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 C-反应蛋白 ( CRP)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82例不同类型的冠心病患者与 2 1例对照者分别抽空腹静脉血 2 ml,采用免疫散射测浊法测定血清 CRP。结果与对照组相比 ,冠心病各组 CRP均有不同程度地升高 ,其中急性心肌梗死组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升高最为显著 ( P<0 .0 1,P<0 .0 5 )。结论血清 CRP不但与冠心病发生有关 ,而且与冠心病的进展及不良事件的产生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前多项临床研究和流行病学已经证实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心脑血管病新的独立危险因子。为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homocysteine,Hcy)水平与女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AHD)的关系 ,1999年~ 2 0 0 1年我们检测了经选择性冠脉造影确诊CAHD的 45例女性、5 0例男性患者 ,2 0例健康人血清 Hcy,以了解 Hcy与 CAHD性别的关系。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全部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CAHD,并除外其他疾患。女 45例 ;年龄 42~ 75岁 ,平均(5 8.5± 7.8)岁 ;男 5 0例 ,年龄 2 8~ …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全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随着冠心病(CHD)在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增加,人们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研究也越来越多,近期研究认为,炎症是冠心病的一种危险因子,参与了冠心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是反映炎症的一个敏  相似文献   

4.
5.
<正>随着人口老龄化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的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1]。同时,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问题非常普遍,并对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产生极大影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冠心病合并的焦虑抑郁越来越受到广大心血管科医生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7.
冠状动脉瘘是一种先天性心脏病 ,发病率低 ,常因胸闷、胸痛而被误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心病 )。我院近期收治 2例冠状动脉瘘 ,病初均被误诊为冠心病 ,后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现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例 1】 女 ,4 2岁。近 9个月来因劳累、生气后出现胸闷、发憋、干咳入院。每次上述症状发作时伴全身乏力、左肩及左后背闷压痛或隐痛 ,持续约数分钟至半小时。心电图检查示V1~ 6T波浅倒。诊断为冠心病 ,经休息、含服或静脉滴注硝酸甘油后症状缓解。此次 ,因症状时有发作且逐渐加重再次入院。既往高血压及高脂血症病史 3年。…  相似文献   

8.
赵清珍  刘坤申 《新医学》2007,38(11):758-760
大量的临床试验证实,他汀类药物作为心血管病的一级或二级预防治疗药物,可明显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和病死率,改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的预后.该文就国外有关血脂异常与冠心病的关系及强效他汀类调脂药物对冠心病一级或二级预防作用的研究作一综述,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C-反应蛋白和冠心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妍  曾群英 《新医学》2004,35(6):381-382,F003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发生和发展的结果。在粥样斑块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局部炎症反应所起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目前认为炎症反应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应答性反应,在冠状动脉损伤的早期起保护作用,但当损伤持续存在时应答性反应则可能演变为过度的炎症,并促进斑块的形成。斑块的发展亦与炎症反应相关。C-反应蛋白作为炎症标志物之一可以反映冠心病的发展,有助于冠心病的临床监测和治疗。  相似文献   

10.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与血清胆红素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4年 Schwerthner等 [1 ]提出血清总胆红素浓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呈显著负相关 ,低血清胆红素可能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心病 )新的危险因子。为了探讨胆红素在冠心病发病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我们对 135例冠心病患者的血清胆红素进行了检测 ,并与 12 2例非冠心病患者进行了对比分析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冠心病组均根据 1979年 WHO制定的诊断标准确诊 ,男 90例 ,女 45例 ;年龄 48~ 86岁 ,平均 6 9岁 ;均排除肝胆疾病。对照组为非冠心病组 ,男 72例 ,女 5 0例 ;年龄47~ 88岁 ,平均 70岁 ;均排除肝胆疾病。…  相似文献   

11.
<正>心血管疾病是威胁中国居民生命健康的首要病种[1],尤其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HD)。对CHD患者,特别是推荐进行无创性影像学检查的中和低验前概率患者[2],如何实现精确诊断是困扰临床的难题。随着影像设备的迭代、成像及后处理技术的进步,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CTA)不但可以为临床决策者提供清晰、准确的冠状动脉解剖学信息,还可以提供必要的功能学信息,是临床上检测CHD最常用的无创性影像检查方法,在CHD的筛查、诊断、决策和治疗中发挥关键作用。近年来,影像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快速发展,AI辅助影像软件也广泛应用于CCTA中,贯穿于CCTA检查的全流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CHD)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变化及其与血脂、细胞黏附分子的关系。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30例冠心病患者(CHD组)和3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的血浆脂联素、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及E-选择素水平;酶法测定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结果 CHD组与对照组相比,TG、TC和LDL水平明显增高(P〈0.001),HDL明显降低(P〈0.001);血浆脂联素水平显著降低(P〈0.001),血浆VCAM1、ICAM1和E-选择素水平显著升高(P〈0.001);血浆脂联素水平与TC、TG、LDL水平呈负相关(P〈0.001),与HDL成正相关(P〈0.001),与血浆VCAM1、ICAM1、E-选择素水平成负相关。结论 血浆脂联素水平异常与冠心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浆脂联素及尿酸与冠状动脉狭窄病变形态的关系和它们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预测价值。方法: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316例,检测血脂联素水平(APN)和血尿酸(UA),并结合冠状动脉造影所见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积分和有无复杂狭窄进行分析。结果:有复杂狭窄组APN较无复杂狭窄组降低,而UA则较无复杂狭窄组者明显增高(均有P<0.05);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与APN和尿酸水平之间存在线性关系。结论:低脂联素水平及高尿酸与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形态有一定程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7):1217-1219
C反应蛋白是临床常见的炎症因子,可反应机体内的炎症状态。近年来,大量研究显示,心血管病的发生和炎症有着密切的关系,CRP水平可用来反映心血管疾病的严重程度,本研究通过对近年来CRP在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中检测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常见危险因素不能解释所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一些实验室新的危险因素如高纤维蛋白原、高同型半胱氨酸、高敏C反应蛋白、细胞因子、D-二聚体、脂蛋白等在CHD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妇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造影(CAG)特点,提高对女性CHD的诊断率。方法:对106例疑诊为CHD的女性患者行CAG后,分为CHD组和非CHD组,比较两组危险因素的数量、类型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女性CHD组发病年龄高(P<0.05),绝经者比例高(90.6%与80.9%,P<0.01),合并高脂血症者CHD组显著高于非CHD组(81.3%与40.5%,P<0.005),合并两个及以上CHD危险因素者CHD显著增多(67.2%与28.6%,P<0.05),而且,冠脉双支及三支病变者与单支者比较,合并两个及以上危险因素者为多(69.8%与61.9%,P<0.05)。结论:绝经和脂质异常是女性CHD的重要危险因素,而且,危险因素越多,CHD发病率越高,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越重,说明CHD发病率及冠脉受累程度与危险因素多少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钱孝贤 《新医学》2003,34(4):259-260,262
进修医生教授,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介入治疗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呢?教授早在1844年,Bernard就在其生理学研究中将导管插入了动物的心脏,但是直到1929年,才由德国医生Forssmann开始尝试在临床上进行心导管检查的可能性。针对冠状动脉的介入性诊疗技术开始于1959年,1967年Judkins采用穿刺股动脉的方法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使这一技术进一步完善并得以广泛推广应用。1977年德国医生Gruentzig在美国加州大学医学院于开胸体外循环状态下,完成了人类第1例冠状动脉成形术。1977年9月Gru-entzig在瑞士苏黎世,在局部麻醉下,经股动脉…  相似文献   

18.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存活心肌的识别与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跃进 《新医学》2004,35(6):373-375
传统的观念认为心肌缺血造成的坏死符合以下规律:如果缺血程度轻、时间短,心肌无坏死,其收缩功能正常;如果缺血程度重、时间长即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其收缩功能消失,产生局部室壁运动异常。近年来,随着这一领域的研究深入,证明了由于心肌缺血发生的速度、程度和持续时间不同,以及缺血心肌有无再灌注或侧支循环血流供应  相似文献   

19.
踝臂指数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踝臂指数ABI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临床确诊的112例CHD住院患者和41例同年龄组的健康体检者的临床资料和ABI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和冠心病组及其亚组间,心绞痛、心肌梗死组与缺血性心肌病组间ABI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心绞痛、心肌梗死组组间ABI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BI值≤0.90对冠心病诊断和评估预后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0.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与多种不良情绪有关,通过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各种情绪障碍,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故予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