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凝血四项(PT、APTT、TT、FIB)是检测人体血液是否有凝血障碍的几项重要指标。手术前检测以确保手术顺利进行;溶栓治疗过程中检测以指导准确用药;血液病检测,配合纠正实验诊断哪种凝血因子缺乏,指导准确补充凝血因子等等,可见准确检测凝血四项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影响准确检测凝血四项的因素较多,控制不好检测结果将失去参考价值。现谈谈实际工作中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2.
张悦梅 《当代医学》2013,(35):107-108
目的观察并分析在对血液标本进行收集、贮存、运输中对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客观作用。方法2012年10-11月所收集的1980例血液标本为例,分别对其进行凝血[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和凝血酶原时间(PT)4项]检测。结果1980例血液标本中,105例标本与基准数据有误差,误差率为5.30%;在这105例误差标本中,血液标本中出现小凝块的有11例,采血量和抗凝剂的比例失调有85例;在静脉采血过程中注入肝素抗凝后送检的标本共5例;在留置针位置进行采血时,标本混入肝素和无关液体的标本共4例。结论标本采集方式的不同和检查时机的不同都会导致凝血结果出现误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就静脉采血过程对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期间我院术前静脉采血患者200例,均给予凝血四项检测,并对静脉采血过程对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结果:200例患者静脉采血过程对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影响,包括小凝块、血液凝固、采血量少、受检不及时以及溶血和脂血等因素,小凝块106例(53.0%)、血液凝固60例(30.0%)、采血量少20例(10.0%)、受检不及时7例(3.5%)、溶血和脂血7例(3.5%)。结论:临床静脉采血过程与凝血四项检测结果重要相关,临床应积极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密切关注临床检验的每一个环节,保障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有效性、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4℃下标本保存时间对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凝血三项)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采血后2h凝血三项测定值分别与采血后4℃下保存8h,12h,24h测定值进行比较,计算两时间段间测定结果的相关系数,作线性回归,求回归方程;把医学决定水平X1,X2,X3分别代入回归方程求Y值,计算各给定的医学决定水平的系统误差,以系统误差小于CLIA88规定的室间质量评价的总允许误差1/2作为判断标准,以医学决定水平处的系统误差来判断两时间段间测定结果一致性是否为临床可接受。[结果]凝血酶原时间采血后2h与采血后4℃保存8h,12h检测结果具有一致性,为临床可接受,保存24h检测结果为部分接受;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采血后4℃保存8h检测结果为临床可接受,保存12h检测结果为部分接受,保存24h检测结果为临床不接受;纤维蛋白原采血后2h与采血后4℃保存8h,12h,24h检测结果具有一致性,为临床可接受。[结论]凝血酶原时间检测,4℃下原始标本可稳定12h;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检测,4℃下原始标本可稳定8h;纤维蛋白原检测,4℃下原始标本可稳定24h。  相似文献   

5.
欧凌斌 《卫生职业教育》2006,24(10):139-139
目的 探讨出凝血筛检试验指标的正常参考值。方法结合血栓分析仪随机所带的参考值,分析出凝血筛检试验指标的正常参考值范围。选择280例来自本市不同职业、年龄、性别的健康成年人,在同等条件下准确测定并记录、分析其PT、APTT、FBG、TT等测定值的范围。结果280例正常人测定项目值男女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所测4项结果中有3项测定结果范围差别不大,但APTT测定范围与随机所带参考值范围差别较大,这是值得我们在工作中加以注意和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同疾病中血栓弹力图与凝血4项对凝血功能的一致性研究。方法 选取2016年1月— 2017年6月泰州市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糖尿病、脑出血、肝硬化、骨折、宫颈癌患者283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凝血4项和血栓弹力图检测,并采用全血细胞分析血小板计数(PLT)判定患者的凝血功能,对两种诊断方法之间的一致性和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糖尿病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与凝血反应时间(R值)呈正相关,与凝固角(α-Angle)呈负相关;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与R值呈正相关,与α-Angle和最大振幅(MA)呈负相关;纤维蛋白原(FIB)与R值、凝血形成时间(K值)呈负相关,与MA、α-Angle呈正相关;PLT与K值呈负相关、与α-Angle、MA呈正相关(P?<0.05)。脑出血患者:PT与R值呈正相关,与α-Angle、MA呈 负相关;APTT与R值呈正相关,与α-Angle呈负相关;FIB与R值、K值呈负相关,与MA、α-Angle呈正相关;PLT与K值呈负相关、与α-Angle、MA呈正相关。肝硬化患者:PT与R值、K值呈正相关,与α-Angle、MA 呈负相关;APTT与K值、R值呈正相关,与α-Angle、MA呈负相关;FIB与K值呈负相关,与MA、α-Angle 呈正相关;PLT与K值呈负相关、与α-Angle、MA呈正相关。骨折患者:PT与MA呈负相关;APTT与R值呈 正相关,与α-Angle存在负相关;FIB与R值呈负相关,与MA、α-Angle呈正相关;PLT与R值、K值呈负 相关(P?<0.05)。宫颈癌患者:PT与R值、K值呈正相关,与MA、α-Angle呈负相关;APTT与R值、K 值呈正相关,与MA、α-Angle呈负相关;FIB与R值呈负相关,与MA呈正相关;PLT与R值、K值呈负相关 (P?<0.05)。结论 在糖尿病、脑出血、肝硬化、宫颈癌患者中应用血栓弹力图与凝血4项检测,两者之间具有相关性,两种方法均能够良好地反应患者的出血风险,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7.
闫莉妍  辛晓敏 《黑龙江医学》2007,31(11):805-806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疾病时凝血4项:PT(凝血酶原时间)、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TT(凝血酶时间)、FIB(纤维蛋白原)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美国库尔特ACLFuturaplus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收集GCS评分13-15分18例;9-12分26例;3~8分42例;对照组30例。结果 PT、APTT、TT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发现颅脑损伤不同程度发生凝血功能障碍不同,它们发生凝血功能异常的程度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结论 检测PT、APTT,TT可以了解颅脑损伤患者的凝血功能,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及时了解有无出血倾向,有助于颅脑损伤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孕产妇从孕早期至产后1周内全过程的凝血功能4项指标动态变化规律。方法在知情同意自愿的基础上,结合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的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产前检查及住院临产时和产后访视时各进行1次凝血功能4项指标测试,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41例孕产妇,从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到临产时,其PT、APTT、TT值逐渐缩短,FIB值逐渐增加,但TT值各组间两两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产后1周内凝血功能4项指标迅速恢复到孕中期前后水平。结论定期监测凝血功能,能动态掌握不同孕期的凝血功能状态,对早期预防产科并发症、保护母婴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郭光辉  束振华 《海南医学》2010,21(24):108-109
目的研究分析前因素对凝血四项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收集龙岗中心医院2010年3月至2010年6月采血不合格标本488例与其重抽后合格标本进行凝血四项测定;并对35例即送检合格标本立即进行凝血四项测定和室温放置2h、4h、8h与4℃放置2h、4h、8h再测定。结果采血量过多或过少、标本溶血以及室温放置时间过长都影响凝血四项结果的准确性。结论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是确保凝血四项测定结果准确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凝血4项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本院检验科于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采集的3800份血液标本作为实验标本,对其检验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凝血4项检测结果主要受不同放置时间、离心时间、溶血与不溶血三个因素的影响。结论凝血4项检测结果极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应不断地规范操作,才能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李云英 《当代医学》2013,(28):39-40
目的探讨凝血检验过程中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凝血检验标准化的对策,以不断提高凝血检验工作的质量与水平。方法选取2008年9月-2012年9月门诊及住院患者的血液标本20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影响凝血检验标准的各项因素,作出统计分析。结果住院患者175例,标本合格率为8800%(154/175);门诊患者25例,合格率为92.00%(23/25)。不合格标本有23例,标本量偏少的18例为78.26%,标本量偏多4例为17.39%,1例标本(占4.35%)有凝块出现;检验结果可疑的38例标本(1900%)进行调查回访,有18例患者正值吃药时采集血液标本占4737%;5例患者抽血时出现不顺利占1316%;2例标本放置的时间比较长占526%;1j例患者均未发现有其他影响因素的存在占3421%。不同仪器检测:PT检验值CA7000为(12.23±067)8,C2000-4为(1354±0.77)9,数据比较t=3.056,P〈001{APTT检验值CA7000为(3j46±341)8,G2000-4为(30.64±3.25)s,数据比较t=-5598。结论提出相关建议对凝血检验标准化及规范化,利于提高凝血检验的准确率及科学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肝癌凝血4项指标联合检测的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2—10月该院肝癌患者30例,另纳入同期健康人30例。对比凝血4项检测结果。结果肝癌患者FBG为(2.6±0.3)g/L,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T时间为(20.5±1.6)s,APTT为(42.3±1.5)s,TT为(18.1±0.5)s,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凝血4项指标检出阳性率分别为30.00%(20/60),26.67%(18/60),46.67%(28/60),23.33%(16/6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视对肝癌患者凝血4项的联合检测可对凝血状况、肝脏受损程度作出准确分析。  相似文献   

13.
孕妇不同孕期凝血功能检测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凝血4项为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及凝血酶时间(TT),是目前临床用于诊断与观察血栓形成、抗凝治疗疗效的常用指标。孕妇血栓发病率是相当高的,多见于静脉血栓和盆腔静脉血栓,也可发生大脑血栓与肝静脉血栓。我们通过测定不同孕期孕妇凝血4项指标,来观察其变化,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产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产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病因,提出预防性早期诊断的方法。方法:对16例产后急性下肢DVT进行分析,结合凝血四项指标与正常产妇对照。结果:四项检测提示PT、TT和FIB三项指标有非常显差异,APTT有显差异。结论:产生急性下肢DVT除生理性血液高凝状态和髂静脉受压外,还与产妇年龄及产后活动少有关,因此提倡产后早下床活动以预防DVT的发生;凝血四项检测可用于DVT风险测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就静脉采血过程对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期间我院术前静脉采血患者200例,均给予凝血四项检测,并对静脉采血过程对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结果:200例患者静脉采血过程对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影响,包括小凝块、血液凝固、采血量少、受检不及时以及溶血和脂血等因素,小凝块106例(53.0%)、血液凝固60例(30.0%)、采血量少20例(10.0%)、受检不及时7例(3.5%)、溶血和脂血7例(3.5%)。结论:临床静脉采血过程与凝血四项检测结果重要相关,临床应积极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密切关注临床检验的每一个环节,保障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有效性、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孕妇临产前全血细胞参数、凝血4项指标生理性变化的临床意义,为预防分娩过程中及分娩后发生大出血提供实验诊断数据。方法:采用日本Sysmex XE-2100血细胞分析仪、美国ACL TOP全自动血凝仪,对350例临产孕妇(设为研究组)和120例健康育龄未孕妇女(设为对照组)进行血常规及凝血4项指标检测,对两组研究对象的结果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孕妇临产前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大血小板比率及凝血4项中纤维蛋白原等指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研究组孕妇临产前淋巴细胞百分比、中间细胞百分比、红细胞计数、全血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临产前存在一过性生理性贫血,凝血功能指标显示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易造成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分娩过程中及分娩后应密切观察孕产妇临床症状及凝血功能指标变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尝试制订平顶山地区的成人及少儿的凝血四项参考值范围。方法从本院的体检中心抽取健康成年人的血浆,从相关科室中做术前准备的少儿中抽取血浆,用Trombolyzer CompactX血凝仪进行测试,然后用SPSS10.0软件分析。结果无论是成年人或者是少儿,凝血四项参考值在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成年人及少儿之间,除了凝血酶时间(TT)值(P值:0.39)外,其他各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0.00,0.00,0.00,0.02)。结论每个实验室应建立自己的凝血四项参考值,成人及少儿应分别制订。  相似文献   

18.
孕妇产前血凝四项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围生期孕妇、特别是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患者凝血四项指标变化,预防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发生。方法孕妇组550例、妊高征组100例与正常对照组100例进行凝血四项指标检测,采用生物学凝固法。结果孕妇组与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孕妇组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结果低于对照组,而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结果高于对照组;通过Ⅱ检验APTF、PT、FIB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TT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高征组与对照组比较表明APTF、PT、FIB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孕妇产前进行凝血四项指标检测,特别对妊高征患者非常必要;孕妇血浆中FIB浓度要比正常组明显升高;所以动态观察血凝四项指标,特别是FIB结果有着重要临床价值,能及早发现和预防DIC。  相似文献   

19.
50例妊娠期妇女凝血指标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固平  李波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8,30(23):2202-2202,2206
与非妊娠妇女相比,妊娠期妇女的凝血功能会发生变化。我院2004年以来妊娠期妇女进行凝血4项检测,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临床上PT、APTT、TT、Fg凝血4项测定异常结果的成因及在临床各科室的作用。方法:使用日本SysmexCA-1500自动血凝仪,采用凝结法测定PT、APTT、TT、Fg凝血4项。结果:本文对临床9个科室20923例病例的凝血4项测定出的异常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其原因。结论:凝血4项的测定对临床各科室一些疾病的诊疗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