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激素诱导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血管内凝血学说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伟明  张英泽 《中国骨伤》2004,17(10):638-640
激素诱导股骨头缺血性坏死(steraid-induced 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SANFH)是指因大剂量应用激素而造成股骨头骨的活成分(骨细胞、骨髓造血细胞和脂肪细胞)死亡所引起的病理过程。到目前为止,SANFH的发病机制未明,但就其学说有多种,现将国内外血管内凝血(IC)学说实验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随着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使药物防治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成为可能。本文回顾了近年来一些国内外学者根据其发病机制进行的药物预防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研究,提出降脂、抗凝药联用不能完全预防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是以脂肪代谢紊乱和血管内凝血为主要发病机制,其他一些病理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细胞因子治疗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以骨的活性成分死亡为主要改变的病理过程,其发生与多种疾病、药物及髋关节创伤有关。其中,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nontraumatic osteonecrosis of femoral head,NONFH)的发病率逐年增加,但其病因及发病机理至今尚未完全阐明,国内外学者提出了许多病因学假说,诸如脂肪代谢紊乱、骨髓内压力升高、血管内凝血学说、骨质疏松学说等等,其常用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4.
股骨头坏死为骨科常见疾病,其病因可分为创伤性和非创伤性。其中长期或大剂量应用皮质激素已成为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首位发病因素,但其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有多种学说,包括:血管内凝血学说、脂肪代谢紊乱及骨内高压学说、动脉血管炎学说等。近年来,随着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干细胞等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研究中的不断深入,细胞凋亡、骨髓基质干细胞脂肪分化、基因多态性等被认为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生发展有密切联系,为其发病机制的研究开辟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正>1前言近年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ANFH)发病率不断增高,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其临床症状重、致残率高且治疗困难,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目前研究证明股骨头缺血坏死大体发病机制是由于遗传因素与多种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使股骨头发生部分或完全性缺血,导致骨细胞、骨髓造血细胞及脂肪细胞坏死的病理过程[1]。但分子水平机制及发病的初始原因尚不十分清,  相似文献   

6.
成人股骨头坏死后塌陷的发病机理早期预测及防治进展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成人股骨头坏死 (ANFH)治疗困难 ,出现临床症状的主要原因 ,是股骨头坏死后塌陷〔1~ 3〕。本文就塌陷的发病机理、早期预测及防治方法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 发病机理成人股骨头坏死可分为创伤性和非创伤性两大类。前者主要见于股骨颈囊内骨折 ,髋关节脱位等 ;后者为激素滥用、酒精中毒等所致。尽管引起股骨头坏死的病因众多 ,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 ,但其共同特征都是血液循环障碍导致股骨头缺血、坏死 ,以及随之出现的修复反应 ,进而发生股骨头塌陷及髋关节退行性关节炎。缺血、坏死、塌陷是股骨头坏死的不同病理阶段 ,缺血是…  相似文献   

7.
Legg-Calve-Perthes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Legg-Calve-Perthes的特点是儿童期的特发性股骨头骨骺骨化中心的缺血性坏死,又称股骨头骨骺骨软骨炎、儿童股骨头无菌性坏死、Legg-Calve-Perthes综合征。是骨科领域常见的疑难病之一,它严重危害儿童的身心健康,是儿童从婴儿期到学龄期间发生的股骨头骨骺与干骺端的缺血病变,其病因、病理较复杂,确切的发病机制和病理过程仍不明确。本文就该病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胰性脑病(pancreatic encephalopathy。PE)是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fifis,AP)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早期诊断困难,发病机制不完全清楚,但已知脱髓鞘这一病理改变是该病的重要病理特征。本文综述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病变的免疫机制,旨在为胰性脑病免疫发病机制研究、早期诊断研究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9.
股骨头坏死(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是以股骨头血供严重减少和骨内压增高为病理特征的疾病。创伤和非创伤等原因均可以通过损害股骨头内血液循环的途径导致ONFH,但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股骨头缺血可引起骨髓细胞和骨细胞的死亡,最终导致坏死区塌陷[1]。ONFH是一种常发生于中青年患者的致残性疾病,晚期可引起  相似文献   

10.
妊娠期股骨头坏死病因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疑难病,因致残率高,故有不死癌症之称。近年来,该病发病率不断上升,其防治已成为现代医学研究的热点。妊娠期股骨头坏死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股骨头坏死,逐渐被人们所关注。其发病人群特殊、发病机制复杂、易误诊漏诊,而妇女妊娠被认为与其发生密切相关,故笔者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情况,对妊娠期股骨头坏死病因及发病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该病的临床防治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Anaesthesia》1984,39(1):80-80
The Faculty of Anaesthetists of the Royal College of Surgeons of England, 35–43 Lincoln's Inn Fields, London WC2A 3PN. Telephone: 01-405 3474.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通过对深圳市某两所小学发生的流行性腮腺炎突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差异性进行分析,为制定科学、高效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3年5~7月深圳市大鹏新区某两所小学爆发流行性腮腺炎,以学校为整体研究对象,分别标记为学校A(24个班,学生1210例)和学校B(27个班,学生1274例),对比两所小学的疫情流行病学差异性。结果分析发现,学校A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为4.30%,发病班级所占比54.17%,均较学校B1.73%和29.63%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显示学校A学生出现疫病平均年龄为(11.2±1.1)岁,较学校B(9.34±1.0)岁,对比差异明显(P<0.05);且两组疫病患儿在接种疫苗率对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疫情发生时,学校B疫苗紧急接种率明显高于学校A,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学作为流行性腮腺炎爆发的主要场所之一,疫病爆发高峰季节前,针对易感染人群给予相应的疫苗接种等预防控制措施,同时加强流行性腮腺炎的监测,对于降低感染人群数量,减轻、遏制疫情有着积极的意义,值得相关防控部门重视。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