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检测对于宫颈癌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87例宫颈癌患者(宫颈癌组)及66例宫颈良性病变患者(对照组)的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分析三者的临床意义.结果 宫颈癌组患者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74.22±82.32)×109/L比(238.82±74.97)×109/L、(3.03±0.59) g/L比(2.67±0.45) g/L、(182.77±167.07) ng/L比(113.74±64.84) 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国际妇产科协会分期Ⅱ期患者较Ⅰ期患者、肿瘤直径>4 cm患者较≤4 cm患者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均明显升高[(296.66±94.30)×109/L比(251.26±60.86)×109/L、(3.22±0.67) g/L比(2.84土0.42)g/L、(238.61±213.29) ng/L比(125.63±62.96) ng/L,(299.14±81.33)×109/L比(257.44±79.39)×109/L、(3.20±0.67) g/L比(2.91±0.50) g/L、(281.29±223.33) ng/L比(116.46±51.69)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颈癌患者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检测有助于宫颈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的判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检测的意义.方法 测定60例老年CHF患者(CHF组)和5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CHF组心功能Ⅰ、Ⅱ、Ⅲ、Ⅳ级患者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CHF组心功能Ⅲ、Ⅳ级患者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均高于CHF 组心功能Ⅰ级患者[D-二聚体:(578±198)、(724±307)μg/L比(286±87)μg/L;纤维蛋白原:(4.1±1.4)、(4.8±1.7)g/L 比(3.2±0.7)g/L](P<0.01).CHF组心功能Ⅳ级患者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于CHF组心功能Ⅱ级患者[(724±307)μg/L比(353±106)μg/L,(4.8±1.7)g/L比(3.6±1.0)g/L](P<0.01).结论 老年CHF患者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升高可能在CHF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可作为评估老年CHF患者心功能不全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血红蛋白、血小板水平与高龄产妇产后出血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杭州市妇产科医院收治的高龄产后出血产妇70例作为出血组,根据产后出血量分为严重产后出血组32例、产后出血组38例;选取同期在本院分娩的正常高龄产妇80例作为健康组。产前检测所有产妇FIB、D-二聚体、血红蛋白和血小板水平,分析出血量与FIB、D-二聚体、血红蛋白和血小板水平的关系。结果出血组D-二聚体和产后出血量分别为(192.38±12.64)μg/L、(717.91±239.88) ml均高于健康组的(141.24±11.42)μg/L和(352.77±142.26)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严重产后出血组FIB为(4.34±0.69) g/L明显低于产后出血组(5.02±1.10) g/L,D-二聚体、血红蛋白、血小板水平和产后出血量分别为(262.31±10.84)μg/L、(124.17±16.67) g/L、(207.87±31.33)×109/L、(1148.71±241.62) ml均高于产后出血组的(178.62±11.59)μg/L、(112.84±13.29) g/L、(175.34±27.29)×109/L、(657.84±135.87)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D-二聚体、血红蛋白和血小板的AUC值分别为0.820、0.880、0.492、0.487,FIB、D-二聚体对产后出血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P0.05)。结论高龄产妇产前FIB和D-二聚体水平对预测产后出血有一定的价值,而血小板和血红蛋白的检测价值暂不明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与陈旧性脑梗死临床诊断中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比值的价值。方法选取鞍山市中心医院2012年1月-2015年5月收治的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一时间段收治的50例陈旧性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采集2组患者静脉血,检测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FDP水平,计算D-二聚体/FDP比值,并对2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与FDP水平以及D-二聚体/FDP比值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684.12±55.03)μg/L,对照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663.35±52.65)μg/L,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血浆FDP水平为(9.78±0.91)μg/L,对照组患者血浆FDP水平为(10.11±1.01)μg/L,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D-二聚体/FDP比值为69.07±6.01,对照组患者D-二聚体/FDP比值为64.40±5.12,观察组患者的D-二聚体/FDP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D-二聚体/FDP比值较陈旧性脑梗死患者高;D-二聚体/FDP比值在临床诊断急性与陈旧性脑梗死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不同病情进展及出院结局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的动态变化。方法连续纳入浙江衢化医院住院治疗的AIS患者335例,比较进展性脑梗死(progressive ischemic stroke,PIS)和出院结局不良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的差异,并分析患者一般临床资料。采用SPSS 17.0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04例患者纳入PIS组,PIS的发生率为31.04%。发病初始(24h内),PIS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4.42±1.06)g/L和D-二聚体水平(1 376.9±416.6)μg/L高于非PIS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4.05±0.95)g/L和D-二聚体水平(820.0±324.5)μg/L(P0.05),并在住院7d内呈进行性升高,然后逐渐降低;同一住院时间点比较,PIS患者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非PIS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6例患者纳入到结局不良组,结局不良发生率为22.69%。结局不良组患者入院时(24h)及住院过程中(3~14d)血浆纤维蛋白原(24h、3d、7d、10d、14d)和D-二聚体水平(24h、3d、7d、10d、14d)均高于结局良好组(P0.05)。PIS组患者合并糖尿病和冠心病史的发病率高于非PIS组(χ~2=6.276、5.674,P0.05),结局不良组患者的年龄及合并糖尿病、冠心病、房颤的发病率高于结局良好组(χ~2=6.769、5.132、4.800,P0.05)。结论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入院时和住院期间维持较高水平可能预示着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进展和出院不良结局,但可能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4项血小板参数(PLT、MPV、PDW和P-LCR)和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的变化及意义。方法血小板4项参数采用SYSMEX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分别采用Clauss法及乳胶免疫比浊法测定。结果急性脑梗死组的MPV、PDW和P-LC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PLT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梗死组血浆纤维蛋白原与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4项参数以及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虽然目前产妇意外死亡的概率逐年下降,但是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依然是造成产妇意外死亡的重要诱因,本人通过笔者的长期实践来讨论对产妇进行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与价值。方法选自2012年10月—2013年5月入院的产妇D-二聚体检测正常的产妇20例,将其作为观察组。20例作为晚孕组,20例作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高发组(DIC组)。对产妇进行D-二聚体检测。结果经过检测,观察组D二聚体为(0.15±0.71)μg/mL,晚孕组D二聚体为(1.43±1.12)μg/mL,DIC组D二聚体为(14.08±8.53)μg/mL。观察组纤维蛋白原为(3.25±0.4)g/L,晚孕组纤维蛋白原为(4.24±0.92)g/L,DIC组纤维蛋白原为(1.31±0.95)g/L。DIC组与晚孕组中的产妇体内D二聚体均超出正常范围,之间差距达到20倍以上,与观察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产妇体内的纤维蛋白原在DIC组中含量大幅降低,同比观察组与晚孕组的含量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产妇D-二聚体检测对预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及D二聚体对鼻咽癌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12月本院收治的鼻咽癌患者81例为鼻咽癌组,患者入院后采集空腹肘静脉血;另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60名为健康对照组,体检时采集空腹肘静脉血;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血小板计数,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纤维蛋白原、FDP及D二聚体水平。鼻咽癌患者出院后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记录复发再入院情况,于再入院时检测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FDP及D二聚体水平。结果入院时鼻咽癌组纤维蛋白原、FDP及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良性肿瘤组、鼻咽炎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鼻咽癌组血小板计数为(260.51±75.39)×10~9/L,明显高于良性肿瘤组的(208.26±30.72)×10~9/L和健康对照组的(205.18±38.17)×10~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未复发组患者出院时血小板计数和FDP水平均低于初入院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复发组患者出院时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及FDP水平均低于初入院时,再入院时血小板计数、FDP及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出院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复发组初入院时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未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FDP及D二聚体对鼻咽癌的诊断和预后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对缺血性结肠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缺血性结肠炎住院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比较两组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部分患者、健康者的纤维蛋白原定量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结果缺血性肠炎组D-二聚体[(0.49±0.59)mg/L]高于对照组[(0.06±0.05)mg/L](P0.01)。采用ROC曲线分析,它对缺血性肠炎检测的敏感性为86.7%,特异性为90.0%。缺血性肠炎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定量[(3.39±0.92)g/L]高于对照组[(2.72±0.39)g/L](P0.05),但敏感性仅为55.6%,特异性为90.9%。缺血性肠炎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31.35±5.07)秒]与对照组[(33.24±3.02)秒]比较无差异显著性(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的检测可为缺血性结肠炎的诊断提供帮助;血浆纤维蛋白原因敏感性低使其临床应用受限;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对缺血性结肠炎诊断无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钠联合地屈孕酮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4月收治的先兆流产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地屈孕酮治疗,观察组实施低分子肝纳素联合地屈孕酮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指标、疗效及安全性。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清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血小板水平[(1.62±0.21)g/L、(213.11±29.89)×109/L、(3.54±0.27)μg/L]均低于对照组[(1.81±0.21)g/L、(232.10±31.49)×109/L、(4.01±0.32)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4.29%)高于对照组(7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钠联合地屈孕酮治疗先兆流产疗效显著,可降低血清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及血小板水平,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糖尿病并发败血症患者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治疗策略,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分析1例糖尿病并发败血症患者的病例资料,比较其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等方面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血中白细胞9.42×109/L,中性粒细胞8.13×109/L,血小板32×109/L,纤维蛋白原定量4.36 g/L,D-二聚体定量4559.0 ng/ml;治疗后白细胞8.46×109/L,中性粒细胞6.49×109/L,血小板225×109/L,纤维蛋白原定量及D-二聚体定量正常.结论 DIC的治疗应在积极治疗原发病及充分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适当应用抗栓药物,近年来活化蛋白C和凝血调节蛋白也逐渐成为治疗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对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患者血液及生化指标的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35例中、重度OHSS患者(OHSS组)和30例非OHSS患者(对照组)的相关血液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OHSS组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尿素氮、肌酐、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钾、白细胞、红细胞压积均高于对照组[(1000±50)mg/L比(300±200)mg/L、(5.1±0.4)g/L比(3.0±0.2)g/L、(4.51±0.69)mmol/L比(3.75 ±0.52)mmol/L、(76.15 ±23.21)μmol/L比(68.23±10.06)μmol/L、(31.96±8.62)U/L比(24.86±6.79)U/L、(4.25±0.49)mmol/L比(3.52±0.58)mmol/L、(11.95±2.10)×109比(7.69 4±2.13)×109/L、0.41±0.04比0.36±0.04](P<0.05或<0.01);而总蛋白、白蛋白、钠均低于对照组[(61.30±6.01)g/L比(78.43±5.20)gL、(31.28±4.46)g/L比(44.27±3.12)g/L、(132.35±4.75)mmol/L比(137.58±3.80)mmol/L](P<0.01).重度OHSS患者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尿素氮、肌酐、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钾、白细胞、红细胞压积高于中度OHSS患者(P<0.05或<0.01);而总蛋白、白蛋白、钠低于中度OHSS患者(JP<0.05或<0.01).结论 监测OHSS患者的血液及生化指标对了解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指导临床有效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邹剑愫 《中国保健营养》2012,(18):3828-3829
目的探讨62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62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病历资料,查看体温、血压、血糖、血脂及纤维蛋白原指标、颅脑CT、MRI的检查报告。结果经对比两组患者颈动脉彩超示颈内动脉狭窄、颈动脉彩超示颈内动脉重度狭窄、血浆Hey水平(umol/L)、高胆固醇患者、D2二聚体(mg/L)、纤维蛋白原水平(g/L)、有糖尿病史者、入院时血糖>7.0mmol/L、2h内血压下降幅度超过25%者,指标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患者高甘油三酯患者、血尿酸水平、体温对比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灌注、血压、血糖控制不良、高血脂、高纤维蛋白原血症、脑水肿、发热等是脑梗死进展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结核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及血小板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检测了120例肺结核(肺结核组)患者、120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结核性胸膜炎组)和6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分析3组间凝血指标的差异。结果肺结核组及结核性胸膜炎组的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核性胸膜炎组的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及血小板水平明显高于肺结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核性胸膜炎组的血小板水平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核病患者体内存在高凝状态,特别是结核性胸膜炎患者,易形成血栓性疾病,监测凝血相关指标,对预防血栓性并发症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及子痫患者血清中D-二聚体及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及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子痫前期及子痫患者(实验组)、足月妊娠待产健康孕妇(妊晚组)、健康育龄非孕妇女(对照组)各40例血清中D-二聚体及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的含量变化。结果入院后24 h内,实验组孕妇的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水平(2.07±0.45%)及血清D-二聚体的含量(5.49±0.74 mg/L)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妊晚组孕妇(F=345.27、818.54,P=0.00),对照组和妊晚组孕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实验组中重度子痫前期及子痫孕妇的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水平(3.26±0.83%)及血清D-二聚体的含量(7.26±0.58 mg/L)明显高于轻度子痫前期孕妇(t=9.48、26.47,P0.05)。分娩后48 h,妊晚组和实验组的孕妇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水平及血清D-二聚体的含量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随着子痫前期患者病情的加重,患者全血中GPⅡb/Ⅲa表达水平及血浆D-二聚体含量随之增高,联合检测全血中GPⅡb/Ⅲa水平和血浆D-二聚体含量,可作为诊断监测子痫前期患者病情变化的重要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脑梗死的发生与外周血中分子生物标志物的相关性,筛选TIA后脑梗死的预测指标,为探索TIA后脑梗死发生的可能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符合条件的96例TIA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并测定相关实验室指标,如纤维蛋白原、凝血指标、血常规、血糖、血脂、肌酐等,分析血浆MMP-9水平、相关实验室指标与TIA后发生脑梗死的相关性.结果 96例患者中15例发生脑梗死,脑梗死发生率为15.6%.发生脑梗死患者与未发生脑梗死患者MMP-9、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62±90)μg/L 比(97±68)μg/L, P=0.009;(3.3±0.7)g/L 比(2.7±0.5)g/L,P=0.020];相关分析显示,MMP-9、纤维蛋白原水平是TIA后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OR=12.093,P=0.032;OR=0.162,P=0.041).结论 MMP-9、纤维蛋白原水平与TIA后脑梗死的发生具有相关性,二者是TIA发展为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其水平升高可作为TIA近期脑梗死风险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范培金 《工企医刊》2004,17(5):28-29
有研究提示:肾病综合征患者由于红细胞和血小板聚集能力增强,血浆胆固醇和血浆纤维血小板聚集能力增强,血浆胆固醇和血浆纤维蛋白原等大分子物质含量增高等原因,可使血液粘滞度明显增高,蝮蛇抗栓酶(SVATE)具有去纤、解聚作用,我们应用SVATE治疗肾病综合征患者25例获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肺结核患者血小板参数、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Fg)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100例肺结核患者(其中活动性肺结核、非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各50例)及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小板参数、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活动性肺结核组、非活动组与对照组比较,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Fg)、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容积(MPV)水平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活动性肺结核组较非活动组升高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大血小板比率(P-LCR)3组间无明显变化。D-二聚体及Fg、PLT、MPV水平在抗结核治疗后呈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结核患者体内存在高凝状态,监测上述指标,对预防血栓性并发症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麦麸超细粉的减肥和辅助降血脂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适应性喂养后按体重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200目麦麸超细粉组和100目麦麸超细粉组。空白对照组动物喂饲普通饲料、以蒸馏水灌胃,模型对照组动物喂饲高脂饲料(70%普通饲料+15%猪油+15%蔗糖)、以蒸馏水灌胃,实验组动物喂饲高脂饲料并以5g/kg.bw麦麸超细粉灌胃,连续42d。第43天动物股动脉取血,测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取肾周围和睾丸周围体脂,称重,计算脂/体比。结果实验结束时,模型对照组大鼠体脂肪重量(15.1±6.3)g和脂/体比(3.5±1.1)%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200目麦麸超细粉组大鼠体重(369.9±54.5)g、体脂肪重量(9.4±4.2)g和脂/体比(2.5±0.9)%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实验结束时,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清胆固醇(2.8±0.43)mmol/L、甘油三酯(4.6±1.52)mmol/L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12±0.70)mmol/L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200目麦麸超细粉组大鼠血清甘油三酯(2.5±0.68)mmol/L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13±0.31)mmol/L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结论200目麦麸超细粉样品具有减肥和辅助降血脂的作用,超微粉碎技术可望成为麦麸深加工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新生儿溶血病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新生儿溶血病患儿60例,按照胆红素水平分为非重度组(34例)和重度组(26例)。同期出生的40例正常足月儿为对照组。检测各组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的变化。结果重度组、非重度组D-二聚体水平[分别为(9.29±11.34)、(0.84±0.77) mg/L]明显高于对照组[(0.45±0.06) mg/L](P< 0.01或<0.05),重度组明显高于非重度组(P<0.01)。各组FI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新生儿溶血病患儿体内存在高凝状态,血浆D-二聚体水平测定对新生儿溶血病患儿的病情判断和治疗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