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比较胃、食管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病灶内镜活检与内镜切除标本病理诊断的异同.方法 选取近4年间147例内镜活检诊断为胃、食管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经内镜下切除(EMR或ESD)患者的资料,对切除前后的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147例患者活检病理均诊断胃、食管上皮内瘤变,其中胃41例,食管106例;内镜术后97例(66%)维持上皮内瘤变诊断,50例(34%)诊断为癌,且有11例已经侵犯到黏膜下层.病理分型腺癌34例,鳞癌16例,其中低-中分化癌22例(44%).结论 内镜活检诊断胃、食管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病例超过三分之一已经癌变,应该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胃黏膜上皮内瘤变术前活检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后出现病理差异这一现象进行探讨,并分析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以及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6年7月至2019年6月经江苏省中医院住院行ESD治疗、术前活检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的342例患者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导致差异的影响因素。 结果342例患者中,187例为LGIN、155例为HGIN。LGIN组中病理一致者占61.5%,升级为HGIN、早期胃癌及以上者分别为21.4%、12.8%,总升级率34.2%,降级为慢性炎症者4.3%。HGIN组病理维持一致者占40.6%,升级为早期胃癌及以上者占52.9%,降级为LGIN者6.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灶位于胃上1/3、表面充血、结节、放大内镜下DL(+)、MV(+)是LGIN组病理升级的危险因素;病灶表面结节是HGIN病理升级的危险因素。 结论白光内镜下活检与ESD后病理存在差异,病灶在胃上1/3、表面充血、结节、DL(+)、MV(+)是LGIN病理升级的危险因素;病灶表面结节是HGIN病理升级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探讨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及早期胃癌活检病理与术后病理差异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或手术切除,且术后病理诊断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或早期胃癌(包括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235例患者资料,按活检病理与术后病理是否有显著差异分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探索病理结果发生显著差异的危险因素。结果 235例患者中33例(14.0%)发生病理显著差异。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隆起型病变、病变表面不发红、病变不伴糜烂或溃疡、组织学类型为弥散型及活检块数与病理差异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活检块数少(OR=0.574,95%CI:0.363~0.908,P=0.018)是发生活检病理与术后病理差异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及早期胃癌活检病理与术后病理不符的情况临床上较多见,多块活检能提高活检的准确性,降低病理不符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胃食管连接部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ow-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LGIEN)的治疗方案。方法 收集我院2013年1月至2017年6月经胃镜活检病理检查证实胃食管连接部LGIEN的61例患者,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进行术前与术后病理结果比较分析。结果ESD术后病理诊断炎症6例,LGIEN26例,HGIEN18例,早期胃食管连接部癌11例。术前诊断过度率9.84%(6/61),术前术后病理一致率42.62%(26/61),术前诊断不足率47.54%(29/61),早期癌漏诊率18.03%(11/61)。病灶<10mm者术前诊断不足率32.43%(12/37),病灶≥10mm者术前诊断不足率70.83%(17/24)。结论 由于胃食管连接部位置特殊,病灶分布不均,易造成取检偏差,胃镜活检不能全面反映病灶真实情况。另外随着病灶面积增大其术前诊断不足率增加,早期癌漏诊率增加。胃食管连接部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应尽早ESD干预治疗,既能获得完整病理,完善检查,避免早癌漏诊,又能减轻患者心理负担。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confocal laser endomicroscopy,CLE)对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应用前景及诊断价值。[方法]对195例隆起糜烂性胃炎伴黏膜粗糙患者进行分组,分别采取普通内镜下活检及CLE指导活检,比较2组的诊断率,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对共聚焦结果进行评价。[结果]CLE组诊断率明显高于常规内镜组(P〈0.05),对比病理检查共聚焦诊断的敏感性为86.36%,特异性为95.83%。[结论]CLE在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为提高诊断效率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胃黏膜上皮内瘤变胃镜活检病理与内镜切除术后病理结果的差异,探讨术后病理升级 的可能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南京鼓楼医院胃镜活检病理诊断为胃黏膜上皮内瘤变的371例患者资料,病变均行内镜切除,比较术前、术后病理结果差异,并分析胃黏膜上皮内瘤变内镜切除术后病理升级的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 371例患者中,173例活检病理诊断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198例诊断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LGIN组术后病理与活检病理维持一致者113例(65.3%),升级为HGIN者46例(26.6%),升级为癌者10例(5.8%),总升级率32.4%(56/173)。HGIN组术后病理与活检病理维持一致者107例(54.0%),升级为癌者78例(39.4%)。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变直径大于2 cm(P=0.008)、病变部位在近端胃(P=0.011)、黏膜表面发红(P=0.000)、表面凹陷或存在溃疡(P=0.003)是胃黏膜上皮内瘤变内镜切除术后病理升级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胃黏膜上皮内瘤变术前活检有一定的漏诊率,对于病变直径大于2 cm、病变部位在近端胃、黏膜表面发红、表面凹陷或存在溃疡的病灶应采取积极措施,采取诊断性内镜切除帮助明确病变性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结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探讨外科治疗原则和策略。[方法]45例结直肠肿瘤患者术前经内镜病理活检均诊断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者,其中1例行腹腔镜探查,2例扩肛肿瘤局部切除,1例扩肛局部切除后补充行Miles术,2例行姑息性肿瘤手术,余39例行根治性结直肠癌手术,并将手术标本与术前病理作比较。[结果]术后病理活检示45例中有3例仍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42例证实为腺癌,其中1例伴有肝转移,24例有淋巴结转移,17例无淋巴结转移。[结论]术前病理活检确诊的结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肿瘤与术后病理活检结果一致性较差,对于这类患者应予积极的外科处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US)对术前结直肠黏膜活检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的浸润深度判定的准确性。[方法]选取86例结直肠黏膜活检结果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术前行EUS检查初步判断病变浸润深度,根据EUS术前分期的结果指导行黏膜下剥离(ESD)或外科手术治疗。观察术后病理结果,比较EUS对病变浸润深度判断的准确率。[结果]86例患者术前EUS示4例为单纯HGIN,20例考虑为早期结直肠癌,其中有17例行ESD,7例选择行外科手术,21例EUS诊断与术后病理检查病变浸润深度符合,62例EUS诊断为进展期结直肠癌,对其行外科手术治疗,59例EUS诊断与术后病理检查病变浸润深度符合,EUS的对HGIN的诊断特异度、敏感性、阳性预测值、约登指数、一致率分别为87.50%、95.16%、87.59%、82.66%、93.02%。对扁平的病变EUS诊断准确率为95.92%。[结论]结直肠HGIN术前的EUS检查,对病变浸润深度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对手术方式的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塔娜  郑建明 《胰腺病学》2013,(6):424-426
胰腺上皮内瘤变(pancreatic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PanIN)是指胰腺中小导管上皮细胞从不典型增生至原位癌这一系列病变的连续过程,根据其组织学异型性可分为3期,其中PanIN-1、2期为低级别,PanIN-3期为高级别[1-3].目前已经证实PanIN-3期是胰腺癌最直接的癌前病变[4].如果能在该期作出诊断,及时进行干预和治疗,是完全可以治愈胰腺癌的.因此寻找此期的特异性标志物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近年研究表明,miRNA不仅在肿瘤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具有显著的肿瘤相关性、组织特异性和表达稳定性[5],而且在外周血中的表达同样具有肿瘤相关性和组织特异性,与RNA比较,其表达稳定性更为显著,因此认为外周血miRNA可能是一种理想的肿瘤分子标志物.同样,胰液中miRNAs检测也是早期诊断胰腺疾病的重要途径[6].因此,筛查和鉴定PanIN-3期组织和血或胰液中特异表达的miRNAs,探讨其作为胰腺癌早期诊断分子标志物的潜在可能性,对于提高胰腺癌的早期诊断率,改善其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胃癌是一种全球高发的消化系恶性肿瘤,早期胃癌的诊断是胃癌防治的要点.而胃黏膜上皮内瘤变作为胃癌的癌前病变始终是国内外研究的焦点.为了探索二者之间的关系,近年来,胃黏膜上皮内瘤变的相关领域、诸多方面都有较多研究进展,包括分子遗传学水平相关基因、癌基因改变;在临床处理方面的根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定期随访和内镜治疗等,这些都为今后的临床工作带来一定的指导意义.但对胃黏膜上皮内瘤变的产生、影响因素和怎样演变为胃癌仍存在着很大疑问和未知领域,这需要进行大量多中心、较长期、前瞻性的设计研究.  相似文献   

11.
胃癌很少从正常的胃黏膜上皮直接发生,通常需经历多年持续的癌前病变过程,对于癌前病变的及早识别和治疗,不失为防治胃癌的有效途径。2000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出版的WHO肿瘤分类《消化系统肿瘤病理学和遗传学》一书,对胃肠道癌前病变和癌的诊断名称、定义和标准作了一些新的规定,首次将上皮内瘤变(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IN)的定义引入到消化系统肿瘤中,以解决癌前病变的一些术语如异型增生(dysplasia)、不典型(atypia)、原位癌(carcinoma in situ)等在使用上的混淆。现就胃黏膜上皮内瘤变(gastric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GIN)与胃癌的关系研究作一简要介绍和评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胃黏膜上皮内瘤变(GIN)的自然转归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上海市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经胃镜及活组织病理检查诊断为GIN的468例患者,收集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访内镜形态学和活组织病理检查结果。结果 GIN主要见于年长者(≥55岁占72.86%),病灶主要位于胃窦和胃角(81.41%)。内镜下表现: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组主要表现为Ⅰ型隆起型(86.03%),胃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组主要表现为Ⅲ型凹陷型(57.27%)。LGIN组随访后290例消退(81.01%)。HGIN组最终检出胃癌64例(58.18%),HGIN组胃癌检出率显著高于LGIN组(P0.05)。病灶≥15mm、伴有黏膜肠化是影响GIN转归的因素(P均0.05)。结论 LGIN的患者建议保守治疗为主,HGIN(尤其是凹陷型病灶)患者建议行内镜下治疗、腹腔镜或外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胰腺上皮内瘤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郑建明  朱明华 《胰腺病学》2004,4(2):116-120
近年来,人们对胰腺上皮内瘤变(或称胰腺上皮内肿瘤,pancreatic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PanIN)的认识有了较大的进展,1999年世界胰腺癌论坛大会提出的新分类和病理诊断标准^[1],已逐渐为各国所采纳。越来越多的证据,特别是遗传学研究成果支持胰腺上皮内瘤变的新分类和分级系统^[2-5],作为胰  相似文献   

14.
胃黏膜上皮内瘤变(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GIN)是胃癌重要的癌前病变,代表肿瘤性生长的起始阶段,若能及早识别病变并进行有效的干预,不失为胃癌二级防治的有效措施.本文介绍了GIN与胃癌的关系及逆转治疗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5.
对比观察胃癌患者术前胃镜活检与术后病理判断的准确率.在这项研究中,对50例胃癌患者在手术前进行了胃镜活检病理与在手术后再次做的病理检查的诊断的准确率进行了分析对比.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结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临床合理治疗决策.方法:回顾性总结38例经内镜检查和病理初步诊断为结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内镜形态学、组织病理学特点、预后等,随访观察3-36 mo.结果:38例患者中,最终确诊17例为结直肠癌.21例仍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治疗前后诊断一致性较差(Kappa值为0.376).结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合并癌的高危因素包括:肿瘤大小、内镜形态特点、症状严重、绒毛状腺瘤合并高级别上皮内瘤变、CEA或CA19-9增高等.结论:使用WHO新的诊断结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需引起临床医生重视,特别是对于内镜下单纯活检病例.应当谨慎选择治疗方式和随访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术前活检在胃黏膜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95例术前活检明确诊断为胃上皮内瘤变或早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统计术前活检诊断与ESD术后病理诊断的差异性.结果 术前活检与术后病理总符合率达93.8% (183/195),完全一致率为50.8% (99/195),其中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完全一致率为49.4%(42/85),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完全一致率为38.0%(30/79),早癌完全一致率为87.1% (27/31),早癌诊断一致率明显高于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P<0.05),而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诊断一致率与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66例(33.8%,66/195)术后病理较术前活检病理程度加重,其中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有36例(42.4%,36/85),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有30例(38.0%,30/79);有18例(9.2%,18/195)术后病理较术前活检病理程度减轻,其中高别上皮内瘤变有14例(17.7%,14/79),早癌有4例(12.9%,4/31);术后病理证实为炎性组织12例(6.2%,12/195),其中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有7例(8.2%,7/85),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有5例(6.3%,5/79).结论 术前活检病理结果不能完全代表胃黏膜病变的性质,但术前活检病理对ESD切除胃黏膜病变具有良好的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21,29(18):1064-1070
背景 胃癌(gastric cancer, GC)因其高死亡率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严重健康问题.目前临床上普遍认为胃黏膜上皮内瘤变(gastric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GIN)是胃癌的前期阶段.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GIN的临床病理特点,探讨影响GIN的相关因素.目的 准确诊断和早期干预GIN是GC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本文研究并分析了GIN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探讨影响GIN的相关因素,以期更好的区分、指导两种GIN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法 收集2010-06/2020-10在我院内镜中心接受胃镜检查的653例患者.收集所有患者一般情况、内镜下表现和病理学特征等数据,以探索与GIN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653例GIN患者中有胃黏膜上皮低级别内瘤变(low gastricintraepithelialneoplasia,LGIN)536例(82.08%),胃黏膜上皮高级别内瘤变(high gastric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HGIN)117例(17.92%).胃窦是GIN病变最常发生的部位,占58.35%(381/653). HGIN组患者中病变大小2 cm的发生率(27/117, 23.08%)是LGIN组(56/536, 10.45%)的两倍多.萎缩的发生率在50-79岁年龄组中,肠化的发生率在60岁年龄组中随年龄增长而提高.此外, LGIN组和HGIN组之间的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 pylori)感染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162).结论 当LGIN患者伴随高龄,病变位于胃窦、大于1cm和(或)伴随胃粘膜萎缩或粘膜肠化时,更易发展为HGIN,应给予更为积极的随访和治疗.此外, H. pylori感染对LGIN、HGIN发生的影响或许有待商榷.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非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切除结直肠息肉标本存在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和癌变可能,通过分析安徽省立医院非ESD切除结直肠已发生HGIN和癌变息肉的临床特征,为结直肠息肉选择最佳治疗方式提供临床证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日至2022年4月30日于该院本部及南区所有行内镜下非ESD切除结直肠息肉的住院患者,分析术后病理已发生HGIN和癌变息肉的危险因素及内镜下特征。结果 结直肠息肉非ESD切除患者共计9446例,其中已发生HGIN159例(1.68%, 159/9446例);发生癌变83例(0.88%, 83/9446例),HGIN和癌变共计发生率2.6%(242/9446例)。小于45岁HGIN和癌变合计占总体发生率8.7%(21/242例)。切除息肉标本为HGIN和癌变无法确定其切除部位、息肉大小、息肉形态合计发生率分别16.1%(40/248枚)、19.8%(49/248枚)、14.1%(35/248枚)。年龄(≥60岁)、息肉部位(直肠、乙状结肠)、息肉大小(≥1 cm)是息肉癌变危险因素;亚蒂、长蒂息肉是结直肠息肉HGIN和癌变的危险因素(P<0.0...  相似文献   

20.
胃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是胃癌前病变,有进展为胃癌的潜在风险。内镜活检病理是其诊断的金标准,研究发现内镜活检与内镜下黏膜切除病理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使得LGIN不能得到最佳的临床处理。目前对LGIN自然史的研究较少,且现有研究结论差异较大,对LGIN的临床管理带来一定困扰。对于LGIN的治疗,不同研究的意见不同,国内外尚无指南给出明确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