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应用超声心动图指导Amplatzer封堵器,经心导管放置封堵先心病(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及动脉导管未闭)缺损部位,是近几年来介入治疗先心病的一种新方法。本文总结了我院2003年10月~2006年10月在经胸超声心动图指导下行Amplatzer封堵的室间隔缺损31例患者资料,以探讨超声心动图在介入性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经胸超声心动图在经导管封堵动脉导管未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在经导管封堵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TTE观察122例PDA的位置、大小、形状,并随访经导管介入封堵后的疗效。结果TTE测量PDA长度为(7.6±4.4)mm(0~12.0mm),直径为(5.0±2.5)mm(2.6~11.0 mm),主动脉弓降部造影PDA最窄处直径为(5.8±2.7)mm(3.0~12.0 mm),PDA直径超声测值与主动脉造影测值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914 5,P<0.01),二者之间的差值:(0.48±0.43)mm。PDA封堵成功率100%。随访1个月~5年,未发现封堵器移位及脱落现象,未见残余分流或再通。结论TTE对经导管介入封堵PDA的术前病例筛选和术后随访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临床上先心病工作的开展,TTE的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我院自开展VSD在TTE的监测下经导管封堵术以来。已经成功的完成了12例膜部VSD的封堵,现进一步探讨TTE在VSD封堵术的作用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5.
目的:评价经胸超声心动图(TTE)联合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在Amplatser封堵器介入治疗成人房间隔缺损(ASD)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TTE筛选符合介入封堵治疗标准的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33例,其中对于筛选出缺损直径≥25mm、多孔房缺以及软边显示不清楚的患者行TEE检查,确认缺损个数、直径及边缘情况,对于符合条件者行Amplatser封堵器介入治疗,分析患者封堵成功率、术后残余分流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3例患者中16例TTE测量缺损直径<2 5mm,直接封堵成功;2例二孔型房缺,4例缺损边缘显示不清者,11例直径≥25mm者均进一步行TEE检查,根据TEE检查结果选择合适封堵器封堵,其中1例缺损直径达35mm,尝试封堵未成功,转外科行修补术。所有封堵成功的患者即刻TTE检查均未见残余分流,分别于术后24h、7d及1、3、6个月查超声心动图均无残余分流,无溶血现象,各瓣膜未受影响。16例同时行TEE及TTE检查的单孔房缺患者,TEE测量ASD最大直径较TTE测量值偏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TTE联合TEE检查指导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治疗,可进一步提高手术成功率,有利于该项技术在临床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超声心动图在经心导管房、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7例房间隔缺损(ASD)、9例膜部室间隔缺损(VSD)患者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监测下行经心导管封堵术。结果:15例ASD、9例VSD封堵成功。2例因ASD太大缺乏合适尺寸的封堵器而终止手术。术后即刻,1d、1、3个月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封堵器位置良好,无残余分流。结论:超声心动图在筛选病例,选择封堵器型号,引导封堵器关闭及评价手术效果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在介入封堵治疗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经胸超声心动图对9例ASD、6例VSD行经导管封堵术。结果 15例患者中,13例患者成功地进行了封堵,术中及术后均无并发症,无残余分流。1例ASD及1例VSD封堵失败。总的成功率为86.6%(13/15)。结论经胸超声心电图对于介入封堵治疗ASD、VSD术前病例选择和术后疗效评价起着重要作用,是一种有效的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引导心导管介入法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引导经胸小切口法在房、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心内、心外科分别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患者共51例,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引导心导管介入封堵术与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引导经胸小切口封堵术治疗。按照封堵术式与超声路径的不同分为TTE组38例和TEE组13例。结果 TTE引导心导管法封堵成功ASD13例、VSD20例。封堵失败ASD3例、VSD2例;TEE引导经胸小切口法封堵成功ASD5例,VSD8例。结论 TTE与TEE在先心病房、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中均可采用,各有所长,互为补充。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经胸超声心动图在膜部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术前、术中及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美国ATLHDI-5000型彩色多谱勒超声仪诊断并筛选了8例膜部室间隔缺损患者接受封堵手术治疗,并进行术中监视及术后随访。结果①术前超声测量室间隔缺损大小2.5~8.8 mm[(6.0±2.0 mm],左心室造影缺损大小2.0~8.0mm[(5.7±2.3)mm],超声测值与造影比较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术中超声有效的监视了封堵器的所在位置、夹闭缺口和及时释放全过程;③在术后即刻、24 h及以后的超声随访中无1例发生封堵器移位及残余分流。结论经胸超声心动图在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术前病例选择、术中有效监视及术后随访中有着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在房缺介入封堵术前和术中的应用.方法:应用TTE筛选封堵术适应症31例ASD,在X线和TTE监测下行封堵手术,术后TTE随访评价其疗效.结果:31例全部封堵成功,其中1例大缺损术中封堵器位置欠佳,有少量残余分流,重新调整后无分流.结论:超声心动图在房缺介入封堵术的术前筛选、术中监测和术后疗效评价方面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经导管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行经导管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患者56例,经胸超声心动图用于封堵术前患者的筛选,术中封堵器放置的引导和监测以及术后心脏结构、功能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的随访。结果:①54例患者成功地进行了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前超声检查显示VSD最大直径为9.7mm,最小为2.6mm,平均4.89±0.92mm,术中X线左心室造影显示分别为10.8mm、2.0mm,平均5.22±0.91mm,超声测值与造影测值间无明显差异;VSD残端距主动脉瓣距离:超声测值小于X线测值(3.13±1.32mmvs5.84±1.71mm),两者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②封堵术后即刻超声检查可见5例存在残余分流,其中2例1周后残余分流消失,2例1个月后残余分流消失,另1例6个月后虽仍有少量残余分流,但分流速度小于200cm/s,且未见溶血等并发症;术后1周内复查示左室内径明显缩小及左室流出道血流速度增快(P<0.05)。结论:超声检查有利于术前选择合适的VSD封堵术患者,术中引导封堵器的放置,术后检测有无残余分流,对了解心脏结构、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经导管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左心室收缩功能近、中期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通过经胸超声心动图(TTE)评价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后左心室收缩功能近、中期变化。方法对该院30例成功施行VSD封堵术治疗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术前3d内、术后3d、术后3月和术后6月分别进行TTE检查,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每搏量(LV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结果VSD封堵术后LVEDD、LVEDV、LVESV和LVSV逐渐减少;LVEF和LVFS封堵术后3d、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较术前下降,而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与术后3d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VSD封堵术后,伴随左室扩张得到纠正。代偿增强的左心室收缩功能逐渐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3.
超声心动图评价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左室功能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室功能在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治疗术后与随访中的变化。方法 对该院成功实施经导管ASD封堵术且资料完整的36例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于封堵治疗术前、术后3d、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每搏量(Lv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结果 ASD封堵治疗术后,LVEDD和LVEDV明显增大,提示左室前负荷改善;LVESV轻度增加;LVSV、LVEF和LVFS显著增加,表明左室功能增强。LVESV在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随访时与术后3d比较无明显变化,左室前负荷和左室功能在随访中持续改善。结论 ASD封堵治疗术能有效改善左室前负荷,改善左室功能,且在短、中期随访中左室前负荷及左室功能持续改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封堵器介入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患者方法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3月~2012年3月在我院行封堵器介入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患者16例,男7例,女9例,年龄15~56岁,平均(13.5±8.6)岁。所有患者经超声多普勒确诊为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缺损为2~13mm,平均(3.6±2.5)mm,在影像学引导下经股静脉途径放置封堵器治疗缺损,并在术后24h、1个月、3个月、半年和术后1年进行复诊观察疗效。结果16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未发生任何重要并发症,封堵后患者行心脏超声检查未见残余分流,术后即刻封堵率为100%。术后24h、1个月、3个月、半年和术后1年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无残余分流,X线检查全部显示肺血减少,心胸比例不同程度缩小。1例患者术后1个月出现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术后3个月随访时左束支传导阻滞消失。结论封堵器介入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近期疗效证明该方法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室间隔缺损(VSD)解剖变异的显像能力和确定解剖分型的准确性,选择适合的病例进行经皮导管关闭.方法 本组资料来源于2006年1月~2007年12月在我院及广东省人民医院经临床和超声心动图诊断VSD患者240例,经过超声心动图筛选有73例(30.4%)不适合导管关闭;在167例(69.6%)适合导管关闭的患者中,有62例(37.1%)患者自愿选择了这一治疗方法.结果 使用AmplatzerVSD关闭装置成功地关闭了58例患者的VSD,成功率为93.5%,其中22例(37.9%)患者合并室间隔膜部瘤,合并室间隔膜部瘤患者有7例(31.8%)右室侧见2个或以上的开口.导管关闭术后3个月复查,仅1例(1.7%)患者室水平残余少量分流.导管关闭不成功的4例超声心动网的分型均为膜周流出道型,而外科手术均诊断为双动脉干下型.有7例(12.1%)患者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传导阻滞.除3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未恢复正常外,其余患者在术后3~10 d恢复正常.超声心动图测量VSD距离主动脉瓣的距离为0.10~1.05 cm[平均(0.37±0.27)cm],导管关闭前后患者轻微的主动脉瓣、三尖瓣和二尖瓣关闭不全出现率和返流面积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绝大多数经胸超声心动图筛选的VSD,能使用Amplatzer VSD关闭装置成功地关闭,超声心动图能精确地显示VSD的解剖变异和确定分型.必须警惕的是,超声心动图可能将双动脉干下型VSD误诊为膜周流出道型,这是导致导管关闭治疗不成功的关键性因素.传导阻滞是经皮导管关闭VSD的重要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指导房间隔膨出瘤(atrial septal aneurysm,ASA)并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封堵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必要时结合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诊断14例ASA合并ASD成年患者(男3例,女11例).房间隔瘤均突向右房,基底部宽度13~24(18.5±3.9)mm;膨出深度7~11(9.7±1.8)mm.合并单孔ASD 10例,多孔ASD 4例,彩色多普勒显示左向右分流.所有患者均在X线和术中TTE监测下行介入封堵治疗;术后采用TTE随访,评价其疗效.结果:14例患者均成功进行了介入封堵治疗,共植入国产ASD封堵器14枚.术后即刻无残余分流.随访6~12月,经TTE 未见残余分流,封堵器位置固定,无移位等并发症发生.11例(79%)患者心脏大小恢复正常,其余患者心脏有不同程度缩小.结论:ASA并发ASD的患者可行封堵治疗,但有其特殊性,经胸超声心动图在病例选择、术中引导和术后随访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后左心室结构和功能变化的特征。方法选择45例ASD患者,分别于封堵术前、术后48h及术后3个月,用超声心动图从血流动力学及左室内径、左室每搏量、左室容积、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左室偏心率及长短径比值来观察左室收缩功能的变化。结果封堵术后3个月左室血流动力学改变为二尖瓣口血流峰值流速增加(P〈0.05),左室舒张末前后径及容积增大(P〈0.05),而左室收缩末容积未见明显改变(P〉0.05),左室每搏量、左室射血分数及短轴缩短率增大(P〈0.05),左室偏心率及长短径比值均较术前减小(P〈0.05)。结论ASD封堵术后3个月左室容积及收缩功能各指标较术前有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在封堵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围手术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试验对象,应用TTE测量60例患者房间隔缺损大小,在TTE的检测下对ASD行经导管封堵,评价TTE在封堵ASD围手术期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TTE成功引导57例患者封堵器置入,术中及术后均无并发症,无残余分流,总的成功率为95%(57/60).结论 TTE对于应用封堵器封堵ASD术前病例选择、指导选择封堵器型号、导管通道建立以及放置封堵器的全过程和术后疗效评价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和评价经导管封堵术在室间隔缺损治疗中的效果和价值。方法用国产封堵器对56例室间隔缺损(VSD)患者在局麻或基础 强化麻醉下经导管进行封堵术,其中嵴下型53例,嵴内型1例,肌部2例,合并房间隔缺损(ASD)2例。结果53例封堵成功,心脏杂音消失,术后6~12 h下床活动,4~6 d痊愈出院。4例因种种原因未能成功。结论用国产封堵器经导管封堵部分室间隔缺损,创伤小、操作简便、恢复好、效果好,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Amplatzer室间隔封堵器(AVSO)介入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MVSD)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AVSO介入治疗72例PMVSD病人。结果手术技术成功率93.1%(67/72例)。PMVSD大小(4.7±2.1)mm,PMVSD距主动脉瓣(2.1±1.0)mm,AVSO大小(7.1±2.6)mm。即刻封闭率94.0%。心律失常发生率20.8%(15/72例),新发生的轻度三尖瓣关闭不全1例,加重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及少-中等残余分流1例。平均随访(10.7±6.6)个月,轻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1例,室性加速性心动过速1例,无残余分流、封堵器移位、破损及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生。结论应用AVSO介入治疗PMVSD疗效好、安全性高,但要高度重视其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尤其是要做好心律失常的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