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永茂 《现代医院》2007,7(5):40-41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87~2006年的110例炎症性肠病病人的临床、肠镜表现及治疗方法和效果。结果85例UC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黏液脓血便,腹痛多位于下腹和左侧,结肠镜下主要表现为多发性浅表溃疡、弥漫性充血糜烂、假息肉。25例CD主要临床症状为糊状腹泻,腹痛多位于脐周或右下腹,结肠镜下主要表现为节段性、非对称性的黏膜炎症和阿弗他溃疡。UC结肠镜确诊率为100%,CD结肠镜确诊率为42.4%。UC内外科治疗完全缓解率32.8%,有效率81.9%;CD完全缓解率为21.8%,有效率为63.7%,UC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CD(p<0.05)。结论结肠镜是诊断UC的最有效方法,CD的诊断须依靠临床、结肠镜、X线及手术探查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合理的内科治疗和选择性外科治疗可提高炎症性肠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综合相关文献描述了炎症性肠病在不同地区、不同年龄及性别的发生差异,并引用移民流行病学资料,分析了不同地区移民与本土居民及原住居民的发病差异,从而说明炎症性肠病的发生与生活方式、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炎症性肠病的发病率、患病率与环境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相关文献描述了炎症性肠病在不同地区、不同年龄及性别的发生差异,并引用移民流行病学资料,分析了不同地区移民与本土居民及原住居民的发病差异,从而说明炎症性肠病的发生与生活方式、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 分析某院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bowel Disease,IBD)儿童患者粪便中的菌群分布,并与正常对照进行比较,探讨儿童IBD的发生与肠道菌群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1年5月-2014年8月在该院确诊的IBD患儿共101例作为调查对象;同时选取该院同一时间段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儿童50例作为对照。收集调查样本新鲜粪便,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肠道优势菌群的数量情况,比较溃疡性结肠炎(UC)患儿、克罗恩病(CD)患儿与正常对照组各优势菌种的数量差异。结果 根据菌群定量检测结果发现,拟杆菌属在3组人群中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148,P>0.05),UC组及CD组双歧杆菌、缠绕杆菌、乳酸菌、脆弱杆菌、梭状芽胞杆菌比对照组显著减少(F值分别为15.331、17.453、21.479、18.521,27.658,P值均<0.05),UC组及CD组肠球菌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多(F=23.457,P<0.05)。结论 儿童肠道优势菌群与IBD的发生具有关联性,但优势菌群分布与IBD发生的因果关系还需要今后进行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5.
炎症性肠病是指一类肠道慢性持续性炎症性疾病,与感染和饮食无关。炎症性肠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另外,白塞病、软化斑、婴儿顽固性结肠溃疡也有相似的临床表现,但未作为一类疾病。近年来,儿童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的发病有上升趋势,正逐渐被认为是儿童和青少年主要的慢性肠道疾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炎症性肠病(IBD)患者的临床治疗现状.方法 调查122例IBD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疗特征.结果 122例IBD患者中,54例为溃疡性结肠炎(UC),病变范围以广泛结肠为主,就诊医院中位数3家,使用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和抗生素分别为100.0%(54/54),55.6%(30/54),24.1%(13/54),7.4% (4/54),75.9%(41/54);68例为克罗恩病(CD),病变范围以空回肠+结肠为主,就诊医院中位数4家,使用过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和抗生素分别为95.6%(65/68),58.8%(40/68),47.1%(32/68),11.8% (8/68),79.4%(54/68).CD患者使用免疫抑制剂、喹诺酮类抗生素均高于UC患者,使用中草药治疗的低于UC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目前治疗IBD的主要药物有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添加益生菌的低脂高蛋白肠内营养(EN)制剂对炎症性肠病(IBD)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总结104例IBD病人的临床资料,按照使用EN不同,分为试验组(n=48)和对照组(n=56)。试验组病人使用添加益生菌的低脂高蛋白EN制剂,对照组使用常规EN制剂。所有病人在入院时和营养支持第14天分别测定营养指标和免疫指标等。结果:试验组病人前清蛋白、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达到目标营养液供给量的时间和腹泻发生率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添加益生菌的低脂高蛋白EN比普通EN更能改善IBD病人的营养状况和改善肠道功能。  相似文献   

8.
炎症性肠病(IBD)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病因至今未明。现认为免疫系统异常是造成IBD炎症和组织损伤的内在因素。本文在总结传统免疫抑制剂的基础上,着重阐述近几年临床或实验应用的新型免疫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炎症性肠病(IBD)患者的肠外表现—脊柱关节炎的发生情况,为后续炎症性肠病患者的诊断治疗提供借鉴。方法分析2016年9月至2020年9月本院收治的210例炎症性肠病患者(其中溃疡性结肠炎/UC组138人,克罗恩病/CD组72人)肠道病变分布情况,并分析UC组及CD组患者脊柱关节炎各种分型的发生率及两组之间表达的差异。结果 UC患者的临床表现以直肠炎,左半结肠炎及全结肠炎为主。CD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回结肠炎,末端回肠炎及结肠炎为主。IBD患者肠外脊柱关节炎总发生率为UC:20.3%,CD:36.1%;两组中轴型关节炎发病率较低,且在UC与CD患者之间没有差异;外周型关节炎CD组的发生率均高于U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外周型发病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关节炎,肌腱炎,指/趾炎;本研究中,中轴型+外周型关节炎在UC和CD患者中的发病率相同。结论炎症性肠病患者脊柱关节炎发生率较高,临床医生在诊治过程中应提高对炎症性肠病肠外关节表现的认识,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医学检查结果对患者进行综合诊断,合理地选择治疗方法和药物,有效地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症状。  相似文献   

10.
炎症性肠病的营养支持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炎症性肠道疾病(IBD)主要指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其病因不明。近年来,该病的患病率迅速上升。近5年,我科每年收治的CD病人数均超过100例,并逐年增加,2010年达407例。由于IBD是消化系疾病,且常并发感染,不但  相似文献   

11.
炎症性肠病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背景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包括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营养不良在IBD患者,尤其是CD患者中多见。根据疾病严重程度不同,65%-78%的CD患者和18%-62%的UC患者有体重下降。25%-80%的CD患者和26%-50%的UC患者存在低蛋白血症。半数CD患者存在贫血,可能继发于营养不良,而80%的UC患者存在贫血,主要原因为血液丢失。腹泻所致电解质丢失在CD和UC中均常见。  相似文献   

12.
炎症性肠病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炎症性肠病(IBD)专指病因未明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道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近年,炎症性肠病的发病率在我国有逐渐增加的趋势。炎症性肠病的治疗主要采用内科综合治疗,控制急性发作.减少复发,防止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和探究诱发炎症性肠病的高危因素。方法:选择了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90例炎症性肠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后又选取了80例正常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餐饮情况和生活环境进行记录和统计学分析。结果:炎症性肠病中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思病的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0—40岁之间,并且29岁的发病率最高,49岁次之。同时男性患者要明显高于女性患者的发病率。而精神紧张、食用辣椒、经常饮茶是最常见的诱发因素。结论精神紧张、食用辣椒、经常饮茶是临床上诱发炎症性肠病的主要因素,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对其给予高度的重视,从而降低该类疾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有关研究发现,甘蓝家族中的植物提取物能有效缓解小鼠的溃疡性结肠炎症状。  相似文献   

15.
《中老年保健》2010,(9):6-6
研究发现.甘蓝家族中的植物提取物能有效缓解小鼠的溃疡性结肠炎症状。  相似文献   

16.
临床上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专指病因未明,与免疫系统异常相关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它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 disease,CD),IBD属世界范围的疾病,欧美国家多见,地区差异较大,国内报道患病人数逐年增多。人群发病率UC为(1.0~6.0)/10^5,CD为(0.5~1.0)/10^5;患病率UC为(4.0-44.3)/10^5,CD为(3.6~7.7)/10^5,两者都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7.
炎症性肠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隆病,两者发生与免疫异常有关,有资料显示炎症性肠病中存在肠粘膜糖蛋白改变,而CD44分子是细胞表面蛋白成分之一,基于此,我们观察了CD44V6在炎症性肠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 所有标本均取自江西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存档蜡块,包括粘膜活检及部分手术切除标本,其中溃疡性结肠炎(UC)30例,克隆病(CD)12例,感染性结肠炎12例作为对照。试剂:鼠抗人CD44V6单抗及SP试剂盒均为美国Zymed公司产品,购自北京中山生物技术有限公司。1·2 …  相似文献   

18.
炎症性肠病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血清学状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 (Hp)在炎症性肠病 (IBD)患者中的血清学表现以及Hp在IBD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以慢性胃炎为对照配对 (性别相同、年龄相似 )检测 4年间IBD患者血清中抗 -Hp -IgG和抗 -Hp -CagA并分析它们与溃疡性结肠炎 (UC)病变范围的关系。结果 IBD患者共 45例 ,其中UC 40例 ,Crohn病 (CD) 5例 ;抗 -Hp -IgG (+ )率IBD患者 (4 0 0 % )较慢性胃炎(66 7% )低 (χ2 =6 43 ,P <0 0 5 ) ,其中UC患者及其对照分别为 42 5 %和 65 0 % (χ2 =4 0 7,P <0 0 5 ) ,CD患者抗 -Hp -IgG(+ )者为 1/ 5 ;UC患者中抗 -Hp -IgG(+ )率全结肠受累者 (2 8 0 % )比部分结肠受累者 (66 7% )低 (χ2 =5 74,P <0 0 5 ) ;抗 -Hp -CagA(+ )率在IBD及其对照分别为 2 8 9%和 40 0 % (P >0 0 5 ) ,全结肠和部分结肠受累的UC患者分别为 2 8 0 %和 40 0 % (P >0 0 5 )。结论 IBD患者中抗 -Hp -IgG(+ )率处于较高水平 ,但比慢性胃炎低 ;Hp感染对UC的病变范围可能有抑制作用 ;IBD患者及全结肠受累的UC患者抗 -Hp -CagA(+ )率较低 ,但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19.
茜茜今年6岁,最近总说晚上肚子疼,排便后腹痛能稍微有所缓解。妈妈以为茜茜的胃肠炎犯了,可是茜茜的大便中混有黏液脓血,和以往大便的性状明显不同。经医生诊断,茜茜被确诊为患有溃疡性结肠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炎症性肠病(IBD)患者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危险因素及CMV包膜糖蛋白H(gH)基因分型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9年12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IBD患者362例,调查CMV感染情况以及临床疗效,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IBD患者合并CMV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感染不同CMV gH基因型IBD患者临床特点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362例IBD患者中CMV感染患者122例,CMV感染率为33.7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0岁、重度IBD病情、广泛结肠型病变范围、糖皮质激素治疗、免疫抑制剂治疗、抗病毒治疗、激素依赖、结肠切除、临床治疗无效是IBD患者CMV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40岁、重度IBD病情、广泛结肠型病变范围、糖皮质激素治疗、免疫抑制剂治疗是IBD患者CM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122例IBD合并CMV感染患者中gH 1型85例(69.67%)、gH 2型37例(30.33%);gH 1型与gH 2型IBD合并CMV感染患者的年龄≥40岁、广泛结肠型病变范围、糖皮质激素治疗、免疫抑制剂治疗、结肠切除结局以及激素依赖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gH 1型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H 1型与gH 2型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7,P=0.895)。结论年龄≥40岁、重度病程、广泛结肠病变、糖皮质激素以及免疫抑制剂治疗会增加IBD患者CMV感染风险,IBD并CMV患者以gH1型为主,但gH基因分型不会影响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