBeAg阴转率分别为33.3%和17.8%,E抗原血清转换率分别为29.4%和10.7%,联合治疗组明显高于单独治疗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联合或单独治疗组,HBV—DNA阴转率分别为66.7%和80%,未见HBeAg阴转和发生血清转换者。结论拉米夫定有抗乙型肝炎病毒的确切作用;对于慢性肝炎组,联合IL-2治疗较单独应用拉米夫定血清转换率更高。应用IL-2可使患者OKT4/OKT8比值升高,CT4细胞上升,其有明确的提高细胞免疫之作用。  相似文献   

18.
HBV准种单位--超感染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不仅可引起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而且与肝硬化、肝细胞癌(HCC)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随着HBV标志物检测技术的应用,疫苗的预防接种,干扰素α(IFNα)以及核苷类似物如拉米夫定等抗HBV药物的临床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HBV感染的进一步流行,同时也改变了HBV感染分布的规律和流行模式。但HBV感染的现症病人的治疗仍是一个十分棘肝炎慢性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杨小冬 《中外医疗》2011,30(14):8-9,11
目的核苷类似物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对照研究。方法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80例,随机分为A、B、C组,每组60例。A组采用拉米夫定联合腺嘌呤核苷类似物治疗,B组采用拉米夫定治疗,C组采用阿德福韦酯治疗,观察各组患者治疗第12、24、48周时HBV-DNA和HBeAg转阴率、ALT复常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变化情况。结果 HBV-DNA转阴率A组3个时间点优于另外2组,B组第24周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ALT复常率A组第12周和第48周优于C组,第48周优于B组,B组第12周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HBeAg转阴率第48周A组优于另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米夫定与腺嘌呤核苷类似物阿德福韦酯联合用药疗效优于单独使用拉米夫定或阿德福韦酯。  相似文献   

20.
杨国敏 《中国医刊》2007,42(11):64-67
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难治性疾病,全球60亿人口中,至少有4亿人口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HBV),仅中国就有1.2亿HBV携带者。而且在某些不利的因素下,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中的5%~10%最终将发展为肝癌(HCC),30%发展为肝硬化,而肝硬化患者中的23%会在5年内发生肝功能衰竭。因此,这种疾病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