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冠心病主要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引起,是脂质始动的缓慢炎症作用过程[1].目前冠状动脉造影是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但操作有风险[2].脂联素是脂肪细胞特异分泌的激素蛋白,具有抗炎、调节脂代谢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被认为是冠心病的保护因素[3].本文通过检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冠状动脉Gensini 积分及血清脂联素浓度,探讨血清脂联素在冠状动脉病变评估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冠心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多发性疾病,在我国其发生率和病死率逐年上升,临床诊断的方法是依靠非介入的方法,如心电图、超声心动图、X线断层扫描等[1].随着介入心脏病学的发展,冠脉搭桥术成为治疗冠心病的可靠方法之一,但要准确定位就必须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其方法是由周围静脉血管注入造影剂,在CT下使冠状动脉充盈至相关的触发点后收集数据并通过后处理图像来获得冠状动脉的分布、狭窄或堵塞情况,从而确定诊断[2].  相似文献   

3.
临床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为是冠状动脉造影[1]。目前,256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作为一种安全、可靠的无创检查方法应用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定量评价和介入治疗的筛选已受到临床医师的广泛关注,但其是否能够替代冠状动脉造影作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诊断和冠心病患者的初步筛选尚无定论。本次研究分析256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与其他疾病相互误诊四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冠心病发病率有逐年增长趋势.冠心病心绞痛的诊断必须有典型的心绞痛症状,并有发作时心电图动态改变、心电图负荷试验阳性,或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检查提示冠状动脉狭窄[1].  相似文献   

5.
64排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在诊断心肌桥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曾被认为是诊断心肌桥(MB)的金指标,但有些MB由于其近端的冠状动脉血管几乎完全闭塞,或动脉粥样硬化产生的固定性狭窄限制了冠脉的血流灌注而掩盖了收缩期狭窄,或由于血管痉挛的存在,造影很难发现,这些MB往往在经皮经腔冠脉成形术(PTCA)后或冠脉内注入硝酸酯类药物才得以暴露[1].有研究表明,冠状动脉造影MB的检出率为0.5%~2.5%,而尸检报道发生率为15%  相似文献   

6.
傅雪 《护理研究》2005,19(28):2631-2631
冠状动脉分为左冠状动脉和右冠状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是选择性的向左或向右冠状动脉开口插入导管,注射造影剂而显示冠状动脉走行和病变的一种心血管造影方法.冠状动脉造影为稳定型或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的治疗提供完整的临床资料,也为冠心病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尤其是可以根据造影结果考虑选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冠状动脉旁路手术[1].冠状动脉造影时并发症发生率取决于多个因素,常见的并发症是心律失常、心肌梗死、栓塞并发症以及穿刺部位出血、血肿、感染等,其中病人的临床稳定性以及基础疾病的严重性不可忽视[1].我科1例病人冠状动脉造影后先后出现心律失常、出血性脑梗死、昏迷、呼吸衰竭、心肌梗死、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胆囊炎复发等多项并发症,经过全科医务人员的全力抢救,精心护理,病人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随着冠状动脉造影(CAG)、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广泛开展,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和优越性逐渐被认同,术后桡动脉穿刺部位的止血方法也越来越引起关注[1-3].现总结5种桡动脉止血压迫方法.  相似文献   

8.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又称为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原因不明、涉及多个系统的自限性炎性病变,好发于婴幼儿[1-2].炎症进展常累及全身中、小动脉,尤其是冠状动脉,导致其瘤样扩张和狭窄,行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是减少死亡和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生存至成年的川崎病患者,其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的特征性改变,有时是唯一的诊断依据.冠状动脉造影的典型改变为冠状动脉瘤样扩张和狭窄交替出现,称为"串珠样"改变.成人川崎病的治疗只有少量的个案报道[3-4],我院于2005年收治1例成人川崎病患者,在体外循环下行CABG,现将术后监测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CAG)一直被认为是评价心外膜冠状动脉狭窄的"金标准".然而,其对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及病理生理学的评估也存在不足.评价冠状动脉血流的新技术--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 flow reserve,FFR)可对冠状动脉狭窄进行功能性评价[1].FFR是指冠状动脉存在狭窄病变的情况下,该冠状动脉所供心肌区域能获得的最大血流与同一区域理论上正常情况下所能获得的最大血流之比[2].  相似文献   

10.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指应用血管桥移植的手段来改善冠状动脉狭窄远端的心肌缺血的一种治疗方法.Garrot于1964年用大隐静脉在人身上进行了第1例主动脉冠状动脉搭桥手术[1].  相似文献   

11.
吴萍 《护理研究》2008,22(24):2222-222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冠心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冠状动脉造影和经皮冠状动脉形成术(PTCA )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作为冠心病必不可少,是行之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手段[1].冠状动脉介入检查和治疗数量也不断增加,血管迷走神经反射(vasovagal reactions ,VVRS)的发生也越来越多见.VVRS是一种冠状动脉介入检查和治疗中极为危险的急症,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而有效观察、估计及积极处理是非常重要的防治措施[2,3].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解剖M型超声心动网(AMM)诊断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临床价值。方法402例疑为冠心病拟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术前行AMM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分析AMM与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的一致性,比较不同程度狭窄情况下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的一致性,以及不同部位狭窄情况下两者诊断的一致性。结果当冠状动脉轻度狭窄时,AMM与冠状动脉造影诊断无高度一致;当冠状动脉重度狭窄时,AMM与冠状动脉造影诊断高度一致;冠脉不同部位狭窄情况下,AMM与冠状动脉造影诊断高度一致。结论AMM在重度冠脉狭窄与冠心病定位诊断方面与冠状动脉造影高度一致,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但对无明显或轻度狭窄冠心病的诊断与冠状动脉造影差距较大。  相似文献   

13.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发病机制为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破裂、继发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1].ACS患者出现急性冠脉事件主要取决于冠状动脉内粥样斑块的易损性,而不是冠状动脉病变的狭窄程度[2].易损斑块破裂是ACS发生最重要的始动环节,因此早期识别和诊断易损斑块,从而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有助于降低ACS的发生率[3].  相似文献   

14.
季瑾  周意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5,11(13):1022-1022
冠状动脉造影(CAG)可明确冠状动脉狭窄部位、程度,定量诊断冠心病,为估计患者预后,决定药物及介入或手术治疗提供了更为确切的指标[1].但由于其是一种有创检查,且术中术后应用抗凝药物,如护理不当,会出现局部渗血、血肿,严重者致大出血甚至危及生命.我科在2003年6月~12月曾先后收治了2例冠脉造影术后并发大面积血肿的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多层螺旋CT 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MSCT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6例患者行MSCTA,其中25例患者同时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在56例MSCT冠状动脉造影中,54例MSCT冠状造影检查均成功显示冠状动脉各主支,其中28例患者、78支冠状动脉显示有不同程度的钙化与狭窄;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患者均可显示冠状动脉的各主支及分支,18例可显示冠状动脉不同程度的狭窄,但2例患者术后出现并发征.结论 MSCTA检查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卧位与卧床时间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6,自引:2,他引:36  
冠状动脉造影 (CAG)是指向左右冠状动脉开口处插入一种特制的冠状动脉导管 ,注入造影剂 ,从而显示冠状动脉走行和病变的一种心血管造影方法 ,可明确冠状动脉狭窄部位、狭窄程度 ,定量诊断冠心病 ,为估计患者预后、决定药物及介入性治疗提供了更为确切的指标。[1] 目前国内外常规采用经皮穿刺股动脉入径 ,为避免穿刺局部出血形成血肿 ,术后除对穿刺点加压包扎外 ,一般以 0 .5~ 1kg砂袋压迫 6~8h ,静卧 2 4h ,同时保持术侧肢体伸直制动 12h。[1-4] 临床护理工作中发现此卧位常导致患者腰酸背痛 ,周身不适 ,排尿困难 ,烦躁不安 ,难以入睡而…  相似文献   

17.
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对角支和钝缘支有时会行走穿行于心肌之内.当心肌收缩时,覆盖在血管之上的心肌会压迫被覆盖的血管.如果行冠状动脉造影,在舒张期没有仔细观察这些血管,甚至会得出相应血管狭窄的错误判断.近30年,由于介入性诊断与治疗的飞速发展,各种导管和器械的不断成熟应用和完善,人们对心肌桥(myocardial bridge,MB)和隧道冠状动脉(tunneled epicardial coronary artery,TECA)重新表示出了强烈的兴趣.特别是随着冠状动脉造影普及和冠状动脉断层扫描显像技术的广泛应用,心肌桥和隧道冠状动脉重入人们视野[1].  相似文献   

18.
老年患者是冠心病的高发群体,其病情复杂,病变累及范围广,治疗难度大.冠状动脉造影是目前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金标准[1],是近年来心血管内科广泛开展的一种微创检查和治疗方法[2],可明确冠脉内的病变部位、范围、狭窄程度,指导临床用药、治疗、评估预后.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发生的、不在计划中的、未预计到的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包括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用药错误、走失、误吸或窒息、烫伤及其他与患者安全相关的、非正常的护理意外事件[3].  相似文献   

19.
目的在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中同时进行肾动脉造影,观察肾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研究。方法200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全部行选择性双侧肾动脉造影,对临床资料和肾动脉狭窄之间的关系进行单变量分析。结果肾动脉狭窄者27例,占13.5%,其中轻度狭窄者(〈50%)13例,占6.5%,明显狭窄者14例,占7.0%。明显肾动脉狭窄单变量分析,年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颈动脉斑块形成、严重冠状动脉病变是肾动脉狭窄的影响因素。结论在冠状动脉造影尤其冠心病患者中,肾动脉狭窄发生率高,多见于老年合并高血压、严重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在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同时应常规进行肾动脉造影,以便及早发现肾动脉狭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技术对于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收治的疑似冠状动脉狭窄患者120例,对所有患者实施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技术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技术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比两种方法检查所得结果,分析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的检查结果、诊断符合率及诊断效能。结果: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测出冠状动脉狭窄119例,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经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确诊的冠状动脉狭窄患者中,轻度狭窄19例(15.83%),中度狭窄64例(53.33%),重度狭窄36例(30.00%)。在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状动脉狭窄患者中,轻度狭窄20例(16.67%),中度狭窄64例(53.33%),重度狭窄36例(30.00%)。两种方法诊断后,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轻度狭窄诊断符合率为95.00%,符合率较高,与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经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中度狭窄和重度狭窄的诊断符合率均为100%,符合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