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贾懿新 《河南中医》2014,(3):544-545
肝气亏虚可致气机疏泄不利,阴阳失于调和,导致失眠。大补肝汤源于陶弘景的《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从“肝气虚”入手治疗失眠症,遵循五行生克制化规律,五脏同调,治疗失眠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出自敦煌遗书,题梁·陶弘景撰.《汤液经法》图是《法要》中阐述五脏五行五味攻补原理的图示,也是五脏疾病遣方用药的原则.按照该图,五脏补泻的用药原则是:泻五脏方逆时针按脏腑之问的生克关系及五脏五味之间的关系用药,补五脏方顺时针用药.  相似文献   

3.
李东垣运用《素问·藏气法时论》五脏苦欲补泻理论治疗脾胃虚弱,并创制了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但遣方用药之依据所述简略,理解较为困难.《辅行诀五藏用药法要》(以下简称《辅行诀》)为梁代陶弘景所撰,于敦煌藏经洞流出后毁佚,经多方辗转,最终张大昌及其弟子手抄卷流传至今.通过对比《辅行诀》和《素问·藏气法时论》中关于五脏苦欲补泻理...  相似文献   

4.
气味为中药最本质特征,梁朝陶弘景《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系统阐述了其完备的以味成方体系,成方体系中应用了阴阳和五行两者哲学方法,对中医方剂学发展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梳理了《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五脏补泻方,并将其中方剂——大补肝汤应用于肝气虚型抑郁症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张继元 《光明中医》2007,22(9):46-47
补中益气汤出自李东垣《脾胃论》一书,全方八味药,主治:"头晕目眩,四肢乏力,少气懒言、舌淡苔白、脉弱无力"等证.祖国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脾胃为后天之本,五脏六腑皆秉脾胃之气以生息,因此脾胃发生病变,必然影响其他脏腑而引起疾病.可见脾胃在五脏中占有重要地位,故善治脾胃可调五脏.因此治疗很多疑难杂症,常从脾胃入手,同时也重视他脏对脾胃的影响.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补中益气汤能调整人体免疫功能,改善蛋白代谢,增加白蛋白与球蛋白的比值,方中黄芪、党参、白术可促进单核吞噬细胞的吞噬及人体淋巴细胞的转化功能,调整T细胞的亚群比例以及促进合成代谢,帮助机体恢复正常状态.笔者临床常用该方治疗多种与免疫功能低下有关的疾病,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6.
彭楚湘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3,21(11):1920-1920
阐述“泻南补北”的基本概念 ,结合临床用针灸、用药介绍其临床应用 ,并根据五脏之间的关系推演五种不同之证的补泻情况 ,从而进一步补充了“子母补泻法”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伤寒论》是历代医家尊奉的中医经典著作之一.想成才,必须读经典、拜名师、做临床.本文兹举临床验案3则,以抓主症、找病机为突破口,结合《伤寒论》条文,运用原方治疗疾病,取得一剂知、两剂愈的显著疗效,验证了《伤寒论》方药的神奇.  相似文献   

8.
升降出入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运动形式。人体脏腑经络的功能活动,无不依赖于气机的升降出入。若因某种原因导致升降失衡,则病变丛生。治病用药,调整升降,可使脏腑协调,疾病痊愈。历代医家运用升降理论所制之方多疗效卓著。所以,讨论升降法的巧妙运用,对临床遣药组方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1、升肾水降心火肾藏精而为水脏,心藏神而为火脏。《慎斋遗书》说:“心肾相交,全凭升降,而心气之降,由于肾气之升,肾气之升又因心气之降。”说明心肾相交,水火互济才能维持心肾的正常功能。若恣情纵欲,耗伤肾阴,阴精亏损不能上奉于心,心火独亢,则心神摇荡而虚烦少寐。《摄生秘剖》载天王补心丹以治之。  相似文献   

9.
浅谈龙胆泻肝汤之适应症及配伍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胆泻肝汤方名最早见于金·李果所撰之《兰室秘藏》,由龙胆草、生地黄、当归、柴胡、泽泻、车前子、木通组成。后来沿用为《集方集解》之方,现今多引用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方或清代《医宗金鉴》之方。多数医者认为,此方出自东垣之手。方以龙胆草为君,旨在泻肝火,应用以汤剂为主,故得龙胆泻肝汤之名。  相似文献   

10.
厥证与热证、痛证、血证、中风并列为中医五大危急证,其中因“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是也”,且“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厥则暴死,气复返则生,不返则死矣”,故较其他四证发病尤为险重。古代前贤及近代、现代名家,虽时有治厥佳案,然毕竞有鳞爪之憾。然《冉雪峰医案》却详录了7例厥证的施治经过,占全书总案例的十分之一,且选方精妙、用药独特,颇可师传,故作文以广其法。风引汤治厥证,重在潜镇摄纳“风引汤”为《金匮·中风厉节篇》之附方,系由大黄、干姜、尤骨各四两,桂枝三两,甘草、牡蛎各二两,滑石、寒水石、赤石脂、  相似文献   

11.
肝硬化属于祖国医学“膨胀”、“胁痛”、“症积”、“血症”的范畴。中医学认为肝硬化多由湿热毒邪侵害肝脏,久而日益胶固,导致机体气血水液代谢受阻而形成。历代医家对本症的论治方药有很多记载,如《金匮要略》鳖甲煎丸、《六科谁绳》三因肥气丸、《万病回春》分消丸、《景岳全书》舟车丸、《付青主女……  相似文献   

12.
《金匮要略》是中医治疗内伤杂病的典范。在这部著作中,始终贯穿着仲景治疗内伤杂病扶正祛邪的指导思想。纵观医圣扶正诸法,多温阳取效,而温阳中又重在调补脾肾两脏。一、脾为后天之本,本在脾阳旺盛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充滋五脏阴血,煦助六腑之阳气,四肢百骸、肌肉筋脉无不靠脾的主持和奉养,在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 1.温运脾阳,建立中气。脾属中焦,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属中医"胸痹、心痛"等病证范畴.该病的病因主要为寒邪内侵,饮食失调,情志失调,素体体虚,劳倦内伤.王强教授认为,本病属本虚标实之证,临床表现以实证居多,《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二条"平人无寒热,短气不足以息,实也"可以佐证.该病的发生与五脏相关,然与肝、脾、肾的关系最为密切:1)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肝病则气机不畅,疏泄失职,气滞则血瘀;2)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统血、升清.脾病则运化失职,聚生痰浊,气血生化乏源,气血运行不畅,导致痰瘀阻络、气虚血瘀;3)肾为先天之本,主一身阴阳.肾阴为阴液之根本,滋养和濡养全身脏腑器官.肾阴亏损,心血化生不足,心脉失养;肾阳为阳气之根本,推动和温煦全身脏腑器官.肾阳亏损,心阳失于温煦,心脉气血推动无力,导致阴寒内盛、寒凝心脉,诱发胸痹.因此在临床中,治疗本病用药讲究多脏兼顾的原则.  相似文献   

14.
汤礼共 《光明中医》2006,21(10):47-47
龙胆泻肝汤为泻肝胆实火,清三焦湿热的代表方剂.由胆草6g,栀子12g,黄芩12g,柴胡9g,当归12g,生地15g,泽泻12g,车前子15g,木通9g,甘草6g组成.本方见《太平惠民方剂局方》,现通用《医方集解》方.治疗由肝胆实火所引起的头痛目赤,口苦,胁痛,耳肿痛等;以及肝火湿热下注所引起的外生殖器瘙痒肿痛、小便浑浊、妇女带下等症,为临床多科医生所习用.笔者在治疗过程中,对多种处在急性期的疾病,随症施用本方,起效卓著.  相似文献   

15.
龙胆泻肝汤载予《古今医方集成》,由龙胆草、黄芩、栀子、木通、车前子、柴胡、当归、生地黄、甘草组成,该方药味精炼,配伍恰当,功能泻肝火、清湿热,泻中寓补,清中有养.笔者近年用龙胆泻肝汤治疗2例曾因服用增效联磺片导致身体出现过敏性红斑、瘙痒、水疱等症的药疹,取得良效.特介绍于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6.
自古以来,人们以“治痿独取阳明”为准绳,凡遇痿症,皆从阳明胃经着手,甚者自始至终,不以分型而用药,不以分类而取经。其实,由于五脏之热影响到所合的筋骨,肌肉,皮毛,血脉后,均可导致痿症。如“痿躄、脉痿、筋痿、肉痿、骨痿。”故治疗时,当“补其滎,而通期俞,调其虚实,和其顺逆”。分经治之。但根据五脏致痿的原因分析,以及脾与他脏的关系和脾与胃的关系分析,五脏致痿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肝与脾的生理及病理关系,肝病如何传脾,如何实脾等方面浅析《金匮要略》中"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含义,同时以脏腑虚实及五脏生克制化为原理,推论出五脏虚实的相应治疗法则,为脏腑虚实的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8.
小补肝汤出自敦煌遗书《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由桂枝、干姜、五味子、大枣(或薯蓣)四味药组成,现已被众多医家在临床广上泛使用,疗效显著。王小荣副主任医师在使用本方时,常以肉桂代替原方之桂枝,临床疗效显著。文章根据王小荣老师对病证的认识和对肉桂与桂枝的独到见解,做具体方证应用的临床经验介绍,旨在说明凡符合此汤病机者,均可用此方随证加减。  相似文献   

19.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出自敦煌遗书,题梁·陶弘景.<汤液经法>图是<法要>中阐述五脏五行五味攻补原理的图示,也是五脏疾病遣方用药的原则.按照该图五脏补泻的用药原则是,泻五脏方逆时针按脏腑之间的生克关系及五脏五味之间的关系用药,补五脏方顺时针用药.  相似文献   

20.
通过敦煌遗书《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下简称《辅行诀》)的五脏大小补泻方对《辅行诀.汤液经法图》中体味泻、用味补、体用合化味、不合化味的以味成方法则,及阳进为补、阴退为泻理论进行让《辅行诀》自己诠解自己的系统研究,认为深入研究以味成方法则,对于真正正确理解和解释经方组方之原义,对于我们研究《伤寒杂病论》,研究方剂学的源流和发展,对于方剂学理论在新的高度上更进一步发展与突破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