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初发2型糖尿病酮症与非酮症及1型糖尿病酮症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我院82例初发2型糖尿病并发酮症或酮症酸中毒的患者,分别与89例不伴酮症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及64例1型糖尿病并发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患者就其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初发2型糖尿病酮症患者有如下特点:①血糖水平高于2型糖尿病非酮症患者;②胰岛功能介于1型糖尿病酮症与2型糖尿病非酮症患者之间;③BMI及血脂水平高于1型糖尿病酮症患者;④酮症的发生以感染为常见诱因,占42.7%;⑤酮症程度较1型糖尿病酮症轻。结论伴酮症或酮症酸中毒的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较高的血糖水平,胰岛B细胞功能较差,感染是2型糖尿病酮症的主要诱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提高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并发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及治疗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2年至2007年诊治的298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并发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结果:本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急性胰腺炎24例(8.1%)。结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急性胰腺炎时病情严重,但易引起漏诊、误诊,临床上应重视。  相似文献   

3.
儿童1型糖尿病3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献月 《中原医刊》2007,34(3):58-58
目的 分析儿童1型糖尿病发病特点、并发症以及酮症酸中毒的治疗。方法 总结分析了32例儿童1型糖尿病。输液改善微循环灌注,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控制感染,小剂量持续静脉滴注胰岛素、缓解后改为皮下注射。结果 9~14岁发病率最高,以酮症酸中毒为第一首发症状住院者28例,占87.5%,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往往都伴有诱发,诱发因素中感染因素占第1位,饮食因素占第2位。结论坚持长期胰岛素的治疗,是防治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以酮症或酮症酸中毒起病的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特点。方法以25例2型非酮症糖尿病患者为对照,对21例以酮症或酮症酸中毒起病的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治疗前酮症组HOMA-IR较非酮症组低(P〈0.05)。治疗后两组HOMA-IR无统计学差异,酮症组△HOMA-IR小于非酮症组(P〈0.05)。结论以酮症为首发症状、自身抗体阴性的糖尿病患者较典型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程度轻。在治疗后,胰岛素敏感性可部分恢复但幅度较典型2型糖尿病患者小。  相似文献   

5.
贾利巍 《吉林医学》2008,29(10):836-836
儿童糖尿病多为原发性胰岛素依赖型(即I型),临床特点为有并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倾向,年龄越小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发生率越高,病情发展越快,若抢救不及时易导致休克、昏迷甚至死亡。2007年1~8月我科共收治5例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经过积极抢救治疗、良好的护理,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刘汉毅 《基层医学论坛》2012,(31):4123-4124
目的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病因及救治措施。方法 54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给予祛除诱因,补液,纠正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静脉滴注小剂量的胰岛素。结果经治疗52例(96%)患者治愈,2例(4%)死亡,死亡2例为反复发作患者。结论外源性胰岛素配合常规补液等方法可提高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救治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剂量胰岛素静滴治疗/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疗效。方法: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7例患儿采用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滴.并行疗效评价。结果:经治疗抢救成功14例,出院时空腹血糖控制在11mmol/L左右,尿糖(-~+),尿酮(-),抢救无效2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自动出院1例。结论: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治疗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特点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36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诱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进行分析。结果:3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采用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脉滴注及积极补液、补钾,适当纠正酸中毒,抗感染等综合治疗,6例经皮下注射胰岛素;35例治愈出院,1例死亡。结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早发现,早治疗,预后良好,尤其是对临床表现不典型者,更要充分认识到本病,降低死亡率,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来说,在正确诊断的基础上,尽快给予胰岛素、扩容、维持有效循环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作者总结了1984年~1994年儿科Ⅰ型糖尿病患者59例,75例次,酮症酶中毒的发生率占70.67%,以酮症酸中毒首次发病诊断糖尿病者占糖尿病住院病例的49.9%,占酮症酸中毒总例次的69.9%,其中延误诊断者占27%,误诊误治者占49.8%,诊断糖尿病拒绝胰岛素治疗者占24.3%,明确糖尿病诊断且接受胰岛素治疗过程中发生者占酮症酸中毒总例次的30%。因此,早期诊断、合理应用胰岛素是防止酮症酸中毒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短期胰岛素静脉输注联合餐时皮下胰岛素注射治疗初发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疗效。方法将新发的26例初诊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随机分为2组。酮症纠正后短期胰岛素静脉输注联合餐时皮下胰岛素注射组(CVII组)13例,基础加餐时胰岛素皮下注射组(MSII组)13例。比较两种方法治疗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 CVII组在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住院时间上均优于MSII组。结论短期CVII强化治疗对初发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具有快速稳定控制血糖,减少胰岛素用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45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发病诱因、合并症及治疗等进行分析。结果 DKA发病诱因主要为感染及停止使用胰岛素。使用小剂量胰岛素每小时每公斤体重0.1U静滴和足量补液,44例患者治愈,1例患者死亡。结论 消除诱因,使用小剂量胰岛素和足量补液是治疗DKA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护理的措施及经验。方法收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38例,其中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31例,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7例,入院时均已出现有不同程度脱水及电解紊乱。临床中严格执行医嘱,根据病情的变化及酮症酸中毒的发病机制和临床特点制定了整体护理措施,并开展心理健康指导。结果 38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经过治疗和精心的护理,除1例并发脑梗死、2例合并冠心病心肌梗死死亡外,均较快的改善症状,治愈好转出院。结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在临床治疗中严密的观察和完整性的护理程序是有效的提高救治成功率、减少死亡、避免并发症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并发高渗的临床特点,以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分析26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并发高渗的临床特征。结果 1型糖尿病和老年2型糖尿病容易发病的主要原因有:感染、停药、医源性。患者病程长,发生的并发症多且严重。结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并发高渗病情危重,消除诱因,及时发现,早期治疗是抢救成功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对2型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的疗效差异。方法将我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患者随机分为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组(CSII组)40例和常规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组(对照组)42例,观察治疗后2组血糖、尿酮体的变化及低血糖的发生率。结果 CSII组血糖达标时间、尿酮体转阴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或降低,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治疗2型糖尿合并酮症酸中毒较常规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综合征2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赵汉儒 《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10):1260-1261
目的: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昏迷患者的抢救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08年收治的29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临床资料,并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者29例,经抢救好转27例(93.1%),死亡2例(6.9%),其中死于水电解质紊乱1例,心律失常致心脏骤停1例。结论:DKA是糖尿病并发症和内科急症之一,早期诊断及小剂量静脉胰岛素治疗,是减少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通过52例糖尿病患者血浆中分子物质(MMS)的检测,发现87%增高。Ⅰ型糖尿病患者比Ⅱ型高,病程长者及并发症多者MMS幅度皆明显增高,故MMS增高者,多为糖尿病病情严重的表现。并发酮症酸中毒者MMS比Ⅰ、Ⅱ型糖尿病患者略低,可能为经胰岛素系统治疗后,糖及蛋白质代谢障碍有所改善之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酮症起病的肥胖2型糖尿病特点及胰岛素强化治疗转归。方法:测定血甘油三酯(TG)、糖化血红蛋白A1(HbA1c),酮症纠正后测C肽,给予胰岛素强化治疗达标出院,定期随访。结果:男性占59.3%,有家族史者占51.9%,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h血糖(2hPG)均明显高于正常,C肽明显降低,酮症于0.5d~2d内纠正,92.6%患者在3个月内停用胰岛素。结论:高糖毒性对胰岛β细胞功能有抑制作用,脂毒性可能是肥胖患者发生酮症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的临床特点,总结临床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8月大连市儿童医院住院的43例首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的临床资料。年龄<2岁2例(4.7%),2岁≤年龄<5岁7例(16%),5岁≤年龄<10岁19例(44%),≥10岁15例(35%),有15例(35%)有糖尿病家族史,其中2例为2型糖尿病。所有入院患儿均进行血、尿常规、血糖、血气分析、血钠、血钾、肾功能(尿素氮、肌酐)、血浆有效渗透压等检测,按2009年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诊疗指南进行治疗。结果 39例(91%)有明显的皮肤干燥、皮肤弹性减退等脱水表现;有典型的多饮、多尿、多食伴消瘦病例34例(79%);深大、叹气样呼吸就诊患儿26例(60%),以呕吐、腹痛等消化道症状起病者19例(44%);以胸闷、气促症状起病者25例(58%);以双下肢无力起病者1例;8例(19%)合并意识状态改变;10例(23%)表现发热;3例合并高血糖高渗状态,1例发生脑水肿。43例尿酮体均为强阳性,血气分析均提示代谢性酸中毒。43例全部给予液体复苏,普通胰岛素持续静脉滴注,经过积极治疗,42例DKA患儿均康复出院,1例因并发脑水肿死亡。结论 儿童DKA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无特异性,易漏诊误诊,提高认症、早期诊断、合理治疗是降低DKA致死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胰岛素拮抗激素与糖尿病及酮症酸中毒的关系 .[方法 ]用放射免疫测定法对 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及酮症酸中毒患者进行了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皮质醇、T3 及T4的测定以及各组糖尿病治疗前后生长激素水平测定和酮症酸中毒纠正前后各种激素变化的比较 .[结果 ]胰高血糖素与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呈正相关 ,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及皮质醇均值在 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及酮症酸中毒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1型糖尿病组又显著高于 2型糖尿病组 ,酮症酸中毒组显著高于 1型及2型糖尿病组 .1型糖尿病组、2型糖尿病组及酮症酸中毒组治疗前的生长激素均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酮症酸中毒纠正后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及皮质醇水平明显下降 ,糖尿病及酮症酸中毒患者出现低T3 综合征 .[结论 ]胰岛素拮抗激素与糖尿病及酮症酸中毒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中外健康文摘》2008,5(21):71-71
(1)轻型糖尿病:胰岛分泌功能没有完全丧失,有一定量的内生胰岛素,即胰腺分泌胰岛素相对不足。多数患者只需用饮食疗法,有的需用口服降血糖药物,少数人需用胰岛素治疗。这类患者在感染及创伤等应激情况下,为了预防酮症酸中毒,可选用胰岛素治疗,但停药后,一般不会出现酮症酸中毒及昏迷等。轻型糖尿病多见于2型糖尿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