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分析中小学生近视变化趋势,探讨多种干预措施对中小学生近视的干预效果。方法抽取武汉市10所学校91个班级共4 380名中小学生,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采取综合干预、行为干预及眼保健操干预措施,干预时间为3个月,于干预前后均进行屈光状态分析,比较干预效果。结果 3种干预方法均能在不同程度上遏制中小学生近视增多的趋势,且综合干预法效果最好。表现为干预前后干预组近视人数无显著性变化,而对照组近视者多增长显著。结论应将防治近视的年龄段重点前移至有近视表象的儿童青少年进行综合干预。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和比较父母近视者与父母不近视者子女近视发生的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地开展学生近视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对南京、南通、镇江市2 311名中小学生近视情况进行问卷调查,比较父母是否近视学生近视发生情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父母双方均近视者学生近视率显著高于父母双方均不近视者;学生每天学习用眼时间长、睡眠时间短、睡眠后精神状态差、做作业姿势差、喜欢躺着看书是近视发生的危险因素,体育锻炼时间长是近视的唯一保护因素,但这些影响因素不是与所有学生近视发生有关。父母均不近视学生和父母一方或双方近视学生近视发生的影响因素不完全一致,做作业姿势差,睡眠时间短、睡眠后精神状态差是父母均不近视学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每天学习用眼时间长、晚上自习光线强、喜欢走路或坐车看书是父母一方或双方近视组学生近视发生的危险因素,每天锻炼1 h以上是父母一方或双方近视组学生发生近视的保护因素。结论父母近视或不近视学生近视发生的影响因素侧重有所不同。近视的预防控制应根据这些异同采取针对性的干预策略和措施才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中小学生近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了解北京市中小学生近视的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为有效防治近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北京市15 316名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验光检测.结果 北京市中小学生近视率为53.8%,城区与郊区学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重点与非重点学校、男生与女生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近视与年龄、视近距离、视近持续时间、父亲学历以及家族史密切相关.看书、看电视距离适当是视力保护因素.结论 中小学生近视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应把有近视家族史的学生作为防近工作的重点.良好用眼习惯是视力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余姚市中小学生近视患病率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适合本地区的、科学有效的学生近视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余姚市随机抽取城区小学、城区初中、农村小学和农村初中各1所,每个学校每个年级随机抽取1个班级,共821名学生进行视力检查及相关问卷调查。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近视相关因素检验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019年余姚市中小学生近视患病率为52.62%。女性(OR=1.552)、初中(OR=3.558)、父母患有近视(OR=2.987)、使用电子产品时间≥1 h (OR=1.536)、参加课外辅导(OR=1.686)、长时间近距离用眼(OR=1.808)、喜欢甜食(OR=1.743)是近视的危险因素(P<0.05),参加室外运动(OR=0.279)、被提醒正确读写姿势(OR=0.564)、学习时正确使用台灯(OR=0.151)是近视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余姚市中小学生近视患病率高,需要政府、学校、医院和家庭共同开展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深圳市中小学生近视影响因素,为开展学生近视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深圳市选取2个区,每个区选小学、初中和普通高中各1所,职业高中1所,共计对14所学校3 073名学生开展近视及影响因素调查。结果对于小学生,每天用电脑2~<3 h(OR=2.23,95%CI=1.19~4.20),不上体育课(每周2节:OR=0.34,95%CI=0.13~0.91;每周4节:OR=0.23,95%CI=0.08~0.62;每周5节及以上:OR=0.33,95%CI=0.11~0.97)与近视呈正相关;课间休息或放学时老师不拖堂(偶尔:OR=1.99,95%CI=1.51~2.63;经常:OR=2.07,95%CI=1.29~3.30),在近距离用眼时0.5~<1 h休息1次眼睛("1~<2 h"OR=1.33,95%CI=1.03~1.70;"≥3 h"OR=1.87,95%CI=1.17~3.00),父母均不近视(一方近视:OR=1.69,95%CI=1.32~2.17;双方近视:OR=2.13,95%CI=1.50~3.02)与近视呈负相关。对于初中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降低成都市中小学生肥胖和近视的发病率,探讨可持续性控制中小学生肥胖和近视的有效策略及方法。方法 2006-2010年连续5年在全市中小学实施以政策促进、网络建设、项目推动、健康教育、日常督导等为主要框架的综合干预,并于干预前后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城乡中小学生对其肥胖和近视的发病率进行比较以评估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学生总体超重肥胖率为16.9%,较干预前有显著降低(P=0.0000),尤其是城市学生的超重肥胖率降低最为明显。干预后学生总体近视率为56.7%,较干预前略有降低,其中农村男、女的初中组和城市女生的初、高中组均有显著降低(P<0.05)。结论本研究的综合干预措施对肥胖和近视的防治是积极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佳木斯市某校小学生和中学生的近视现状,对近视学生通过合理膳食、加强体育运动和佩戴蓝光防护眼镜的措施进行综合干预,探讨综合干预方案对学生视力的影响情况,为今后近视防控工作的实施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采取普查的方法,对小学生212人,初中生146人,进行眼科检查,并进行干预。干预时间为9个月(2019年1月1日—2019年10月10日),分析并比较干预前和干预后学生视力的变化。统计分析使用R 4.0.2软件,非正态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有358名学生参与本次调查,其中小学生212人,初中生146人;干预前视力正常127人,异常231人;干预后视力正常176人,异常182人,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视力好转49人,转好率21.21%。干预前与干预后对比,联合光度变化和屈光度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好转人数男生和女生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措施对屈光不正有效,无性别差异。干预前和干预后裸眼视力变化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综合干预后学生裸眼视力有所提高。结论:通过改变饮食习惯、合理膳食,加强体育运动,蓝光眼镜防护的综合干预措施对小学生和中学生近视的防控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研究数据表明,近年来中国中小学生近视率及高度近视所占比例均呈逐年增高趋势(1-3)。近视不仅给自身的生活带来不便,同时也增加了全社会在视力矫正方面的负担。高度近视还可引起严重并发症,故防治近视已是当前重要公共卫生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甘肃省定西市中小学生近视影响因素,为定西市中小学生近视防控工作提供数据支持。方法:2020年3月17—30日在定西市随机抽取42所中小学校,在每个学校每个年级各选择一个班级,以班级内的所有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筛选近视的影响因素。结果:调查共纳入中小学生18 649名,其中可能近视者12 990人,占69.7%。分析结果显示,女生、高年级、城市、使用电子屏幕时间长、近距离用眼时间长、读写姿势没有做到“三个一”、关灯后看手机、做家庭作业时间长、父母视力不良史是中小学生近视的危险因素;做眼保健操、户外活动频次多、充足的睡眠时间(>8 h)、定期举办爱眼知识科普讲座、父母和老师经常提醒注意读写姿势、父母主动带学生检查视力是学生近视的保护因素。结论:影响定西市中小学生近视的因素较多,教育及卫生健康部门应向学校、中小学生及其家长大力普及近视相关防控知识,提高学生眼保健知识的知晓率,培养学生健康用眼习惯,对具有较多近视危险因素的学生尽早采取干预措施,以降低中小学生近视患病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2020年淮安市中小学生近视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中小学校学生进行视力检查和问卷调查。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程度近视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调查12所中小学校4 119名学生,近视检出率为64.17%,其中小学为42.16%、初中为84.74%、高中为87.60%;轻度近视占49.03%,中度占39.23%,重度占11.74%。近视检出率及严重程度随学段的增长均呈现上升趋势(趋势χ2值分别为740.68、373.65,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课后读写时间≥3 h/d (OR=1.649,95%CI:1.391~1.954)、近距离用眼≥1 h休息1次(OR=1.212,95%CI:1.048~1.401)、白天户外活动时间<2 h/d(OR=1.161,95%CI:1.006~1.340)、睡眠缺乏时间≥2 h/d和<2 h/d(OR=1.593,95%CI:1.479~1.733;OR=1.696,95%CI:1.570~1...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湖北省中小学生近视的流行现状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按照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湖北省各地市(州)四年级至高三的中小学进行问卷调查和视力检查。结果 湖北省四年级及以上中小学生近视患病率为65.1%,其中女生近视患病率(69.2%)高于男生(61.7%),且近视患病率随着学段的升高而增长。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女性、学段较高、父母近视是学生近视的危险因素,而看电视时间较长、天黑后在家读书写字仅使用台灯或屋顶灯、课间休息场所为户外是近视的保护因素。值得注意的是,与连续近距离工作<0.25 h休息一次眼睛的学生相比,连续近距离工作≥0.5 h休息一次眼睛的学生近视风险增加(0.5~<1 h:OR = 1.144;1 ~<2 h:OR = 1.272;2 ~<3 h:OR = 1.303;≥3 h:OR = 1.327);与平均每天户外活动时间<1 h的学生相比,户外活动时间≥3 h的学生近视风险较低(OR = 0.875)。结论 湖北省中小学生近视患病率较高,随着学段的升高而增长,增加户外活动、减少近距离用眼是预防及控制近视发生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武汉市新洲区中小学生近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制订辖区视力健康管理干预措施和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20年10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武汉市新洲区5所中小学的学生进行视力检查,并通过问卷调查其用眼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近视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调查1 002人,其中小学生385人,初中生432人,高中生185人。2020年武汉市新洲区中小学生总近视率为56.5%,其中小学生为43.4%,初中生为60.0%,高中生为75.7%,比较各学段近视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749,P<0.001);按照性别分层,女生的近视率为62.4%,男生的近视率为51.6%,比较男女生近视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71,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女生、初中生和高中生的近视可能性较大(OR=1.510,1.846,3.206;95%CI=1.150~1.923,1.261~2.703,1.878~5.472);近距离用眼时间≥1 h才休息、平均每天看电脑≥2 h是导致中小学生近视的危险因素(OR=1.745,1.835;95%CI=1.315~2.315,1.271~2.649),每天户外运动时间≥2 h和睡眠时间≥8 h是防止中小学生近视的保护因素(OR=0.508,0.626;95%CI=0.371~0.695,0.431~0.910)。结论 武汉市新洲区中小学生近视防控工作应重点关注女生、初中生和高中生,加强健康教育指导中小学生保障睡眠、减少电子屏幕和近距离用眼的时间,并增加户外运动。  相似文献   

13.
广州市中小学生近视健康教育干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郭坚明  栾玉明  黄佩贞  肖青 《中国校医》2010,24(12):906-908
目的了解广州市海珠区中、小学学生近视健康教育干预效果,为全区近视防治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进行为期1年的健康教育干预。干预方式主要是派发宣传资料、举办讲座、健康教育课等。结果经过干预,初中学生对核心健康知识认知率由56.64%上升到70.16%(P<0.01);小学生由49.04%上升到64.98%(P<0.01)。在近视不良行为方面,小学生由22.54%上升到3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学习环境方面,认为家里灯光亮度正合适的中学生由干预前的77.90%下降为58.60%(P<0.05),认为课桌椅高度刚好合适的小学生由干预前95.80%下降到89.30%(P<0.05)。近视的中学生中,坚持戴眼镜的由22.90%上升到56.30%(P<0.05);小学生中,坚持戴眼镜的由5.00%上升到31.30%(P<0.05)。结论短期健康教育干预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近视健康知识知晓率,但对近视危险行为、学习环境改进、过度用眼和患病率影响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近视是中学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患病率居中学生常见病的首位,对于近视的影响因素,国内外学者用多种方法进行了研究.如双生子研究、Logistic回归分析等,但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的研究尚未见报道,该文尝试应用这一方法对近视发病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近视的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初中生近视状况及家庭有关的影响因素,为有效防控近视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2016年4月分层整群随机抽取淄博市某区初中生共1 036名,进行屈光度检查,并对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2016年淄博市某区初中一、二年级学生近视检出率为73.24%,轻、中、高度近视检出率依次为47.77%、22.79%、2.68%。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学生近视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婴儿时足月出生、在家坐姿正确、上体育类培训班以及父母每半年带儿童检查一次视力是学生近视的保护因素(P均<0.05);而在家习惯躺着看书是学生近视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淄博市初中生近视水平较高。家长与学校共同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眼和生活习惯是防治近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中国6省市中小学生近视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6省市部分中小学生近视流行现状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按全国6个行政区划分别抽取1个省或直辖市,每个城市抽取中学(初中一、二年级和高中一、二年级)和小学(一至六年级)各10所。共收回问卷60 334份,有效问卷57 904份,有效率为96.0%。按《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检测细则》要求检查视力及开展问卷调查,采用一般统计描述、Pearson χ2检验、二分类logistic多因素方法分析中小学生近视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结果 6省市调查的中小学生近视患病率为55.7%,其中女生(59.7%)高于男生(5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6~8岁组、10~12岁组、13~15岁组和16~18岁组近视患病率分别为35.8%、58.9%、73.4%和81.2%,呈随年龄增长患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父母近视、计算机显示屏与眼的距离、读写时胸部距桌边沿不足一拳(10 cm)、眼距离书本不足一尺(约30 cm)、写字时手指距离笔尖一寸(3 cm)、每天睡眠时间、最近1周平均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下午学校安排体育活动的时间、家中电视机的大小、是否限制看电视/计算机的时间为近视的影响因素。结论 调查地区中小学生近视患病率仍处于较高水平并受遗传因素、户外活动时间、用眼行为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某市2019年中小学生近视现状,探讨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应保护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按分层整群抽样,抽取12所学校学生2568人,检测学生视力,问卷调查影响因素,描述中小学生视力现状,对影响因素进行卡方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 结果 郊县和城区不同年龄别学生的近视率呈现一致的上升趋势,但郊县的近视率略高于城区。年龄和遗传史,对城区和郊县学生近视都有影响。不同的是,城区学生,危险因素还包括性别(OR=1.460, 95%CI:1.087~1.961)、课后读写时长(OR=1.406, 95%CI:1.143~1.728)。郊县学生,危险因素还包括每天使用移动电子设备(OR=1.414, 95%CI:1.125~1.777)、住校(OR=1.590, 95%CI:1.132~2.234)。 结论 该市中小学生近视现患率高,郊县高于城区。城区与郊县学生近视的危险因素不同,郊县学生面临更多且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包括每天使用移动电子设备、住校。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通过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努力,为学生创造健康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和掌握哈尔滨市中小学生近视发生情况和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学生近视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哈尔滨市2个区(县) 12所学校的3 4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应用EpiD ata 3. 1软件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 22. 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哈尔滨市中小学生近视率为69. 64%,高中生近视率(78. 85%)高于初中生(78. 40%)和小学生(51. 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4. 742,P <0. 01);城区学生近视率(75. 77%)高于郊县学生(62. 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 273,P <0. 01);女生近视率(74. 73%)高于男生(65. 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 535,P <0. 0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女,学段高中,父母均近视,课桌椅高度不会根据身高进行调整,在过去一周里平均每天放学后作业/读书写字不控制在小学60分钟以内、初中90分钟以内,老师不提醒注意读写姿势,天黑后看电子屏幕时关灯,天黑时在家读写时不正确使用台灯/屋顶灯和平均每天睡眠时间不充足均为中小学生近视的危险因素(P <0. 05)。结论中小学生的近视率较高,学校内仍存在一定的近视影响因素,应树立近视可以预防的意识,依据近视发生的影响因素,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伊宁市中小学生近视与遗传的关系,为能有效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2015-2016年对伊宁市随机抽样的6所学校(市区和镇区各3所)进行问卷调查及视力筛查;采用SPSS 19.0软件及Falconer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 879名学生中,近视学生997名(占34.6%);不同族别、不同性别、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近视患病分布情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视学生二级亲属遗传度高于一级亲属遗传度,重度近视学生的遗传度较高(0.560 4±0.066 3);汉族学生遗传度(0.487 1±0.026 5)高于维族学生、女生遗传度(0.487 1±0.026 5)高于男生、小学生遗传度(0.611 9±0.045 0)高于中学生。结论 有近视家族史的学生比无家族史的学生更容易发生近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青岛市和陇南市小学生近视患病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小学生近视的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在青岛市和陇南市各抽取2所小学,通过视力、屈光检查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屈光状况和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共有2 112名四至六年级小学生参加。结果 青岛市小学生筛查性近视患病率为55.39%,高于陇南市小学生筛查性近视患病率4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01,P<0.001)。青岛市小学生四年级至六年级近视率分别为40.90%、57.30%、69.17%,青岛市不同年级间近视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417,P<0.001);陇南市小学生四年级至六年级近视率分别为36.71%、40.00%、59.06%,陇南市不同年级间近视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554,P<0.001);两地区小学生近视患病率随着年级的增加逐渐增加。女生、每天完成作业时间及阅读用眼时间大于2 h、每天使用电子设备总时长大于2 h、周末参加文化课补习班累计大于3 h为两地区小学生近视共同的危险因素,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