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姚玲 《西部医学》2017,29(5):698-701
【摘要】 目的 探讨干扰素与核苷(酸)类似物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 选取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151例,按照完全随机比法分为干扰素组48例实施干扰素治疗;核苷(酸)类似物组49例实施核苷(酸)类似物治疗;联合组54例实施干扰素联合核苷(酸)类似物治疗。于治疗后4、12、24、48周测定患者的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肝病毒基因(HBV DNA)水平、ALT复常率及乙肝病毒(HBV)抗原抗体相关指标值情况。 结果 治疗后,三组患者的HBeAg和HBV DNA检测值均不断减小,第4、12、24、48周,联合组患者的HBeAg和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比率均高于干扰素组和核苷(酸)类似物组(P<005);治疗4、12、24、48周三组患者ALT的复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ALT恢复情况优于干扰素组和核苷(酸)类似物组患者。治疗后三组患者的HBV抗原抗体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扰素组、核苷(酸)类似物组、联合组的HBV抗体抗原检测结果依次升高(P<005);三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干扰素联合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能够显著促进HBeAg、HBV DNA和ALT的复常,使HBV抗原抗体水平恢复,疗效优于单用干扰素或核苷(酸)类似物,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前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主要包括抗病毒、免疫调节、抗炎保肝、抗纤维化和对症治疗.其中,抗病毒治疗是关键,目前明确有抗乙肝病毒疗效的药物包括α干扰素及核苷(酸)类似物.相比较干扰素类药物,核苷(酸)类似物的特点是服用方便、不良反应小、适应证广泛、适合长期应用.  相似文献   

3.
替比夫定联合双虎清肝颗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初步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型肝炎病毒(HBV)持续感染是造成乙型肝炎慢性化的根本原因,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型肝炎(CHB)最重要的治疗措施.目前国内批准上市的抗HBV治疗药物有干扰素[1](包括普通干扰素a和聚乙二醇干扰素a)与核苷(酸)类似物[2,3](包括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和替比夫定).这些药物各有利弊,适应证、剂量、疗程及不良反应各不相同,如果使用单一药物治疗恐怕达到理想的疗效,因此有必要探讨新的治疗方法 [4],新近研究的热点为个体化或优化治疗.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CHB更符合我国国情,本研究旨在观察核苷类似物替比夫定联合中成药双虎清肝颗粒治疗CHB的初步疗效.  相似文献   

4.
问题解答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28):872-872
问:抗乙肝病毒的最新治疗结果如何?答:目前有7种药物可用于慢性乙肝的治疗:包括普通干扰素、聚乙二醇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物。治疗HBV感染的核苷类似物有三类:L-核苷类(拉米夫定、替比夫定和恩曲他滨)、脱氧乌苷类似物(恩替卡韦)和开环磷酸核苷类似物(阿德福韦和替诺福韦)。  相似文献   

5.
乙型肝炎病毒对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的耐药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被美国FDA批准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药物已增加至5种,即普通α干扰素、聚乙二醇( PEG )干扰素α-2 a(商品名哌罗欣)、拉米夫定( lam i-vud ine)、阿德福韦( adefovir)、恩替卡韦( entecavir)。虽然一些新的具有抗乙型肝炎病毒(HBV)作用的核苷酸类似物( nuc leotide analogue)或核苷类似物( nuc leoside analogue)还处在临床试验阶段,但其中的一些品种也将很快被批准用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核苷类抗HBV药物的临床应用是慢性乙型肝炎治疗史上的里程碑。以拉米夫定为代表的核苷类抗HBV药物的广泛应用在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带来福音的…  相似文献   

6.
<正>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抗病毒治疗的策略是长期抑制或清除乙型肝炎病毒(HBV),核苷(酸)类似物和干扰素均为一线药物[1]。但临床上应用核苷类似物和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原因尚不清楚。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的疗效预测指标,能够在治疗的早期预测患者的长期疗效,将有  相似文献   

7.
核苷(酸)类似物长期抗HBV治疗面临的最重要问题之一是HBV的耐药性问题.目前所有口服核苷(酸)类似物包括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恩替卡韦和替比夫定,治疗过程中均可出现耐药性.特别是最近报道发现未用过阿德福韦的患者对阿德福韦原发耐药,序贯联合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患者出现多重耐药性等更丁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关注.有关HBV耐药的研究已有十余年,取得了很多重要的成果,但也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问题,现对最近有关HBV耐药变异的几个问题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8.
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Bvirus,HBV)感染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目前,临床上抗HBV药物主要以干扰素、核苷类似物、免疫调节药物为主,此外,中草药及其有效成分抗HBV治疗也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对抗HBV的药物作用机制、研究、应用情况做一综述,以便明确其发展趋势及今后的研究方向,从而推动新型高效...  相似文献   

9.
曾俊涛  陈静  郭峰 《海南医学》2010,21(23):133-133,123
抗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的药物主要包括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物两大类。核苷类似物能有效的抑制HBV复制,改善肝脏功能。目前,已经应用于临床的核苷类似物有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替比夫定和恩替卡韦等。其中,  相似文献   

10.
刘浏  杨冬华  何海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43):3042-3042
目前,抗乙型肝炎病毒(HBV)的药物主要有干扰素、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恩替卡韦及替比夫定等核苷(酸)类似物,但这些药物各有利弊,尚未能完全有效、持久地抑制病毒复制。因此,寻求高效、能持续应答、耐药性低的抗HBV药物仍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最近,韩国学者Yoo等研究发现,新一代核苷(酸)类似物——克来夫定可强效、持久抑制HBV复制,特别对于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Ag—negative chronic hepatitis B,e—CHB)转阴率高,且患者的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少,未出现明显耐药。该研究发表在近期出版的《肝脏病学》杂志(Hepatology,2007,46:1041—1048)。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抗乙肝病毒药物的利用情况及发展趋势。方法对2005~2007年医院干扰素类和核苷(酸)类似物的销售数量、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病人使用率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的销售数量、金额、DDDs、病人使用率等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重要性正逐渐被医生及患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12.
路显锋  王晓丹  冯建鹏 《医学综述》2012,(19):3226-3228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根本目标是清除乙型肝炎病毒(HBV),阻断HBV复制,只有清除HBV才能阻止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向肝脏失代偿、肝硬化、肝癌发展,减少并发症。国内外医学界公认的抑制乙型病毒性肝炎复制的药物主要有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物两大类。近年来核苷类似物成为抗病毒药物的研究热点,该类药物抗HBV作用较强。现主要对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和替比夫定的疗效比较、联合用药、安全性等进行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3.
非核苷类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美国FDA批准的抗乙型肝炎病毒(HBV)药物分为两类:免疫调节剂和核苷类似物。但免疫调节剂的副作用和核苷类似物耐药性病毒株的出现使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治疗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而,非核苷类抗HBV药物的研究引起广泛关注。本文按照不同的结构和作用机制对此类药物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河南医学研究》2009,18(2):188-188
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型肝炎最基本的治疗,目前公认有效的抗病毒药物是干扰素类,如α干扰素和聚乙二醇干扰素α以及核苷类似物。HBeAg阳性患者抗病毒治疗的终点是HBeAg血清学转换,这可能需要长期的有效治疗。HBV DNA水平降低或低于检测水平提示抗病毒药物治疗有效,但并不一定能反映机体对HBV免疫状况的恢复,更多的可能是由于病毒被暂时抑制,特别是在应用核苷类似物出现HBV DNA降低时。  相似文献   

15.
核苷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坚 《医学综述》1998,4(6):320-323
<正>α干扰素(IFNα)被公认是目前抗HBV的首选药物,以现在通行的治疗方案(IFNα500MU.每周3次,4个月疗程)、仅能使25%~50%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病情得到长期缓解.疗效差强人意.因此,探寻更有效的治疗措施实属必要.核苷类似物作为潜在有效的抗HBV药物正日益受到重视.早期研究通过HBV转染细胞系及动物感染模型初步筛选,随后进入临床试验的包括阿糖腺苷(adenosine arabinoside,Ara A)、无环鸟苷  相似文献   

16.
目前,核苷(酸)类似物抗乙型肝炎病毒(HBV)治疗的有效性、可行性、安全性已得到认可,但在治疗过程中所出现的耐药性已成为病毒学家和临床医师必须面对的问题^[1]。为减少耐药率,国内外专家提出了耐药管理时间前移的新观念,即有效耐药管理,其最终前移至治疗起点,已得到一致认同^[2]。随着抗HBV核苷(酸)类似物种类的增多和使用时间的延长.  相似文献   

17.
成军 《肝博士》2008,(3):16-16
每年的3月18日是“全国爱肝日”,而我国被称为“肝炎大国”。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是目前抗肝炎病毒治疗的主要治疗方法。核苷(酸)类似物是口服的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抗病毒治疗药物,有效而方便,但长期使用易出现耐药变异。最近形成的一部《乙型肝炎病毒耐药专家共识》,为临床医师和患者对于耐药这一问题的认识和解决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核苷(酸)类似物对乙肝患者肝细胞内HBV cccDNA、tDNA及血清HBsAg影响。方法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4例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疗程>2年并达到《慢性乙肝防治指南》停药标准)和12例未进行抗病毒治疗且血清HBV DNA<1.0×103copies/ml的慢性乙肝患者肝细胞内HBVcccDNA、tDNA和血清HBV DNA水平;ELISA法检测上述患者血清HBsAg水平,分析核苷(酸)类似物对患者体内HBV病毒学指标的影响。结果 4例抗病毒治疗患者达到停药标准时,肝细胞内HBV cccDNA、tDNA水平及血清Hb-sAg水平较未进行抗病毒治疗患者明显降低,但肝细胞内仍然可以检出低载量HBV cccDNA;4例患者分别随访至停药后9、12、19、19个月,均未反弹。结论 (1)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可耗竭肝细胞内的HBV cccDNA并伴随肝细胞tDNA、血清HBsAg水平下降。(2)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达到我国《慢性乙肝防治指南》停药标准的患者肝细胞内可检出低载量的HBV cccDNA,停药后仍有复发的可能。  相似文献   

19.
王洪 《卫生职业教育》2003,21(11):102-102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主要采用免疫调节、抗病毒、改善肝功能和抗肝纤维化等综合治疗,其中抗病毒治疗是最主要和关键的治疗措施。本文主要介绍抗HBV的核苷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进展情况。核苷类似物是近年来国内外抗病毒药物研究的热点,进展很快。目前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核苷类似物主要有以下几种。1拉米夫定(lamivudine)拉米夫定是新一代核苷类似物,具有强力抑制HBV的作用,是当前认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安全、有效的药物。自从美国批准拉米夫定临床应用以来,许多国家和地区先后得到批准,并积累了大量临床实践经验。近年来国内外对拉…  相似文献   

20.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可导致肝硬化和肝细胞癌,在高发地区它的流行性可达10%,在美国也有125万人被感染.在出现核苷类似物以前,α干扰素一度是惟一治疗途径,干扰素治疗需要严格选择病人.拉米夫定是研究最多的一种核苷类药物,对大多数病人来说,拉米夫定都会产生对HBV DNA的抑制,但长期用拉米夫定会产生在DNA聚合酶的YMDD区域有碱基对取代的特异性拉米夫定耐药病毒.新的核苷类似物和免疫调节治疗正在研究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