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重型颅脑损伤71例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垂学  赵革灵 《湖南医学》1998,15(6):344-345
  相似文献   

2.
重型颅脑损伤38例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强  毛庆  刘艳辉 《四川医学》2004,25(8):890-890
目的:通过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原因,总结处理重型颅脑损伤的合理方案。方法:回顾性总结了3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死亡原因。结果:导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原发伤太重和继发损害纠正不及时。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应尽快解除继发损害。才可能有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马国峡 《中国医药导报》2009,6(19):218-218,22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的死亡原因和抢救治疗.方法:总结我院526例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经验,并对116例死亡原因进行分析探讨.结果:本组死亡116例,死亡率为20.5%.脑损伤过重致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死亡96例,严重合并伤伴休克死亡8例,急性神经源性肺水肿死亡6例,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死亡3例,严重肺部感染死亡2例,长期消耗衰竭死亡1例.有10例为抢救不及时或措施不恰当所致.结论:弥漫性轴索损伤、急性脑肿胀、脑干损伤、严重的复合伤以及急性神经源性肺水肿、肺部感染等是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重型颅内脑损伤的死亡原因和分析。方法 回顾性总结107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经验并分析其死亡原因。结果 本组死亡42例,主要死亡原因;急性颅内压增高,脑疝及原发或继发性脑干缶伤&73.8%),严重的合并伤和并发症以及高龄患者也是死亡的重要因素。结论 为了提高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治愈率和降低病死率,在伤后早期必须迅速降低颅内高压,避免脑干受压,解除脑疝,并减轻脑水肿;在中后期应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5.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死亡病例分析,以了解死亡原因,提高救治水平并总结经验.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10年来入住死亡的293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 主要死亡原因有呼吸道梗阻窒息,脑损害严重,再出血和迟发性颅内血肿,合并严重多发损伤,并发症.结论 要重视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早期治疗,包括维持呼吸道通畅和及时行气管切开、及早手术清除颅内血肿和去骨瓣减压、积极处理严重合并伤和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7.
重型颅脑损伤142例死亡原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死亡原因和抢救治疗。方法:总结我院652例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经验,并对142例死亡原因进行分析讨论。结果:本组死亡142例,死亡率21.7%。主要死亡原因:严重脑挫裂伤、颅内血肿、脑疝、脑干损伤,严重的复合伤、合并症、并发症。结论:早期诊断、早期采取手术或非手术综合治疗,积极治疗复合伤及合并症,防治并发症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的死亡原因及抡救对策.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近8年来收住的160例重型颅脑损伤的死亡病例,对其死亡原因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早期主要死于重度脑损伤、颅内血肿、严重合并损伤,后期主要死于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肾功能衰竭及全身衰竭等并发症.结论尽早判明颅脑损伤的病理类型,积极急救;颅内血肿和颅外因素的及时处理;积极防治并发症对降低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的死亡原因及抢救对策。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近8年来收住的160例重型颅脑损伤的死亡病例。对其死亡原因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早期主要死于重度脑损伤,颅布什血肿、严重合并损伤,后期主要死于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肾功能衰竭及全身衰竭等并发症。结论:尽早判明颅脑损伤的病理类型。积极急救;颅内血肿和颅外因素的及时处理;积极防治并发症;对降低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事业的迅速发展,颅脑损伤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我院自1995年1月至1998年12月共收治颅脑损伤病人1 154例,其中重型颅脑损伤163例(14.1%),死亡59例(36.2%).现将死亡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韩跃辉  王烁  李潇 《中国病案》2013,14(7):72-74
目的总结本地区急诊死亡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了解急诊危重病人死亡原因,探讨急诊危重病人急救的最佳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1年12月记录完整的急诊死亡病案。结果急诊死亡患者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男女比例为1.266∶1);60岁以上年龄组死亡原因均以呼吸系统疾病为第一位(占60岁以上年龄组死亡患者的36.52%);脑血管疾病成为31岁~60岁三个年龄组中第1位的死亡原因(占此三个年龄组死亡患者的28.96%);创伤为11岁~30岁两个年龄组死亡第一位的原因(占此两个年龄组死亡患者的33.34%);不明原因猝死死亡患者男女比例为1.45∶1,且有年轻化的趋势(年龄小于60岁者占猝死总例数的36.74%);糖尿病患病率随年龄呈不断上升的趋势;结论呼吸系统疾病占本地区急诊死亡患者的最高百分比,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改善心、脑血管疾病、猝死发生的年轻化趋势,提高创伤病种的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河池市某院近5年住院病人死亡情况及主要死亡原因,为疾病的防治及降低病死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该院2007年-2011年住院死亡677份病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总病死率为0.98%;男性病死率1.37%,女性病死率0.57%,男性病死率明显高于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病死率呈逐渐上升趋势;恶性肿瘤、循环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为该院前3位死因,占总死亡人数的64.11%。结论:男性、中老年、恶性肿瘤、循环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患者为死亡高危人群,应重点加强这些高危人群疾病的防治工作,提高生存质量、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近年来住院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提高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死原因的认识,从而指导临床治疗工作,降低病死率。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2002年1月~2010年4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住院治疗并无效死亡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住院患者333例,死亡55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51例,男女之比为1:12.75;55例死亡患者中,50例为SLE引起的多个脏器损害,占90.91%;受累脏器以肾脏最多见,为45例,衰竭脏器以心脏最多见,其次是肾脏和呼吸系统功能衰竭;SLEDAI评分最低为5分,最高为44分,均为SLE病情活动,并有45例为SLE重度活动,占81.82%。结论:本组病例中,SLE发病第1年内死亡的比例最高,占41.82%。以SLE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为主要死因。早期诊断,及早保护重要脏器功能,控制狼疮活动,预防感染,确保治疗的依从性,是改善SLE预后,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郭立华 《中国病案》2013,(8):43-44,41
目的了解本地区出院死亡病例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为疾病的重点防治和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8年-2012年所有出院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1)5年来出院病例132377例,死亡504例,病死率0.38%,病死率呈现逐年降低趋势;(2)男性与女性住院患者基本持平,但男性死亡病例明显高于女性(χ2=46.62,P<0.05);(3)41岁以下患者的病死率随年龄递增逐渐降低,中年患者病死率最低,40岁以上患者的病死率随年龄递增逐渐升高,70岁以上患者病死率急速上升;(4)前五位死因分别是循环系统疾病(46.1%)、损伤和中毒(18.2%)、恶性肿瘤(6.4%)、呼吸系统疾病(50%)以及消化系统疾病(4.8%);(5)前五位直接导致死亡的疾病分别是急性心肌梗死(17.9%)、颅内损伤(9.4%)、心绞痛(6.2%)、肺栓塞(3.8%)以及支气管和肺恶性肿瘤(2.8%)。结论为降低病死率,应加强对循环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恶性肿瘤等重点疾病,尤其是65岁以上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重点防治,以提高居民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5.
515例老年死亡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刘桂丽  路玉英  傅铦 《中国病案》2010,11(8):29-30,26
目的分析老年住院患者死因、死因顺位及其动态变化与规律,为老年疾病防治和健康教育提供资料和依据。方法以出院病案首页中主要诊断为死亡原因,对515例60岁以上死亡病例分别进行死亡年龄、季节、系统疾病等方面的统计分析。结果老年住院患者的死亡疾病依次为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及恶性肿瘤;死亡高峰年龄段为80岁~89岁;冬季死亡率最高。结论加强老年人自我疾病防范意识,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控制和消除发病的危险因素,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高校离退休教职工的死亡现状及分布规律,为高校预防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02-2005年高校的死因登记资料,按疾病种类进行归类。结果:高校教职工的致死病因依次为恶性肿瘤(31.1%),心血管疾病(30.4%)和脑血管疾病(20.0%),死亡的平均年龄为(75.1±8.13)岁,各死因在性别、各校区以及不同职称间差别不大。恶性肿瘤中的致死疾病依次为肺癌(31.0%),胃癌(22.6%)和肝癌(17.9%)。肿瘤平均死亡年龄为(72.6±7.80)岁,各校区之间各类恶性肿瘤的构成无统计学差异(P=0.648)。结论:应加强卫生宣传教育与促进健康活动,指导教职工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提高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急诊患者死亡的病因,探讨降低急诊死亡率的途径。方法收集某院急诊死亡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院1997年-2011年10月急诊死亡218例,其中院前死亡89例(40.8%)急诊科死亡129例(59。2%)。急诊死亡的主要死因为心血管疾病(24.3%)、脑血管疾病(17.4%)、猝死(15.6%)、创伤(13.3%)及肿瘤(12.8%)。结论应重视院前急救,加强防治心脑血管病和肿瘤,降低急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脑死亡患者作为器官移植供体来源的提法逐渐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但也遇到了诸多困境和问题,如脑死亡患者的死亡判定、脑死亡患者的意志遵循、脑死亡患者供体器官的管理、脑死亡患者供体器官的经济补偿等,结合我国社会实际情况和医疗环境,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借鉴国外器官移植相关法律,严格遵守《人体器官移植条例》,完善立法和人体器官移植质量监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严重胸部创伤诊治的有关问题,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分析我科收治的36例严重胸部创伤的诊治情况。结果:本组抢救成功34例,死亡2例,成功率94.44%。人:严重胸部创伤应遵循诊断与抢救同时进行的原则,采取抗体克、防治急性呼吸衰竭,进行必要的急诊手术处理以及适时进行营养支持综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0.
236例围生儿死亡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住院分娩围生儿死亡情况,探讨引起围生儿死亡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836例围生儿的临床资料,对其中妊娠满28周至产后7d内死亡的围生儿逐一进行分类和统计学分析。结果围生儿死亡236例,病死率为26.71‰;男围生儿病死率(22.88‰)显著低于女围生儿病死率(30.63‰);农村围生儿病死率(41.79‰)显著高于城市围生儿病死率(4.97‰);初中及以下文化的产妇其围生儿病死率(28.38‰)显著高于高中及以上者(12.71‰);出生体质量<2500g的围生儿其病死率(134.88‰)显著高于出生体质量≥2500g者(13.6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生儿死亡构成中死胎占71.19%,死产占17.79%,早期新生儿死亡占11.02%。围生儿前5位死因顺位是胎儿畸形89例(37.71%)、不明原因77例(32.63%)、宫内窘迫15例(6.36%)、脐带因素14例(5.93%)、胎盘因素12例(5.08%)。结论本地区围生儿病死率高,农村、低出生体质量者及产妇文化程度低者为甚;预防围生儿死亡形势严峻,重点在农村,主要干预措施是提高农村人口文化素质,加强婚前检查、围生期保健、产前筛查,预防畸形儿进入围生期,预防早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