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对新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apelin和内脂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分别用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治疗,疗程12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 c)、内脂素、apelin、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apelin明显升高、罗格列酮组内脂素明显下降(P均〈0.05)。apelin与HbA1 c、HOMA-IR呈负相关(r分别为-0.22、-0.28,P均〈0.05),内脂素与HbA1 c、hs-CRP、HOMA-IR呈正相关(r分别为0.26、0.41、0.33,P均〈0.05)。结论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均可影响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apelin及内脂素水平。  相似文献   

2.
将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对照组60例继续使用合适剂量的磺脲类、二甲双胍、磺脲类+二甲双胍、胰岛素;治疗组60例在使用原剂量药基础上加服罗格列酮(文迪雅)4mg/d共用三个月,,观察前后空腹血糖(FPC)、餐后血糖(P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血甘油三脂(TG)、高密度蛋白质(HDL)、低密度蛋白质(LDL)、体重指数(BMI)以及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治疗组治疗后FPG、PPG、HbA1c、FINS、TG、LDL均有明显下降,HDL、ISI显著上升(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均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 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能安全有效地改善血糖水平,提高胰岛素敏感指数,降低胰岛素抵抗,改善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罗格列酮与二甲双胍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探讨胰岛素增敏剂对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炎症的治疗价值.方法 将50名初诊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罗格列酮组(治疗组,22例)与二甲双胍组(对照组,28例).治疗组患者每天空腹口服罗格列酮4 mg,对照组患者每日早晚餐后口服二甲双胍850 mg,疗程为12周.结果 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清C-反应蛋白(CRP)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下降(P<0.05);与二甲双胍组比较,罗格列酮组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下降更明显(P<0.05);而二甲双胍组体重指数(BMI)与治疗前比较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 对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罗格列酮与二甲双胍均能较好地控制血糖水平,而罗格列酮在有效降糖的同时还能明显降低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提示其有更明显的抗炎作用,可能对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具有干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南非开普敦召开的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第19届世界糖尿病大会报道了糖尿病终点进展试验(ADOPT)的结果。该研究评估了未经治疗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罗格列酮、二甲双胍或磺脲类单一药物治疗的长期血糖控制。经过平均4年的治疗,罗格列酮组、二甲双胍组及格列本脲组发生单药失效率分别为15%、21%和34%。与二甲双胍或格列本脲相比,罗格列酮能延缓单药失效的进展(P〈0.001),更能使糖化血红蛋白Alc水平维持在〈7%,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及β细胞功能。罗格列酮可引起体重增加、水肿。与格列本脲比较,罗格列酮的心血管事件(包括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增多(P〈0.05),但独立评价的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结果相近。ADOPT研究结果为罗格列酮延缓进行性高血糖优于二甲双胍或格列本脲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联用磺脲类药物或马来酸罗格列酮(RGZ)对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优点及对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7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二甲双胍联用格列喹酮组(甲组),二甲双胍联用RGZ组(乙组),治疗12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PG、BMI、HbA1c、Ins、Bp、血脂等变化,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两组治疗均可使患者的PG、BMI、HbA1c、Bp及LDL-C下降(P〈0.05),但乙组同时可使Ins水平下降(P〈0.01),HOMA-IR降低(P〈0.01)。结论两组治疗方案均能明显改善T2DM患者的糖脂代谢紊乱,并可降压、减重,且对肝肾功能无影响,但二甲双胍联用RGZ可同时改善IR。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93例血糖控制不满意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随机分为二甲双胍组(500 mg,3次/d)及吡格列酮组(15 mg,1次/d),疗程12个月。观察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12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IRI)均显著下降,空腹及餐后胰岛素水平、胰岛素功能均显著升高(均P0.05)。治疗12个月后两组患者血糖、IRI、胰岛素水平、胰岛素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治疗12个月后二甲双胍组的体质指数(BMI)低于吡格列酮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12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均显著改善(均P0.05),但治疗12个月后二甲双胍组的血管内皮功能改善优于吡格列酮组(P0.05)。结论二甲双胍与吡格列酮两种药物对T2DM患者均具有明显的降糖、改善胰岛素功能、降低胰岛素抵抗(IR)及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在降低BMI及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方面,二甲双胍优于吡格列酮。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二甲双胍联用罗格列酮(RGZ)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及优点。方法将53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二甲双胍联用格列吡嗪组(A组)、二甲双胍联用RGZ组(B组),进行6个月治疗,测定治疗前后BP、PG、BMI、HbA,C、Ins、血脂等指标,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两组治疗均可使BP、PG、BMI、HbA1c及LDL-C下降(P〈0.05),但B组同时可使Ins水平下降(P〈0.05)、HOMA-IR降低(P〈0.01)。结论二甲双胍联用RGZ可改善T2DM患者的糖脂代谢紊乱,并降压、减重,同时改善IR。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治疗后胰岛素抵抗KKAy糖尿病小鼠肝及横纹肌组织PTEN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 KKAy小鼠制备糖尿病模型后随机分为未治疗组、罗格列酮治疗组及二甲双胍治疗组。C57BL小鼠普通饲料喂养,为对照组。4周后处死小鼠,Western blot检测肝及横纹肌PTEN蛋白、胰岛素刺激后磷酸化473Akt的表达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罗格列酮及二甲双胍处理后KKAy糖尿病小鼠肝及横纹肌组织磷酸Akt升高倍数与KKAy糖尿病小鼠相比均无明显变化(P0.05),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处理后肝及骨骼肌PTEN蛋白表达与糖尿病未治疗组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不会影响PI3k-Akt通路活性及PTEN蛋白的表达,两者改善血糖和胰岛素抵抗可能与胰岛素敏感组织PTEN蛋白的表达无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糖尿病病理生理变化对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按照精氨酸刺激试验的结果,将322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一相胰岛素分泌正常组和低下组,将前者随机分配至瑞格列奈、罗格列酮及二甲双胍治疗组,后者随机分配至瑞格列奈、罗格列酮及格列吡嗪治疗组。结果(1)各药物治疗组,用药后3个月、6个月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HbA1C均较基线明显降低(均P〈0.01)。治疗后6个月HbA1C控制理想的总体达标率为63.5%。(2)在一相胰岛素分泌正常组,罗格列酮治疗后血糖校正后的精氨酸试验胰岛素曲线下面积(AUC)明显增加,胰岛素原显著减少(P〈0.01),二甲双胍治疗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较基线显著降低(P〈0.05)。(3)在一相胰岛素分泌低下组,瑞格列奈或格列吡嗪治疗后的精氨酸试验的2、4、6min真胰岛素均值与空腹真胰岛素的差值(△TI)、血糖校正后精氨酸试验的结果(ATI/PG)、AUC及真胰岛素(TI)明显增高(P〈0.05或P〈0.01),罗格列酮组治疗后的ATI/PG与AUC显著增加,而HOMA—IR及胰岛素原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均P〈0.01)。结论(1)基于糖尿病病理生理变化正确评估的药物治疗,可有效控制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代谢紊乱。(2)瑞格列奈及格列吡嗪可增加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相胰岛素分泌及真胰岛素水平。(3)罗格列酮不仅可以增加机体的胰岛素敏感性,减少胰岛素原的分泌,尚可改善一相胰岛素分泌低下者的一相胰岛素分泌功能。(4)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有效控制,主要与机体胰岛素分泌功能的改善及胰岛素敏感性的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0.
该文观察了罗格列酮(文迪雅)治疗2型糖尿病伴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2型糖尿病(T2DM)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联合服用马来酸罗格列酮4mg/d和二甲双胍2000mg/d;对照组单一服用二甲双胍2000mg/d。两组均给予苯那普利(洛汀新)10mg/d。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不同药物干预对大鼠静脉输注脂肪乳造成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方法给大鼠静脉输注脂肪乳(多不饱和脂肪酸)+肝素(NC)7h,并在输注的最后2h,行清醒状态高胰岛素正血糖钳夹实验,测定血浆葡萄糖、游离脂肪酸(FFA)、胰岛素和脂联素水平,观察脂肪酸对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利用(GU)和肝葡萄糖生成(HGP)能力的影响,及罗格列酮3mg/kg·d^-1或二甲双胍300mg/kg·d^-1提前灌胃的保护作用。胰岛素敏感性用正常血糖高胰岛素钳夹技术稳态时的葡萄糖输注率(GIR)来评价。结果在基础输注状态,与生理盐水组比较,脂肪乳组FFA增加0.5~1.7倍(P〈0.01),血糖轻度增高(P〈0.01),胰岛素增加0.8倍、脂联素则有所下降(P〈0.01)。在高胰岛素钳夹实验中,脂肪乳组比生理盐水组FFA增加了2~3倍(P〈0.01);HGP增加了1.2倍(P〈0.01);但低于基础状态的FFA。生理盐水组GU比其相应基础状态增加了3.3倍(P〈0.01);与生理盐水组比较,脂肪乳组GU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稳态输入胰岛素水平相同,维持相同的稳态血糖所需的GIR,与生理盐水组比较,脂肪乳组GIR明显下降达51.3%(P〈0.01)。与脂肪乳组比较,二甲双胍组GIR增加了58.9%(P〈0.01)。罗格列酮组GIR增加了149.6%(P〈0.01),且高于对照组。结论血浆脂肪酸短期升高能引起大鼠肝脏和外周胰岛素抵抗。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均可显著改善血浆脂肪酸短期升高引发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2.
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运用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研究其降压作用及降压机理。方法:38例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口服罗格列酮(文迪雅)4~8mg/d,共12周,观察治疗前后的血压、瘦素、血糖和胰岛素水平,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和胰岛素抵抗指数,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罗格列酮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下降(P〈0.05);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PBG)、空腹胰岛素(FINS)和餐后胰岛素(PINS)均明显降低(P均〈0.05);瘦素水平明显升高(P〈0.01);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显著升高(P〈0.05),胰岛素抵抗指数(IR)显著下降(P〈0.05)。结论:罗格列酮在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索抵抗、提高胰岛素敏感指数的同时,具有升高瘦素水平和降低血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将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对照组60例继续使用合适剂量的磺脲类、二甲双胍、磺脲类 二甲双胍、胰岛素;治疗组60例在使用原剂量药基础上加服罗格列酮(文迪雅)4mg/d共用三个月.观察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血糖(PPG)、糖化血红蛋白(HbbA1c)、空腹胰岛素(FINS)、血甘油三脂(TG)、高密度蛋白质(HDL)、低密度蛋白质(LDL)、体重指数(BMI)以及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治疗组治疗后FPG、PPG、HbAlc、FINS、TG、LDL均有明显下降,HDL、ISI显著上升(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均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能安全有效地改善血糖水平,提高胰岛素敏感指数,降低胰岛素抵抗,改善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14.
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伴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文迪雅)治疗2型糖尿病伴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78例2型糖尿病(T2DM)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联合服用马来酸罗格列酮4mg/d和二甲双胍2000mg/d;对照组单一服用二甲双胍2000mg/d。两组均给予苯那普利(洛汀新)10mg/d。观察治疗前后各组血压(RP)、空腹血糖(FRG)、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和空腹血浆胰岛素(FINS)、血脂、体重、肝功、肾功、血常规的变化,疗程24W。结果治疗前后体重、肝功、肾功、血常规无明显变化;治疗后两组血压、FBG、2hPBG、HbAlc、FINS和TG水甲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各项指标的变化差异亦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罗格列酮治疗T2DM伴EH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联合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时对血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5月经该院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给予二甲双胍联合罗格列酮,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通过对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GHb A1c)的测定比较两组药物的疗效情况。结果经归纳统计,两组药物在血糖控制方面均显效,实验组的疗效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罗格列酮较单用二甲双胍疗效显著,降糖控糖作用持久,在2型糖尿病的临床干预过程中应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6.
吡格列酮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将50例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26例予盐酸吡格列酮15mg/d,对照组24例予除噻唑烷二酮类和二甲双胍以外的其他降糖药物治疗6个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C反应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和空腹胰岛素水平较对照组低(P〈0.01),胰岛素敏感指数较对照组高(P〈0.01)。结论吡格列酮可以增加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C反应蛋白,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7.
49例短病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强化治疗组(23例),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组(26例),测定强化治疗2周前后各组患者FPG、Ins、C—P、hsC—RP及75g葡萄糖负荷后2hPG、Ins、C—P。应用稳态模型计算13细胞功能(HOMA—β)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各指标的变化级治疗费用。结果强化治疗后胰岛素+二甲双胍组相比胰岛素组HOMA—β水平显著升高(P〈0.05),HOMA—IR水平显著下降(P〈0.05);血糖达标时间显著缩短,胰岛素及治疗费用显著下降(P〈0.05)。结论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较单纯胰岛素治疗更能有效改善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减轻胰岛素抵抗,能明显减少胰岛素用量及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心血管病变(CHD)危险因素的干预效果。方法68例口服磺脲类药物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加服罗格列酮,一组加服二甲双胍,进行为期12周的用药观察。结果与基线期相比,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C反应蛋白(CRP)、甘油三酯(TG)均下降,而高密度脂蛋白C(HDL-C).升高。空腹胰岛素水平(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IRI)下降,罗格列酮降低FINS和IRI效果优于二甲双胍。结论两种胰岛素增敏剂都可降低2型糖尿病心血管病变危险因素,罗格列酮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运用胰岛素增敏剂盐酸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研究其降压作用和降压机理。方法30例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口服盐酸罗格列酮(维戈洛)4mg/d-8mg/d,共16周,观察治疗前后的血压、血脂、血糖和胰岛素水平,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和胰岛素抵抗指数,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盐酸罗格列酮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下降(P〈0.01);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PBG)、空腹胰岛素(FINS)和餐后胰岛素(PINS)均明显降低(P〈0.01);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显著升高(P〈0.01),胰岛素抵抗指数(IR)显著下降(P〈0.05)。结论盐酸罗格列酮在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胰岛素敏感指数的同时,具有降低血压、血脂的作用,且安全性和耐受性均较好。  相似文献   

20.
与磺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39例2型糖尿病12周相比,43例加用马来酸罗格列酮治疗12周者血糖与血脂谱改善明显,胰岛素敏感性增加,C-RP水平降低(P〈0.05~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