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先天性肺动-静脉瘘二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例1男,20岁,口唇紫绀,逐渐加重伴活动后心慌,气短,呼吸困难20年。平时易患感冒。查体:血压13/8Kpa,口唇青紫,林状指(趾),心肺未闻及异常。胸部X线平片示右中下肺纹理增多,增粗,扭曲。选择性肺动脉造影见肺动脉扩张,右下肺动脉呈多条增粗迂曲,杂乱血管阴影(图1  相似文献   

2.
作者报告了一例患者,女性,38岁,常规胸片检查发现左下肺野二个圆形病灶,密度均匀,边缘光整。与肺纹理相连,透视下病灶大小随深呼吸略有改变,心胸系数为0.56,患者有劳累后轻度呼吸困难及鼻出血病史。体检左肺底及右上腹部闻及血管杂音;心导管检查:左右心各房室压力正常,血氧测定提示心房有左向右分流和肺内右向左分流,肺动脉造影及左肺动脉选择性造影,证实左下肺野有两个动静脉瘘,其大小分别为30×20毫米和15×15毫米,均来自左下肺动脉;腹主动脉造影:动脉期显示左右肝动脉明显增粗,血管增多,实质期肝  相似文献   

3.
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T诊断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28岁。发现右眼红肿并突出一年。既往有头部外伤史。眼科检查:右眼球结膜血管怒张,眼球明显外突,无上眼睑退缩现象。右眼球上方听诊可闻及连续性杂音,与脉搏一致。眼底检查未见明显异常。CT检查:平扫右眼球向前突出。右眼球上方见粗大纡曲、条状软组织密度影,位于视神经与上直肌之间。右眼内直肌、下直肌较对侧增粗。右侧海绵窦区范围扩大,并见不规则稍高密度影,CT值为55HU。增强扫描横断面见右侧海绵窦明显强化的高密度影(图1,2)。CT值CT值为114HU,边界清楚。右眼球上方增粗、扭曲的条状软组织密…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35岁,反复活动后胸闷气促伴心悸3 d入院。干明显增宽达56 mm(正常为28.6 mm),右房、右室扩大,三尖瓣返流速度3.25 m/s,最大压差42 mmHg。超声诊断:右心扩大,三尖瓣中到重度关闭不全,肺动脉扩张伴肺动脉高压。胸部后前位X线片:两肺动脉及右下肺动脉干明显扩张似肿块状,外围分支纤细(图1)。CTA检查:肺动脉主干及其分支与纵隔大血管密度相同,呈一致性强化,肺动脉主干及其分支明显增粗呈瘤样扩张,最宽处管径达6 cm,轮廓光滑,扩张之肺动脉干及左肺动脉管壁下见不规则形团块状无强化软组织密度充盈缺损影,延迟扫描未见其充填(图2)。MPR…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19岁。体检发现心脏杂音9年,入院进一步治疗。查体:口唇无紫绀,心前区震颤,心脏相对浊音界扩大,胸骨右缘第3肋间可闻及3~4/6级收缩期杂音。64层CT平扫与增强:双肺呈左肺两叶形态,双侧支气管呈左支气管样改变(图1)。右位心脏并增大,肺动脉干及分支增粗,室间隔缺损约1.9cm(图2,3)。主动脉弓与肺动脉干间动脉导管相通直径宽约0.3cm(图4)。下腔静脉肝内段中断,肝段以下静脉血经奇静脉回流。奇静脉走行于胸椎左侧,管腔增  相似文献   

6.
肺动静脉畸形的综合影像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评价各种影像学检查手段诊断肺动静脉畸形的作用。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肺动静脉畸形患者的各种影像学检查的表现、胸片、肺动静脉造影11例,CT平扫7例(增强4例),MR扫描2例(PA、MRA),并计算各种检查方法的敏感性。结果 肺动静脉造影发现病灶29个,病灶呈瘤样扩张的血管,有1条供血动脉和数条引流静脉,引流静脉和左房早期显影。胸片表现为肺内局限结节样影且有异常血管与肺门相连,其敏感性为79.3%(23/29)。CT表现为病灶密度均实,边界光整,并有典型的“血管蒂”征,增强扫描示病灶与肺动脉同步强化,多平面重建(MPR)有助于认识其相关血管,检查敏感性为94.4%(17/18)。MR扫描敏感性的80.8%(4/5),对比增强肺动脉MR成像(CE MRA)可弥补常规序列的不足,有助于显示病变全貌,图像堪与肺动脉造影相比。结论 胸片可作为筛选方法,而肺动脉造影是诊断的“金标准”;CT可以提供与肺动脉造影相同的诊断信息,在某种程度上可取代肺动脉造影;MR特别是动态增强MRA不仅可以在形态上确认病灶,还可用以评价血流动力学改变和评估预后。胸片与CT是最佳的治疗后随访手段。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性,33岁。时感胸闷、心悸,休息后可缓解,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中央型房间隔缺损。于2019年7月18日选用26号封堵器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手术顺利,术后一般情况可,体检无新近阳性体征出院。同年9月30日肺CT检查时,发现右肺门增大,其内见“管状”致密影(图1)。同年10月9日来院复查超声心动图显示房间隔中部连续中断,间距约2.2cm,上段房间隔较薄弱,缺口处未探及封堵器回声;彩色血流显示左向右过隔分流,主肺动脉和右肺动脉内径略增宽,于分叉处右肺动脉起始段探及团状高回声,长度约2.7cm,形状似封堵伞,斜行置于管腔内(图2),彩色血流显示主肺动脉及右肺动脉内未见明显花色血流,pw测右肺动脉最大前向血流速68cm/s,右心房、右心室增大(RA83ml、RV109ml),中-重度肺动脉高压(三尖瓣最大返流压差约63mmHg),左心室收缩功能尚可。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螺旋CT在诊断肺动脉栓塞中的作用。方法:16例肺动脉栓塞患者行螺旋CT肺动脉造影 (SCTA)检查,层厚3mm,扫描时间0.8s,对比剂注射速度3.5ml/s,总量100ml,扫描延迟时间15s。结果:16例 共644支,其中134支肺动脉及分支显示了栓塞,占20.8%。228支肺段肺动脉中,有56支显示肺动脉栓塞,占分 析肺动脉支的24.5%。204支亚段肺动脉中37支显示肺动脉栓塞,占分析肺动脉支15.4%。肺动脉栓塞的CT形 态:①直接征象为不同程度的肺动脉分支内充盈缺损。中心型充盈缺损17支,偏心型充盈缺损44支,附壁血栓型 34支,完全阻塞型39支。②间接征象胸膜下肺梗死灶,内乳动脉一侧增粗,肺纹理稀少,胸水,肺动脉高压。结论: 螺旋CT肺动脉造影是诊断肺动脉栓塞的快速、有效、无创伤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异常体动脉供应正常左下肺基底段在胸部X线片和螺旋CT上的特征性表现。方法 回顾分析5例异常体动脉供应正常左下肺基底段的胸部X线片和螺旋CT资料。结果 5例异常体动脉供应正常左下肺基底段在胸部X线片上均表现为心后区肿块,左下肺动脉纹理细小,受累左下肺区域无正常肺动脉分支影分布,但有异常增粗纹理。CT上5例均表现为受累肺组织体积轻度缩小,支气管通畅,2例肺实质呈磨玻璃状改变。5例均可见左下肺动脉在背段动脉起始远侧缺如,增粗扭曲的异常体动脉起自降主动脉,其扩张的分支分布于受累肺段。1例血管造影表现与CT相仿。结论 该病在胸部X线片上的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增强螺旋CT扫描可明确诊断,以避免创伤性的血管造影和致命的穿刺活检。  相似文献   

10.
肺动脉吊带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肺动脉吊带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 7例肺动脉吊带中5例做了心血管造影(ACG)(5例均做了MR检查,4例同时做了CT检查),2例仅做MR检查。结果 7例肺动脉吊带病例中6例显示左肺动脉起始于右肺动脉远端分叉部,并绕过气管后方(4例有气管压迫征象,临床有气急、喘鸣的症状),另有1例为左下肺动脉起始于右肺动脉远端近分叉处,左上肺动脉起始正常。5例经手术证实。结论 ACG、造影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CE-MRA)、CT血管造影(CTA)为明确肺动脉吊带诊断的最佳方法,3种方法可互为补充。心血管造影选择性强,CE-MRA的三维成像显示肺动脉的走向较有优势;CTA可以同时显示气管和异常起源的左肺动脉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CT诊断左肺动脉主干真性动脉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病例资料患者,女,48岁,体检胸片发现左肺门阴影增大,考虑占位可能,建议进一步检查。遂住院后行胸部CT检查(采用Philips16层螺旋CT,层厚5mm,连续扫描,0.5mm重建),增强并做VIP发现左肺动脉干及其大分支明显较对侧增粗,左肺动脉干直径约为3.6cm,大于右侧肺动脉干的2倍(图1),左肺动  相似文献   

12.
先天性肝内门静脉肝静脉瘘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滕陈迪   《放射学实践》2009,24(6):621-621
病例资料患者,男,65岁。因颅脑挫裂伤两侧额部硬膜下积液入院,无其他病史,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异常。CT平扫示肝脏膈顶见低密度结节,增强后动脉期无明显强化,门脉期呈多发结节状明显强化(图1),与门脉血管强化程度相似。通过瘤样扩张的血管与中肝静脉相连(图2),门静脉主干及分支增粗,病灶范围约3.0cm×4.0cm,下腔静脉肝段强化明显高于肝下段下腔静脉,多平面重建示门脉右前支与肝右静脉经瘤样扩张的血管相通(图3)。  相似文献   

13.
1病历简介患者,女,52岁,主诉活动后胸闷、气短伴纳差、乏力6个月。2年前曾无诱因出现双侧小腿水肿,左侧膝关节疼痛、肿胀,数月后自行消失。有高血压病史,一直服用降压药。实验室检查:红细胞3.8×1012/L,白细胞5.98×109/L,血浆凝血酶原时间14.6s,血沉112mm/h。CT增强扫描 血管成像:肺动脉主干内见充满管腔的充盈缺损,边缘不规则,并向管腔外侵犯。左上肺动脉未见显影,右下肺动脉内见充盈缺损(图1,2)。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肺动脉主干内实性占位,血流速度明显增快(图3)。同位素肺灌注检查:左肺无显影(图4,5)。肺动脉造影:肺动脉主干内见不规…  相似文献   

14.
肺隔离症1例     
患者女,46岁.临床诊断"胆囊结石"拟行手术,术前常规胸片检查发现左下肺占位,建议CT检查.CT检查:平扫发现左下叶后基底段近脊柱5.7 cm×5.3 cm×8.0 cm大小囊性包块(图1),轮廓光整,与主动脉联系紧密,疑为"肺隔离症",然后采用3 mm薄层螺旋CT增强扫描,注射造影剂总量为80 ml,速率为3 ml/s,延迟时间为20 s,见1条发自主动脉的强化血管影(图2,3),伸向包块内,CT诊断为左肺隔离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儿童冠状动脉异常起源肺动脉的多层螺旋CT(MSCT)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MSCT应用于8例冠状动脉异常起源肺动脉患儿检查中,平均年龄4.12岁(5个月~10岁),其中4例采用无心电门控CT血管成像,MSCT参数:准直0.625~1.25mm,层厚0.625~1.25mm,螺距为0.562,旋转速度0.5s/r,床进5.62mm/r,0.31~0.625mm重建间隔,4例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结果 8例冠状动脉起始、右冠状动脉近端、左冠状动脉主干、左前降支及左回旋支近端显示率100%.7例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瓣窦上的肺动脉总干,1例右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总干右后壁,1例伴右上肺静脉异位引流入上腔静脉,1例伴右冠状动脉高位开口.结论 冠状动脉异常起源肺动脉为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病,MSCT可作为一种可靠的,有潜力的无创伤性诊断方法 应用于其诊断中.  相似文献   

16.
杨岗  张联合  张士良  洪江  张海青   《放射学实践》2009,24(7):743-743
病例资料 患者,男,66岁。因发现黄疸入院,上腹部CT增强扫描考虑为胆总管下段胆管癌。常规胸片检查提示右上肺纤维条索影,双侧锁骨膨大、密度不均匀(图1)。询问病史,患者以往有胸骨部位疼痛感,反复发作。但因症状轻微,未进行过检查或治疗。查体:前胸部可见肿块样突起,质较硬,轻微压痛。双上肢活动自如。行胸部CT检查,右上肺陈旧性病灶,肺野内未见其它异常;骨窗显示胸骨、双侧锁骨中内段增粗、肥大、边缘毛糙,骨质密度明显增高呈硬化表现,胸锁关节间韧带骨化,关节间隙模糊不清,关节强直,第1~5对肋骨前端肋软骨骨化,其中第1、2肋骨前端与胸锁关节融合(图2~4)。  相似文献   

17.
肺灌注显像对PGE1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者肺血管病变的评价潘世伟萧明第刘秀杰史蓉芳刘迎龙余坚芳李思进目前判断肺血管病变损伤程度的方法,如肺组织病理学检查、右心导管等均为创伤性检查,不易被患者接受。本研究对29例先天性心脏病(CHD)合并肺动...  相似文献   

18.
缺氧性肺动脉高压(HPH)发展过程中不仅有肺血管形态学改变,而且有肺血管反应性的异常。有关肺血管在缺氧作用下反应性异常的细胞内信号转导机制还不十分清楚。蛋白激酶C(PKC)是重要的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许多研究发现,PKC对平滑肌收缩性有重要调节作用。作者观察了缺氧性肺动脉高压(HPH)大鼠离体肺动脉环对蛋白激酶C激活剂豆蔻酸佛波酰乙酰(PMA)的反应性变化。结果表明:慢性缺氧大鼠离体肺动脉对PMA的反应性明显增强,提示其平滑肌细胞膜内PKC信号通道的功能状况较正常时明显上调。应用放射性同位素32…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51岁。因感冒当地胸片见右上胸肿块拟诊“纵隔肿瘤”。检查胸外形正常,右上肺叩稍浊。血常规正常。胸片:右后上纵隔肿块,第3胸椎右缘有指样压迹(图1)。CT片:右上纵隔肿物伴3、4后肋及椎体附件骨质破坏(图2)。ECT:第3胸椎浓聚灶,提示骨质破...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61岁,因咳嗽1周,于2011年4月来我院就诊.既往无心脏病史.体检未见异常.为明确有无肺部感染而行胸部MSCT检查.CT定位像显示右上纵隔空虚(图1),轴面像显示右侧上腔静脉缺如,主动脉弓和左肺动脉左侧见上下连续的椭圆形软组织密度结节影,边界清晰光整,考虑永存左上腔静脉畸形,遂做增强扫描进一步确诊.应用碘海醇(320 mg I/ml )80 ml以3.O ml/s流率经右侧肘前静脉注射,注药开始15 s后启动CT扫描,于轴面像证实右侧上腔静脉缺如,明显强化的右锁骨下静脉和右颈静脉汇合后经胸骨后间隙横行至左侧,与左侧头臂静脉汇合形成左上腔静脉(图2),沿主动脉弓和左肺动脉左侧下行,中途接受奇静脉血流,然后继续向下向后绕行于左心房和左心室之间的冠状沟,最后经扩大的冠状静脉窦汇入右心房(图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