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各年龄段慢性HBV携带者肝活组织检查病理炎症分级≥G2级或纤维化分期≥S2者所占比例,探讨肝活组织检查最佳时机,指导抗病毒治疗. 方法 收集292例慢性HBV携带者肝活组织检查病理结果,按年龄分为3组,计算各年龄段炎症分级≥G2或纤维化分期≥S2者各占比例,比较组间差异.计数资料统计学描述用构成比,统计分析采用x2检验.P< 0.01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3个年龄段慢性HBV携带者炎症分级≥G2级或纤维化分期≥S2者,在11 ~ 29岁组占26.5% (36/136),30~39岁组占39.4% (37/94),40~60岁组占58.1% (36/62),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30 ~ 39岁组炎症分级≥G2级或纤维化分期≥S2者的比例为39.4% (37/94),与40~60岁组58.1% (36/6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且30岁以前的慢性HBV携带者炎症分级≥G2级或纤维化分期≥S2者占26.5%(36/136),30岁以后的慢性HBV携带者炎症分级≥G2级或纤维化分期≥S2者占46.8%(73/1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年龄≥30岁为慢性HBV携带者肝活组织检查最佳时机,因此,对≥30岁慢性HBV携带者应尽早做肝穿刺活组织检查,对预防疾病发展,指导抗病毒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进展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全世界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约3.5亿人。根据国内1992-1994年全国血清流行病学调查,HBsAg携带率达9.75%,约1.2亿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为3000万,其中10%~20%可发展为肝硬化,1%~5%可演变为肝癌。母亲携带的HBV可通过垂直传播方式传给婴儿,其中90%以上可成为慢性HBsAg携带者。 目前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采用抗病毒、免疫调节、改善肝功能和抗肝纤维化等综合疗法,抗病毒治疗是其中最主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区,HBV母婴传播是我国人群感染HBV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婴儿或儿童感染HBV,约15%~25%将发展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是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对儿童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诊断以及治疗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为了进一步探讨慢性HBV携带者的治疗方法,我们自1998年4月以来,应用左旋咪唑涂布剂联合潘生丁、乙肝疫苗治疗慢性HBV携带者90例,并设90例为对照,共治疗了6~18个月,现总结如下。 1 病例选择来源于1998年4月~2000年3月的门诊及住院患者,选择慢性HBV携带者中HBsAg、HBeAg、抗HBc IgM或 HBV DNA均阳性且持续半年以上,  相似文献   

5.
1关键点1.1概述全球约有3.5亿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美国约有125万HBV携带者[定义为HBV表面抗原(HBsAg)阳性持续6个月以上]。HBV携带者发生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肝细胞癌(HCC)的风险增加。绝大多数HBV携带者不会由慢性乙型肝炎发展至肝功能失代偿,但15%~40%的患者在其生命过程中将发生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6.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约有3.5亿乙肝病毒携带者,亚太地区占1/3,而我国是乙肝感染高发区。据全国最新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HBV携带者占总人数的10%,约有1.3亿ASC,其中1/4为慢性乙型肝炎(CHB),其中又有15%~25%可发展成肝硬化或肝癌。要阻断慢性乙肝向肝硬化、肝癌发展,则进行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病理学诊断为慢性HBV携带者与慢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为不同ALT水平的慢性HBV感染者的处理提供病理学依据.方法 对292例慢性HBV感染者进行肝活组织检查,按病理学诊断符合慢性HBV携带者标准(G0~G1且S0~S1)与慢性肝炎标准[G>1和(或)S>1]分为携带组和肝炎组,比较不同年龄分层及ALT水平分层与病理诊断的关系,同时比较其他可能与病理诊断相关的临床、生物化学及影像学指标,Logistic回归方程(后退法,极大似然法)进行多因素分析,确定病理学符合慢性HBV携带者诊断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292例患者中,病理诊断为慢性HBV携带者有140例,占47.9%;慢性肝炎152例,占52.1%.HBV携带组与慢性肝炎组在≤35岁与36~40岁、>40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36,8.534;P=0.047,0.003); ALT水平在<0.5×正常值上限(ULN)、(0.5~1.0)×ULN、(1.1~1.5)×ULN、(1.6~2.0)×ULN、>2.0×ULN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314,P<0.01),但ALT在(1.1~1.5)×ULN与>2.0×UL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810,P=0.051).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程、饮酒史、ALT分层、HBV DNA水平及超声检查肝表面是否光滑是病理学符合慢性HBV携带者诊断的独立影响因素(OR=0.995、0.224、0.516、1.308、0.270,P=0.005、0.007、0.000、0.025、0.001).结论 年龄35岁以上且ALT水平介于(1~2)×ULN的患者行肝活组织检查的临床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8.
全世界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约3.5亿,国内约有HBV携带者1.2亿人,其中慢性乙型肝炎(CHB)病人约3000万,CHB预后不良,10%~20%可发展为肝硬化,1%~5%可演变为肝癌。全球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的相关疾病,居疾病死因的第九位。大量临床研究证明.HBV在体内复制,是引起肝炎持续活动和发展的病因。因此,进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苦参素胶囊及白介素-2对慢性HBV携带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慢性HBV携带者233例,其中接受苦参素胶囊和白介素-2治疗的患者106例,未接受治疗的患者127例,随访12周,检测随访前后两组患者的肝功能(ALT、AST、TBil)、HBV DNA及HBsAg,以明确药物对慢性HBV携带者的影响。结果:随访前后,两组患者肝功能、HBV DNA及HBsAg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分层研究,药物干预的中、低HBV DNA载量组较随访前ALT升高、HBV DNA及HBsAg降低(P0.05),药物干预的高HBV DNA载量组和空白对照各亚组较随访前,肝功能、HBV DNA及HBsAg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HBV携带者按病毒载量进行分层干预,中、低病毒载量患者可以出现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本指南是继2009年EASL临床实践指南(CPGs)之后更新的推荐意见,以优化慢性HBV感染的处理. 1 背景 1.1 流行病学与公共卫生负担 全世界约1/3的人群有既往或现症HBV感染的血清学证据,其中3.5亿人为慢性HBsAg携带者.HBV相关的终末期肝病或肝细胞癌(HCC)的年死亡人数超过50~100万,并且占当前肝移植病例的5% ~ 10%.未经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进展为肝硬化的5年累积发病率为8%~20%,未经治疗的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发展为肝脏失代偿期的5年累积发病率约为20%.未经治疗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预后差,5年生存率为14%~35%.CHB患者中HBV相关的HCC年发病率较高,肝硬化时HCC年发病率为2% ~5%.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常规实验室检测指标在判断慢性HBV携带者肝纤维化程度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196例临床诊断的慢性HBV携带者行肝组织活检及常规实验室检查.观察血常规、AST/ALT、AST与PLT比值指数(APRI),年龄-PLT指数(API);以S0(112例)及S1~S3(84例)分组比较,计量资料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 196例慢性HBV携带者HBV DNA均阳性,HBeAg阳性156例,占79.6%;S1~S3组与S0组比较,年龄偏大、ALT、AST、AST/ALT、APRI及API增高,而PLT和HBV DNA下降(统计值=7.705、6.33、7.095、4.977、11.059、8.936、10.196,均P<0.05);APRI和API的曲线下面积>0.70,分别为0.827和0.829.API灵敏度最高为70.46%,其阴性预测值为71.43%;APRI特异度最高为92.94%,阳性预测值为92.86%;以APRI≥0.30作为有肝纤维化的诊断,119例中包括了97.62%肝纤维化患者;以API≥4.0作为有肝纤维化的诊断,112例中包括了96.43%肝纤维化患者.结论 常规实验室检测可用于慢性HBV携带者的肝纤维化程度判断,APRI和API是具有简便、易得且较有价值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12.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目标、终点和策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斯崇文 《胃肠病学》2006,11(4):193-194
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流行性、进展性传染病。全球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约为3.5亿人,我国是HBV感染的高流行地区。根据2002年全国HBV感染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流行率为9.09%,约1.2亿人,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为3000万人,如无正确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年后约10%-20%可发展为肝硬化.20%-23%可发展为失代偿期肝硬化.6%~15%可发展为肝细胞性肝癌(HCC)。而5年存活率,代偿期肝硬化为55%,失代偿期肝硬化为14%。每年死于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病者约30万人。此外.母亲为HBV携带者可通过垂直传播使婴儿受染,婴儿时期感染HBV者90%以上将成为慢性HBV携带者.随着年龄的增长,可反复发作肝炎.  相似文献   

13.
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在肝癌发生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世界上最常见的十大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全世界每年新增5.O×10~6~1.0×11~6病例。在我国,HCC已占恶性肿瘤死亡的第三位。目前对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与HCC发生的关系最为重视。研究表明,全世界现有4亿慢性HBV携带者,80%以上的HCC患者伴有HBV感染,持续HBV感染者发生HCC的机率比正常人高100~200倍;60%~80%HCV感染者将转为慢性,最终将有20%发展为HCC,而HCV相关肝硬化患者15年  相似文献   

14.
孙云峰 《山东医药》2004,44(27):65-65
乙型肝炎病毒(HBV)孕妇携带率为5%~10%。HBsAg阳性孕妇所生婴儿中80%~90%将成为慢性HBsAg携带者。现回顾性分析1990~2000年收治的190例妊娠合并乙型肝炎患者的资料,探讨联合免疫阻断HBV母婴传播途径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恩替卡韦治疗慢性HBV携带者的近期疗效与安全陛,探讨慢性HBV携带者抗病毒治疗的临床意义. 方法 慢性HBV携带者4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6例,诊断均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两组患者均给予恩替卡韦分散片0.5 mg/d口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第4、12、24、48周血清学应答率、生物化学应答率与突破率的差异,并观察药物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数据均使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别采用t检验和x2检验.结果 第4、12、24、48周完全病毒学应答率:慢性HBV携带者组分别为14.9%、51.1%、76.6%和97.9%;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组分别为,17.4%、63.0%、89.1%和100.0%,两组间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第4、12、24、48周部分病毒学应答率:慢性HBV携带者组分别为42.6%、57.4%、85.0%和100.0%;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组分别为47.8%、65.2%、89.1%和100.0%,两组间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第4、12、24、48周HBeAg阴转率:慢性HBV携带者组分别为0、2.1%、4.3%和8.5%;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组分别为4.4%、8.7%、13.0%和21.7%,两组间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第4、12、24、48周HBeAg血清学转换率:慢陛HBV携带者组分别为0、0、2.1%和6.4%;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组分别为0、4.4%、10.9%和17.4%,两组间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BsAg阴转率与血清学转换率,两组各观察时段均为0.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组第4、12、24、48周ALT复常率分别为26.1%、65.2%、91.3%和97.8%.两组患者均无病毒学突破和生物化学突破病例.两组患者均未观察到肾毒性、骨髓抑制、横纹肌溶解或其他药物相关不良事件.结论 采用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慢性HBV携带者近期疗效好、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慢性乙肝病毒(HBV)携带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病机.方法:选择3 000例慢性HBV携带者,分别填写中医证候调查表,进行辨证分析.结果:慢性HBV携带者分为10种证型,10种证型及出现频数所占百分比分别为:肾虚型(31.90%)、脾虚型(20.41%)、肝气郁结型(16.92%)、肝胃不和型(8.60%)、肝胆湿热型(7.37%)、肝阴虚型(6.59%)、湿热中阻型(5.96%)、湿困中焦型(4.58%)、肝血虚型(4.05%)、血瘀阻络型(1.55%).肾虚型又分为肾阳虚型、肾阴虚型、肾气虚型和肾精不足型,分别占总频次的9.45%、9.38%、12.30%、0.08%,脾虚型又分为脾气虚型和脾阳虚型,分别占总频次的16.28%和4.12%.兼证以肝胆湿热和湿热中阻为主.结论:慢性HBV携带者的最主要中医证型是肾虚型和脾虚型,其病机为疫毒内伏,脾肾亏虚,正气不足,无力鼓邪外出.  相似文献   

17.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每年约有65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肝细胞癌。尽管IFN及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慢性乙型肝炎(CHB)不良结局的发生,但迄今为止,尚没有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根除HBV。虽然HBV携带者不良结局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慢性活动性CHB患者,但仍有发生肝硬化及肝癌的风险。针对如何识别HBV携带者及其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帮助临床进一步明确慢性HBV携带者的特征及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8.
干扰素多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对于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是否行抗病毒治疗仍有争议。我们对16例HBV携带者进行干扰素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和方法 一、病例选择 50例HBV携带者及2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来源于1997年2月至1998年10月我科门诊及住院病人,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五次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制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诊断标  相似文献   

19.
���Ӷ��������͸��׵ķ���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全世界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约3·5亿人。我国HBV携带者约1·2亿人。其中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约为3000万人,如无正确治疗,5年后,约10%~20%慢性乙肝病人可发展为肝硬化,约15%肝硬化可发展为失代偿期肝硬化,5%~20%肝硬化可发展为肝细胞性肝癌。而代偿期肝硬化病人5年存活率为55%,失代偿期肝硬化病人5年存活率为14%。每年死于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相关性肝病约为30万~50万人。此外,HBV携带者的母亲可以通过垂直传播使新生儿感染HBV,其中90%以上受染儿成为慢性HBV携带者,严重影响下一代的健康,危害极大。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要想根…  相似文献   

20.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肝脏病理学特点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目的研究慢性HBV携带者和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的肝脏组织病理改变。方法对219例HBsAg阳性且血清ALT持续正常6个月以上的HBV携带者进行了肝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同时检测血清HBV DNA和HBV血清标记物,研究HBV携带者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的发生率和程度,分析感染者组织学改变与血清病毒水平、HBeAg及年龄的关系。结果HBV携带者中95.0%(208/219)肝脏组织学有改变,其中轻度炎症和(或)纤维化(G0~1/S0~1)者占50.0%(104/208),有8.7%(18/208)炎症活动度和(或)纤维化程度在3级(期)或以上。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的分布在慢性HBV携带者与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慢性HBV携带组中,以HBeAg阳性和阴性分层分析,炎症活动度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纤维化性程度在HBeAg阴性组严重于HBeAg阳性组(χ^2=9.551,P〈0.05);不同年龄组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总体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40岁以上年龄组S3~4占21.1%,18岁以下年龄组S3~4仅占7.7%。免疫组织化学检查219例HBsAg全部阳性,HBcAg在慢性HBV携带者组均是阳性,在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组中10例阳性(33.3%)。结论绝大部分HBV携带者存在不同程度肝脏炎症和纤维化,其中约50%为轻度改变,8.6%炎症和(或)纤维化程度在3级(期)或以上。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与血清病毒水平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