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討成人非特异性慢性泪囊炎的細菌譜和細菌對常用性抗生素的敏感性.方法對158例162只成人非特异性慢性泪囊炎的泪囊分泌物取樣進行細菌培養、分離、鑒定和藥物敏感試驗.結果 162份標本中130份有細菌生長,分離出細菌154株,其中專性需氧菌33株(21.4%),兼性厭氧菌72株(46.8%),厭氧菌49株(31.8%),霉菌1株.前三類細菌都對先鋒霉素類藥物有較高的敏感性.結論在成人非特异性慢性泪囊炎中除以往被認定的大部分細菌外,少數細菌已不再占感染的重要位置,相反以前未被認定的厭氧菌已在本病中占有顯著地位.藥敏試驗表明各類細菌都對先鋒霉素類藥物有較高的敏感性,其它藥物作用均較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与经典肺炎克雷伯菌的毒力特性,探讨不同毒力的肺炎克雷伯菌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炎症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收集8株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及8株经典肺炎克雷伯菌,分为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组和经典肺炎克雷伯菌组,通过黏液丝实验、PCR扩增rmpA基因检测、细菌抗血清杀伤实验及细菌抗吞噬实验比较两组肺炎克雷伯菌的毒力特性;两组细菌分别感染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通过ELISA检测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1,MCP-1)及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表达水平。结果 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组细菌的高黏液表型、rmpA基因表达水平、抗血清杀伤能力及抗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均显著高于经典肺炎克雷伯菌组;两组细菌分别感染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后,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组MCP-1和IL-6含量分别为(1177.38±227.17)ng·L-1、(118.63±40.39)ng·L-1,经典肺炎克雷伯菌组分别为(669.50±62.01)ng·L-1、(53.75±14.04)ng·L-1;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MCP-1和IL-6表达水平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组分别是经典肺炎克雷伯菌组的1.76倍和2.20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相对于经典肺炎克雷伯菌,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具有高黏液表型、抗血清杀伤能力及抗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强的特性,且感染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后,可引起更严重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3.
没食子酸丙酯对抗真菌药体外抗丝状真菌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Xu Y  Pang GR  Lü XF  Chen ZJ  Sun ST  Song JZ 《中华眼科杂志》2006,42(4):309-312
目的探讨没食子酸丙酯(PG)对抗真菌药体外抗丝状真菌活性的影响,为开发有效的眼科抗真菌药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微量液基稀释法测定两性霉素B(AMB)、特比奈芬(TBF)、布替奈芬(BTF)及酮康唑(KCZ)单独应用及与PG联合应用对6株眼科常见致病丝状真菌(茄病镰刀菌、串珠镰刀菌、梨孢镰刀菌、尖孢镰刀菌、烟曲霉菌、黄曲霉菌)及2株质控菌(白色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 IC)。将抗真菌药贮存液分别用1640液及PG-1640液稀释至2倍终浓度。将各浓度药液加入96孔微量板中,每孔100μl,再向各孔加入100μl菌液(最终菌浓度5×104CFU/m l),各种药物终浓度范围为0.0313~16μg/m l,含PG组PG的终浓度为400μg/m。lAMB的M IC终点判定标准是100%的真菌生长抑制,TBF、BTF、KCZ及PG的终点判定标准是约75%的真菌生长抑制。结果单纯应用PG 400μg/m l对实验菌均无抗真菌活性。PG与AMB联合应用使AMB对茄病镰刀菌的抗菌活性增加8倍,对串珠镰刀菌、梨孢镰刀菌及烟曲霉菌的抗菌活性增加4倍,对尖孢镰刀菌、黄曲霉菌的抗菌活性增加2倍。PG与TBF联合应用使TBF对茄病镰刀菌的抗真菌活性增加32倍,对梨孢镰刀菌、尖孢镰刀菌的抗真菌活性增加4倍,对烟曲霉菌、黄曲霉菌的抗真菌活性增加2倍,但对串珠镰刀菌的抗菌活性有明显拮抗作用。PG与BTF联合应用使BTF对茄病镰刀菌的抗真菌活性增加32倍,但对其他实验菌无抗真菌协同作用,对串珠镰刀菌有明显拮抗作用。PG与KCZ联合应用,除对茄病镰刀菌的抗菌活性增加2倍外,对其他丝状真菌的抗菌活性均有明显拮抗作用。结论PG与AMB联合应用,对全部实验眼科致病丝状真菌均有明显抗真菌协同作用;PG与TBF联合应用,对部分实验菌有明显的抗真菌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对真菌性角膜炎快速诊断并同时鉴定致病菌类型的临床应用。方法通过建立多重PCR体系,对腐皮镰孢菌、禾谷镰孢菌、木贼镰孢菌、串珠镰孢菌、烟曲霉菌、黄曲霉菌、黑曲霉菌、新月弯孢菌及牵连青霉菌标准菌株的DNA进行检测,并将此方法应用于临床分离菌株和临床标本的检测。结果在本多重PCR体系中,镰孢菌属、曲霉菌属、牵连青霉菌及新月弯孢菌DNA的扩增条带长度分别为360、430、245及300bp。人基因组DNA及其他眼部常见致病微生物DNA未扩增出条带,表明多重PCR体系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多重PCR体系的敏感性为10fg。结论多重PCR体系可对临床常见角膜致病真菌快速诊断并鉴定到菌属,特异性强,敏感度高。  相似文献   

5.
真菌性角膜炎手术方式选择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不同真菌引起的角膜炎角膜移植手术方式的选择原则。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模型,茄病镰刀菌、烟曲霉菌、白色念珠菌性角膜炎各20例,行深板层角膜移植术,观察其术后复发方式与复发率。结果 茄病镰刀菌、烟曲霉菌、白色念珠菌性角膜炎3组复发率分别为5%、35%、10%,其中茄病镰刀菌组复发于周边部、烟曲霉菌和白色念珠菌组均复发于层间,烟曲霉菌组较其它两组复发率高(P<0.05)。 结论 真菌性角膜炎可以选择深板层角膜移植术术式。对病变较浅者,茄病镰刀菌性角膜炎首选深板层角膜移植术,白色念珠菌性角膜炎可慎重选择深板层角膜移植术,对烟曲霉菌性角膜炎若病变较深应选用以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术式。  相似文献   

6.
何宏  杨军  陈晓莲  钟兴武 《国际眼科杂志》2018,18(10):1826-1829
目的:运用真核生物核糖体RNA基因(rDNA)内部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测序技术对不产孢子菌进行菌属鉴定,揭示海南岛眼部致病性不产孢子菌的生物多样性。

方法:选取海南眼科医院检验科分离培养并镜检确定为不产孢子菌的真菌菌株19株,所有菌株均分离自感染性眼病患者眼部感染组织,接种于土豆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和沙氏培养基37℃温箱孵育7~21d后,镜检未发现生殖结构。采用玻璃研磨器研磨联合化学法提取真菌DNA,PCR扩增核糖体ITS保守序列,通过GenBank基因数据库对扩增出的ITS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确定致病菌种属。

结果:经PCR扩增后19株样本菌均得到清晰的目的条带。基因测序比对结果显示,19株不产孢子菌分属12个种属,包括可可毛色二孢子菌6株,月状弯孢霉1株,节菱孢霉菌2株,neodeightonia subglabosa 2株,红贝菌1株,肉座菌1株,多喙茎点霉1株,红色毛藓菌1株,深海曲霉菌1株,roussoella siamensis 1株,撕裂蜡孔菌1株、茄病镰刀菌1株。

结论:ITS基因测序技术可较准确地鉴定不产孢子菌的种属,是对传统真菌鉴定方法的有益补充。我国海南岛这一热带地区致病性不产孢子菌种属多样,且与多种感染性眼病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7.
真菌性角膜溃疡多继发于角膜的轻微外伤后。其常见的致病菌为曲菌、念珠菌、镰刀菌及双卡氏菌等。而链互隔菌(互隔交链孢霉,Alternaria Alternata)所致的极为  相似文献   

8.
主要致病真菌在角膜内生长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研究白色念珠菌、茄病镰刀菌、烟曲霉菌在角膜内的生长方式.方法 应用表层角膜植片术,在植床与植片间注射真菌菌液,建立浅层真菌性角膜感染的兔模型.28只健康成年家兔,分为白色念珠菌感染组、茄病镰刀菌感染组、烟曲霉菌感染组,每组随机取8只兔,并设立4只兔为对照组.进行组织病理学及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大体观察发现3种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各有特点.组织病理学及透射电镜检测可见白色念珠菌垂直生长,茄病镰刀菌平行于角膜板层生长,烟曲霉菌斜行生长.结论 3种不同真菌在角膜内生长方式不同,可能存在不同的致病机制.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角膜球孢子菌病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角膜球孢子菌病一例李永平,易玉珍,冯官光,林健贤球孢子菌病为粗球孢子菌感染所致,常原发于肺部和皮肤,通过血循环可向全身播散,眼部感染能引起葡萄膜炎及限内炎。原发于眼部的球孢子菌病非常罕见,我们收治1例原发于角膜的球孢子菌病,对其进行了光镜及电镜...  相似文献   

10.
天津地区角膜外伤后真菌感染的病原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调查分析天津地区角膜真菌感染的病原菌种类。方法自2006年1月至2009年6月间,在天津市眼科医院采集角膜外伤后疑似真菌性角膜炎病变角膜标本170份,分别进行真菌直接涂片镜检和接种于沙保罗培养基进行真菌培养,对培养阳性者进行菌种鉴定。结果在170份角膜病变标本中,直接涂片镜检阳性98份,阳性率为57.65%。真菌培养阳性123株,阳性率为72.35%;涂片镜检和真菌分离培养的一致性为84.75%。其中镰刀菌属占66.67%,镰刀菌属中茄病镰刀菌占30.89%,尖孢镰刀菌占15.45%,串珠镰刀菌占13.82%。曲霉菌属占23.58%,曲霉菌属中黄曲霉菌占13.01%,烟曲霉菌占8.14%。结论镰刀菌属和曲霉菌属是天津地区眼部真菌感染的主要致病真菌。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不同真菌菌属所致角膜炎的临床特点及转归差异。方法 收集2011年8月至2015年3月我院真菌培养阳性的角膜炎患者共96例(96眼),其中,镰刀菌43例,曲霉菌31例,链格孢霉17例,念珠菌5例,分别记录患者植物性外伤史、病程、临床特点、治疗方式及转归。对上述观察指标进行比较,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96例患者中有植物性外伤史者34例(35.4%),其中镰刀菌感染患者中25.6%有植物性外伤史,曲霉菌35.5%,链格孢霉64.7%,念珠菌20.0%,不同菌属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14,P=0.033)。组间比较镰刀菌与链格孢霉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31,P=0.005)。患者病程按照菌属从短到长依次为:念珠菌(5.40±3.36)d、镰刀菌(16.79±13.98)d、曲霉菌(19.35±13.16)d、链格孢霉(27.59±20.68)d,不同菌属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407,P=0.002),组间比较念珠菌病程与其他菌属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镰刀菌与链格孢霉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0)。不同真菌菌属所致角膜炎的临床特征不同,链格孢霉角膜溃疡面积、深度、前房积脓发生率均小于其他菌属(均为P<0.05),其余各菌属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镰刀菌感染以单纯药物治疗与角膜板层切除术治疗为主,药物治愈率为78.6%;曲霉菌感染以角膜板层切除术和角膜移植术治疗为主,药物治愈率62.5%;链格孢霉和念珠菌感染主要以单纯药物治疗为主,药物治愈率分别为90.0%、100.0%。结论 链格孢霉感染多由植物性外伤引起,临床体征轻,药物治疗效果好;念珠菌感染发展快,药物治疗效果好;镰刀菌与曲霉菌感染临床体征重,镰刀菌常需尽早行角膜板层切除术,曲霉菌常需行角膜移植术治疗。  相似文献   

12.
眼表微生态由寄居于人体结膜囊的微生物种群形成.正常人眼表微生态相对稳定,主要存在葡萄球菌、棒状杆菌、丙酸杆菌和链球菌等共生菌.干眼患者眼表存在一定程度的微生态失衡及微生物种群的差异,出现痤疮丙酸杆菌、肺炎克雷伯菌、产酸克雷伯菌和红球菌等,且与致病菌共享代谢途径增多.微生态变化可致眼表出现一定程度免疫介导的炎性反应,眼表树突状细胞活跃,细胞因子释放,杯状细胞和角膜上皮下神经损伤,引起干眼症状.  相似文献   

13.
星形诺卡氏菌眼内炎是一种罕见而严重的眼内细菌性感染。本文为国内首次报道的一例眼球穿通伤后由星形诺卡氏菌引起的慢性化脓性眼内炎;并对国外报道的7例外源性诺卡氏菌眼内炎中的4例进行了文献回顾,从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诸方面对外源性诺卡氏菌眼内炎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14.
真菌性角膜炎行角膜移植术后的治疗是个棘手问题,由于皮质类固醇激素潜在促真菌生长作用,临床医师很难作出使用激素类滴眼液的决定。本研究探讨甲基强地松龙和环孢霉素A(CsA)对体外致角膜炎的常见真菌生长的影响。将从真菌性角膜炎上分离的尖镰孢菌、茄病镰刀菌、烟曲霉菌培养于含有各种浓度甲基强地松龙、环孢霉素A与赋形剂作对照。在真菌接种后第1、2、6天根据菌落的数量和形态对真菌的生长状况进行评判。与甲基强地松龙和药物基质比较,所检测的三种浓度(1%、2%、4%)环孢霉素A对尖镰孢菌、茄病镰刀菌的生长均有统计…  相似文献   

15.
粘质沙雷氏菌致接触镜配戴者角膜溃疡六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已被证实引起全身各部分感染,但很少引起眼部感染。本文描叙6例该菌引起软接触镜配戴者角膜溃疡并进行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16.
妥布霉素滴眼液对家兔细菌性角膜炎体内外抗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妥布霉素滴眼液的抗菌作用.方法:体外采用M-H肉汤稀释法,妥布霉素滴眼液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化脓性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链球菌进行体外抑菌、杀菌试验.体内用角膜环钻损伤兔眼角膜,感染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化脓性链球菌造成角膜炎动物模型.然后用妥布霉素滴眼液滴眼4次/d,每眼0.1mL,连续给药7d.d8处死家兔.以观察角膜病理切片,临床症状评分统计学t检验处理及角膜分泌物细菌培养判断疗效.结果:体外试验表明妥布霉素滴眼液对上述6种细菌最低杀菌浓度(MBC)分别为0.19,0.39,0.78,46.88,93.75,187.50μg/mL.体内抗菌试验显示,家兔眼感染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化脓性链球菌感染后,妥布霉素滴眼液在治疗3d评分结果与未治疗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5d细菌培养转阴率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均为100%,化脓性链球菌83%.角膜病理结果显示除化脓性链球菌伤口愈合较慢,余3种菌伤口斑痕愈合良好.结论:妥布霉素滴眼液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敏感性较强;所致家兔角膜炎治疗效果较好,化脓性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链球菌对其敏感性较弱.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在慢性组织胞浆菌病综合征患除眼组织切片的脉络膜病损中,评估荚膜组织胞浆菌DNA的存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游离铁、合成或生物铁螯合剂对隐形眼镜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方法: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中加入不同浓度的游离铁、不同浓度及不同种类的合成铁和螯合铁条件下定量检测生物膜上的菌落数。

结果:低浓度游离铁离子的作用可以增强细菌的黏附量, 以10μmol/L铁离子的作用最明显。0.1μmol/L EDTA和乳铁蛋白可明显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菌数。

结论:低浓度游离铁离子的作用可以促进隐形眼镜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而一定浓度的乳铁蛋白及EDTA形成的缺铁情况下可阻止该生物膜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河南地区真菌性角膜病致病菌种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调查6年间河南地区真菌性角膜病致病菌种。方法:对1996年10月-2002年2月间就诊河南省眼科研究所的真菌性角膜炎患者426人角膜取材行真菌培养,培养阳性的315例标本进一步行致病真菌菌种鉴定。结果:角膜主要致病菌属依次为镰孢菌属(67.9%)和曲菌属(13.0%)。主要致病菌种依次为茄病镰孢菌。梨孢镰孢菌。黄曲霉菌。串珠镰孢菌,互隔交链孢霉和烟曲霉菌。结论:河南地区的角膜首位致病菌属为镰孢菌属,首位致病菌种为茄病镰孢菌。  相似文献   

20.
目的回顾分析14岁以下儿童的眼部标本培养细菌的菌属分布。方法对1989~2000年送检的798份14岁以下儿童的眼部细菌培养标本,进行革兰(G)染色分布、细菌菌属分布及随年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培养阳性的细菌250株,12年平均培养阳性率为31·3%,其中G 球菌127株,占50·8%;G 杆菌35株,占14%;G-球菌30株,占12%;G-杆菌53株,占21·2%。放线菌5株,占2%。培养阳性菌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的比例最高,为18·0%,其次为棒状杆菌为12·4%,肠杆菌科为11·6%,微球菌属为9·6%,假单孢菌属为9·2%,淋病奈瑟氏菌为9·2%。结论儿童结膜标本细菌G染色特点及细菌菌属分布与全体人群差异较大,儿童结膜淋病奈瑟菌阳性率远高于一般人群,应该引起临床医生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