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9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部按摩对剖宫产术后早期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250例剖宫产术后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术后6h开始采用腹部顺时针按摩,按摩完毕协助产妇翻身和活动四肢,若术后第12小时、第18小时未排气者继续予以按摩;对照组不予按摩。记录产妇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胃肠蠕动恢复时间。结果:实验组产妇第1次肛门排气时间为(15.1±1.07)h,对照组(29.9±1.1)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产妇无一例切口感染。结论:腹部按摩可缩短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促进肛门排气,利于剖宫产术后产妇早期恢复,促进母乳喂养的成功。  相似文献   

2.
腹部按摩对剖宫产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部按摩对剖宫产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的影响。方法将220例剖宫产术后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术后6 h开始采用腹部顺时针按摩,按摩完毕协助产妇翻身,若术后第12小时、第18小时未排气者继续予以按摩;对照组不予按摩。嘱产妇记住首次肛门排气具体时间并及时告诉护士并予以记录。结果实验组产妇第1次肛门排气时间为(17.04±3.02)h,对照组(35.41±4.69)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产妇无一例切口感染。结论腹部按摩可缩短剖宫产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促进肛门排气。  相似文献   

3.
目的 :用大承气汤灌胃 ,观察腹部术后胃肠蠕动延迟患者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 ,了解大承气汤对腹部术后胃肠动力障碍的影响。方法 :将 80例腹部术后胃肠蠕动延迟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 4 0例。治疗组用常规治疗加大承气汤灌胃 ,对照组用常规治疗。仔细观察并记录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结果 :治疗组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 (P <0 .0 1 )。结论 :大承气汤有明显改善腹部术后胃肠动力障碍的作用 ,可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多穴位按摩对腹部手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腹部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为6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术后除给予常规护理外还实施多穴位按摩。观察两组病人肠排气时间。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穴位按摩可促进妇科经腹手术病人肠排气,缩短肠排气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医穴位敷贴联合腹部按摩对腹腔镜术后胃肠蠕动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7月收治的122例腹腔镜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患者术后接受中医穴位敷贴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腹部按摩,对两组患者术后胃肠蠕动恢复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排便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腹胀发生率为57.38%,与对照组的75.4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穴位敷贴联合腹部按摩可促进腹腔镜术后胃肠蠕动,减少腹胀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复方大承气汤灌肠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作用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红  胡军 《中国中医急症》2008,17(1):112-112
目的观察复方大承气汤灌肠促使腹部术后患者胃肠蠕动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12例腹部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06例,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复方大承气汤灌肠,每6小时1次;观察并记录肠鸣音恢复的时间、自主肛门排气排便时间。结果治疗组肠鸣音及肛门排气排便的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提前。结论复方大承气汤保留灌肠能促使术后患者胃肠蠕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王巧兰 《西部中医药》2008,21(12):35-36
目的:观察腹部按摩对肠疾病术后患者的效果。方法:将80例肠疾病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0例,对照组40例。实验组于手术后8小时开始腹部按摩,3次/d,15—20min/次,对照组按常规处理。结果:2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腹胀、便秘、粘连性肠梗阻、拔管后尿潴留发生率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疾病术后实施腹部按摩可有效促进胃肠功能恢复,促进肛门排气、排便,消除腹胀,减少粘连性肠梗阻和尿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大承气汤灌肠促使术后胃肠蠕动功能恢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大承气汤灌肠促使术后胃肠蠕动功能恢复情况。方法 :将120例术后患者作为观察组用大承气汤保留灌肠 ,另120例术后患者用0 2%肥皂水保留灌肠 ;观察并记录肠鸣音恢复的时间、肛门排气时间。结果 :观察组肠鸣音及肛门排气的时间与对照组比较能明显提前(P<0 01)。结论 :大承气汤保留灌肠能促使术后患者胃肠蠕动功能提前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子午流注低频穴位治疗对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56例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104)和对照组(n=52),治疗组患者回病房后2小时行术后胃肠动力评估,评分后开始做子午流注低频治疗,由专人观察记录出现正常肠鸣音(4~5次/min)的时间。恢复正常肠鸣音后2小时,指导患者进食少量流质饮食。对照组患者回病房后2小时行术后胃肠动力评估,由专人观察记录出现正常肠鸣音的时间,恢复正常肠鸣音后2小时,指导患者进食少量流质饮食。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术后首次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术后发生腹胀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患者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子午流注低频穴位治疗能有效缩短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和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减少术后腹胀发生,可有效促进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蒙药给喜古纳-3汤穴位贴敷对术后胃肠蠕动功能影响。方法:选择90例外科腹部手术后未能排气而腹胀的患者,按外科腹部手术后常规护理(如下床活动、腹部按摩等)和基础用药(消炎药、液体),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选择45例患者使用蒙药给喜古纳-3汤脐部贴敷治疗,对照组选择45例患者单纯热敷(使用热宝)治疗。将两组患者用药前,用药1天、3天、5天腹胀情况各评价1次,5天为1个疗程。对两组患者腹胀持续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腹胀持续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更短(P0.05)。结论:蒙药给喜古纳-3汤贴敷治疗有效缓解术后腹胀症状,有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小承气汤加减结合护理干预促进妇科腹部术后使肠道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8年4月收治的62例妇科腹部手术作为试验对象;采用数字奇偶法分组后明确各组治疗方法。对照组(31例):选择常规西医配合常规护理方法进行干预;在观察组(3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小承气汤加减结合综合护理方法进行干预。观察2组肠道功能恢复效果及患者医护总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妇科腹部手术患者肛门排气时间、术后排便时间以及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明显(P 0. 05);观察组妇科腹部手术患者医护总满意度(96. 77%)明显高于对照组(58. 06%)(P 0. 05)。结论妇科腹部手术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应用小承气汤加减结合综合护理方法,对于患者肛门排气时间、术后排便时间以及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的缩短,效果明显,最终对于加快妇科腹部手术患者的康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以妇科腹部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早期应用温水足浴配合穴位按摩预防和减轻妇科腹部手术后腹胀的情况。方法:术后6h开始采用温水足浴法并配合穴位按摩,观察患者术后腹胀情况、肛门排气时间。结果:观察组40例患者发生腹胀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而且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较对照组显著提前(均P〈0.05)。结论:早期温水足浴配合穴位按摩可促进肠蠕动,使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提前,减少术后腹胀的发生,有利于患者早进食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子午流注低频穴位治疗对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56例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104)和对照组(n=52),治疗组患者回病房后2小时行术后胃肠动力评估,评分后开始做子午流注低频治疗,由专人观察记录出现正常肠鸣音(4~5次/min)的时间。恢复正常肠鸣音后2小时,指导患者进食少量流质饮食。对照组患者回病房后2小时行术后胃肠动力评估,由专人观察记录出现正常肠鸣音的时间,恢复正常肠鸣音后2小时,指导患者进食少量流质饮食。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P 0.05)。治疗组患者的术后首次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术后发生腹胀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患者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子午流注低频穴位治疗能有效缩短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和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减少术后腹胀发生,可有效促进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药热奄包恢复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的效果。方法:1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90例,两组均术后暂禁食、静脉补液、早期下床活动。对照组用热水袋热敷腹部,实验组用中药热奄包热敷腹部。结果:两组腹胀、肠鸣音出现时间及肛门排气、排便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热奄包外敷腹部具有温经通络、行气通腑的作用,能增强胃肠动力,促进胃肠蠕动,有利于术后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董海英 《光明中医》2023,(3):558-560
目的 探讨艾灸联合穴位按摩护理对妇科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标准的85例乐安县中医院妇科就诊并行腹部手术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2例),其中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补液、抗感染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艾灸联合穴位按摩护理,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2天和第3天胃肠动力恢复情况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腹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舒适度分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艾灸联合穴位按摩护理可促进妇科腹部术后患者胃肠功能快速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足底按摩在腹部术后疼痛及肛门排气时间中的作用。方法:将80例腹部手术患者术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施行腹部术后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除常规治疗外,施行足底按摩;观察两组患者疼痛分级情况、肛门排气排便时间、腹胀和应用开塞露或肛管排气的比率。结果:治疗组疼痛状况、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治疗组腹胀、使用开塞露或肛管排气比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足底按摩对于腹部术后止痛和缩短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医穴位贴敷联合腹部按摩促进腹腔镜术后胃肠蠕动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7月~2016年4月收治的腹腔镜手术患者93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47例,对照组4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中医穴位贴敷及腹部按摩,观察两组胃肠功能恢复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腹腔镜术后,观察组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以及胃肠蠕动恢复时间同对照组比较,均显著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术后,观察组腹胀、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14.89%、6.38%,同对照组56.52%、32.61%比较,均显著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穴位贴敷联合腹部按摩有助于促进腹腔镜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也能减少腹胀、恶心呕吐等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理中汤合六君子汤加减对腹部外科术后胃肠功能障碍及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7月~2017年8月于我院择期行腹部外科手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76例患者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n=38)和对照组(n=38),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联合理中汤合六君子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指标(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及胃肠激素水平(胃泌素、生长抑素、血浆胃动素),并统计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疗效总有效率89.47%(34/38)显著高于对照组68.42%(26/38),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进食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术后胃泌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生长抑素及血浆胃动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3.16%(5/38)显著低于对照组34.21%(13/38),以上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结论:腹部外科术后胃肠功能障碍患者应用理中汤合六君子汤加减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胃肠功能障碍,促进胃肠蠕动,调节胃肠激素水平,加速患者术后恢复,具有较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多穴位按摩对腹部手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的影响。方法将40例腹部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术后除给予常规护理外还实施多穴位按摩。结果 2组术后第1次排气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多穴位按摩可缩短患者腹部手术后第1次排气时间,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结合穴位按摩与艾灸防治剖腹产术后腹胀的作用。方法:300例剖腹产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50例。对照组术后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予以穴位按摩及艾灸,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腹胀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缩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2h、24h、48h腹胀发生率为14.7%、4.0%、0.7%,低于对照组的24.0%、10.7%、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按摩结合艾灸促进剖腹产手术患者胃肠蠕动,有助于减少术后腹胀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